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立秋》凭什么能演700多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立秋话剧剧情 话剧《立秋》凭什么能演700多场?

话剧《立秋》凭什么能演700多场?

2024-07-08 2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它讲述了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恪守祖训,循规蹈矩,誓死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票号派”与“银行派”的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弘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立秋

主题厚重,寓意深远

《立秋》生动地描述了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封建传统思想;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之间的重大差异;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视戏剧作品仅以歌颂晋商创业的辉煌为创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加以肯定。其次,《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一话剧以“立秋”而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它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而剧情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

立秋

矛盾多重,环环相扣

没有矛盾就没有戏,深广的历史背景、宏大的舞台场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人物性格,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恰到好处地充分展现出来。

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的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非常自然。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才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得淋漓尽致,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都是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的,所有的情节安排也都按照戏剧矛盾的冲突进行设置。矛盾冲突不断,好戏场景不断,这也正是这部戏“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立秋

浓郁的地方特色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地方风味越浓,它的文化意义也就越深远。《立秋》反映的是晋商故事,那么山西的大院文化就是这部戏叙事的大环境。整个话剧在舞美、灯光、音乐以及台词上都表现了浓郁的山西风味,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山西民俗风情的画卷。

《立秋》的序幕,是一张大院的俯视图,飞檐翘壁,砖墙叠嶂,山西深宅大院的宏伟壮观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大幕开启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大院里的高墙、石狮、牌坊和绣楼等一系列的建筑。其间通过这些建筑的转换,实现移步换景,展现出大院的不同空间,实现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意与写实的完美结合,对整个剧情的推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音乐也注重山西民歌特色的挖掘,并融入了晋剧的调子。剧中瑶琴唱的曲子、马洪翰父子演的一出戏,充分地展现出了山西的民歌与戏曲的独特韵味。

剧中人物台词,提及山西,提及山西的面食、山西的自然风光,演员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把浓郁的山西文化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立秋》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是山西省话剧院几代人积累的成果,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两代导演用生命传承的杰作。

9月11-12日,让我们跟随《立秋》,一起去了解山西,了解中国,去体会和了解晋商精神,弘我中华民族之气,扬我华夏文明之名。

山西话剧院大型历史话剧

《立秋》

演出时间:2019年9月11-12日 20:00

演出地点:广西文化艺术中心 大剧院

演出票价:200/150/100/50

来源:车广西综合报道

责编:罗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