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键: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述国家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胡键: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

胡键: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

2024-07-17 2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上述对国家实力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家实力的构成要素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在技术推动下,国家实力的构成要素系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基本实力要素到软实力,新的要素不断进入国家实力系统,这一切都反映了技术变迁在国家实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及其应用正日益成为影响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内外学术界已有诸多研究,但鲜有从国家实力构成要素的视角进行观察。鉴于此,本文试对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内容及其评估进行分析。

1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实力要素,即大数据实力(BD power),一方面大数据是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加入,国家实力的其他各构成要素获得无形倍增,使得整体国家实力获得巨大提升。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成果,大数据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技术革命发展的最新成果。大数据技术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家实力的最重要标志。在数 据整合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与以前的时代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借助云技术把海量数据整合成为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不是随机样本的综合,而是全部样本的总和;这个数据结构的关键不在于精确性,而在于混杂性; 这个数据结构的逻辑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国家不仅可以获取 TB 级、PB 级甚至EB 级、ZB 级的数据,而且可以通过存取数据和挖掘数据产生巨大价值。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最主要的安全储存系统如 GFS (谷歌文件系统)、HDFS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都是由美国的大数据企业开发的。美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数据储存、数据分析等工具的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巨大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性产业正在 为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而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持的 “互联网+ 传统产业” 已经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最新样态。这一产业趋势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在昭示着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发展状况。

此外,“大数据+科学预测”正在提升国家的决策能力。大数据的出现与应用使国家决策可以建立在完整信息之上,所有决策尽可能由数据来说话,让数据“发声”。大数据基础上的决策可以使决策者最大限度地避免官僚主义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干扰,有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形势评估和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决策实际上是各国在大数据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上的大博弈。

从国际政治来看,大数据还在重构国际政治的空间,丰富国际政治的内涵。传统国际政治的空间是一个物理空间,其研究对象也主要是物理空间中的国家、国家间关系、国际体系、国际格局等。但是,基于互联网和云平台的大数据则把国际政 治引入到一个无限广袤的虚拟空间之中。国家因此从有形化走向了有形化与无形化的结合,国家间关系从有形国家间关系走向了有形国家间关系与无形国家间关系的 双重结构性关系,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在虚拟空间中出现了全新的博弈内容。与此同时,大数据带来了新的国际政治内涵。此前,数据主要涉及的是某种特定的国家机密,但大数据时代使所有数据本身具有了主体权益的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赋予国家主权以新的内涵。

当然,大数据实力还取决于主权国家利用大数据制造对其他国家的 “信息权差+数据权差”的能力。这种差距构成了大数据时代国家间关系的数据主权互动和博弈的主要内容。

从上述分析来看,大数据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塑造了国家实力的构成要素,使国家实力构成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虽然硬实力和软实力仍然是构成国家实力的基础性要素,但当硬实力、软实力与大数据结合,传统的硬实力、软实力就会因此而产生指数级的增幅效应。把大数据实力带入克莱因的方程式中,将更好地展现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内涵与意义。

(2)

在公式(2)中,BDp表示作为国家实力构成要素的大数据实力。它与其他国家实力要素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增幅效应。基于此,BDp可以被视为是国家实力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常量。t表示时间,大数据实力与时间关系非常密切,它反映的是在不同时间点上一国大数据国力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需要增加一个时间变量,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实力对时间非常敏感,而且技术发展越快,一国国家实力对时间的敏感度就越高。基于方程式(2),大数据实力在国家实力要素中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它将成为特定历史阶段国家在国际博弈中的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关键性的国家实力构成要素。

2大数据重塑国家实力结构

作为国家实力的构成要素,大数据将从哪些方面重塑国家实力的结构?

首先是基础性要素(Infrastructure),即发展大数据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基础性要素既是大数据实力产生的条件,又是大数据实力的构成要件,具体包括: 数据,不仅要拥有数据,而且还要有鉴别数据的能力;技术,即开发收集、利用大数据的工具;企业,即国家管辖下的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单元;相关技术人才。

其次是结构性要素 (Structure),即大数据的收集、储存、管理、分析等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性要素也是基础性要素的具体显现。

第一,大数据收集能力。大数据不是直接的抽样采集,而是对分散在不同储存系统上的数据的自动采集。基于数据三维(三维即数据的体量、增长速度和种类)的爆炸式发展,数据收集方式的软件化、智能化程度即大数据的收集能力。目前,学术界已经构建和研发了诸多数据库和数据采集工具采集汇聚后的数据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最终归档到云平台之上,即可成为可以根据所需逻辑关系进行读取的信息。

