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作品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童趣性造型手法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作品展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作品展

2023-08-22 1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自然、环保、社会、心理等角度出发

向外界展现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社会愿景

作者:郑晨阳

作品名称:故土

材料:粗陶

指导老师:谢恒强

作品介绍:作品运用了泥片成型的陶艺技法,意象,象征化的表达方式。描述了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当下,处在新旧生活方式,城市环境等等转折浪潮中的我们,对于故土的情感态度,依恋感与乡愁。

作者:赵梓旭

作品名称:紫砂新语 - 以紫砂为媒材的人物玩偶雕塑研究

材料:紫砂

指导老师:谢恒强

作品介绍:创新是一切艺术向前发展的有效方法,是衡量工艺品艺术价值的标准之一。用中国传统材料紫砂来进行球形关节人偶创作,发掘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多元,更有层次。借鉴紫砂壶的制作手法,将彩绘、雕塑融入到人偶的创作中,更加强化艺术表现力。无论是寄情还是收藏观赏都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张俊逸

作品名称:船儿 - 少儿美术作品与木制船相结合的作品

材质:木 太空泥

指导老师:史一飞

作品介绍:用海边人常用的“船”作为载体,其上放置课堂上孩子制作的手工制品,寓意承载着儿时记忆和创作力的船伴随着家长和老师的期盼与关爱向未来的人生远航。儿童作品的“童趣性”在最后的艺术创作当中扮演了一种创作“源泉”的角色。成年人的作品和儿童作品相结合之后,不光具有两类人群的创作思想,同时代表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作者:张高瑞

作品名称:文圆质方

材质:紫砂

指导老师:谢恒强

作品介绍:紫砂艺术方圆造型是紫砂艺人共同传承、相互影响的创作法则,是紫砂艺术形态的审美主流。紫砂艺术造型的“方”与“圆”绝非仅是表示形体的概念,它体现着紫砂艺术的风骨和精粹,代表着文人的思想意识与艺术审美指向,方圆之间包容大地万物、亘世乾坤,聚合着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艺术哲学的精神。

作者:于笑

作品名称:牵思引 - 提线木偶的创新设计和研究展示

材质:木

指导老师:吴可玲

作品介绍:作品承续出传统提线木偶的工艺手法,同时融入了新型的设计样式和表现手法,既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美感,同时又具有強烈的时代设计意义。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提线木偶在室内空间中的视觉呈现及文化价值,该设计将现代文化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赋予木偶全新的面貌内涵及韵味。木雕的减法以及行走在噫象乱石里的人诱发观赏者的二次创作。

作者:徐忠觉

作品名称:换个角度看世界 -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材料:3m3 充气膜结构、2.2m*2.2m*2.3m镀锌搭架、16CM-60CM不等的亚克力盒子20个、紫砂泥、树脂、丙烯、树根、书、松果、塑料瓶等。

指导老师:范晓莉

作品介绍:本课题主要针对当代人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及认知方式为研究方向,通过公共艺术学科的核心表现形式,结合设计师的独特设计理念,引导人深入真实世界,再认识,再发现。

换个角度看世界,顾名思义就是从我们固有的对世界的认知视角中脱离出来,以新的角度,有意义的方向,可以启迪心灵的形态,引导人对我们所表面熟知却很陌生的真实世界重新产生心灵碰撞的兴趣,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和启迪。

整个设计中,设计师把精心挑选的物品形态,通过再设计,以独特的视角,例如物体的美妙底面,引导人主动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反省内心。所有的物品形态,都局限在透明立方体内,形成一种禁锢与延伸的冲突,在这种视觉冲突中,人的内心产生要挣脱固有的认知方式,积极反省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走出文字与图片的抽象,进入真实世界的重新发现。在这种新的能动性的引导下,启迪出人类对世界的再认识,再开发,推动人类文明新的发展。

作者:吴赢利

作品名称:信息维度

材料:方钢、木头、喷漆

指导老师:周阿成

作品介绍:该作品从当代新型信息技术出发,选取了二维码这种新型信息时代的代表性元素来设计和制作一组空间装置艺术。阐述在这个由新型信息技术所构成的社会中各种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待这种信息社会的态度。一方面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个作品对这些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深刻思考,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个作品来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元素带给自己的影响。

