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杨万里《稚子弄冰》赏析及同步练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稚子弄冰的诗和诗意注释 宋 • 杨万里《稚子弄冰》赏析及同步练习

宋 • 杨万里《稚子弄冰》赏析及同步练习

2023-12-27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 • 杨万里《稚子弄冰》赏析及同步练习

稚 子 弄 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词句注释】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通“钲”。

4.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白话译文】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吟唱小孩子冬晨弄冰的小诗,描绘了儿童稚气活泼,别具情趣的玩冰场面。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全诗28字,有人有物,有形有状,有声有色,且处处突出一个“稚”字,把小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声形毕肖,淋漓尽致,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 — 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书法欣赏】

【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稚)/子()  银(钲)/(  )玉(磬)/(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稚( )  钲( )  馨( )

维( )  征( )  磬( )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稚子)金盆脱晓冰

A.幼小的孩子

B.不懂事的孩子

C.天真活泼的男孩子。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句诗是从(  )的角度来描写的。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2.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五、按要求完成填空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 又诗意盎然的( )的场景。

六、《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

一、zhì  zhēng  qìng

二、稚(稚子) 钲(银钲) 磬(玉磬)

维(维护) 征(征战) 馨(温馨)

三、A

四、BB

五、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六、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调皮可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