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被制裁,德法反应耐人寻味,美国重返非洲,竟奔着中国而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立陶宛最新反应 立陶宛被制裁,德法反应耐人寻味,美国重返非洲,竟奔着中国而来

立陶宛被制裁,德法反应耐人寻味,美国重返非洲,竟奔着中国而来

2023-05-27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月7日,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瓦伊丘凯维丘特亲自带队,效仿佩洛西窜访台湾。然而,这场“政治作秀”的聚光灯还没来得及“打开”,中国的反制却提前一步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2日,中方介于瓦伊丘凯维丘特窜访台湾的恶劣挑衅行为,宣布对他本人的制裁。与此同时,还将暂停同立交通与通讯部任何形式的交往,暂停同立国际道路运输领域交流合作。

制裁一出,有的国人却觉得,对于立陶宛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在我们统一大业“红线”上跳舞的国家,制裁的力度不够,而且也不够“解恨”。那么,什么叫做力度够呢?直接把与立陶宛“代办级”关系的“牌子”也给它摘了,挑明了中方态度,以后不和你交往了。

然而,这次来自我们的制裁,力度真的不够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针对瓦伊丘凯维丘特本人的制裁姑且不谈,毕竟一旦对他制裁,他未来想要在中国“捞金”,或者搭上西方公司“捞金”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凉凉了。

其实,立陶宛高层早就猜到了会有针对“本人制裁”的反制措施,所以这次带队的人,才会是“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而不是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本人前来台湾“打卡”,又或者立陶宛的“部长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对立陶宛的制裁,到底“狠不狠”呢?

大侠想说的是,狠,而且非常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项“制裁”,暂停同立交通与通讯部任何形式的交往。那么,针对制裁的是什么呢?

交通与什么有关?答案是,与车有关。中国针对立陶宛的交通制裁,制裁的对象可不是立陶宛马路上的红绿灯,很可能是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新能源汽车,也包括配件、锂电池和相关专利技术。

换句话说,立陶宛想要发展与交通有关的产业,恐怕都在“交通领域”制裁范围内。这意味着,欧洲新能源汽车等,与交通有关的企业,会绕开立陶宛,选择在其他欧洲国家建厂,以此规避来自中国对立陶宛制裁,带来的各种风险。

这其实堵死了立陶宛“交通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台湾此前承诺帮助立陶宛发展“绿色交通领域”吗?这一下子,立陶宛的“绿色交通”恐怕是冷风飕飕、体感凉凉了。如果台企公然无视中国的“制裁令”,将意味着这些企业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企业,都将失去中国大陆市场。

面对一个区区只有280万人口的立陶宛市场,以及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该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如果只是交通,立陶宛恐怕还不会感到“肉疼”。但是,针对立陶宛通讯领域的制裁,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禁止对立陶宛授权5G技术专利”呢?如果这次制裁,确确实实堵死了立陶宛获得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巨头在4G、5G专利领域的使用,试问立陶宛还会有未来吗?

更“绝”的是,我们还暂停了同立国际道路运输领域交流合作。这是什么意思呢?无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还是中欧班列,从此都不会出现立陶宛的名字。

要知道,“一带一路”主攻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范围遍布全世界,而中欧班列未来发展、延伸的终极目标是构建起跨越欧、亚、非三座大陆的超级“陆权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两项战略规划,都是以50年计算的“世纪战略”,期间更是会砸下千亿、万亿的投资,用来推动战略的实施。而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国主导的全球贸易、物流体系,正在酝酿、形成,这将成为中国巩固自身在产业链核心地位,对抗美国打压的关键“底牌”。

如此大的投入,如此多的国家参与、共建,一定会出现相应的虹吸效应,更会产生庞大的红利。但是,在这套利益体系中,没有给你立陶宛留位置。

哪怕将来立陶宛洗心革面,唱着“征服”希望我们大人不记小人过,希望融入这套系统。恐怕临时“加塞”,也无法挽回立陶宛缺席这段时间,带来的发展损失。

更直白一点讲,当大家都发展起来后,你立陶宛再加入进来,大家对你没有太大“需求了”,你加进来也只能捡到一些“残羹剩渣”,却错失了与大家一个起跑线上,一起发展,慢慢形成的那种水乳交融的融合度。错失这个机会,你就没办法真正融入进来了。

