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1次世界大战的资料5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07-10 1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或称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中。大量新式战术、科技与武器被初次广泛运用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新近发明的飞机、堑壕战、化学武器等,导致这场战争在损失程度上超过了之前所有的军事冲突。

Quick Facts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左上:参加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的德意志帝国士兵;右上: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中的奥匈帝国士兵;左中: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兰西共和国士兵;右中:索姆河战役中的Mark I 坦克;左下: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的法国第四军团机枪手;右下:瓦尔达尔攻势中的保加利亚电信站日期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4年4个月又2周) 和约 1919年6月28日签署凡尔赛条约(5年)[r] 1919年9月10日签署圣日耳曼昂莱条约(5年1个月1周又6天) 1919年11月27日签署塞纳河畔纳伊条约(4年1个月1周又6天)[s] 1920年6月4日签署特里亚农条约(5年10个月又1周) 1921年8月24日签署美国-奥地利和约(英语:U.S.–Austrian Peace Treaty (1921))(3年8个月2周又3天)[t][u] 1921年8月25日签署美国—德国和约(4年4个月2周又5天)[v] 1921年8月29日签署美国-匈牙利和约(英语:U.S.–Hungarian Peace Treaty (1921))(3年8个月3周又1天)[w] 1923年7月24日签署洛桑条约(8年8个月3周又4天)[x][y] 地点欧洲、西亚、大西洋、太平洋、东亚结果

协约国胜利

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鄂图曼帝国及奥匈帝国瓦解。 参见战后影响参战方 协约国:[1]  法兰西共和国  大英帝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印度  埃及苏丹国  新西兰自治领  纽芬兰自治领  南非  俄罗斯帝国[a]  义大利王国[b]  大日本帝󠄁国  美利坚合众国[c] 其他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比利时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d]  希腊王国[e]  黑山王国  内志与哈萨酋长国  葡萄牙共和国[f] 中华民国[g]  汉志王国[h]  亚美尼亚[i]  暹王国[j]  巴西[k]  卢森堡  捷克斯洛伐克[l] 同盟国:[1]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王国[m] 其他同盟国 舍迈尔山酋长国 塞努西教团(英语:Senussi Campaign)[n] 川斯瓦共和国[o] 达尔富尔苏丹国(英语:Sultanate of Darfur)[p] 德尔维希国[q] 指挥官与领导者 乔治·克列孟梭 雷蒙·普恩加莱 H·H·阿斯奎斯 大卫·劳合·乔治 尼古拉二世 克伦斯基 安东尼·萨兰德拉 维托里奥·奥兰多 伍德罗·威尔逊 威廉二世 弗朗茨·约瑟夫 卡尔一世 穆罕默德五世 穆罕默德六世 斐迪南一世 兵力 12,000,000人 8,660,000人[z] 5,839,253人[aa] 5,093,000人 4,744,000人 1,680,000人 1,234,000人 800,000人 707,000人 629,000人 417,000人 380,000人 230,000人 200,000人 136,000人 129,000人 50,000人 50,000人 总计:42,928,000人[2] 13,250,000人 7,800,000人 2,998,321人 1,200,000 总计:25,248,321人[2] 伤亡与损失 军人死亡: 5,525,000人[1] 军人受伤: 12,800,000人[1] (详情) 军人死亡: 4,386,000人[1] 军人受伤: 8,388,000人[1] (详情) Close

在1914年,欧洲各大列强分裂为两个阵营:由法国、英国与俄国在1907年组成的三国协约,由德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组就的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储君斐迪南大公与其妻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视察过程中刺杀,奥匈帝国随后强烈谴责了塞尔维亚,导致了七月危机。7月28日,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俄罗斯帝国以对塞尔维亚的保护责任为由向奥匈帝国宣战。讫8月4日,除意大利王国仍保持中立,德国、法国、英国纷纷按照盟约宣布战争。1915年4月,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

面对来自两个战线的敌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计画为,在1914年击败法国后,将部队调至东线后击败俄罗斯,此计画被称为施里芬计划[3] 然而,德国击败法国的设想失败了,到了1914年底,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国在西线对峙,从比利时到南法的战线演变为缺乏运动战的堑壕战。相比之下东线的机动性较高,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在数场交战中迅速变换领土。其他战线包含义大利和奥匈帝国交战的义大利战线,法国和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交战的巴尔干战线,以及各海外战区。

窘境中的德国军方想要彻底打击协约国并最终将局势推向有利自己的胜利,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陆军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陆军在1916年间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分别为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与布鲁西洛夫攻势。德国在上一年的战略性失败,使1917年的局势转变为法国攻势,德国守势的局面。

1917年4月,美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则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掌权,并在德军十一天的攻势中被迫签订布列斯特条约并退出战争。俄国的投降使得大量东线德军得以调派至西方战线。补充了大量部队后,德国总参谋部希望能够彻底击败法国和其盟国,发起了春季攻势。尽管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德军于第二次马恩河战役被法军击败,攻势停止。该年8月,法国元帅费迪南·福煦发起百日攻势,彻底击败德国。[4]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预估超过900万名士兵战死,500万平民死于军事行动的连带伤害、疾病或是饥荒。超过百万人死于战争期间中奥斯曼帝国治下的种族灭绝与战争末期与战后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严重的人口及经济损失。除美洲与亚洲外,欧洲各国均受到重创,特别是战败国还要面对巨额赔款。随著帝国瓦解,许多新生国家建立,又没法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