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是什么名字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2023-08-04 0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开幕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于12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将集中展出576件本届全国美展的精选作品,其中160件为第二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的获奖作品,包括金奖7件、银奖18件、铜奖49件、优秀奖86件。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现场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现场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近五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此前,全国美展已于今年8月15日-9月29日期间,分画种在全国13个分展区陆续亮相,共展出4391件作品,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

    本届美展参展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作品全、质量高,涵盖了全国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的精品力作。在创作题材上紧扣时代脉搏,航天探月、抗震救灾、小康建设、和谐生活等题材均有体现。在内容上也有新的突破。展览首次将陶艺、漆画和综合材料绘画独立出来,在艺术设计展区增加了工艺美术的内容,体现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开放、包容的文化姿态。还有一批作品关注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活地反映了乡风乡俗。本届全国美展佳作辈出,获奖的年轻作者居多。

    作为我国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活动之一,全国美展荟萃了新中国美术史的精美段落,艺术地展现了新中国65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精神、艺术成果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光辉历程。

    据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将展出至2015年1月4日。展览结束后,作品还将在国内上海、山东巡展,部分作品还将远赴日本、新西兰、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巡展。

 

2《儿女情长》:走出军旅、历史的题材标签

    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颁奖仪式结束之后,刘大为主席说:“上台领奖的作者80%以上都是年轻的新面孔。青年艺术家在美展中的表现让人欣慰。”

    据记者了解,本届全国美展最受关注的当属两件获得金奖的作品:一是天津美院的陈治、武欣共同创作的国画作品《儿女情长》,二人是夫妻,均出生于1978年;二是来自重庆西南大学的彭伟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而立之年》,彭伟出生于1980年。

陈治、武欣(天津)的国画作品《儿女情长》

陈治、武欣(天津)的国画作品《儿女情长》

    走出军旅、历史的题材标签

    “能表达出真实生活来,我们一直在很坚定的在表现这个,不管题材大与小。”艺术家陈治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达的很直白:“生活中有太多平凡无奇的瞬间,以至于我们经常性的熟视无睹,可是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情绪时,我们总是被某个瞬间的情景打动,触景生情,铭记于心,而这样的瞬间值得被珍藏并记录。”

    “其实就是画了一个家庭题材的场景,想把这样一个场合的组合表现出一种温情来,实际上这其中有很多故事,就像画面中所表现的儿女出门在外的工作回来探望,孙女跟坐在轮椅上的爷爷聊天,母亲会在第一时间按照传统的习俗'长接短送,擀面条'在忙活,画面中母亲扬起了还沾着面的双手,说明的是儿媳妇尽孝的心情,所以母亲一边干活一边试衣服。”陈治说,在作品中大部分人所看到的是一个和谐的场景。

    其实他们夫妻二人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这些,画面中无形的还在透露着一些当下社会中人们背负的压力:“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表示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画面中还没拆行李托运条的行李箱暗示的是儿女不在身边,母亲扬起的双手实际上表达的是在父亲生病、儿女不在身边时,她背负着很多生活的压力,双手托起的是家的感觉。”所以在这个团员的场景中,两位作者想通过家庭故事的演变来升华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看。

    陈治坦言这就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写照,而且是很真实的,除了画面中的儿媳妇与孩子是找了模特来辅助绘画,其他都是家庭的生活原型,“我和我的父母妻子孩子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这样一件描述普通家庭场景的中国画获金奖,在往届全国美展中的获金奖几率是很小的。在往届的全国美展中,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的评选中,军旅题材与历史、重大题材作品才更容易获奖。

    数据显示,从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至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金奖情况来看,国画金奖作品共八件,其中军事题材就占到半数,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苗再新的《雪狼突击队》、第十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得主何晓云的作品《嫩绿轻红》、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袁武的作品《抗联组画》、第九届全国美展于长江、陈嵘、钱宗飞、吴涛毅合作的《民兵史话长卷》都是军事题材作品。

    除此之外,第九届全国美展中韩硕的《热血》,是以1936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爱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为描绘对象的历史写意人物画题材,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孙震生的作品《回信》,则以寻常工笔人物画的形式,表达的却是震后援建的场景,这是对国家大事件的主题性创作。但这种军旅与历史题材的绘画,在本届全国美展的评选中已经不再占绝对优势。

    反而是关注社会与时代特征的作品在当下更容易受关注,其实评委对陈治、武欣作品中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并非是第一次关注,在五年前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他们二人合作的作品《零点》就获得了银奖,“那张《零点》到日本展出的时候,日本的观众特别喜欢,他们跟我说我来看你们的展览,其实特别想了解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件绘画中的年轻人的状态就能够看出一二。”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告诉记者,陈治武欣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很普通,但是在发展这么快速的中国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真切的情感,所以这张画是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关注的。

 

3《而立之年》:来自重庆的又一幅头像

    三十年后,来自重庆的又一幅头像

    同样,另外一件最受关注的金奖作品的关注点也与时代息息相关。

彭伟(重庆)的版画作品《而立之年》

彭伟(重庆)的版画作品《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版画,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是一个健康有坚定信心的人,他表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我们看了以后感觉很有劲。当然这个评选的过程中也有评委质疑说这个有点儿像照片,因为当下的美术界是很反对画照片的,但看原作就会知道,这件版画用的是木刻的技法,这种版画具有很高的难度,尤其是刀的线条是随着形的起伏来运作的,这也是一个青年作者,总评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件作品传达出了我们时代的气息和精神,我们要这样的作品,没有任何疑问,所以投票数很高。”吴长江对这件作品评价颇高。

