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简单手工制作小球轨道图片视频 获奖案例

获奖案例

2024-07-12 05: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的轨道搭好了,润秋拿起小球进行试玩。他将小球放置在新搭建的斜坡顶端处,果然,一松手,小球自动滚了起来。“哎呀!球滚到外面去了!”恬恬大声叫道,只见小球还没进入到地面的轨道中,便从斜坡上掉了下去……见此情景,两人立刻冲上去,一把拦住偏离轨道的小球。“我知道了,我们得给小坡也加上护栏,这样小球就不会乱跑了。” 润秋说。于是两人又找来了4块清水积木,在斜坡的两侧分别竖着放置了两块作为斜坡的护栏。

护栏加上后,恬恬拿起小球试了试。这一次,小球顺利地从斜坡上滚进了地面地轨道中。恬恬拉着润秋高兴地说:“太好了,球能自己滚动啦!”玩了几次后,两人又用了更多的积木片搭了一个更大更长的斜坡,并在四周围成严实的护栏。球从斜坡顶端落下后,便迅速的冲到地面滚远。两人就这样循环往复,玩得不亦乐乎。

分析支持

从利用递增、递减规律搭建坡度较高的轨道让球自己滚动的游戏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斜坡滚动和相邻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经验。当发现小球从斜坡上掉落这一问题时,润秋迅速想出了修建围栏的解决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体现了润秋具有不错的问题解决能力,面对问题能积极思考,主动解决。整个游戏过程中,两个孩子都表现出了专注、投入的良好学习品质。

02

球终于不再乱跑啦!

滚小球的游戏还在继续,可恬恬的游戏兴致却慢慢地不似一开始那样高涨了。又轮到恬恬捡球了, “每次都要捡球,好累呀!”恬恬一边捡球一边不悦地说道。听到恬恬的“抱怨”,润秋先是沉默了一下,紧接着他便想到了办法: “我们可以在这里搭一个围墙,小球滚进围墙,就不会滚远了。” 润秋高兴地说道。说干就干,两人很快就用清水小积木在离轨道末端一段距离的地方,搭好了一个围墙。

只见小球从斜坡上滚进轨道后,成功地被圈在了末端的围墙里。“太好啦!我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捡球了!”恬恬兴奋地说道。

分析支持

便随着游戏重复,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总是捡球,太麻烦了,怎样才能避免每次都要跑很远去捡球呢?这时润秋提出搭建围墙的想法。为让小球落地后正好滚进围墙,幼儿进行了两次调整,终于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对围墙修建的位置进行评估:是要将围墙挪近还是挪远?通过实际的游戏验证,他们最终确定了围墙的合理距离。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两个孩子的实验和探索精神,表明他们均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探求能力。

03

搭建轨道的新方法

有了前期的搭建斜坡、轨道和围墙的经验,润秋和恬恬两个小伙伴对轨道弹球这一游戏兴致更加高涨了。又一次自主游戏时,两人又相约继续玩轨道弹球的游戏,这一次他们俩把轨道修得更长了!在延长轨道得时候,润秋看着长长的轨道感叹道:“用积木片搭建轨道需要的时间太久了。”这时恬恬也说道:“对啊,而且搭到最后,积木片都不够用了。”于是,两人暂停了轨道的搭建,并一起思考解决的办法。

润秋沉默着,手里不断地摆弄着积木片,一会儿将积木片一个挨着一个排,一会儿将积木片一个一个往上垒。忽然,他大叫起来:“我知道了!我们可以像火车轨道一样将轨道的支柱分开放,不要靠在一起,再在上面用积木片连起来。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积木片。”恬恬觉得很有道理,点点头。

两人开始重新搭轨道。润秋将用积木片垒成的支柱一摞一摞分开摆好,又取来积木片搭在支柱上,形成轨道面。搭着搭着,他发现有的支柱离得太远,积木片够不着,于是调整支柱之间的距离。我用好奇的语气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润秋回答:“我要让所有铺道面的积木片都能搭在支柱上,这样才接得起来。”我点点头,仔细观察他操作,发现他调整支柱间距时经常发生碰倒支柱的现象。

倒了几次后,润秋叫道:“恬恬,你来帮我一下。我把积木片的这头搭在这个支柱上,你帮我把第二个支柱挪过来,让我能刚好把积木片的那头搭在你那个支柱上。”两人按照这个方法,很快就搭好了新的轨道,成功地解决了之前的轨道既费时又费料(积木片)的问题。他们相视而笑。

分析支持

在这一次的游戏中,幼儿先后遇到了三个新问题:一是用积木片紧密排列的方式搭建轨道既费时又费料;二是用架空的方法搭建轨道时,支柱的间距不合适;三是调整支柱间距时,支柱容易被碰倒。这三个问题是随着游戏的进行自然出现的,环环相扣,对幼儿提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面对第一个问题,润秋通过反复摆弄积木片,多次尝试,将支柱分开进行搭建的方法,在搭建支柱时有规律地进行垒高,可以看出幼儿了解垒高易倒的特性。为了避免倒塌情况的发生,他们斟酌于均匀的间距和木片间的对齐;面对第二个问题,润秋同样通过操作和观察、思考,发现可以通过调整支柱之间的距离来解决;面对第三个问题,润秋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并向同伴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意图,两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认真专注地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出了“两个支柱之间的距离要刚好让积木片的两头同时搭在两个支柱上,这样轨道面才能顺利连接起来”的宝贵经验。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经历!

