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竹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竹编机器工作视频大全 云端上的竹编

云端上的竹编

#云端上的竹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月9日,在临安区锦南街道横岭村,传统手工艺人才潘云峰在教锦南小学学生做简单的竹篾加工竹编制品。

“竹编”制作第一步——劈竹。

潘云峰的竹编产品。

11月9日,潘云峰和小学生们一起,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自己的竹篾加工竹编制品。

临安区锦南街道横岭村,仿佛是从云里长出来的。

弯弯绕绕的山路盘旋而上,身边群峰拱峙,被秋天揉掉的叶子,一直飘进深不见底的竹海。

潘云峰的小屋——时髦一点应该叫“工作室”,就坐落在离山脚约20分钟车程的半山腰上。

每天早上8点上山,劈竹、做竹编、拍视频,直到傍晚5点下山。潘云峰很喜欢这样自得其乐的生活。在这里,他可以搞他的“小发明”,享受安静的慢生活,如果有粉丝喜欢他的作品,他就觉得特别自豪。

不过潘云峰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竟然会在国外火了。在TikTok等平台上,他的竹编成了“古老神秘的中国力量”。

“可能是外国人也喜欢看咱们的乡村,还有咱们的传统手工艺。”潘云峰这样猜想。

老潘和他的竹编

潘云峰做竹编属于重操旧业。上一回做竹编,还是二三十年前。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长快、强度高的竹子,是重要的建筑和制造材料,它们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作人们的生活工具:竹篮、竹筐、竹簸箕、竹床、竹椅子……特别在农村,家家户户都用竹编。做竹编的师傅就叫篾匠,那是个了不得的职业。

出生在临安小山村的潘云峰,14岁起就跟着师父学习竹编。连续跟了三个师傅,终于在18岁那年出师成了一名篾匠。

可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竹制品逐渐被塑料、水泥等更方便的产品所取代,连竹制凉席都用机器制作了。潘云峰的师傅、徒弟们纷纷转行,他自己也在23岁时离开了这个行业,走出大山,向大城市里的工作和生活奔去。

这期间,他当过油井井长,送过员工餐,还在养猪场做过电焊维修,后来,为了孩子教育,他在临安城里买了房。2019年,孩子上了大学,潘云峰也不想“漂”了,回到老家,在亲戚开的牙科诊所里上班。

也是在2019年,潘云峰无意间刷到了一个竹编师傅的视频,视频下面,网友们纷纷为老手艺点赞。“要么我也拍拍试试?”潘云峰这样想,在网上积攒些粉丝,年纪大了就做点竹编卖钱,不辛苦,还能补贴家用。

来自深山的视频 

就这样,年近半百的潘云峰玩起了短视频。他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取名@创手艺。

视频里的潘云峰就像一个“老顽童”,边做竹编边和网友聊天互动,视频的背景是他在山上租下的一个老房子。房子背阴,冬天有些湿冷,信号也不是很稳定,但潘云峰很喜欢。“从这里上山就能砍竹子,山里环境好,还安静,有助于思考。”他的视频作品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破竹基本功、锅刷、竹筛、阳伞等视频点赞量都超过100万,@创手艺粉丝量也水涨船高。

再后来,有网友把他的视频发到了海外平台。在TikTok上,锅刷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3300万。外国网友纷纷惊叹潘云峰的手艺,说他“手部的准确性和移动的速度,比机器还要好”,还说这些竹制品是“触动人心”的艺术品,还有很多网友上传合拍视频,在TikTok上记录自己观看这些竹编视频时的反应。

通过短视频、国内外都对竹编这项非遗产生了更多兴趣。潘云峰,也成了“杭州李子柒”。

老手艺+新经济 

和很多人一样,记者在采访前,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潘云峰的竹编这么火,是不是身后有一个团队在帮助运营?

