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新德国电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述德国青年风格 编导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新德国电影

编导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新德国电影

2024-06-11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德国电影是20世纪六十年代初在西德出现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此前,西德电影的发展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已经处于最低点,西德电影也已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于是,1962年在奥伯豪森举行的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上,26位青年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针对当时的西德电影状况联名发表了《奥伯豪森宣言》。他们明确宣称要“与传统电影决裂,要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并“从陈规陋习、商业伙伴和某些利益集团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以创立新的德国电影。他们表示“准备同舟共济,一起承担及经风险”,并断言“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这一电影运动一开始被称作“德国青年电影“,倡导者和领袖是克鲁格,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斗争以及相应的国家电影资助。由弱到强,终于动摇了传统电影的根基,成了西德电影的主流,被称为“新德国电影”。新德国电影的主要成员几乎全是30岁以下的青年电影导演,他们的影片在内容上有别于因循守旧的传统电影,敢于探讨德国黑暗的过去、揭露当今现实的矛盾和不公平的现象;在艺术风格上完全摒弃了数十年以来的陈规旧套,代之以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1965到1867年,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1966)、沙莫尼的《狐狸禁猎期》(1966)和施隆多夫的《少年托莱斯的迷乱》(1966)等影片在一些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使运动的声名大振,形成了以次创作高潮。1975年,出现的二次创作高潮,法斯兵德、赫尔措格和文德斯这些在艺术上富有特色的新导演加入运动的行列中来。他们的影片,如法斯兵德的《恐惧吞噬灵魂》(1973)和《艾菲·布里斯特》(1974)、赫尔措格的《阿吉尔,上帝的愤怒》(1972)和《人认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施隆多夫的《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5)、文德斯的《阿丽斯在城市》(1973)和《错误的举动》(1974)等,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声誉,使运动资助人产生了信心。然而,这些青年导演的影片在国内仍不受欢迎,使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迅速即归于沉寂。1979年,运动再次复兴,这次得益于法斯兵德的《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78)和施隆多夫的《锡鼓》(1979)等影片在国内外获得巨大的成功,新德国电影终于摆脱国际上的江而国内不卖座的局面。新德国电影运动也一跃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电影运动。自1979年以后,新德国电影仍保持着创作的势头,导演们还独立组织了德国汉堡电影节,发表了《汉堡宣言》,要求民族电影保持独立的地位,鼓励各种风格、样式自由发展。直到1982年法斯兵德的辞世,被人们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结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