浅谈SPC(八):Xbar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管制图Xbar-R 浅谈SPC(八):Xbar

浅谈SPC(八):Xbar

2023-03-27 1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次我介绍了不适用Xbar-R控制图的场合,今天我们讨论另外一个话题,样本的抽样频率,这直接影响到质量控制成本。关于质量控制成本,有人可能会说,在田口在线控制程序里,通过综合考虑控过程调整成本、测量成本以及质量损失成本,从而决定抽样频率和控制界限。今天我们讨论话题和田口在线控制程序不同,我们只从统计过程控制(SPC)的角度讨论抽样频率。假设我们已经验证,该过程适用于Xbar-R控制图,不存在自相关和可预测的特殊原因。

关于抽样频率,我们首先必须理解抽取样本的目的,子组是为了反映或捕捉普通原因变差(Common Cause Variation),子组之间是为了捕捉特性原因变差(Special Cause Variation),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子组时连续抽取样件的原因。在我们所见到绝大部分控制计划中,定义的抽样频率通常是每2小时1次,甚至是每半小时1次。虽然频率越高,控制越有效,但如此高频率的测量,浪费是惊人的。还有一种可能,检验员根本就不测,随便编个数据填上去,反而适得其反。抽样的频率设定取决于如何能够捕捉住特殊原因变差。那么,哪些因素可能是特殊原因变差呢,很简单就是4M1E,也就是说,4M1E发生变化时,才有可能产生特殊原因变差,这些变化点就是我们最佳的取样时机。比如,不同的操作工、不同批次的原材料、不同的工装、不同的班次、不同操作方法、设备修理后等情形。抽样频率没有固定的公式,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果、可执行性等因素。是不是4M1E的变化都要取样呢?在这儿,我想先介绍一下主导变量的概念,也就是我们要理解过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人说,不一定过程都会有主导要素的呀,但客观事实即使几乎所有的过程都主导要素,也就是“关键少数”原理的普遍意义。通常我们会把过程分成如下类型:设置支配型,设备、工装、模具支配型,零部件(原材料)支配型,员工支配型等。当我们了解了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过程是什么样的类型后,我们的取样频率也就随之决定了。

那取样频率到底如何决定呢?没有统一的规则和公式,只有一些经验:

1. 在过程能力研究时,因为控制图是用来分析检验过程是否受控,需要捕捉最多的特殊原因变差,取样频率要高一点。

2. 在进行正常的过程控制时,取样频率可以在主导变量改变之前收集两个子组以上即可(超出+/-3Sigma控制限时,ARL为2)。例如,如果是员工主导型工艺,每个班8小时,那么4小时抽一次样就可以了。如果是零部件(原材料)主导型工艺,每个批次取两次即可。有人说,这样做操作性不强,不如固定2小时一次简单。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专职检验员抽样导致的,如果是生产线的操作工或班组长取样、画图,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总之,每个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决定最经济,且有效的抽样频率。仅为个人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

2021-3-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