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再造,媒体嬗变格局下的新闻生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述新闻写作规律 智能再造,媒体嬗变格局下的新闻生产

智能再造,媒体嬗变格局下的新闻生产

#智能再造,媒体嬗变格局下的新闻生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媒行业步入智媒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其在新闻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正在改变传媒行业的发展生态,也逐步成为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为索引,结合实例,综合探析人工智能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传统媒体 转型升级

    进入智媒时代,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是“十四五”期间推动广电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广电行业内容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处于新时期的传统媒体,正在不断尝试与新技术融合的生产方式,以AI 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为代表,智能再造正在成为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解构生产 :从单向链条式到链状网络式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生产以时间为顺序严格遵守“采、编、播、存”的流程,是相对单一的单向链条式结构。受人力物力限制,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在信息采集和处理运营环节耗时长、投入大,影响新闻时效性,进而影响新闻的有效传播。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单向链条式结构逐渐转变为与“计算机”领域类似的链状网络式结构。信息分布方式不再局限于单向流转,而是通过信息流传播的相互作用相互反馈,实现新闻生产的智能再造。在新闻采集方面,通过语音化入口改造,实现内容自动化生产、新闻素材自动化分类 ;在内容提升方面,利用 AI 能力,对视频的语音、标题、画面等进行综合分析、智能识别,辅助人工审核,提升效率,对视频画面质量进行分析,动态调整系统配置,在节省码率的同时,为观众带来更好的画质;在智能创作方面,探索推进 AI 写作、AI 比赛报道、虚拟主播等应用 ;在面向用户播出方面,采用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标签处理及智能个性化推送,实现视听节目精准化传播,促进生产智能化与消费场景化。

    重塑场景:全流程智能再造

    2019 年 1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以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以强大能量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在传统媒体嬗变格局下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入口 :选题策划与新闻采集

    发现具有潜在新闻价值的话题和事件是新闻采编的首要环节。传统媒体在以往的新闻选题策划阶段主要依赖于固定的机构化线索人员。随着 AI 技术的使用,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加强信息间的智能交互,协同化处理各项舆论及社会热点信息,深化新闻选题与策划的广度与精度。

    以南京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紫金山新闻客户端为例,其采编平台可通过接入“百度大脑”智能创作平台的地域热点和热点发现接口,实现 24 小时实时追踪当地乃至全国新闻热点,为新闻报道的选题及文案策划提供了有效支持。

    体育赛事由于其实时性,在素材筛选与新闻制作上要求对动态信息进行不断关注和跟踪报道,人工智能在创造信息连接点和实时报道领域应用丰富。央视推出的智能篮球剪辑系统,通过 AI 技术实现赛事过程的实时分析、在线剪辑、个人集锦等功能,有效节省了赛事制作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筛选素材的难题,已经在 CBA 赛事上获得成功应用。

    新闻采集是新闻生产的基础性关键部分,传统新闻生产中主要依靠记者前往实地把握具体细节,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入智媒时代,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OCR识别、关键帧提取等新技术有效加强基础原子能力,精准识别 UGC 的真伪,扩大新闻素材来源、降低采集成本、提升采集速度 ;同时通过无人机、情感交互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传感器拓宽信息采集途径与采集范围,以期形成更深层次的新闻报道。

    中国联通 5G+AR 采访眼镜即是一款专为新闻记者量身打造的实时采访辅助“神器”。记者可通过与手机 APP 的配合,在采访现场实时锁定人物并自动匹配已识别人物的相关信息,通过 AI 语音转写功能实现稿件速成,配合手机具备的直播推流功能实时切换镜头,有效提升新闻采集和现场报道水平。

    加工 :新闻编写与优化处理

    2015 年我国开始出现写作机器人,腾讯推出的“Dreamwriter”仅用时 1 分钟就产生一篇财经报道,成为国内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开端。随后主流媒体开始策划并推出多款“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快速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以 2018 年 11 月 15 日为例,机器人共写作天气新闻 1298 篇、财经 773 篇、汽车546 篇、房产 126 篇、体育 76 篇,有效增强了数据分析型商业新闻的时效性。

    同时,AI 技术助力构建的智能化生产平台形成媒介延伸,向新闻内容生产者提供经过智能分析的数据信息流,能够以更多样的视角优化新闻写作思维。例如,新华社“媒体大脑”智能媒体平台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收集、检测、提供多维信息和数据,使记者能基于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报道。

