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程潜去世后,其女儿提出3个请求,周总理只答应了2个请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程潜死后女儿近况 1968年程潜去世后,其女儿提出3个请求,周总理只答应了2个请求

1968年程潜去世后,其女儿提出3个请求,周总理只答应了2个请求

2024-07-09 17: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中央一位工作人员来到已经去世的老将军程潜家中,找到了其女儿程熙,为她介绍了一份工作。

现在故宫博物馆正在进行人才扩招,文物修复方面人手比较紧缺。

周总理了解到程熙非常擅长水墨画,而且对古人的水墨画作有一定的研究,专程派工作人员来为其牵了个线。

恰好程熙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中一直很焦虑。

因此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惊喜。

送走工作人员后,她感慨万千地对家里人说,自己三年前提的请求,没想到周总理还一直放在心上。

1968年,正是程潜去世的时候,程熙对周总理提了怎样的请求?

敬重前辈,尽心照顾

1968年1月的一天,程潜在家中不慎跌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对于一个86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摔倒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很快,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了消息。

周总理问清楚收治程潜的医院之后,赶紧给院领导打了一个电话,向他们重申此人的重要性,请他们务必组建最好的医疗小组,全力以赴,给其提供最好的治疗。

后来犹觉不够,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来到医院看望程潜,安慰家属。

程潜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元老兼陆军一级上将,在抗日战争中力克劲敌,横扫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深明大义,通电起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他敬重有加,对他的身体和生活也是关怀备至。

对于周总理而言,自己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领袖时,程潜就成了他心目中顶天立地的榜样。

那时候,他已经在国民革命中大杀四方,逼得军阀政府连连求饶,可谓神勇无双。

孙中山先生也很看重他,评价其为“可以共患难的义士”。

哪怕后来政治立场不同,周总理依然没有改变过对程潜的尊敬之心。

后来程潜起义,他更是相当高兴,直呼“不愧是程将军”。

建国以后,周总理的工作更加忙碌。国家百废待兴,他责任重大。

虽然操劳,可他还是没有忽略对老将的关心,尤其是那些身份相对特殊的起义将领。

他多次带着夫人邓颖超主动上门,看望程潜一家人,两人像老朋友一样对坐饮茶,谈古论今,讨论当下的局势。

他们年纪相差不少,但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成长在乱离岁月,所以共同话题倒也不少。

在程家,这个平易近人的叔叔,是最受小姑娘欢迎的客人。

程潜的小女儿,常常被周总理抱在怀里逗笑。他喜欢小孩子,从每个小孩儿身上,能看到最为纯净的美好。

大女儿程熙,比很多同龄的孩子要懂事。

她明白父亲身份特殊,也明白父亲始终坚持的不搞特权原则。她从来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会让父母过多操心。

对于这样的品性,周总理非常欣赏。

每次来程家,他总会把程熙叫来,以平等的姿态与小姑娘交流,给她带去思考与成长。

他们的交情,从来不是简单的“往来密切”四个字可以概括。

正因为彼此尊重,在大事面前,总理才能充分考虑程潜自己的想法,而程家人也才能充分体谅国家领导人的难处。

1968年4月9日,程潜因病情加重去世。他的遗体怎么处理,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时国家已经提出了火葬倡议,在全社会移风易俗,废除传统丧葬形式。按理来说,程潜的遗体应该火化。

不过周总理想到,老将军在世时,曾让人帮自己在老家打造了一副棺材,应该是有土葬的想法。

所以他经过考虑,还是决定破例尊重逝者,允许其土葬。

这时,程夫人和女儿们却说,他们决定用火葬的形式来处理。

国家正值改革,本来民间就有些意见,如果他们开了口,领导人一定会非常难办,工作推进也会遇到更多障碍。

程潜生前,他们从不仗着身份要求特殊照顾。现在程潜去世,这样的事情更不可能发生。

程潜夫妇

周总理一开始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还是想以程潜生前的意愿为主。

可他拗不过家属,最后还是决定火葬。

这是周总理第二次,对程家人的请求表示拒绝。在此之前,他还拒绝过他们。

程潜去世当天,周总理亲自来到程家,对家属表示慰问。

程熙见到周总理后,悄悄把这位长辈请到一边,对他提了个请求。

她有些为难地说:

“父亲去世后,我们一家人肯定需要自食其力,想请总理为我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样我可以挣钱养活家里人,不给社会和组织添麻烦。”

她有这份心,周总理很意外,也被深深触动。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程熙。

周总理从不是以权谋私之人,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谋过一官半职,或者走后门。

在不了解程熙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情况下,他没有办法随便为对方介绍一个或许并不适合的工作。

这样是对程熙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工作单位的不负责任。

他拒绝了程熙的请求,不过也承诺,就算程潜将军已经去世,党和国家不会放着他们一家人不管。

后来,周总理还特意叮嘱相关部门,一定要在规则范围内,对他们多加照拂。

毛主席得知此事以后,也对周总理的做法非常支持。主席批示,政府每月要发给程潜夫人郭翼青100元生活费,给没有工作的孩子发20元生活费。

那个年代,100块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份待遇,是国家对一家人的关心。

另二请求,总理答应

其实,程潜去世那天,程熙提出的请求不只有这一个。

她一共提了三个请求,找工作这件事情被周总理婉拒,另外两个请求则由总理亲自帮其处理。

第一个,是传递信件。

程潜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办法亲自去中南海与毛主席告别。

他知道,自己可能命不久矣。若他能再见主席一面,再次亲口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爱戴,那该有多好。

