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紫荆村:竹笛声声吹响幸福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竹笛丁志刚 中泰紫荆村:竹笛声声吹响幸福曲

中泰紫荆村:竹笛声声吹响幸福曲

2023-09-04 05: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充满竹笛艺术风格的紫荆村路口

余杭晨报

中泰街道被誉为“中国竹笛之乡”。紫荆村的铜岭桥是中泰竹笛的主要生产区,这个400多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落,目前有150余户从事竹笛制造及附加产业,每年生产的笛、箫达到500多万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全球85%的竹笛均产于此,仅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三个多亿。

30多年前的铜岭桥村民,一度饱受田地匮乏之苦,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只能勉强解决眼前的油盐酱醋。回想当年,黄卫东清楚记得:“那时候依靠几分山地,一年到头也就百来元钱收入。可你看看现在,随便一家竹笛企业的营收就可超过当初整个村了。”

黄卫东是紫荆村最早开始制作竹笛者之一,也是村里第一个买帕萨特轿车的人。“过去靠山吃山,村民只能靠苦竹为生,村里的收入就是卖竹子,可经济效益不高,竹子要么当柴烧,要么做纸浆,稍好些的加工成笔杆、鱼竿等,卖不上钱,才几毛钱一斤。”黄卫东说,1984年,村里开办了乐器联营厂开始制作竹笛,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也就是那时候,17岁的黄卫东进入村办企业开始学习制作竹笛,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黄卫东开办了自己的竹笛企业,生意日益红火。2001年,黄卫东买了辆“帕萨特”,成为村里第一个拥有高档轿车的村民。

丁志刚是非遗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传承人,曾经,他家是全村最穷的农户之一。“1994年我23岁,我的母亲和爷爷患癌先后离世,家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丁志刚回忆道,“好好的一个家,只剩下父亲、弟弟和我三条光棍,日子艰难可想而知,后来靠着制作竹笛,生活才有了起色。”同样靠着在联营厂学成的手艺,2000年,丁志刚在自家的小院创办了江韵乐器厂。2003年,丁志刚敏锐地抓住网络电商的机遇,把竹笛销往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2009年,他第一个在淘宝上开通销售渠道;2014年,他的天猫旗舰店开张。如今,丁志刚每天九点准时开始抖音直播,粉丝量已经超十万。

走在紫荆村的路上,经常能听到悠扬的笛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制笛或与笛子相关的一些附加产业。丁志刚介绍,一支成品竹笛还有不少配件,比如铜套、牛角、袋子、笛塞等。不要看一个塞子才几分钱,铜岭桥一年要制作500多万支笛子,这样算下来利润就可观了。竹笛打孔加工也是一项,现在有电脑打孔,按一根笛子加工费0.5元算,一年就是250万元,现在全村有五六家企业专门做打孔配套加工。外加工装配一副牛角的工钱是0.3元,一个工人一天的收入也很不错,而且工作时间自由,拿回家里就能做,不耽误做饭接孩子。还有专门帮助做营销策划的,像给丁志刚拍抖音的团队,一年可从销售额中抽成20%。

青青苦竹林走出了金光道,根根竹笛富裕了一方百姓,也带动了中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提升。眼下,中泰街道从苦竹资源产出、产品加工制作、演奏人才培养、开发相关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等入手,拉长竹笛文化产业链,形成中泰绿色品牌效应,走出一条凝聚特色产业、山水乡愁、文化创意的乡村振兴富裕道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