作者:吴家浩

作品名称:破风之刃 - 手办技艺介入电影商业空间的设计研究

材料:软陶、木速土、原子灰

指导老师:赵昆伦

作品介绍:作品围绕着电影商业空间为基础,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手办艺术的造型和质感,同时利用环境的设计来衬托出手办在空间中的重要性,通过观众观看影片(虚拟架构,电影情节由原创文本虚构,通过阅读短篇小说了解电影的剧情和人物特征)后产生共鸣,具有传播性、公共性影响新一代青少年群体,传播正能量。

作者:王芷柔

作品名称:西绪福斯

材质:金属 高1.4米

指导老师:周阿成

作品介绍:西绪福斯因触怒众神被罚推石块上山,每每石块未上山顶又滚下山去,于是他只能徒劳的永远重复这件事。西绪福斯代表了人命运中的困境——重复的工作和似乎并无意义的生活。而他身处荒诞痛苦的循环之中,却似乎寻找到了与命运和解的途径,这也给出了某种关于如何超越困境,寻找人生意义的启示。

作者:王思聪

作品名称:展 - 后现代新女性形象的装饰雕塑设计与研究

材质:紫砂

指导老师:吴可玲

作品介绍:将后现代主义的装饰语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给传统紫砂雕塑注入新的现代化装饰语言和设计内涵。选用紫砂泥料为主体材料的同时加入部分金属材料,探索紫砂在室内空间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以现代的、抽象化的装饰语言来完成最终的后现代元素的紫砂装饰雕塑,在传统工艺中寻找创新的表现样式,赋予紫砂雕塑新的个性和设计内容,以符合当今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日常实用的需求。

作者:王梦

作品名称:蜷

材料:有色卡纸、纯棉蚀版艺术纸

指导老师:周震

作品介绍:蜷是一个动态词,能够表现出一个人脆弱、孤独、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当代青年人常常被称为是糖水中泡大的一代,实则压力不小,我想用纸雕与pop效果表达出一种极度压抑、极度迷幻、极度真实的颓废特质。

作者:王宝玥

作品名称:紫砂陶器的创新设计 - 仿青铜制作与综合材料运用

材料:紫砂、松木

指导老师:周震

作品介绍:紫砂壶艺发展到现代,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传统的紫砂壶艺,多以实用功能为主,注重以泡茶功能为核心下的功能与艺术统一。现如今,以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为背景,实用已经不再是紫砂壶的唯一功能。中国的历史的渊源流长为我们带来了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的茶具设计中很少传承古代优秀文化。针对目前国内茶具产品缺少文化传承的新颖设计,以古代青铜礼器为设计灵感,希望设计出以青铜礼器为造型基础,宜兴紫砂与综合材料装饰结合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壶器产品。

作者:汤一帆

作品名称:客从何处来 - 探究玻璃艺术对共有记忆的表达

材料:玻璃、玻璃钢着色

指导老师:唐宏轩

作品介绍:面对快速发展下人群在“心理性公共空间”的失忆与失语症,承续玻璃失蜡铸造工艺,发展玻璃艺术的诗意视觉美学优势,融入具有当下语境的设计语言及表现手法,探索设计过程中人与自然元素的平衡和融合的表达,重建每个人心中都需要的那一个桃花源、一座蓬莱仙山,精神栖息于理想世界,及生活在别处,完成作品在材料质感、艺术造型和情感共鸣上的研究。

偶发性会贯彻玻璃创作的整个过程。了解其在光源的选择、空间把控特别是作品效果表达的在窑炉中的“控制断裂带”中的有意识、可利用的可控因素,是需要不断的尝试和积累的,才能让这种偶发性成功进化为个人的表达与设计语言和审美感受。同样,有的时候,因其偶发性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肌理或效果,也常常可以带来启发。通过本课题,实现玻璃艺术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结合,创作和设计出能成果缓解当代焦虑感的处于现实环境空间却也立于心理公共空间的一款雕塑形式的艺术衍生品。

