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课件+教案+单元整体教学分析(共31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ppt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课件+教案+单元整体教学分析(共31张PPT)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课件+教案+单元整体教学分析(共31张PPT)

2024-02-26 0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课时教学设计第4课时《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对等角以及掌握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打下了基础,也是几何题中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依据,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虽然其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借助图形转化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证明了这些性质,这对学生来讲更加直观形象,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推理证明等手段辅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探究.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 例3的证明涉及的知识较多,还需添辅助线,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1: 你已经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可以说成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 ∵AB=AC, ∴ ∠B=∠C 教师提问:如何画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1.以顶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两边于两点a,b 2.分别以a,b为圆心,同一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于一点 3.将交点与顶点连接并延长,即为角平分线 如何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1.先大致确定底边的中点,以B点为圆心,画一段圆弧(半径要大于BC的一半),再以C点为圆心,以相同的半径再画一段圆弧. 2.连接两个圆弧的交点D、E,交底边于点H(点H即是中点) 3.连接AH,AH即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如何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 1.先找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和顶点A.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重叠,把三角板沿BC平移,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顶点A. 3.沿着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从顶点A画一条垂线段交BC于点D,AD即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学生活动1: 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画法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回忆中线是什么,如何画一条中线,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回忆高线是什么,如何画高,并举手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复习导入有利于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认知更直观,使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对数学结论的认可程度.环节二:新课讲解 证明: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的中线,求证:AD⊥BC,∠BAD=∠CAD. 证明:∵ AB=AC, AD=AD, BD=CD,∴△ABD≌△ACD(SSS),∴∠ADB=∠ADC,∠BAD=∠CAD.∴∠ADB+∠ADC=180度,∴∠ADB=90度, 即有AD⊥BC. 几何语言表述: (1)∵AB=AC,∠1=∠2, ∴AD⊥BC,BD=CD。 (2)∵AB=AC,AD⊥BC, ∴∠BAD=∠CAD,BD=CD; (3)∵AB=AC,BD=CD, ∴∠BAD=∠CAD ,AD⊥CD;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学生活动2: 让学生通过自主证明,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解题能力. 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通过自主证明,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解题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认知更直观,使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对数学结论的认可程度.环节三:例题讲解 例3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 求证:AD⊥BC 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E。 ∵AD平分∠BAC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而AD=AD(公共边) ∠ADB=∠ADC(已知) ∴△ABD≌△ACD(ASA)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AE是等腰三角形ABC顶角的平分线 ∴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即AD⊥BC 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图中的三角尺是等腰三角形.当重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底边)的中点时,重锤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叠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三角尺的斜边与重锤线垂直,可以确定三角尺的斜边与横梁是水平的。否则梁就不是水平。 例4 已知线段a,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BC=a,底边BC上的高线长为h. 作法 如图: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D; 3、在直线 MN 上截取DA=h,连结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学生活动3: 学生自主探究,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 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的教学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论的用途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指的是( ) A. 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 腰上的中线、腰上的高线、底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C. 顶角的平分线、 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D.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D 1.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    ,BD=    ; (2)如果∠BAD=∠CAD,BC=6 cm,那么∠BDA=    °, BD=    cm; (3)如果BD=CD,那么∠BAD=∠    ,AD⊥    . 选做题: 3.已知:如图,AC=AD,BC=BD,AB与CD相交于O点. 求证:AB⊥CD. 证明:∵在△ABC和△ABD中 AC=AD(已知), BC=BD(已知), AB=AB(公共边), ∴△ABC≌△ABD(SSS). ∴∠CAB=∠DAB, ∴AO是△ADC的顶角平分线, 又∵AC=AD,∴△ADC为等腰三角形(定义), ∴AO⊥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AB⊥CD. 【综合拓展类作业】 4.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动点(点D与点B,C不重合),△ABD和△ACD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和S2,下列条件不能说明AD是△ABC角平分线的是(  ) A.BD=CD B.∠ADB=∠ADC C.S1=S2 D.AD=1/2BC D 选做题: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上一点,且DE=AE.求证:DE//AC. 解:∵△ABC为等腰三角形,AD是BC上的中线 ∴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 ∴∠BAD=∠CAD. 又∵DE=AE ∴∠BAD=∠ADE ∴∠CAD=∠EDA ∴D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用直尺与圆规画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 解:如图,△A1OD,△A2OD,△A3OD,△A4OD就是所求的三角形.教学反思 本设计基于教材,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通过复习导入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安排学生探索新知,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直观感知知识,例题习题安排恰当。如果能有更多的几何动画与课程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会让该设计更出彩。另外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时反应调整自身方式,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灵活变通,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浙教版 八年级 上册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的方式发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推导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要求学生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2、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例3的证明涉及的知识较多,还需添辅助线,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新知导入情境引入任务一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新知讲解如何画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1.