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非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秧歌鼓点口诀和鼓点打法东北大秧歌鼓点学法 走进中国非遗

走进中国非遗

2023-11-15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东北大秧歌孕育出的新形势

一声唢呐沸人群,梆鼓阵阵道人生,台上的演员们把瓜皮小帽头上一扣,摇着大花手帕身着单花袄,用脆爽高亢的声调,或诙谐、或叙事、或缠绵的情感通过东北腔调喷涌而出,这就是东北二人转的魅力,流传古今、老少皆宜。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这样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想来是对其认识太过浅薄了。

从二人转的发展上来看,几乎没有沉寂时期。只取决于时局是否能大众化娱乐,毕竟任何事物都是盛世昌隆,末世萧条。虽然它也经历过一些磨难,建国前期一度衰败,但建国后二人转重回大众视野,相比我国其他非遗文化,二人转的传承还是相对较好的。

老照片里的二人转演员

因为脍炙人口的二人转民间艺术的诞生和传承时间其实并不太长,它诞生在清朝嘉庆年末的黑土地上,它有着黑土地人民的乐天和豪迈劲,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东北二人转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南靠浪,北靠唱”二人转演说以说扣、舞蹈见长,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一方大家。

比如我们熟悉的艺术家赵本山、潘长江、何庆魁、高秀敏、闫学晶、瞿波,综艺里的小沈阳、白鸽、丫蛋等等。都是一副天籁般的好嗓子,赋予故事里的主人公以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民间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种高涨的热情和发自内心的喜爱,与二人转的艺术特征牢不可分。细数那些招人喜欢的艺术,哪个不是带给人更好的体验和心情呢?

爱听二人转的人,无不是热爱生活享受快乐的人,这大概也是这个民间艺术形式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东北二人转集成和河北莲花落和东北大秧歌的综合艺术形式,最初流行于我国东三省和内蒙河北等地区。

河北莲花落是一种源自汉族的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表演者多为一个人,自说自唱,自己操作七件子伴奏。也有多人表演形式,和二人转的形式类似,不过是一个唱一个帮。边歌边舞,语言诙谐,富有很浓的生活气息,流传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非遗。

过去的莲花落表演团队

东北大秧歌我想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有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形式诙谐幽默,扭腰摆胯间又健身又热闹,东北大秧歌有平地秧歌和高跷秧歌两种表演形式。一扭起来震撼全场,不论男女老少都想跟着鼓点扭上两下,是黑龙江非遗。

其实东北二人转的形成,东北人真的应该感谢山东人和河北人,没有清末民国时期闯关东这段往事,河北人可能不会把莲花落带去东北发扬光大。

山东人爱热闹爱表演,于是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受到了河北、山东和东北本土大哥大姐们的捧场和喜爱,进而东北三省都兴起了二人转的文化流行。

二人转是一种在我国东北广为流传的以说唱体为主的民间小戏。最初叫“蹦蹦戏”,据说最初是以跳大绳演化而来,可以说跳大绳成就了东北大秧歌,东北大秧歌又成就了东北二人转。

在我国民间,二人转的演员以农民为主,农忙没人顾得上娱乐,闲下来了就开始丰富精神生活了,基本就是信手拈来开口就唱。而且是你想听啥,我就唱啥。

雅俗共赏的民间瑰宝

经常听二人转的行家可能知道,二人转被不懂欣赏的人称为乡村艺术,带着浓浓的“草根文化”,因为唱词太过通俗和大胆,所以比起其他婉约含蓄的艺术形式来说,许多人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

最初代的老艺术家们察觉到了二人转评价的两个极端化思想,于是就把小品与二人转结合,我们熟悉的高秀敏、赵本山、潘长江、东北F4等人其实都是二人转演员出身。你看为了能登上大雅之堂,二人转在大舞台表演上开始内敛了。

不过,在乡村小舞台上那些“原汁原味”的段子还在持续发光发热。像“揉旗杆”“十八摸”等这些传统名曲还活跃在乡村舞台上。

如今二人转已被列入非遗快20年了,被国家和人民认可的艺术,是源于大众喜爱,并非曲高和寡,艺术无关雅俗,只要能共赏就是应该是经典,有问题的是歌词的含义还有不同人对它的认知,并不代表二人转艺术形式本身。

演员们在表演上可以说是“说、学、逗、唱、浪”俱佳,每一个小眼神与满含深意的动作都透露出东北人奔放爽朗的性格和处世哲学。二人转的老艺术家们都有讲规矩的共识,流传下来的一席话就是:

“场子若乱,就得说无大情节的、无人物的,不用大铺大垫,一甩就响,只为取一笑”,“场子若不乱,就可说或带点小情节的,或交代剧情的”。

而且二人转的演员都很机敏,他们在表演时讲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针对台下不同受众群体,他们的唱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如果观众是农民群体,尽量大白话,讲小故事。如果群体是成功人士则不许说粉口粗口等等,诸如这些规矩让二人转演员在各种演出场合里如鱼得水,既赢得了尊重,又讨到了生活。