这叫什么呢?鼠目寸光,有机会不抓住了,非要在“作死”路上不撞南墙,不盖上那块“白布”不回头,活该受穷。

立陶宛通胀率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份的数据是21.6%。去年8月通胀率多少,只有5.3%。一年时间,通胀率每月都在涨,就没有“歇歇脚”的时候。除了六月到七月,通胀率涨幅只有0.6个百分点之外,其他月份,每个月涨幅都超过1%。

按照这个“乘电梯”速度,立陶宛12月份通胀率将接近30%,甚至更高。尤其冬季一到,天然气价格也跟着上来。那时候的立陶宛,通胀率绝对“透心凉”。

立陶宛被制裁,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德国和法国,他们的反应很“耐人寻味”。

就在中方宣布对立陶宛的制裁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谈到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时,不咸不淡地表示,确实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是德国战略安全的一部分。但是,这样的“调调”,貌似这几年一直在说,而且说的口吻都一样。更重要的是,结果也都一样,德企对中国市场爱的那叫一个“热情不减当年”。

那么,德国到底想不想摆脱对华依赖呢?

当然想了!但对德国而言,当真是妥妥的“臣妾的心,离不开呀”。

8月9日,德国《世界报》刊登了“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就是类似于德国经济智库给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报道的是该研究所,在研究一件事,如果德国也与中国发生了贸易战,德国到底能不能扛得住?

这场贸易战,德国需要承受多少代价?德国想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将来“遇事”不慌。

结果,数据、结论倒是出来了。可看完后,德国上下直接“沉默无语了”。原因很简单,这场德中贸易战不能打,真打起来了,德国经济不是简单地伤筋动骨100天,而是相当于做了一次“截肢大手术”。

根据报告显示,如果德国要与中国打贸易战,损失会很大。

多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德国经济和就业的支柱产业,德国汽车制造业产值缩水幅度将达到8.5%,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83.06亿美元。

看到才83亿美元的损失,德国还是能够承受的。如此算来打一架,带来的损失也不算很严重嘛。

等等,这笔账还没算完呢。

作为德国重工的两根支柱,运输设备制造商产值会“缩水”、减产15.29亿美元,而机械设备制造商,产值减产会达到52.01亿美元。

两者加起来,也不过67.3亿美元。德国表示,我们扛得住。勒紧裤腰带,少洗几个澡,少吃几顿饭,减产100亿美元,小意思,不叫事儿。

等等,损失还没算完呢。

德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1423亿欧元的商品,同时也会将1037亿欧元的商品出口到中国市场。如果德中贸易战打响,中国可以不买德国的汽车、零配件、机械器具、微电子组件、铜废料等等,这些不是不能找到替代的出口企业。

但是,德国离不开中国的日用品。这意味着,一旦德中贸易战开打,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将拉大到难以想象的差距。换句话说,德国离不开中国“日用品”,但中国离得开德国的出口。

对德国而言,合则德国会从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有机会抢占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汽车出口,自从贸易战开打,美系汽车立刻被德系汽车稳压一头,直接将德国开心得笑成了一朵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单就贸易逆差,足够德国喝一壶的。

这还没完,如果德国与中国打响贸易战,GDP会直接损失0.81%。但紧跟着,最大的问题来了。德国企业到底要不要迁出中国市场,如果强行推动德企迁出中国市场,德国经济损失体现在GDP上,会直接下跌接近10%。

至于德国股市蒸发的市值,那就更加难以估量了。

这一刻,德国的最大感受是,贸易战太贵了,这是美、中两个“土豪”才能玩得起的“过家家”,我们德国很务实,不参合。

如今,“绿党当道”的德国都尚且如此,作为欧洲第一“老油条”的法国,更是懂得“说便宜话”、“做便宜事”,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尤其是法国“小马哥”,那绝对是“人精中的龙凤”,绝不会轻易吃亏。