以顶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两边于两点a,b2.分别以a,b为圆心,同一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于一点3.将交点与顶点连接并延长,即为角平分线如何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1.先大致确定底边的中点,以B点为圆心,画一段圆弧(半径要大于BC的一半),再以C点为圆心,以相同的半径再画一段圆弧2.连接两个圆弧的交点D、E,交底边于点H(点H即是中点)3.连接AH,AH即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如何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1.先找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和顶点A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重叠,把三角板沿BC平移,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顶点A3.沿着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从顶点A画一条垂线段交BC于点D,AD即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任务二合作学习ABCD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 将△ABD沿AD对折,你发现了什么?△ABD与△ACD完全重合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ABCD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角 AB=ACBD=CDAD=AD∠B = ∠C∠BAD = ∠CAD∠ADB = ∠ADC大胆猜想ABCD1、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2、∠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3、∠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猜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验证猜想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CAB=∠CBA。证:1.若CD是顶角平分线,则∠ACD=∠BCD又∵AC=BC, ∠CAB=∠CBA∴△ADC≌△BDC(ASA)∴AD=BD,∠CAB=∠CBA=即CD⊥AB∴CD也是底边上的高和中线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CAB=∠CBA。证:2.若CD是底边上的高,则CD⊥AB∴∠CDA=∠CDB又∵CD=DC(公共边),∠CAB=∠CBA∴△ADC≌△BDC(AAS)∴AD=BD,∠ACD=∠BCD即D是AB中点,CD平分∠ACB∴CD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平分线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CAB=∠CBA。证:3.若CD是底边上的中线,则D是AB的中点∴AD=BD又∵AC=BC, ∠CAB=∠CBA∴△ADC≌△BDC(SAS)则∠ACD=∠BCD,∠CAB=∠CBA=即CD⊥AB∴CD也是顶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提炼概念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几何语言ABCD12在△ABC中,AB=AC时,(1)∵AD⊥BC,∴∠BAD=∠CAD,BD=CD.(2)∵AD是中线,∴ AD⊥BC,∠BAD=∠CAD.(3)∵AD是角平分线,∴ AD⊥BC,BD=CD.典例精讲证明:延长AD,交BC于点E.∵ AD平分∠BAC,∴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而AD=AD(公共边),∠ADB=∠ADC(已知),∴ △ABD≌△ACD (ASA),例3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求证:AD⊥BC.E∴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AE是等腰三角形ABC顶角的平分线,∴ AE⊥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即AD⊥BC.ha分析 要作出等腰三角形ABC,关键是作出顶点A.设底边BC上的高线为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AD也是底边BC上的中线.因此,只要作BC的垂直平分线l,然后在l上截取 DA=h,连结AB,AC,就得到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例4 已知线段a, h,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 底边BC边上的高线长为h.作法:1. 作线段BC=a.2. 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交BC于点D.3. 在直线l上截取DA=h, 连结AB, AC.△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BCD· Al归纳概念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图中的三角尺是等腰三角形.当重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底边)的中点时,重锤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叠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三角尺的斜边与重锤线垂直,可以确定三角尺的斜边与横梁是水平的。否则梁就不是水平。课堂练习必做题1.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指的是( )A. 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 腰上的中线、腰上的高线、底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 顶角的平分线、 中线、高线互相重合D.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D2.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1)如果AD⊥BC,那么∠BAD=∠    ,BD=    ; (2)如果∠BAD=∠CAD,BC=6 cm,那么∠BDA=    °,BD=    cm; (3)如果BD=CD,那么∠BAD=∠    ,AD⊥    . CADCD903CADBC选做题3.已知:如图,AC=AD,BC=BD,AB与CD相交于O点.求证:AB⊥CD..证明:∵在△ABC和△ABD中∴△ABC≌△ABD(SSS).∴∠CAB=∠DAB,∴AO是△ADC的顶角平分线,又∵AC=AD,∴△ADC为等腰三角形(定义),∴AO⊥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AB⊥CD.AC=AD(已知),BC=BD(已知),AB=AB(公共边),综合拓展题4.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ABDC解:在△ABC中,∵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

=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AD⊥BC(已知)∴∠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BAD=∠CAD=50°.作业布置必做题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动点(点D与点B,C不重合),△ABD和△ACD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和S2,下列条件不能说明AD是△ABC角平分线的是(  )DA.BD=CDB.∠ADB=∠ADCC.S1=S2D.AD=BC选做题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上一点,且DE=AE.求证:DE//AC.解:∵△ABC为等腰三角形,AD是BC上的中线∴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BAD=∠CAD.又∵DE=AE∴∠BAD=∠ADE∴∠CAD=∠EDA∴D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综合拓展题3.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用直尺与圆规画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课堂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文字叙述几何语言∵AB=AC,∴∠B=∠C.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定理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AC,∠1=∠2, ∴AD⊥BC,BD=CD.作业布置教材课后配套作业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年级 设计者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课标要求 等腰三角形部分:(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直角三角形部分:(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4)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5)会说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内容分析 本章是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在上一章中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因此推理应成为本章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本章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两类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还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的表达能力. 