第二,大数据储存能力。大数据的储存系统是一个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储存设备在内的硬件平台和数据中心。但是,拥有硬件设备还不足以拥有大数据的储存能力。大数据储存能力即利用相关硬件设备为海量数据提供储存空间并能够使之 在该空间内便捷、有效地进行重组的能力。此外,大数据的储存能力还包括大数据的备份能力。这是为应对各种危机而建立的大数据容灾系统。“9·11” 事件以后,大数据安全备份系统成为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三,大数据管理能力。传统的管理是数字管理,而大数据管理,是依托于云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大数据本身的管理能力体现在国家拥有的对云硬件进行虚拟化的虚拟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编程的编程技术和提供大数据使用服务的云服务平台技术上。对大数据使用结果的管理能力则体现在适应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用的国家立法能力,也就是通过有效立法来加强对大数据使用结果管理的能力。对大数据使用结果的管理能力是大数据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第四,大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经过技术分析才能够“发声”,才能够成为国家实力的一部分。大数据分析能力即基于大数据的思维分析能力,具体包括: (1)使用全部或更多的数据来建立预测模型;(2)通过组合多种预测模型和技术,使结果更加接近客观实际;(3)创造闭合环路,使新知识运用在生产模型中;(4)构建实时分析模型,减少结果偏差;(5)专注于应用预测模型技术分析而不是发明新技术。

再次是功能性要素(Function),即大数据对外界产生作用的能力,包括大数据的话语能力、预测能力、整合与重组能力及计算和挖掘能力。大数据专家杰夫·乔纳斯(Jeff Jonas) 提出要让数据“说话”。而数据的话语能力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如埃里克·西格尔(Eric Siegel) 所言:“数据越多,力量越大;力量越大,也就越敏感。”所谓敏感就是数据所反映的情况越接近客观实际,就对决策越有益。换言之,决策对这样的数据就越敏感。而大数据预测是基于海量数据甚至是全数据的预测,不追求数据的精确性,而是在混杂性的数据中寻找相关关系。不过,大数据预测的结果依然是追求唯一性的。正因为如此,大数据预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组成部分。当然,只有经过整合和重组后的数据才会形成新的能力,“孤立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整合和重组后的数据才能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逻辑框架中,发出不同的声音,对人类的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的这一能力就是国家的“制脑”能力。

大数据对国家实力功能性要素的重塑还包括大数据的计算和挖掘能力,即构建数据相关关系并挖掘其价值的能力。把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使之成为大数据,还仅仅是获得了大数据资产,只有将大数据资产在云平台上经过云技术处理,获得具有内在相关性的数据,然后通过相应算法的挖掘,才能获得大数据的价值。

最后是目标性要素(Objective)。目前,关于创新力有不少指标,如欧盟发布的评价欧盟国家创新绩效的“创新联盟记分牌”(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IUS)。这是一个由25个基本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康奈尔大学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该指数通过84个基本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近150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和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每年也发布 “国家创新指数” 报告,该报告整合了上述指标,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国家的创新能力。然而,这些评价体系仍然是传统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互联网和大数据条件下,国家创新能力固然需要上述指标,但最根本的是思维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基于思维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创新和决策创新。

实际上,大数据对国家实力的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和功能性要素的重构都是以创新为目标的。因此,大数据对国家实力结构的重构中还应包括对创新能力的 重构,其中,最关键的是思维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大数据不仅重构了一个时代,而且也在重组人类的思维。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已经被大数据重新进行了虚拟的格式化。在大数据视角下,没有所谓的地缘格局,只有大数据逻辑之下的大数据网络。基于此,人类的思维只有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才能具有思维的创新能力。换言之,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必须是基于大数据之上的思维。

大数据是思维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没有创新的制度环境,技术创新就会缺乏承载的环境。制度创新表现为制度设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待知识存量和知识增量决定了制度创新的未来。知识存量固然是制度创新的基础,但过多地关注知识存量,知识增量就会被忽视,创新就难以继续下去。知识存量本身非常强大,而相比之下知识增量却非常弱小,弱小的知识增量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就更加难以引起关注。在这种情形下,制度创新将难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国的制度创新能力取决于对新知识的态度。思维创新决定制度创新,没有思维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制度创新能力;而制度创新一旦启动,反过来会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创新。

当然,拥有大数据不是目的,拥有大数据是为了借助大数据推进技术创新。国家的创新能力将日益体现在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创新上。例如,当前领跑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都是对大数据技术最新诠释的最先进技术,它们将成为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国际地位的根本性标志,成为国家的超常规实力。