作者:石洪乐

作品名称:瓶婷玉立

材料:包装饮用水瓶

指导老师:周阿成

作品介绍:用江南大学校内收集来的矿泉水瓶搭建的六角亭,形式上参照无锡寄畅园里的六角亭造型,在江南大学内形成映射。作品呼吁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要让白色污染淹没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关系。

作者:邵泳瑞

作品名称:融合

材料:金属

指导老师:赵昆伦、张赟

作品介绍: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像量子网络、虚拟现实、智能AI这些新时代的先进技术都预示着新一轮信息化革命的到来,而这场革命除了带给我们全新的未来也悄然留下了危机与隐患,其根本是人类片面且一味追求科技进步所造成的恶果,再享受科技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忘记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伴随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区域的急速扩张,人工产物和自然物的冲突愈发激烈,对于自然不加限制的开发使人工造物愈发急功近利,破坏人与生态关系的同时也浪费了当地自然开发潜力。同时这种急功近利的开发逐步将人类推向一个物质文明极度膨胀的极端社会——“后现代主义社会”,其所带来的是高科技力量符号化;信息化;复制化的人为文化因素,是精神世界的停滞甚至倒退。人类不再满足于肉体和三维世界所带来的刺激,迷失于虚拟现实的信息空间中人与人、人与机械、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暧昧,而到了那时人类会失去自己本该拥有的那份被称之为人的个体意志。公共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同时期诞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艺术形式,应发挥其主体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空间性;开放性与物质性的特点,批判和反思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引导人们在物质增长和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倡导用精神与意志引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齐佩榕

作品名称:以瓦为像 - 传统建筑媒材介入公共艺术的设计研究

材料:藤、瓦片

指导老师:赵昆伦

作品介绍:随着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城市体量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由现代材料技术快速形成的城市建筑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传统建筑文化逐步离开人们的视线。“瓦”作为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用材,以其特有的文化意义影响着城市发展思路及方式,它承载着城市灵魂及家乡情怀,从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及感染力而言,复兴传统材料技艺的艺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毛雅淇

作品名称:《看 - 伏步》;《靠 - 女娲与巨莺》

材料:瓷

指导老师:谢恒强

作品介绍:艺术具有救赎性功能,艺术能够承担起解救现实世界的责任,并且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并且中国传统神异文化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陶瓷创作以《神异经》的暗示现实和攻击世界的社会思想为核心,以《文那经》为主要风格参考。结合对当代社会生活啃老族和冷漠的人性的思考,以达到对当代社会批判性表现的目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作品一名称为“看”表现主题人物“扶步”;作品二名称为“靠”主题人物为“女娲与巨莺”。作品分为两种表现效果,分别为传统影青釉面,和现代烤金质感,产生传统与现代的对比。

作者:刘一宁

作品名称:踏莲歌

材料: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范晓莉

作品介绍:设计来源提取了中国传统纹样莲花纹的造型,对其进行简化,提炼。寻找一种传统纹样在新的公共空间中的展现方式,强调作品和环境,作品和人的互动。每当有风吹过的时候,壁画都会泛起涟漪,宛如盛开在水面的莲花。人们在从远及近观看欣赏时,会在稀稀疏疏的亮片摩擦声中联想到大自然中花朵与花朵碰撞发出的美妙歌声,微微波澜的水面以及边走边来拂面的风。而随风振翅的蝴蝶群则引发人们的思考:以莲花纹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破茧成蝶。

作者:刘小同

作品名称:万物皆青史

材料:树脂,油性漆

作品介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兴产物,是博物馆公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文创产品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也让大众所广泛接受。本课题以山东博物馆为例来设计、研究文创产品,一方面强调地域文化产品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旨在挖掘传统形式并拓展其新的设计样式,为日常家庭所收藏、使用,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在形式、文化内涵和材质上设计研究,对挖掘山东博物馆文创具有时代意义。本课题将以山东博物馆为例进行文创产品创作,旨在加强山东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丰富性、特殊性,使齐鲁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

作者:刘吉舟

作品名称:江南影系

材料:亚克力、密度板、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范晓莉

作品介绍:本作品对江南大学校图书馆进行了简化和再造,并分为大体4个区域,分别介绍了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4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师能力。旨在引起社会设计师的共鸣和增进社会各业人士对设计行业的了解。