轴对称图形与图形的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是以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就很容易发现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知识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等实验手段,教学中重点应放在会认、会画,在论证方面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学情分析 本章是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延续和深化,这两类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学习后续几何知识的主要基础,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在逆命题和逆定理的内容学习中让学生对有关命题和证明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在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上一单元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证明的基本步骤,具有了一定的推理经验,借助几何画板以及让学生实践操作、推理证明会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会识别关于直线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会画简单图形关于给定的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体会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2.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会用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3.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4.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判定定理; 5.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逆定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一些图形的性质和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在解决某些问题中论证的要求与前几章相比有所提高,理解这些论证过程,并学会表述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教学建议: 1.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课本采取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表明本章仍属于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仍需重视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等方法,尤其要重视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推理的必要性,学会推理及其表述,对比较复杂的推理过程,要做好思路的启发和分析. 2.本章所涉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实际都是定理,并且多数是《标准》中目标列项的定理,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等,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能把它们作为推理的依据;有些定理,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需在以后给出证明,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这些定理的发现过程,分清定理中的条件和结纶,学会这些定理的应用,但不要补充推导或证明. 3.本章已经要求学生完整地书写推理过程,教学中要较细致地做好推理及其表述的指导.要求学生写推理过程的题,要严格控制难度,一般不要超过《标准》所列的12个定理的证明难度.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2.1图形的轴对称12.2 等腰三角形1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1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5 逆命题和逆定理12.6直角三角形(1)1 2.6直角三角形(2)12.7探索勾股定理(1)12.7探索勾股定理(2)1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 2.1图形的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判定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画法. 1.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活动一:完成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 活动二:通过几何画板动画,加强学生的理解,探索图形的轴对称. 活动三:动手操作,画出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2.2 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解决有关问题. 2.能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解决有关问题.活动一:复习导入,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活动二:合作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活动三:知识回顾,回顾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画出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计算或证明;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的性质,并能运用计算或证明.1.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解决有关问题. 2.能运用推论等边三角形各个内角都等于60°解决有关问题.活动一: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折叠、测量等方式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二:推理证明,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活动三:例题精讲,让学生通过例一发现等边三角形各个内角都等于60°.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1.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解决有关问题.活动一:情景导入,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进行导入,直观的展示三线合一 活动二:推理证明,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活动三: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活动一: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活动二:推理证明,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 活动三:共同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活动四: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5 逆命题和逆定理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并能把一个命题改写为逆命题;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1.能说出命题的逆命题,并能够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活动一:观察思考,寻找各命题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新课讲授,并以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三:例题精讲,共同谈谈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 2.6直角三角形(1)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 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相关计算.活动一:回顾旧知,联系生活,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活动二:教师讲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并让学生进行推理. 活动三: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习题,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活动四: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 2.6直角三角形(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相关计算.活动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活动二: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探索勾股定理(1)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掌握勾股定理,会利用两边边长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长; 3.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能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的长. 2.掌握分类思想,注意最长边的确定.活动一:情景引入,通过赵爽弦图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二:合作探索,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活动三: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探索勾股定理(2)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活动一:问题导入,巩固旧知,让学生回答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活动二:讲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证明它. 活动三:例题精讲,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定理; 2.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1.能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活动一:复习导入,回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证明. 活动三:例题精讲,通过例题得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