尤其是中国,在法国眼里,那就是“政治”与“财富”的双料“香饽饽”。必要的时候,不咸不淡地“嘟囔几句”,能赚到政治筹码,还不会“伤感情”。毕竟逢场作戏大家都懂的,只要别动真格的,应付下老美的面子,私下交情还是雷打不动的。

对于佩洛西窜访台湾,立陶宛的“作死嘚瑟”,以及法国海军参谋长旺迪耶上将在7月27日国防军事听证会上渲染“中国海军威胁论”,扬言欧洲应该联合起来战胜中国海军。

你猜,法国怎么应对、处理的?

答案是,鼓励大家好好讨论,继续讨论,深入讨论,累了喝口水接着讨论,直到讨论到狠狠地过把瘾。之后,散场,下次再约时间接着讨论。

这就是法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欧洲老油条”的大国智慧。

这不是“嘲讽”,是大侠的真心话。

别看法国议会被美国资本渗透的“四面漏风”,稍有点风吹草动、下场雨,就各种“滴答水”。但在处理大国博弈上,整个欧洲世界,法国确实做得已经很不错了。默克尔时代,德国是欧洲政策的“定海神针”,而法国则像是欧洲政策“软着陆”的海绵垫。一张一弛,才令欧洲没有被美国彻底“驱使”、“捆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失去默克尔的德国,基本上“方寸乱了”。在这样的局面下,法国能在美国面前,没有完全溃败,甚至能像“打太极拳”那般,不断周旋,很不容易了。但是,指望法国能有多大成就,能帮助欧洲力挽狂澜,基本上就不用指望了。法国现在的能力,也只能守住自己、顾得上自己的事情。欧洲确实被美国“渗透成骰子了”,换做谁也救不了。

就在德、法明显不愿深度参与之际,美国又出招了,美国打算“重返非洲”。你没看错,这次美国既不是喊出“重返亚洲”,也不是喊着“重返中东”,更不是喊着“重返月球”,而是喊出了“我们要重返非洲”。

对于美国“重返非洲”这件事,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跳出来了,表示美国重返非洲是想要与中、俄竞争在非洲的影响力,争取到更多第三世界国家向美国靠拢。尤其还能阻击中国在非洲推动的“一带一路”和大量基建计划,包括破坏中企收购非洲的重要港口等等。

坦白地说,这些都对,但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美国要重返非洲的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7日至12日,拜登安排自己的“得力干将”国务卿布林肯,出访的是南非、刚果(金)、卢旺达。不只是出访,布林肯还高喊着“我们是不会对非洲发号施令”,更不会要求对非洲“唱征服”的。

美国表示,南非是非洲的重要经济体,也是美国在非洲的重要伙伴。所以,去非洲,怎么能不去南非呢。

至于前往刚果(金),是因为美国决定给刚果(金)砸钱,加强刚果(金)在选举中增加“透明度”,同时加强刚果(金)的管理。潜台词就是,美国要在刚果(金)扶持代理人,不就是这回事嘛。

至于前往卢旺达,布林肯表示从他得到的“可靠报告”来看,卢旺达依旧在支持“M23运动”,而且还在刚果(金)境内供养着武装力量。所以,顺道要去“拜访下”卢旺达。

美国既“秀”,又明里暗里“威逼利诱”,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答案是,奔着中国来的。

更具体一点说,奔着这些非洲国家的“锂矿”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新能源成为全球热捧的香饽饽,而新能源汽车更是以一种“火箭升空”的速度蓬勃发展,而锂电池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关键所在。

锂电池自然离不开锂矿,而已知的含锂矿物有150多种,像是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磷铝石矿等。介于“铁矿石”给我们上的那堂生动的“带血课”,我们深知中国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想要平步青云,关键是掌握全球的锂矿,确保锂矿供应不会被西方卡脖子。