    “看图片就是一件简单的人物头像,看原作才能意识到作品好在哪里。”对于彭伟的作品,大部分观众都有这种感受。这件作品从构思到成画,彭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开始是大量的收集了人物形象,之后做了艺术的处理,最后用木口木刻的木版技法完成了这样一个普通的青年形象。”

    据介绍,木刻版画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这种古老的木刻版画并非是在木头平面上进行创作,而是要求艺术家在木板的横断面进行雕刻,对技法要求的精细程度,“木口木刻做出的效果更细腻,但是线条非常精细,可以说是细如发丝,需要对木刻技术和工具的掌握都要非常熟练,才能让线条规则、平行并且带有明暗、体积和质感。”

    在前期思考中,彭伟就要表现的是一个很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精神状态:“对大量的人物形象筛选之后,采用了身边一位普通的同龄男性青年为原型。他那略带迷茫却自信的目光、青葱岁月的印痕和痘疤,也许这正是我们80后一代青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最好见证。他阳光帅气、健康、积极向上并充满朝气与活力,卷曲的头发、方正的脸庞、厚实的嘴唇、时尚的眼镜、清爽的衬衫与稳重的外套,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形象。”

    “我关注的是当下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人文'风景'的关注与思考,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深刻的影响与改变着中国十几亿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时代的快节奏使我们应接不暇而无法喘息。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进入而立之年的青年一代,目睹了中国社会在短短数十年间的巨大变化。”这是一个80后艺术家的自我经历和敏感捕捉:“数字化社会与网络化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捷,也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迁,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提供给我们充裕富足的物质环境和便捷生活条件,也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与个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现实激烈而残酷的社会竞争等与之并存。这些都使我们痛苦并快乐着,既困惑又自信、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我曾在重庆美术馆见过这张画,远看像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张木版画刀法虽然简单,但都是长线条,作者半年时间每天重复用刀,意志非常坚定,也非常辛苦。这让我感到敬佩。他的钻研精神,代表当下重庆80后艺术家的敬业形象。”重庆青年艺术家惠唯这样评价作品。

    来自于重庆的这件《而立之年》在获得金奖之后,在重庆当地立马引起广泛的讨论,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邵常毅是本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的评委,他也谈到看《而立之年》,很容易让人想起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

    1980年,还是大三学生的罗中立在看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之后到大巴山寻找灵感,在大年三十的傍晚,看到路边公共厕所前蹲着的收粪老农,就想到要用画伟人尺寸的油画来画一张农民,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将房东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找出来,有几个月时间画出一个农民的形象。罗中立对雅昌艺术网记者回忆了当时获得全国青年美展的经历:“画完之后送到成都,参加省里的选拔,到北京展出,之后就收藏。后来给我一个收藏费,了不起的450块钱,其中50块钱是还给学校作为做框子的材料费,当时组织这批作品的时候学校高度重视,给每个参加展览的同学和老师提供补贴,补贴框子,学校给你们做,做完之后如果获奖,像我这种被收藏之后就把有一部分钱返回给学校。”

    三十年后,这幅来自于重庆的另一张“头像”获得全国美展金奖。两个时代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却都代表了各自的时代,“重庆对这件作品还专门举办了两次论坛,来探讨这件《而立之年》和当年罗中立的《父亲》的关系。”美协秘书长徐里告诉记者,三十五年前罗中立的一幅巨幅头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转变,而在今天,一幅木刻版画所展现的则是当下社会发展中青年人的社会面貌,尤其是80后这一代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一代人的成长,的确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

 

4全国美展金奖的使命

    

全国美展金奖的使命

中国美术奖评奖委员会

中国美术奖评奖委员会

    五十年前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举办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当时刚满20岁的靳尚谊和同事伍必端合作的水粉画《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入选全国美展,然后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制成宣传画走进千家万户。

    三十五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罗中立的《父亲》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一等奖,这幅作品与罗中立在美展中创造的震撼力,影响至今。

    三十年前的1984年,因文革停办十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重新启动。在这届全国美展中涌现出的作品包括罗中立的《春蚕》、汪建伟的《亲爱的妈妈》、何多苓的《青春》、艾轩与何多苓合作的《第三代人》,他们也成为当年的画坛新星一路走来。

    如今已经成为美协秘书长的徐里最早参与了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从第七届开始参加,一直到第十届我都参加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过85思潮的影响和反思,艺术创作很热闹、很火爆,画家们就开始关注时代、关注生活,青年艺术家们也都很有想法,很有创造力,寻求突破。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反对画照片了。”

    徐里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画的是西藏题材的油画,西藏题材绘画在当时特别受关注:“为了画那张画我三次进入西藏体验生活,考察,从写实到抽象尝试了三个系列,前两个系列都不满意,最后画的这张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了铜奖,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一届收藏了七张油画,就有我的一张。”时隔二十多年,徐里从一个全国美展的青年参展画家到如今已经成为整个展览的重要负责人之一,当年那张油画依然让他颇有成就感。

    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全国美展在近些年来的演变,徐里也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自身跟环境的融合来创作出能够折射社会的作品:“例如现在的历史画越来越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