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

2023-11-19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单元的整体规划有助于改变过去以“内容”为单一视角考虑教学设计的惯性,也能有效遏止“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另一种错误倾向,切实提升学科教学的科学品质,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创造重要的前提;让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备课组更有序地根据自身需求开展教学研究,突破备课中的无序和缺乏逻辑等问题,切实提升学校备课组的备课活动品质。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原则

1. 基于学科本质

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显然是不同的,但是在本质上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在学科的总体目标上。知识和能力结构应是本学科知识和能力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完全是教材中的章、节顺序。如果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过于复杂时,可以先做出课程与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图,然后分别做出各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

数学学科的单元规划教学内容是明线,思想方法是主线。数学学科基本是以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要素进行的,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选择好数学问题;确定好活动形式;设计好探究活动,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基本教学环节。

2. 基于学校特色

各个学校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注意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学校本身的特色,有些学校依托各种的研究课题、研究机构或者自行申请学校的研究课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些自己学校的教学设计规范。这样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规范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教研组的规范管理以及开展活动的顺序性,同时,对于学校校本研修也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3. 基于学生学习基础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良好合作关系和习惯的养成。数学学科的单元规划需要保障活动性,凸显个性化学习。

4. 基于教师的特长

目前,国内对教学设计能力维度的划分,更多的体现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特点。王玉江、陈秀珍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分为以下六个维度: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

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的任务:从教材到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根据总目标分割出教学单位;领会本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要求。教学设计也要“以人为本”,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以外,还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对于教学设计的实现度。数学学科的单元规划需要注意发挥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而且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教学的多样性。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规划的要点与过程

(一)初中数学学科单元设计规划的基本模块

作为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标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单元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主题活动)的知识单元,然后分别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基于主题活动的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安排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单元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每个单元、章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以及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同时对所需教学资源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单元提出建议。

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关注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习者理解一章或是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这种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既帮助了教师整体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更方便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

在单元设计中,学习内容围绕主题进行组织,是主题及其专题作为知识情境脉络的有意义的组织;学习资源包括了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活动构成了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活动是多样的,并且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究,鼓励学习者通过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以各过程的评价为主要形式,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单元设计中的六大基本模块是:内容规划、单元目标、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建议、教学资源。这些模块之间并不具有先后顺序的固定呈现,而是在单元设计的过程中互相牵制、互相协调并且同步改进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按照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六大基本模块之间可能存在这样的相互关系。

(二)初中数学学科单元设计规划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过程层次,这个过程是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直到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二是与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层次,可以将顶层设计的理念贯穿在以下的过程中:从课程设计到大单位(单元)设计再到细部(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流程在研究之初的设计中是一个有严格顺序的单向过程,因此,在设计之初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流程可以进行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在完成了前一步的设计后才进入到下一步的设计环节。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教学设计的流程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过程,而是具有以下的特点:教学设计的流程是可以多切入口的、教学设计的流程是可以循环改进的。

例如,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在任务分析完成之后就应该制定下来,之后能修改的,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路径决策、细部谋划等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目标还是应该有所修正的,比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设计中就应该体现出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设计是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和环节设计时加以考虑的。

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通过教学实施来验证的,因此,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

三、初中数学学科单元的确定流程与划分

(一)初中数学学科单元的确定流程

初中数学学科单元确定(设计)主要有三大环节:前期准备、开发设计、反思修改,具体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单元内容确定;

2.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3.单元结构构建;

4.单元教学目标编制;

5.单元教学流程制定;

6.单元方案反思、修改;

7.相关评价、反馈;

1.单元内容确定;

2.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3.单元结构构建;

4.单元教学目标编制;

5.单元教学流程制定;

6.单元方案反思、修改;

7.相关评价、反馈;

其中1、2属于前期准备环节,3、4、5属于开发设计环节,7属于反思修改环节,7贯穿始终。

单元教学流程在要素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教学阶段或课时,进一步细化课时教学方案,并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师生活动形式等形成单元教学方案:

(二)初中数学学科单元的划分

1. 按照单元的呈现重点划分

单元划分后,最终会呈现出一个比较明确的重点,这个重点可能是知识点、能力点或者问题串,按照这样的呈现重点,我们可以将单元划分为:主题单元、能力单元以及专题单元。

(1)主题单元

单元的常见类型就是以数学概念或者核心数学知识为第一要素(主线)并以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逻辑关系进行划分,主题结构相对比较清晰,这种单元类型可以称为主题单元。

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材结构上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不同知识点的相近关系由大到小为:册、章、节、小节,同一章的知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同时,又将其更为相近的知识内容结合课时分为节以及小节。这样,在初中数学的主题单元确定上基本是可以按照教材本身的知识逻辑结构进行划分。

(2)能力单元

以能力表述为主的设计的单元可以称为能力单元,在初中数学的学科单元设计中,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学生学习形态作为能力单元设计的主线。

(3)专题单元

由一个单元问题作为引领,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专题问题,用“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为主线设计的单元,可以称为专题单元。

2. 按照单元的呈现形式划分

单元划分后,根据单元内的知识点、能力点或者专题问题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单元呈现的形式上划分为:串联线性关系、并联线性关系、中心发散关系。为方便表述,以下统一用专题来表述单元的呈现形式。

(1)线性串联式单元

单元内各个专题之间呈现一种递进的关系,从逻辑上看,各个专题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先后次序,必须前后依次展开。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单元主要是由于单元内的数学概念以及核心数学知识之间所特有的逻辑关联造成的,很难做出先后次序上的调整,一般如果将教材中的章直接作为单元的话,多数单元属于这种情况。

(2)线性并联式单元

单元内各个专题之间呈现一种并列的关系,从逻辑上看,各个专题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基本属于并列的关系,这样的单元内容在教材的章中也比较常见,但是往往在这样的单元中,要么有一个统领性的问题或者概念,要么有一个总结性的结论或活动,也可能前后都有。

(3)中心发散式单元

数学需要呈现出核心的思想方法,在有些单元中,有非常突出的中心问题或核心思想方法,在这样的单元中,单元内容的各个专题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设计,各个专题之间相对比较独立。

(三)初中数学学科单元确定的注意点

1. 整体性

单元的构建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的,关注到学科知识点内部之间的关联、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的整体构建过程。

单元教学提供了学生完整学习需要的时间,师生不必匆匆忙忙的赶进度,在同步评价的基础上调整教学与学习的时间。单元教学,让学生看到森林的时候也看到了树木。

2. 独立性

将课程分解为单元组合之后,各个单元之间相对独立,在内容安排、目标确定、重难点呈现以及学习活动、教学策略、评价建议上各个单元可以独立成体系。

有些单元之间在数学知识或者思想方法上也可能有重叠,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单元会具有不同的作用与地位,依然可以保持独立性。

3. 逻辑性

单元的构成必须要有逻辑性。

从各个单元之间关系来看,鉴于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用单元涵盖所有的课程、课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同时,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较强逻辑性,部分内容处在关键的逻辑节点上,在单元设计中,这些关键节点在整体课程构建中的逻辑作用需要进行适当的分解与重点的体现,而整体的单元构建更有利于这种关键逻辑节点作用的发挥。

从单元内部来看,单元的构建是建立在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心理的基础上,单元内部的各项内容、活动、评价等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单元设计中需要进行单元结构的构建。

单元结构的呈现当时并不唯一,可以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简单呈现也可以同时将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之间的逻辑与互相依赖关系呈现出来。

4. 操作性

在一个好的设计中,单元的确立以及专题的分解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是在实践中,每个课时的时间是有限定的,因此在单元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实践中的课时因素。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接受都是影响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其中,先要完成的是在单元设计框架下的课时划分、目标分解以及相应地教学活动的规划。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性,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定的评价,因此,想要打破既定的单元设置在实践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数学学科的主题单元多以教材本身设计的单元为蓝本,做适当的微调,或者在其中选择一定的内容设计一个小的单元。在新授课阶段就实施单元设计的教学实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