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等腰梯形的中心指的是什么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3)班   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书本66页例3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初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2.借助多媒体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般梯形图片各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问: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 3、揭示课题。在平行四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保留上下边平行,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版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梯形

(1)动手操作:把梯形的两组对边向两边无限延长是相交还是平行?量一量平行的这组对边是否相等?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4)小组讨论: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四条边、有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不相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5)练一练:1)判断哪些图形是梯形?

                2)判断题(具体内容见课件)

                3)认识生活中的梯形。(课件出示有关插图)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自学书本66页有关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3)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4)练一练:填写填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3.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拿一个直角梯形,让学生观察它的角有什么特点?

(5)概括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学习画梯形的高

   (1)什么叫梯形的高?(从上底的一点向下底的引一条垂线段,这点雨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2)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3)小组讨论:梯形的高有几条?能不能在腰上画高呢?

   (4)完成书本66页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画出梯形底边上的高(具体内容见课件)

2、画出梯形形的高(具体内容见课件)

3、拓展练习:数一数:共有几个梯形?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讲给对方听!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附板书设计:    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教材进度第一次系统认识梯形,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直观判别,而且能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比较和沟通。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对梯形的特征研究,我努力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的引入,采用了把平行四边剪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所剩下的会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在建立梯形表象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加深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也为学生沟通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作好铺垫。 二、精选习题,整合知识点,用足用好每道习题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包括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画梯形的高等,为此,该如何能够选好习题,整合知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从判断是否是梯形开始,到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及高,再通过分类认识两种特殊梯形,进而认识到特殊梯形的底、腰及高的特殊性。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让学生自学书本66页的上底、下底、腰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我感触颇深:在练习方面,学生练习量还不够,这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