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二师丨十八团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一步兵师纪念碑 辉煌二师丨十八团渠

辉煌二师丨十八团渠

2023-09-22 0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战功和建设社会主义胜利万岁!”

——王震在十八团渠纪念碑上的题字

在十八团渠暨军垦英雄纪念园,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渠水清澈见底。渠边有一座红褐色的花岗岩纪念碑耸立在青松翠柏间,花岗岩基座上巍然屹立着肩背步枪、手握坎土曼的军垦战士塑像,这就是十八团渠纪念碑。

上个世纪中叶的1950年,当时的新疆,还没有一条灌溉面积超过10万亩的大型水利工程设施。

当时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还未洗去战火硝烟征尘的兵团第二师的前身西北野战军二军步兵六师,在1950年年初就全部来到了新疆焉耆和库尔勒地区驻防。当时的六师十八团就驻守在库尔勒铁门关至轮台一线,并开始大生产运动。

当年部队开垦的几千亩土地只能利用100多年前林则徐在新疆库尔勒组织修建的上户渠进行灌溉,而上户渠只能满足不到1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量,显然仅凭这条上户渠的水量是不够部队进行大规模生产用的。

1950年3月12日,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来到库尔勒,在十八团团长于侠、政委阳焕生的陪同下,踏勘库尔勒大墩子以西的吾瓦滩(即现在的二十九团所在地区域)。就是这个晚上,王震将军在一张军用地图上,从霍拉山和库鲁克塔格山之间的孔雀河流出的峡谷口——艾乃孜至上户、大墩子之间,划出了一条很粗的红色线条,“就在这里挖一条大渠,灌溉即将开垦出来的万顷土地。”

这是当时驻防新疆的解放军部队在西部边陲修建的第一条人工大渠 ,对已经在新疆境内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作用。

1950年9月15 日,大渠施工如期展开。从大墩子到龙口的3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1300多名十八团指战员一字排开,肩负钢枪,用手中的坎土曼、铁锹、十字镐、柳条筐等,惊醒了整个秋里塔格山南麓沉睡了的千年梦。

曾经被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称作“铁关天西崖,极目少行客”的荒原上,此刻是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战士们怀着引来清流灌戈壁,誓将荒原变绿洲的美好愿望,在戈壁滩上开始了挖掘十八团渠的大会战。

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施工,困难可想而知:没住处,官兵们就挖地窝子、搭帐篷、野外露营;没水,就用大车和马到几十里外的大墩子驮。尽管如此,大渠上的劳动热情还是空前高涨。

战斗英雄宋献银赤膊挖渠,手上打满血泡,晚上背着人悄悄挑破,第二天照常上工。

在修建大渠现场,有一位叫吴素梅的女战士特别引人注目:她看上去个矮体弱,背运石头往返有500多米,但她一天能背17趟, 每趟负重达25公斤。四连有位叫林品银的小战士,背运石头往返800米,一天运石17趟,创造了全连最高纪录。

大渠沿线土质结构很复杂,有砾石、沙土,还有冻土层,官兵们便创造了“老虎掏心”的干法,没有机械,就先掏冻土层下面未上冻的沙土,掏空沙土后,再掀掉冻土层,这样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图片来自网络)

王震将军每次来工地,都不到团部、营部,直接来到工地上,和战士们一起搬运冻土块。

他问战士们:“累不累?”

战士们响亮地回答:“不累!”

王震将军又接着问:“为什么不累?”

战士们抢着说:“为人民服务嘛!”

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大渠胜利竣工。

1951年5月15日,十八团渠开闸放水,周边几十里内的各族群众都来庆贺。一位10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从30里外的家中骑着小毛驴赶来了,老人活了100多岁,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军队。

在开闸放水的典礼上,各族群众送来的慰问品堆满了主席台,各族群众欢快的歌舞沸腾了整个秋里塔格山。十八团战士们把新修的大渠起名叫“建新渠”,寓意建设新疆的意思。王震将军来到典礼现场后,对干部战士说,这条大渠是你们十八团修的,也是解放军进军新疆修建的第一条大渠,就叫“十八团渠”吧。随后,王震将军拉开嗓门自豪地宣布:“开闸放水!”

清澈的河水从闸门中奔涌而出顺渠而下,王震将军纵身跃入水中,干部战士和现场的老乡们跟着纷纷跳入渠水中,欢腾雀跃,当时渠上渠下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王震司令员亲自赶来参加十八团渠放水仪式,并兴奋地跳进水渠中。

1980年7月至1984年3月,十八团大渠改建为砼板防渗渠,大渠东引孔雀河水,西灌兵团第二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〇团及沿途的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上户镇、兰干乡等万顷良田,成为一条造福两岸各族群众的绿色动脉,见证着兵团地方互帮互助、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历程。1991年,在十八团渠通水灌溉发电四十周年之际,中共农二师委员会决定,在十八团渠渠首处修建一座纪念碑。纪念碑通高18米,寓意为十八团官兵建设的。

多年来,兵团第二师先后对十八团渠进行了3次大规模改扩建,现在已形成68公里的主干渠,年引水量3亿立方米,灌溉着兵团和地方的50万亩良田,使之成为享誉全疆的粮棉基地和库尔勒香梨生产基地。十八团渠灌区还荣获水利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灌区”称号。如今的十八团渠依旧发挥着灌溉万亩良田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市各社区、机关单位、广大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之地。从1994年起,纪念园移交库尔勒市管理,成为库尔勒市一处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库尔勒市确定为红色旅游基地。

70多年过去了,十八团渠已经成为兵团的一个符号,十八团渠渠水奔流不息,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翟海君 党淑娟

编辑:张静 责编:朱蕾 李莉

审核:马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