作者:梁峻岖

作品名称: 山外有山

材料:不锈钢 琉璃

指导老师:唐宏轩

作品介绍:这个作品,放置位置是在现代城市办公室内或者是家用空间内的一个现代雕塑作品,结合西方蒙德里安格子画的启发和苏州园林景观元素的结合,整体左边是以西方蒙德里安的风格,右边为苏州园林的元素风格,一中一西结合。

山外有山的寓意也是为了安慰那些在城市人在现实中忙碌奔波的浮躁的心,反应一种社会愿景。

作者:历剑

作品名称:芳华

材质:玻璃钢、纸质材料

指导老师:周阿成

作品介绍:将波普的拼贴形式作为新材料雕塑的探究方向,以芭蕾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幕结合文革时期样板戏作为创作原型,60至70年代的旧报纸与现代杂志拼贴。用略带政治色彩的表现语言做肌理并不是批判或赞扬,作者通过两个时代媒介的对比表现两代人的青春,芳华已逝,岁月静好。

作者:李潇

作品名称:缠萦

指导老师:赵昆伦,周阿成

材料:藤

作品介绍:“缠萦”指缠绕,源自白居易的一句诗句“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作茧自缚的恶果,引发生态危机。

作品在造型艺术上的灵感源自于虞美人花,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丰富和夸张,表现富有生命力的造型。整体用藤条编织缠绕而成,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以一种自然的媒材来塑造自然植物的生命力,赋予材料第二次生命,也暗示自然界的生命循环。

在生态危机爆发的大时代背景下,自然的、生态的是公共雕塑的发展方向。让艺术回归自然,从空间营造和造型艺术上给公共雕塑更多可能性。

作者:韩新禹

作品名称:《醒》

材质:玻璃钢 有机玻璃 玻璃

指导老师:赵昆伦

作品介绍:大头里的小头很可能是我们因为麻木被藏起来的自己,它躺在一个透明罩子里,罩子里的水上升下降不断反复,寓意着日复一日高强度压力下的生活,它的周围是化学器皿和管道,里面流动的液体象征着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一些所谓的养料,它能带给我们一时的欢乐,一时的慰藉,在忙碌生活夹缝中带给我们一丝缓和,但他就像人工提炼合成的营养液一样,终究无法代替真真的五谷杂粮,但当你用手靠近全身人雕塑的鼻子时,它的鼻子里会吹出气体,里面的小头也会开始吐气,并经过液体产生气泡。整个过程就像一个人苏醒了一样,而让其苏醒的是与他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别人给予它的一份关怀。整个作品想传达给观者的是真正能唤醒我们的是真实的生活而非全部都是勉强能维持我们生存的虚拟网络世界。

作者:郭之慧

作品名称:星愿

材质: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周阿成

作品介绍:本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装置结合雕塑的展示与活动的实施,完成公共艺术对话孤独症儿童的目标,努力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以达到启发孤独症儿童主动地认知世界、感知世界、提高生活技能为目的。

作品呈现形式为圆雕结合悬挂装置。圆雕部分为5岁大的小女孩双手相扣放在胸前,仰起头许愿。材料为紫砂泥结合玻璃钢,喷漆加丙烯着色。悬挂的装置部分的材料为不织布,以及常见手工材料:纽扣、线、亮片等。所有材料均为可以触摸、温暖的,在安全性上有保障。均为类圆的形态,主要功能是认知。分为笑脸、动物、植物、蔬果四大类,将生活中常见的、对自闭症儿童来说认知困难的事物以手工的抽象形态表现出来,以达到帮助认知、强化认知的目的,从识物、辨物的角度增强其生活技能。康复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儿童认知需求不同更换悬挂的物品。整体的呈现形态为缤纷的星空下小女孩微笑着仰起头许愿。在起到认知功能的同时表达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人士、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自闭症儿童的家人以及自闭症儿童自身的美好愿望。