在两人游戏的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默默地观察,当看到润秋主动调整支柱的间距时,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借助语言描述进行经验梳理,从而对支柱间距与积木片长度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

04

搭建带拐弯的轨道

在游戏回顾分享环节中,恬恬提到了自己在大轨道时出现的一个小插曲:搭轨道时,恬恬一不小心就把下面的支柱碰歪了。这一小插曲让润秋提出了一个新的游戏想法,那就是搭建一个带拐弯的轨道。我顺着润秋的新想法,将“搭建拐弯的轨道需要我们怎么做?”这一问题抛给了小朋友们,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便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提前做好计划。润秋和恬恬也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画了下来。

再次游戏时,润秋和恬恬先是按照上一次搭建轨道的经验和前期做好的计划很快就搭建好了一条带拐弯的轨道,但当润秋拿起小球试玩后,却发现小球滚到拐弯的位置时不是停下来就是掉下去,总不能顺利地通过弯道。

恬恬说:“积木片太轻了,要用重一点儿的才行。”于是润秋转身就在建构区里四处寻找。当润秋找到弧形积木时,恬恬兴奋地点点头。于是,他们把木片护栏改为弧形护栏。这一次,小球终于顺利地通过弯道啦,弧形积木还能做围墙,更好的挡住小球,不让小球滚走。

分析支持

恬恬偶然碰歪支柱,让轨道产生了拐弯,这个无意中的行为让幼儿产生了新的想法,对“搭建带拐弯的轨道”发起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怎样搭弯道,让小球顺利通过,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用弧形积木做成拐弯的围栏,终于成功地让小球顺利通过了弯道。

05

搭建Z形轨道

游戏后分享交流时,恬恬说:“我在铺轨道面的时候,支柱叠到这么高,总会倒塌。”润秋说:“是不是你的积木片叠得太高了呀?太高了容易滑动,就倒塌了。”听了润秋的回答,我追问:“你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恬恬解决这个问题吗?”润秋想了想,说:“区域里有纸杯,如果用纸杯当支柱,也许就不会倒塌啦。”恬恬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可以用纸杯试试看。”

再次游戏时,恬恬将一叠纸杯倒扣过来,代替积木片当支柱,支柱换成了纸杯,很快他们发现小木片太小不能再做轨道面了,恬恬说:“这里有长的宽的大积木,可以来做轨道面。”说着拿来了长长的大积木。又在拐弯处放上小的弧形积木,并在轨道周围围围上围栏,搭出了两个弯道Z形轨道。他拿起小球轻轻地试了试,发现小球滚到拐弯的位置时不是停下来就是掉下去,不能顺利地通过弯道。

恬恬说:“你得让小球轻轻地滚动下来。”润秋再一次小心翼翼的试了试,有的小木片还是倒了,恬恬又把木块轻轻、整齐的摆好,他们俩屏住呼吸,再次小心翼翼的测试了一下,小球终于成功的通过了Z型轨道。两人高兴地拍了拍手。

// 儿童在“轨道滚球探索”游戏中获得的发展 //

✦ 自主探究,获得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契机

游戏中,幼儿先后遇到了怎样让小球自己滚起来、怎样让小球不乱跑、怎样搭建轨道支柱更省时省料、怎样搭建带拐弯的轨道、怎样搭建Z形轨道并成功击倒多米诺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自教师的提问,有的来自同伴的建议,更多的则来自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产生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幼儿不停地与同伴合作探究,多次反复操作,不断调整搭建方式,寻找合适的替换材料体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

✦ 直接感知,丰富了认知经验

与此同时,幼儿在不断解读问题的过程中,直接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小球在不同场景下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这些都帮助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直接经验,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并为幼儿今后进行物理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游戏中,幼儿专注于调整轨道支柱之间的距离、围墙与轨道的距离,探究如何让小球加速滚落,耐心、细心地一遍遍验证自己的猜想等游戏行为,体现出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坚持性。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我想这就是自主游戏的魅力所在吧,孩子们能够真正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他们也能积极思考,不断尝试,直至解决问题。

// 下一步支持策略 //

✦ 引导幼儿利用记录表等材料进行深入探究

幼儿对“轨道滚球探索”的游戏乐此不疲,可以预见,接下来他们会将游戏深入推进,触及双层轨道、环形轨道等更复杂的游戏内容。如何搭建双层轨道?第一层和第二层要怎样衔接?环形轨道又该如何搭建?…这些问题都会陆续进入幼儿的视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能用数字、图、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自己的探究活动。那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纸、笔、记录表等材料,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游我计划和猜想、验证等探究过程做好记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在让幼儿习得更多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支持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 支持幼儿将游戏经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

《指南》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从游戏中获得了关于轨道(斜坡)的经验,接下来,教师可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他们将这些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解决实际问题。

我园的建构区设置在二楼小平台,收拾玩具时,幼儿需要将积木收回室内。小平台与走廊之间有3级台阶,幼儿搬运积木时有些吃力。对此,教师充分鼓励幼儿迁移游戏经验,在收拾玩具时,巧妙地将长积木板铺在台阶上,形成斜坡,并在斜坡底端放一个空的积木筐。积木从斜坡上滑下来正好掉进积木筐里,大大提高了积木区收完玩具的效率。

>>>>

获奖案例 | “筑渠引水”游戏千篇一律?这群孩子筑渠可不只是引水,而是在做一件“拯救生命”的大事!

获奖案例 | 幼儿园里办起了堪比音乐节的“桑葚节”,胜过所有幼小衔接课!

获奖案例 | 沙池里只能玩沙?这些科学小实验引发孩子的“深度学习”!

获奖案例 | 一座会拐弯的桥,背后蕴藏着孩子的“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

获奖案例 | 种植区只能浇水、施肥、记录植物成长?这些“活教材”都是教育契机!

获奖案例 | 砖块、水泥、柴火,就地取材的小厨房,让孩子也能感受“烟火气”的生活!

图片 | 卞桥镇中心幼儿园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赵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