虽然传承了三百多年之久,但东北二人转第一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认可却是在1953年,这一年的4月,首都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东北二人转首次正式参演全国综艺大会。

其实二人转的唱词很多来自评剧和京韵大鼓。很知名多精选片段被改编成适合二人转的唱词,比如我们熟悉的《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猪八戒拱地》、《梁祝下山》、《骂鸭》、《二大妈探病》、《包公断太后》、《送情郎》等等。

它的唱词曲调听起来又像戏曲又像歌曲,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韵味。近些年来,我国涌现出不少的二人转曲目,令人朗朗上口。

比如有展示生活百态的《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县长下乡到咱家》、《打是亲来骂是爱》等;有展示文化风情的《请到吉林来》、《看秧歌》、《节气歌》、《老家》等;有展示二人转艺术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关东人与二人转》等。

在东北的寒冬腊月,坐在温暖的炕头,人们吃饭聚会时都会来上一段。没错在神奇的黑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二人转,有二人转的地方就有欢乐。

丑、旦转换背后的功底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里分旦角、丑角,由两个角可以演化出诸如大和尚、小婴哥、樵夫、老座子、白杆、傻公子、青杆、渔翁、刘二嘎子、刘二姐、傻妈、傻小儿等,他们或唱或跳,插科打诨间带火了舞台带火了老百姓的心。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很简单,不需要太多人配合,一般是以男女搭配为主,也结合单人,群活,二人戏等表演形式一起。

二人转最原始的表演方式很鲜明,只有两个演员,一个是女角(包头或花旦),头戴假发及饰品,而另外一人扮作男角(小丑),他的打扮类似京剧店小二,衣着朴素,单手持鞭,表情滑稽。二人在轮唱、对唱、齐唱之间载歌载舞,直至谢幕。

演员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四功一绝”之说,“唱、说、做、舞”合称“四功”,大板子、手绢、扇子、御子等道具的灵活运用称为“一绝”。

四功的唱、说、舞不解释大家也能明白,做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指假动作。就是以虚带实,在二人转的无道具表演中被广泛应用。

备受央视宠爱,二人转的传承和发扬

我国对二人转的传承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从早期的广播、电视、到现在的网络科技时代,处处都是二人转的身影,媒体是二人转沟通老百姓的纽带,提升二人转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1987年,央视国庆晚会曾播出了一场二人转的拉场戏《一加一等于几》在当时反响十分强烈,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样的艺术形式,1993年春晚的小品《老拜年》中包含着一段著名的二人转小帽《小拜年》至今都被人们传唱,唱词脍炙人口,寓意吉祥。

老拜年剧照

1996年央视春晚中潘长江和闫淑萍的《过河》,朗朗上口的歌词一出,红遍大江南北,成了那时候的老百姓去唱K的必点曲目。

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妹妹对面唱着一支甜甜的歌哥哥心中荡起层层的波, 妹妹何时让我渡过你呀的河哥哥你要把河过,先要对上妹妹的歌, 不问花儿为谁开,不问蜂儿为谁落问你可知我的心,为啥要过我的河?

过河剧照

还有1997年春晚中赵本山的《红高粱模特队》,一嗓子火辣辣的心啊,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透着心里红 火辣辣的眼睛会说话 火辣辣的小样招人疼!这热情火辣的语言,充斥着50、60、70甚至80后的回忆。

2009年,我国著名曲艺节目《曲苑杂坛》播出了一期名为《中国好人-长春篇》的特别节目,一般都是歌颂好人好事,唱歌抒情或者朗诵事迹。

曲苑杂坛特别节目

但东北人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们用二人转的表现形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全新制作了二人转小帽联唱《道德楷模群英谱》,弘扬了当地14位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当年的热搜属于他们,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前后重播了30多次。用今天的话来说,东北二人转杀疯了!

道德楷模群英谱表演截图

不过二人转有一个最大的表演特色就是“女尊男卑”,这在很多地方曲艺形式里是很少见的认知反差。所以受到了很多女性朋友的喜欢,毕竟现实生活中没完全实现的,在二人转里实现了,着实引人羡慕。可以说二人转女演员活成了中国女性想要的样子!

二人转艺术是我国东北民间的瑰宝,也是我国东北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在二人转中,表演者独具一格。师承何人就会有何种表现形式,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

能营造出二人转演员之间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协作氛围,这也让二人转的传承更具多样性和变化,是德才兼备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的立足之本。

在二人转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二人转“土野之美”的鲜明形象和鲜明形象。不受地域、不受文化、不受年龄限制,在新时代中迸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2]吴文科.二人转与当代中国的审美文化[J].北京观察,2005(4).

[3]徐洁,张智昊.寒地黑土文化的文艺之花:海伦二人转[J].戏剧之 家,2018(17).

[4]张建友.到海伦去看“绿色”二人转[N].中国文化报,2011-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