作者:傅静伊

作品名称:雁会 - 探寻紫砂形制的研究

材料:紫砂

指导老师:史一飞

作品介绍:此次课题在承续紫砂的烧成工艺和泥料特性的基础上,旨在展现食物美味,来寻找器物的美,并透过紫砂形制特点展现这个材料特有的美。既是对紫砂器物形制的探索,又研究了紫砂材料在食器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可能性。大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宴”同“雁”同音,取宴会之意,宴会代表着团圆,祝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雁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许多美好的寓意,亦能代表这组作品的圆满美好之意。

作者:范珂

名称:一隅 - 新生活美学下的花器再设计

材料:紫砂

指导老师:史一飞

作品介绍:本组系列作品旨在探究紫砂材质的特性和造型手法的可能性。成品是460余片颜色各异、造型不一的紫砂片组成。通过控制烧制温度的高低,使紫砂片最后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质感效果。中间置有小器皿用以插花,使其达到一个整体呼应的效果,传递给观者”生活美“的感受。

作者:崔晶宇

作品名称:浮于凝滞

材料:棉线、海螺

指导老师:龙俊

作品介绍:名称来源于《方丈记》:江河流水/潺湲不绝/后浪已不复为前浪/浮于凝滞之泡沫/忽而消失/忽而碰撞/却无长久飘摇之例/世人与栖息之处/不过如此。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无常观”的悲观思想,好比流淌的水不是源头之水,水中的水泡也不是恒久不变,世间的人们和他们的栖身之所也不过如水泡一般瞬息变幻,不会永恒不变 。但是看似永恒变化之下,四季依旧交替,日落后太阳依旧会再次升起,花草树木依旧凋零后重生,自然的一切都在自我毁灭与自我重生后成长。引用“浮于凝滞”,是具有反讽意味的。

主体物为海螺本身的漩涡型线条恰恰具象的表现了自我毁灭和自我再生的自然进程,加上单根单根的纤维的走线,获得象征意义。以珊瑚绒做成泡泡状球形,以珊瑚线和铁丝做成的流云状作为点缀作用,设计出“稍纵即逝之物,变化中亦有不变,自我毁灭后依旧会重生”,以达到否定“浮于凝滞”的目的。

作者:常笑菡

作品名称:风声骨色

材质:鱼线 金属

指导老师:张赟 赵昆伦

作品介绍:该作品用7根弯曲程度不均,起伏程度不一的线造型作为骨架,用直线这样的丝线元素链接于骨架之间,让原本分离陡峭的造型看起来舒缓,整体。表达了在朝不保夕的魏晋时期名士们的气定神闲,也表达了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难得的节假日逛街给生活带来的自由,愉快的小确幸。

作者:曾诗丹

作品名称:微.植物

材料:手工纸,刺绣线

指导老师:龙俊

作品介绍:在纸上进行刺绣,并且将刺绣语言融入到作品当中。

提取大自然中植物的元素作为创作题材,用不同质感的纸张结合刺绣的肌理展现植物之美。

作者:白伟康

作品名称:云堦月地

材质: 紫砂

指导老师:吴可玲

作品介绍:以秉承着弘扬传统茶道文化为前提条件,将香器这一传统器具的形象以紫砂材质重新进行创新设计,将切入点落在茶道中”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的意境上,着重表现一种淡泊恬静的意蕴,因此选取了诸多香型中的塔香,以其特性模拟云水流动不息的情形,称上以紫砂所塑造的香器器型,借动静相生的手法来塑造出茶道中宁静致远的意境。

云堦月地,同“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我希望能赋予作品作品如同仙境般的美感。而仙境这种虚无缥缈却美轮美奂令人神往的意境与茶道中的物我玄会之感不谋而合,从精神上上物我两忘,用全身心去与客体进行精神沟通,通过物我融通,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这时我即茶,茶即我,人与自然融合,一滴万川,有限无限,都在顿悟中消融,个体思想可达到绝对自由的“天乐”境界。

------------

------------

Posted images are the property and copyr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creators and/or owners. If you own the copyright to an image displayed on this WeChat and would like the image to be removed, please contact us. / 中国公共艺术网及下属各平台发布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视频资料产权或版权均归属各自的创造者或业主。如果你拥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显示在了中国公共艺术网或下属平台中,且你并不喜欢这样,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