    人工智能同样广泛应用于新闻内容的优化升级。利用 AI 技术对视频的语音、标题、画面等进行标题提取、摘要关键词提取等操作,辅助人工审核,提升效率 ;通过镜头语言分析技术对视频画面质量进行分析,动态调整系统配置,在节省码率的同时,为观众带来更好的画质。2019 年 10 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庆 70 周年盛典中,通过 AI 云剪辑技术快速编辑合成了 86 条 70 秒的阅兵方阵短视频,在短时间内向观众提供了优质新闻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终端 :新闻发布与用户反馈

    新闻的发布与反馈共同构成新闻生产流程的终端结构。人工智能在这一终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虚拟主播和精准推送两方面。

    在虚拟主播方面,利用 AI 技术,借助人脸建模、唇形预测、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形象逼真自然的 2D/3D 虚拟主播,实现新闻稿件的实时自动智能播报,推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宣传报道方式的创新。以新华社联合搜狗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全球首个 AI 合成主播为开端,虚拟主播一直以来在内容生产自动化上不断提质增效。 

    AI 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在日常报道中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还能在突发报道中快速生成新闻视频,提高报道时效和质量。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科大讯飞与新华网等展开合作,通过虚拟主播“小晴”进行最新疫情发布、防控政策解读、防控知识普及等抗疫宣传报道。虚拟主播能够结合语音合成、图像处理以及多语种技术,实现多语言的新闻自动播报,因而面对每天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在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推送上具有优势。同时,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尽量避免线下接触,通过 AI 主播支持疫情报道,新闻工作者可以进行“远程办公”,最大化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实现抗击疫情内容生产的新突破。

    在面向用户播出方面,采用大数据算法能够准确把握用户心理、解析并描绘个人画像,通过用户标签处理及智能个性化推送,实现视听节目精准化传播。大部分资讯类新闻聚合平台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Buzzfeed 等都采用算法进行相关推送。其中今日头条创建了个性化推荐模型,基于读者的阅读记录,通过 AI 技术和算法了解用户的阅读兴趣,并以关联性的文章为主线进行推荐,有效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精准化传播。

    逻辑双赢:挑战与机遇并存

    崭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新型新闻生产流程的打造提供了智能化方向,具有传统模式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在制作手段、传播效果与用户体验方面表现突出。但是,人工智能的运用同样具有相应的弊端与局限,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报道范围上仅基于数据,缺乏深度思考

    人工智能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与数据库紧密连接,因而产生的报道多是数据基础上的基本分析,结构化特征明显。技术化的新闻生产依靠数据进行客观输出,无法进行复杂的价值判断和逻辑分析。但实际中的新闻生产不仅需要数据分析,更需要深度报道与情感逻辑处理,人工智能支撑的机器人写作在思考力方面表现不足。

    在解析内容上系统产出,缺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与表达是新闻生产领域的重要构成。人类写作基于信息的同时融合情感需求,其价值判断同时包含人情性、重要性以及美丑辨别、美德坚守和信仰追求等,呈现出多样化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体验。而基于人工智能的写作语言单一,仅对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报道,在情感把控上弊端明显。

    在用户体验上自动聚合,缺乏异质信息

    人工智能在信息的抓取和推送上存在聚集特征。根据用户兴趣和观点的精细化推送,在提升用户兴趣度的同时,也将大量同质化信息传递给了用户,长此以往可能形成信息茧房,缩小使用者的信息接收维度,对用户获取不同信息理性分析的能力造成影响。

    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变革必定影响多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基于人工智能及新闻生产的特点,智能媒体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

    多元使用,谋求价值回报。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发生崭新变革,无监督式的机器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挖掘的效率。从这个角度出发,未来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要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节省人力物力,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有效协同,以谋求投入后更高价值的回报。

    规范把控,重视新闻伦理。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依赖程度极高,是完全基于数据的处理,在情感把握和深度分析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回归新闻价值思考,坚守伦理正义需要对人工智能有效监控与把关,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智能再造,构建双赢逻辑。人与人工智能,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对象,技术与内容亦不是相互制衡的手段。智媒时代,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的结合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理性看待技术与内容、智能与人文的关系,以技术助内容、以智能显人文,传统媒体嬗变格局下的新闻生产必定能以智能再造,实现双赢。

    (作者杜立喜系河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祁童语系该台办公室科员 ;段艳红系该台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杨芳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