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家笔下的四川人是什么样子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穷凶极恶之人特点 古代史家笔下的四川人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史家笔下的四川人是什么样子的?

2024-05-24 0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圖文/西蜀中人编辑/巴蜀茗人

中国古代史家在编著史书时,一般都会总结各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行为习惯,这种传统始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四川作为中国古代的人才大省之一(二十五史列传人数达400多人),自然得到了史家的广泛关注,早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关于四川人群体性格的描述,现节录如下:1.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2.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厄。3.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4.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四川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逸富足,已有了天府之国的雏形。但蜀人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还较浅,“未能笃信道德”,喜欢卖弄言辞挖苦别人,并且羡慕崇拜有权势的人。但蜀人天资聪颖,头脑灵活,“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显示出了不凡的文学天赋和才能。

到了东晋时期,蜀中著名历史学家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蜀志》中,也描述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之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形象:性格文弱,“文多于质,故其民柔弱”;文采斐然,“多斑采文章”;喜好美食,追求味觉刺激,“尚滋味”,“好辛香”;头脑灵活,聪明伶俐,“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在班固的基础上,描写更为生动具体,盖因常璩为蜀人,对蜀中风土更有感情所致。

到了隋朝,《隋书·地理志》中描画的四川人形象也没见多大改观,展示了一定的地域文化传承性和稳定性:1.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路所凑,货值所萃,盖一都之会也(不用想,这是说成都)。2.其风俗大抵与汉中不别,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聪明伶俐,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喜好文学,不时成绩斐然)。3.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事,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喜欢安逸游乐,很少外出做官,甚至老年白头,也不离开家乡)。4.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多心灵手巧之人,纺织业发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5.贫家不务储蓄,富室专于趋利。6.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赌博)之戏。总体感觉除了第六条,其他几条和现在的四川人差别不大。

宋朝是四川古代文化史上的巅峰,宋代四川进士人数达4051人,《宋史》中亦有158位四川人被立传,蜀学与洛学、新学鼎足而三,争鸣于中原,巴蜀文化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宋史.地理志》对当时的四川描述如下:1.土植宜柘,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地狭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纺织业、农业、人口较隋唐时期又有了较大发展)。2.其所获多为遨游之费,踏青、药市之集尤盛焉,动至连月(及时行乐、喜欢购物,和现在一模一样)。3.好音乐,少愁苦,尚奢靡,性轻扬,喜虚称。庠塾聚学者众,然怀土,罕趋仕进(喜欢音乐、娱乐、文化,乐观自信,不喜欢做官,是不是和现在的成都人很相似?)。4.孟氏既平(指宋灭后蜀划入宋朝版图),声教攸暨,文学之士,彬彬辈出焉(文化发达,文学之士,不断涌现)。

通过梳理汉至宋四部史书中对四川人群体性格和风俗习惯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1.物产丰富,气候条件优越。自李冰治蜀以来,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区)逐渐取代关中地区天府之国的称号,成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天然粮仓和物资基地。2.蜀人头脑灵活,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但同时轻率狭隘,不够大气。3.性格柔弱,其貌不扬,擅长文学、语言,有独特的文学传统和语言天赋。4.追逐奢靡、游乐、饮食,虽贪图安逸,但乐观、豁达。这几个共同点,在今天的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身上同样可以找到,这充分说明了地理和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对不同地区居民性格的塑造作用。今天的成都人虽早已不是汉唐宋成都人的直系后代,但天府文化的独特秉性,却早已深入骨髓,世代相传。END

阅读推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