遗憾的是,程潜直到闭上双眼,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而程熙始终惦记着这件事情,所以找到周总理,请总理把父亲的信件代为转交,一定要交到毛主席的手中。

对此,周总理非常上心,回到中南海之后,立即去找毛主席,把程潜写的信双手奉上。

看到信的内容,毛主席泪眼婆娑,心绪复杂。

那是程潜生前亲自作的诗,每一首都在表达对毛主席的敬重。

他庆幸自己及时醒悟,能够见到新中国的太阳,庆幸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过上了好日子,庆幸能与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成为朋友。

看着一字一句,毛主席不由得想起了1949年9月的一个晚上。

那天他亲自去接程潜,晚上几个老朋友一起吃饭,听着熟悉的湖南口音,主席感慨万千。

男儿立志出乡关,离家以后,毛主席辗转多地,很少有机会再回家。乡音对他而言,就像家乡一样动人心弦。

因此他对程潜,有着一股天然的亲近之情。

两人共话家乡的往事,在灯光下直抒胸臆,倒颇有几分温馨的意味。

那些画面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却物是人非。此情此景,很难不让毛主席动容。

至于程熙对周总理提出的最后一个请求,和他们家住的房子有关。

过去程潜还在,他们的住宅因为其头衔而具有一定的规模,相对来说面积较大。

如今他离世,于情于理,他们应该没有立场再住这么大的房子。

而且,大房子需要的维护成本很高,这对于失去经济支柱的一家人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所以,程熙想请求政府为他们换一座小房子,不要浪费国家资源。以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会学着自己处理。

这个请求,周总理自然没有二话,甚至感动于程家人的无私。要知道,如果他们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也无可厚非,没有人能说什么。

离开后,总理亲自看了几处条件不错的找小房子。没过多久,程家人搬到了更适合的房子里面。

这两个请求,既没有违背周总理的工作原则,也没有给国家造成额外的负担,他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更何况为表关心和重视,两件事情都由周总理亲自处理。这足以看出在他心中,程潜的分量有多重。

自立自强,低调生活

依照相关规定,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程潜,被葬入了八宝山。

葬礼上,周总理亲自为他定性,表示他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干部”。

这个评价,让身处动荡岁月之中的程家人安下心来。

不管是程夫人还是程潜的孩子们,他们继续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低调作风,尽可能自力更生,不给政府提要求。

程熙震惊的是,自己提出的请求,周总理从未忘记。三年后,总理帮了她一个大忙。

1971年,周总理听闻故宫博物馆正在招聘古代水墨画的修复人员,立马联想到了程熙。

这几年来,总理对程潜孩子的成长非常上心,对他们的才华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据他所知,程熙是一位擅长水墨画的小画家。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天赋很高,笔触相当老道。

绘画一事上,总理知道自己是外行。不过他觉得,程熙或许很适合博物馆的这一职位,所以愿意推荐她前去试一试。

这不算走后门,能不能选上还得看她自己。

经总理介绍,程熙来到博物馆领导的面前,用真本事打动了要求严格的领导,成功获得了一份稳定而有意义的工作。

她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娴熟的技能,为国家的历史文化事业发展做贡献。

只要一想到故宫博物馆未来展出的画作中,可能会有自己修复的手笔,她就感觉非常自豪。

不过一开始,她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画作修复与从无到有地绘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己绘画时,程熙可以独立思考沟通,思考比例,思考落笔的轻重细节。

可做文物修复时,她必须揣摩原作者的想法,通过已有的线条结构,摸清画作的内在逻辑。

学习之路,她从未停止。

偶尔有幸见到周总理,程熙会坦诚地告知自己的生活情况。得知程家人生活很好,周总理也很欣慰。

后来因为工作单位重新分配的问题,她又进入档案馆工作。新的岗位,她同样全力以赴,从不懈怠。

程潜的其他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也和程熙一样,以自立自强为荣。

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价值。没有父亲的庇护,但有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关心,他们同样成为了令家人骄傲的存在。

所有人都记得,周总理给他们提供过怎样的帮助。因此,他们对总理的感恩,很难用三言两语来形容。

1976年1月初,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出,程熙哭成了泪人,其他程家人也很不好受。

她们商量着,为周总理购买了花圈,亲自为总理献上哀思。

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一个个离去,后一代的人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时间就是这么残忍,把物是人非变成遗憾。但时间也并不无情,因为它会留下一些隽永的痕迹。

一代人的使命,在他们的后辈身上延续下去。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也永远不会停止。

从程熙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程潜昔日的风采。后来人的传承,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程熙在父亲去世后对总理提出的三个请求,其中两个是周总理亲自处理的。

剩下的那个找工作请求,也在三年后被回应。周总理和程潜将军之间的情谊,革命者之间的惺惺相惜,让后人也感受到了无比庞大的情感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