目前,我国的锂矿企业,像是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十多家企业海外投资,过于集中在澳大利亚。为了规避所谓的“政治风险”,也开始将锂矿争夺,分散到全球各地。其中,非洲是重点。南非、刚果(金)、卢旺达等地,都有中国的锂矿。当然,非洲其他等地也有,但美国显然要一步步来,从源头破坏我国的锂矿开采。

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我国拿到了当地的锂矿开采权,但是美国还可以想一些“歪门邪道”。比如说,雇佣NGO组织,也就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打着环保的名义,给当地人“发钱”,组织当地人以破坏环境、车辆撞死了鸡、鸭、牛、羊,开采导致噪音扰民等名义,阻止中企开采矿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非洲一些政府,只要“拿了钱”,会选择默不作声,又或者看似顺应“民意”,但实则“拉偏架”。最后,哪怕你开采出了矿石,但会阻止你运出去。

总之一句话,美国想要借助NGO组织,能搞很多“歪门邪道”,让中企在海外开采矿石的成本,急剧增加。

这一次出访非洲,就是奔着锂矿石去的。

此前,拜登推出了一项名为《通胀削减法案》,看似是要削减通胀,其实也是奔着打击中国锂电池来的,要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全球企业使用中国以外的锂电池技术。如果采购的是中国锂电池,他们就拿不到补贴。

所以,这一次美国的“非洲之行”,其实是一场中美锂电之战的开始,而不是那些所谓专家们讲的那些争夺影响力之类的泛泛而谈。

面对美国接连打响“芯片战”、“锂电池战”、“新能源战”等,我们该怎么办?

大侠认为,我们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事,以“正道”应付美国的“歪门邪道”,更直白点说就是以发展的目光,应对美国的围堵。

就像是中澳关系,现在澳大利亚也开始试着缓和与中国的矛盾,对此我们不需要用“信任”或“不信任”去看待这件事,而是要选择更务实地看看哪些领域,能合作,对我们发展有利,便可以合作。

真要是完全“闹掰”,双方老死不相往来。尽管澳大利亚会损失惨重,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尤其是锂矿石,反而会落入美国手中,成为打击我们新能源产业的利器。当下,我们最主要的“对手”,不是澳大利亚这些“小菜菜”,或立陶宛那样的“烂韭菜叶”,而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它才是我们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对手。

谁重谁轻,谁是主要目标,谁是以后可以慢慢算账的次要目标,我们必须拎得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事,美国用“砸钱”的方式,对我国锂电产业进行“反制”,往往很难长久。更重要的是,锂电池也好,新能源汽车也罢,就像是当年的光伏产业,我们只要先服务好中国14亿市场,再将服务拓展到东盟、中东、日韩这些亚洲国家,就足够我们“吃的了”。

所以,这场“锂电池”、“新能源战争”,我们只要抓住技术迭代、建立技术壁垒、深挖国内和亚洲市场,同时也不放弃欧美市场,就能慢慢与美国“对耗”,熬到美国补贴不下去。

如果光靠“砸钱”能解决一切,美国早就征服火星了,也不至于现在还停留在地球上打转。而一个产业的成败,关键还在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个“舵”,我们需要理性的把握,而不是全凭冲动,跟着美国的节奏被带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全产业链的布局要加快。用产业链“合围”美国的“新能源反制”。也许特斯拉很香,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其实也能同样“香”。就像中国手机,同样不比苹果手机差。

美国对我们的打压,其实也激起了我们整个新能源和锂电产业的“反击热情”。因为,你不反击,就是“死路一条”。相反,谁赢了,谁就能获得“通吃”。

大侠很想用一段话作为结尾:美国产业的强大,在于“豪气”,什么都肯花钱研究,用钱砸出优势、砸死对手。而中国产业的崛起,在于“不顾生死的前仆后继”。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成就,能有今天,主要靠两个字:“拼命”。如今的中国,有钱,又善于“集中力量、金钱办大事”,同样不惜砸钱,更不惜拼命。所以,这场博弈,大侠相信我们会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