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艺术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单说说戏曲的魅力有哪些呢 话剧的艺术魅力

话剧的艺术魅力

2024-07-16 2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戏曲领域里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改良运动。同时,在日本新派剧和欧洲戏剧的影响下诞生了中国早期话剧,当时叫新剧,又称作文明戏。新剧兴起于辛亥革命前夕,后来经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任天知领导的进化团总结这一新兴剧种的经验,探索创新,并吸收外来营养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早期的优秀剧目有《家庭恩怨记》、《社会钟》、《空谷兰》、《梅花落》、《珍珠塔》、《恨海》等。

到1928年,经著名的戏剧家洪深提议,将这种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表情来传情达意的戏剧样式定名为“话剧”。从此,这个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剧种,才有了一个大家认可的正式名称。

诗意戏剧精神

中国是一个诗歌比较发达的国家。剧与诗的结合,或者说话剧诗化的美好倾向,是中国话剧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浪漫派的戏剧创作,如田汉、郭沫若等是代表。他们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这自然使他们很容易把诗切入戏剧。郭沫若借主人公的大段心理独白烘托情境,田汉则常将音乐、诗歌直接融入作品之中,以增强其抒情性。这种诗化倾向,自然同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有关,但不可忽视接受民族的艺术精神、民族戏曲的质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中国放剧的诗化倾向。

这里,诗化的倾向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主要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原则或方法为其主体,相互吸收,相互交融,多元并存的。较长时期中,为使话剧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与广大群众进行对话,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实主义历来不是自我封闭的美学原则,而是宽容的、能够吸收多种美学因素。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历程,已有坚实的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根基,又有传统艺术中深厚的“写意”、“表现美学”的传统;它能够深刻、敏锐地反映现实,深刻地剖析人物心灵,能够揭示无限丰富和深邃的人的精神生活,并能引向哲理的概括,充满时代的诗情。它已经给当代话剧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诗化现实主义,在真实观上即渗透着中国人的特色。中国话剧的诗化和现实主义,注重情真,在“真实”中注入情感的真诚和真实,把表真提高到一个超越一切的境界,同时也把理想的情愫铸入真实性之中,可以称之为“诗意真实”。

话剧独特的魅力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从制作的角度讲,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缺一不可;从表现手法来讲,其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表演,语言,舞蹈,音乐等。然而,多种艺术门类的相遇并没有使话剧看起来杂乱无章,毫无重点。相反,它们在剧中的相辅相成使得各自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话剧艺术自诞生以来便具有仪式性、不可复制性。演员必须准确拿捏剧中人物特征并以精湛的演技演绎作品,对演员临场发挥能力及个人素质要求极高,要感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还要求表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话剧是现场艺术,从演员的站位到道具再到身体姿态和表情,观众都能一览无余,表演失误没有NG和后期剪辑的弥补余地,任何误差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呈现过程中无法抹去的败笔。这种特殊的艺术呈现方式是具有唯一性、本真性和神圣性意蕴基础的。

话剧的剧本受篇幅限制是非常非常苛刻的,2个小时的表演,人物的出场、剧情的展开、伏笔的落下、迭起的高潮等等,写本子的人思索再三,看的人懂了自然便是叫好连连。但不明白的就难免觉得晦涩。

话剧的魅力有这么三点:“文本” “舞台” “仪式感”。

文本

在“话剧”范畴内,文本永远是一部戏之源。与其他戏剧表演形式比较,话剧文本的重要性是最为突出的。好的戏剧文本,一定是语言优美而精炼,内容紧凑而自洽,寓意深远而绵长的。如果戏剧文本弱了,而需要靠其他元素的弥补,只能把一部话剧做到“还不错”,而做不到“棒极了”。

凡是优秀的作品,单是文本自身就能够发散出许多魅力。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本身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莎士比亚,王尔德,易卜生,契诃夫,他们的剧本完全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单凭对话塑造人物和故事,这其中蕴含的功力和美感是值得再三咀嚼的。

舞台之于话剧,就像镜头之于电影。没有舞台,话剧就不可能呈现。当然,舞台的定义很宽泛,不管是我们习惯的镜框舞台,新式的各种变种舞台,甚至是环境舞台,凡是话剧,都少不了一个舞台。而话剧在此处最有魅力的角度在于,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全景呈现”的。你很难想象一个电影如果每一场都是一个长达半小时,不变换任何机位的长镜头,会有多么的“实验性”和难以接受。舞台正是这样的一种“长镜头”,而话剧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做到让你全神贯注,深入其境。

这正是舞台的魅力。

话剧舞台的魅力,靠对话,靠调度,靠事件,靠节奏,靠空间,靠声音,靠灯光。它对于观众注意力的指引不会像镜头语言那样“指哪里你就看哪里”。话剧对于观众的注意力则更是一种“柔和的征服”,通过导演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引导观众关注舞台重心。

舞台

戏剧起源有两说,古代巫术仪式的延续,又或是祭祀天神的表演。不管哪种,都免不了要让戏剧带上一层仪式感的面纱。在现代社会中,几百个人坐在剧场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观众和演员一起置入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主题几个小时,这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想象的。现代艺术和行为有太多选择向“酒神的狂欢”寄托灵魂。人类的本能是什么?自由,摆脱束缚,自我解放。当代越来越多先锋戏剧的精神图腾阿尔托,也正提倡将戏剧的仪式感重新树立。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建立起仪式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向人类本性的回溯,在剧场内体验人间悲欢,何乐而不为呢?

仪式感

雷恪生老师在一场见面会里面他提到80年代,他演话剧《阿Q正传》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自己边打自己耳光,边说“你还敢想女人?”结果观众哄堂大笑,他就纳闷,这个地方大家不应该笑啊,就算笑也应该是含泪笑啊。仔细想了下,发现重音放错了,放到“女人”二字上了。后来再演的时候,把重音放到“你”上,果然观众反应变了。

话剧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演员和观众的磨合中找到它最合适的表现方式,传递出它最想传递给观众的东西。电影的话更多的取决于演员和导演对角色和剧情的理解。

戏剧和电影的区别,在于临场感。

电影院里的空气,只是被音箱震动了而已。

永远是您欣赏话剧之美的

不二选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