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产业创新能力也是大数据带来的又一国家创新能力。当前流行的工业4.0就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创新计划,即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化、智能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产品供应的产业发展计划。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谁能够在产业上首先打造出工业4.0 的产业,谁就是全球产业创新的领跑者。

通过对大数据重塑国家实力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对大数据实力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见下表)。它由4 个一级指标 (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功能性要素、目标性要素) 和16个二级指标构成。大数据实力即是四个一级要素指标和16个二级要素指标的相加(见公式(3)):

(3)

3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评估

鉴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实力与传统国家实力有着明显差异,不能用传统国家实力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实力。针对传统国家实力构成要素的评估,几乎都是用具体指标体系来进行的,基本方法就是对相应的各个指标进行赋值,根据获得分数的高低来确定国家实力的大小强弱。这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虽然确定,但均是静态结果,无法反映国家实力的动态情况。这类评估方式是基于样本思维、 因果思维、精确思维和线性思维的评估方法。大数据时代,数据变化瞬息万变,通过数据挖掘的价值所体现的国家实力,在不同时点上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的评估必须要有大数据思维,即非线性、全样本,且具有模糊性和相关性的逻辑思维。

基于此,本文在克莱因公式的基础上,尝试借鉴萨蒂的层次分析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实力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凡是能够采集到具体数据的就直接使用权威数据,不能进行量化的则采用印象指数,即进行专家打分并给予相应的权重。

但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实力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构成要素系统,4 个一级指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任何指标两两结合即会对整体国家实力产生巨大增幅效应,简单相加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基于大数据实力的发展情形。因此,公式(3)只有在初始状态下进行假设是有效的。假若把某一时点作为参照,那么一个国家在该时点上的大数据实力就是:

(4)

但如果在动态中考察大数据实力,把作为参照时点上的大数据实力作为一个常量K,即

(5)

随着时间及技术的变化,公式(5)则转化为:

(6)

当α=β=γ=η=0时,意味着是作为参照时间点上的大数据实力,即IαSβFγOη没有任何变化,大数据实力就是常量 K 即 BDpt0,也就是起始时间的I+S+F+O。对方程式(6)两边取对数进行线性化并组合形成新的方程式,即

(7)

最后得到的大数据实力方程式为:

(8)

其中BDpt0,α,β,γ,η为常数;BDpt,I,S,F,O 为变数。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I、S、F、O 确定的情形下,根据方程式(5),那么 BDpt0 就是确定的,依照方程式(8),可以估算出具体一个国家的某一时点上的大数据实力。根据方程式(8)推算出α、β、γ、η的值,继而成为方程式(6)中的常数。然后,根据方程式(6),计算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时点上的大数据实力BDpt。

如前所述,有了大数据BDpt 就能够根据公式(2)计算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的数值。

当然,任何模型或方程式都是相对的,如果时间足够长或者技术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情况,方程式中相应的值就会发生偏离。此时,模型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在一定时间内,该方程式是有效的。根据这个方程式,可以考察任何时间点上任何国家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但限于篇幅、数据收集的难度和整理数据的复杂性,对具体国家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比较分析只能留待另外的文章来细化研究,本文在此主要是构建一个评估方法。

结论

大数据下的国家实力并非只是提供了一种认识国家实力的新维度,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全新构成,反映了作为重要国际行为体的国家在实力博弈中的最新内容。在信息时代,不同国家的信息力发展状态是不一样的,欧美发达国家处于新技术发展的前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信息技术落后而导致国家信息力处于弱势,并因此形成巨大的“数字鸿沟”。而“数字鸿沟”正是各国“经济鸿沟”的结果。同样,在大数据时代,美国拥有天然的大数据优势。根据互联网行业报告,全球大数据企业100强大都为美国企业。这就意味着,美国通过为世界各国提供大数据的基本工具 (收集、储存、分析、管理工具) 向世界各国提供全新的全球公共产品,而其他国家只是被动地接受美国提供的大数据支撑下的全新公共产品。这一现象表明,世界由原来的“数字鸿沟”正在发展为“大数据鸿沟”(Big Data Gap)。“大数据鸿沟”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国家实力的差距。从上述评估方程式来看,“大数据鸿沟”所反映的不同国家基于大数据而产生的国家实力差距,不是乘数级的差距,而是指数级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在大数据时代,虽然国家之间的联系因大数据技术而更加紧密,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因大数据成为国家实力要素而 变得更加激烈。

原标题: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实力:内涵及其评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