直至找到潘云峰本人,看到偌大的“工作室”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又细聊了他许多早年时的经历,才发现,潘云峰的“走红”,偶然间存在着必然。

@创手艺抖音账号的首页有这样一段介绍:“我是最后一批‘70后’竹编学徒,从小爸妈离异跟随奶奶生活,12岁辍学,14岁拜师学艺,爱好动手,喜欢创新。”

这也是潘云峰自己写的。他告诉记者,虽然很早就辍学,没学多少文化,但他从小喜欢“搞发明”,比如小时候他拆过一辆破的遥控玩具车,发现里面有两块磁铁,他心想:磁力能不能转化为动能?为了解除疑问,他就去查资料,可是查资料需要认识字,于是他又想办法从小学生那里借教科书,跟他们学查字典,慢慢的,他自学会了读书写字。“后来我知道了,磁力是不能转化为动能的。”潘云峰笑着说。

拍短视频也靠自己摸索。

刚注册抖音账号时,潘云峰不会剪辑,网友因为看不到竹编制作的全过程,在评论区直呼“看不懂”。为此,潘云峰在抖音上找教程,跟着学切换镜头、调整光线、剪辑视频……三个月后,@创手艺粉丝量超过5000,又过了半个月,制作锅刷的视频得到了近80万人点赞,粉丝数一下子增加了五六万。紧接着,制作竹篮的视频又火了,点赞数达到了140万。如今,@创手艺的粉丝数已突破了500万人。

曾经和潘云峰一起学竹编的同门师兄,看到潘云峰“走红”后,跟他提出做直播的想法。

“现在主要是我的师兄在帮我做直播销售,我就一门心思做产品、拍视频。”潘云峰说,“只有我发的视频好看,留下来看的网友才会多,这样系统就将这个视频识别为优质内容,并推送给更多的网友看,进直播间的网友也会增加,进而提高竹编商品的转化率。”今年51岁的潘云峰,把直播这项新经济琢磨得很透。他介绍,通过短视频、直播,他的竹编能让他每个月拿到1万多元的净收入。

守正与创新 

最让潘云峰自豪的,还是他做的竹编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畚箕,小时候常拿它去田沟里抓泥鳅”“给牛嘴编口罩,防止牛吃秧苗、吃庄稼”……视频中不断出现潘云峰的绝活:用手当量具,眨眼的工夫,几米长的整棵竹子就被柴刀一剖两开,再用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

网友们纷纷用“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等词点赞潘云峰的好功夫,还不断感慨,说看潘云峰的视频,让他们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回忆起了小时候爷爷给自己做竹编的场景。

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潘云峰根据现代人的习惯,制作了手机架、儿童座椅、婴儿床、颈椎枕等竹编新产品,视频一发布,就引来了网友们的争抢。

“竹编老手艺要随着时代不断跟进,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评论区,他还会耐心解答网友们的疑问。比如竹子为什么要煮?因为煮过的竹子更有韧性、不易变形、不会被虫咬,还有淡淡的清香。

潘云峰“走红”后,生活倒是没怎么改变。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早上骑着摩托车进山,忙完一天的活后,傍晚再骑着摩托车下山。

“年轻的时候想跑到城里去,现在上了年纪就喜欢回到农村,也算是落叶归根了。”潘云峰觉得,儿时当发明家的梦想,如今正在慢慢地实现。

横岭村的“希望” 

和潘云峰一样,整个横岭村也在“梦想照进现实”。

最近,中央、省、市级媒体都来报道潘云峰的“走红”事迹,潘云峰成了横岭村的形象代言人。当摄像机、话筒、直播间频频对准这个长在深山的小村落,村民们的脸上也漾出质朴的自豪感。“以前城里人都很少到我们村子里来的,现在我们村成明星咯!”记者问路的时候,一位大爷不禁感慨。

“我们横岭村一直以来都有做竹编的传统,以前家家户户自己做,现在主要依靠村里的竹制品厂做加工。潘云峰的这个事情,不仅重拾了竹编这个被日渐遗忘的传统文化,还给我们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路径。”横岭村党总支书记童彩娥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会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并打算借潘云峰以及乡村主播的效应,将横岭村打造成农文旅结合的“网红村”,将该村的特色农产品、农产业、农文化推广出去,进而带动整村经济发展。(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