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空竹 抖出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空竹怎么玩的 小小空竹 抖出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小小空竹 抖出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2024-07-01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两根短棒,连着一条长长的线,一只空竹正在伴随着短棒的飞舞,在长线一松一驰的变化中快速地旋转、跳跃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嗡嗡作响的空竹声显得悠远而空灵。

这一幕并不是发生在某个清晨的公园,也不是在哪个热闹的广场,而是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中;掌控着这些飞舞精灵的人,也不是为了强身健体的叔叔大伯,而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师生。在他们的映衬下,小小的空竹似乎也有了一份别样的“精气神”。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北京工业大学空竹协会的成员。

I微信图片_20211121105652(1).jpg

播散云雾,小小空竹魅力大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运动,空竹运动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民间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曹植的《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对空竹有所描述:“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

正是这声嘹亮的空竹声,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其中便包括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师生们。

2021年9月,在一个秋高气爽下午,北京工业大学空竹协会正式成立。会员包括该校的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乃至留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说,该协会的会员基本覆盖了北工大的各类人群。

每个周三,空竹协会的成员都会按时齐聚于该校奥林匹克体育馆前的小广场上,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空竹。在活动中,不仅有专业的空竹教练传授师生们各种抖空竹的范式,还有北京空竹协会会长向大家分享空竹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轶事,其乐融融。

虽然加入了空竹协会,但有些会员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这项传统运动,对其也缺乏了解,甚至第一次看到高速运转的空竹时,还会吓得向旁边躲闪,担心空竹会砸到自己。但其实,抖空竹上手很容易、掌握也不难。因此,哪怕那些“零基础”的会员,在经过老师十几分钟的教学后,也可以将空竹轻松地抖起来。一节课的学习,他们的技艺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大多数会员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掌握2-3式(抖空竹有多个姿势,每种抖空竹的姿势成为一式)。

如此一来,会员们的学习热情便会因为这满满的成就感而被大大激发,大家飙着劲儿地学,经过半年时间,当初刚触时空竹时的害怕和畏难,早已变成沉浸在空竹抛高大赛的快乐,会员们对空竹的喜爱也越来越浓。

有趣的是,在北工大的校园里,空竹不仅仅逐渐成为了国内的师生喜爱的运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外的师生,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迈汉便是其中一位。

迈汉最早接触空竹是经人介绍的。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与空竹“初次接触”的他,如今早已沉浸在这项古老运动的魅力之中。这段时间,他每周都会参与到空竹协会的活动中,从单人空竹到列队阵型空竹,玩得不亦乐乎,俨然成为了一名空竹迷。

提到空竹,迈汉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空竹,没想到这么有趣。空竹现在已经成为我的日常爱好之一。今年放假,我准备把空竹带到吉尔吉斯斯坦,教家人一起玩。”

微信图片_20220309020027.jpg

玩法多样,集体空竹益处大

空竹看似简单,但其实动作花样繁多、技法多样。对于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大学师生来说,这项运动更大有裨益。正如该校空竹协会副会长吴丹所说:“这项运动对肩颈、胳膊、腿都非常有好处。能够缓解肌肉的疲劳,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经过半年训练,北工大空竹协会的会员们也已经掌握了不少空竹的技能,也实打实地体会到这种种好处。如今,技艺日渐精湛的他们,在闲暇时间或三五一群,以方阵形式做空竹接龙,挑战“空竹大接力”;或单独切磋技艺,挑战更高的空竹招式……以空竹会友,大家欢聚一堂。

这些活动中,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每节课后的空竹扔高大赛。参赛的会员们先是将空竹抖稳,随后调开线绳,突然拉绷,将空竹弹上高空,随着“吱”的一声,空竹呼啸着飞上天去,全神贯注得会员们再用绳子接住,继续抖,再扔……大家都牟足了劲儿,想要做扔得最多的人,同时也忍不住为同伴们的每一次成功扔高鼓掌叫好。

对此,北工大空竹协会会长张宇庆表示,“90后”“00后”作为独生的一代,与人接触少。空竹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可以为大学生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通过一个小时的训练,学生们放松了心情,也增进了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在运动中,他们还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可谓一举多得。”张宇庆希望更多地师生加入到抖空竹的活动中来。空竹协会的会员们不定期会将现代与传统、时尚与古朴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师生展示空竹这项中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

当然,空竹协会会员们的身影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校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空竹运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还准备加紧训练以高难度的动作走出校园,参与社会上一些空竹表演展示活动,对于这些不断挑战自我的事儿,北工大空竹协会会员四老师满怀期待地说:“我怀着参与的心态走进空竹协会,发现空竹带给我了很多轻松和快乐,也想要通过自己的展示,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大家,也让空竹这项中华传统运动走向大众、走进大众。”

微信图片_20211121110002.jpg

不忘初心,小小空竹意义大

北工大空竹协会能够将活动举办得如此丰富而有趣,既离不开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也包含了协会组织者的辛勤劳动。

比如,有限的活动经费曾是协会持续运行的一道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宇庆想尽办法,不但拉到了校内国际学院的“赞助”,还向社会机构争取到了经费,这背后有多少坚持与努力可想而知。而支持他们做到这些的,则是一份在空竹协会成立伊始便许下的心愿。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张宇庆告诉记者,传统文化走进大学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等精英群体的心里,需要平台和载体。当空竹协会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了解空竹运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时,这份了解就会像一粒种子,会借助青年人的力量向身边人的展示,扩散到更广阔的群体中。”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国内大学生在提及运动项目时,往往想到的都是篮球、健身等更加大众化的运动,对于运动的话题也就集中于国外的某些足球或篮球联赛。相比之下,空竹尽管拥有同时训练技巧和力量、入手快、成本低,不需要大面积运动场地等优势,但相对而言依然“小众”。

对此,张宇庆也表示,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其实并不排斥,完全可以兼而有之。“我们非常鼓励青年人广博接触,在拥抱现代体育运动的同时,也多多接触、了解传统运动项目。”

不久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隆重举行。比赛期间,北工大空竹协会还发挥创意,将空竹运动与冬奥元素结合起来——有的会员将冬奥元素装饰在自己的空竹上,有的会员映着雪景在室外拍起了抖空竹的Vlog,还有些心灵手巧的会员,将空竹与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相结合,将亲手捏制的雪墩墩手持空竹造型的面塑送给了家人、朋友……

空竹不仅让大家动起来,还让大家学起来,以实际行动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