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特刊丨百年易俗社遇上“网红”新街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腔打金枝剧本 《丝路文明》特刊丨百年易俗社遇上“网红”新街区

《丝路文明》特刊丨百年易俗社遇上“网红”新街区

2024-01-07 14: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2021年9月14日开始,西安夜经济已不再局限于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等热门地带。这一天,由曲江新区提升改造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呱呱坠地、开街迎客。

作为中国首个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让古老的戏曲与年轻消费力产生前所未有的交集。

然而,一周年过去了,数百万的游客用他们流连忘返的脚步,在街区成绩单上打满高分。

夜西安的新名片

作为秦腔剧团的易俗社,从1912年诞生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当年,鲁迅到易俗社看戏,题写下“古调独弹”,戏曲作家田汉赞誉易俗社为“中华戏曲第一剧社”。

沧桑百余载,易俗社坚持“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办社宗旨,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易俗社创作了《柳河湾的新娘》《秦腔》等一大批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全新力作,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台上举行惠民演出

街区设计之初,设计人员们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易俗社位于西安城市核心地段,距离钟楼景区一二百米,而且发展成果显著。忧的是戏曲文化日渐消沉的今天,围绕一个剧团,似乎很难吸引年轻消费力的注意。

而易俗社南边曾经的“西北第一金街”东大街,也不复往日荣光,很难给街区引流。而且街区规划用地周边,商业建筑、历史保护建筑团团围困,以至于没有一个敞亮的出入口。

设计团队被迫将传统的外向型街区更改为内向型街区,并以内部的核心广场为中心,进行发散式、立体式布局,以老记忆吸引新客流等思路,于多方合围中,营造出别有洞天的全新景象。同时,街区在包围于周边的建筑群中寻找出入口、摆脱桎梏。

最终,坐落于钟楼东北角、西安城市文化轴之上,东起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占地面积约58000平方米的街区拔地而起。

走入街区,“街、坊、巷、院”等元素,融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等为一体,构筑起发扬秦腔艺术、彰显陕西文化魅力的全新名片。

古戏台作为一方文化展台,每逢佳节便锣鼓喧天、丝竹盈耳,无数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坐落在易俗社街区广场的仿古露天戏台,已成为聚揽客流的重要载体。

开街以来,街区将著名秦腔选段、武打片段、秦腔绝活三类主题相结合,把秦腔戏曲搬上露天戏台。同时,街区扶持西安本土音乐人,在这里衍生出“易俗歌会”现场活动。

2022年9月是中秋佳节之时,也是易俗社文化街区开业周年庆典之际。围绕中秋佳节和街区开业周年庆,街区连续多天,每到华灯初上之时,露天戏台上的惠民演出便如约而至。大量游客在此驻足,感受着夜西安的无限魅力。

8000平方米展区网罗戏曲历史

以戏曲文化为依托的易俗社文化街区,除了复原传统的露天戏台,还着重形成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百年易俗社博物馆“两馆”。“两馆一台”,为街区注入了最为特色的灵魂。

在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内,一名56岁的周边居民,在饭后散步进入馆内。他从入口处开始,就拿出手机,在35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不停地拍摄着博物馆里的各类展陈,一直拍到展览馆展区的最后一角。

虽然家住易俗社旁边,但他和同龄人不一样,因为他以前不是戏迷。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资讯爆炸、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的今天,他会认真地研究起戏曲。一路拍下来,手机里差不多有了近百张照片。照片不光有惟妙惟肖的生旦净末丑模型,还有介绍戏曲历史的文字。

此外,博物馆内还出现了不少年轻身影,他们跟着博物馆里的展陈设施合影,积攒着朋友圈里的“九宫格”。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内展示的生旦净丑模型

博物馆内,从千年前的坐式、立式乐舞俑,到明清剧作刻本,再到老剧本、留声机、老胶片、老式电影机,以及录音机、录像机DVD……从历史演变到剧本创作,从脸谱服饰到各个时期的名家唱段,应有尽有、一览无余。秦腔的历史脉络,在这里完整再现。

作为秦腔博物馆,该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让馆内充满“秦声”:每个展位前都配有电子屏幕、耳机,对展位进行视听介绍;在介绍梆子发展史的展厅内,12座袖珍戏楼内置电子屏,播放着12个地方的代表性戏曲;一边墙上的投影,不停演绎着《秦王破阵乐》。

在戏曲形象展示区内,生旦净末丑模型活灵活现,如同真实演员披挂上阵。

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比邻的百年易俗社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分前后两楼、共计4层的陈列空间,诉说着易俗社的百年沧桑。该馆与秦腔博物馆构成了8000平方米的戏曲文化展示空间。

秦腔与泡馍的共鸣

羊肉泡馍有着悠久历史。先秦时代祭祀宗庙、招待上宾时便有“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等礼仪。1920年,同盛祥饭庄在西安建立。百年来,同盛祥饭庄守正创新,使牛羊肉泡馍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不断提升,成为陕西最具清真风味的代表性饮食。

随着易俗社文化街区的建立,同盛祥的传承发展历程中,迎来秦腔与泡馍的共鸣。

曾经的东大街,是老字号云集的生活街区。后来,随着整条街的多年改造,一些老字号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自街区开业以来,包括同盛祥在内,隶属于曲江新区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十个西安老字号,集结于文化街区,重现老字号云集景象。如今,老字号已经成为带动街区经济的新引擎。

“这些老字号部分是原址上重建,更多的则是全新引入,形成老字号集群。”

同盛祥易俗街区店经理王赛楠介绍。同盛祥因地制宜,在距离易俗社街区店几百米外的钟楼店,主打丝路文化展示,在北郊凤城五路店,建立精品社区店。易俗社街区店就近取材,注重戏曲文化传承。

和易俗社大剧场只有一院之隔的同盛祥,把秦腔元素融入牛羊肉泡馍各个环节:每个包厢名字都源自秦腔,例如“花亭相会”“龙凤呈祥”“打金枝”;餐具上印着“易俗社的戏,同盛祥的馍”等口号;餐桌上的折扇印着秦腔文化常识;饭店的背景音乐也是秦腔;坐在包厢里,向窗外望去,街区内的露天戏台尽收眼底,包厢变成看戏雅间……

王赛楠说:“以后,我们还要围绕秦腔精心设计菜品,例如将秦腔的脸谱形象等跟菜品品相结合,并尝试更多与顾客互动的方式,将后厨环节搬到桌面。”

素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的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是国际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以及陕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

2022年9月9日下午4点多,距离饭点还有几小时。但西安饭庄易俗社店经理郑艳花手机上的订餐信息已经纷至沓来。接听顾客电话、给顾客拍包厢图片和视频……很快,店内百分之七八十的餐位已经预定出去。同样,该店也将易俗社及秦腔元素融入包厢,并在装修、布置上融入清新文艺风,让老字号和新潮流无缝融合。

除了“食领三秦”的西安饭庄、“陕西美食圈精神故乡”的同盛祥,该街区还集中了五一饭店、聚丰园、白云章、西安烤鸭店、大香港酒楼、新中华、德发长、春发生等老字号。10个老字号云集一处,以全新姿态勾起城市老记忆。

跟东邦哥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

“小时候的很多记忆越来越淡,但到了这里,记忆又清晰了。”流连在易俗社文化街区东邦哥情景式文化体验区,王晓兰感慨万千。

王晓兰是西安人,自小生活在碑林区城墙边的一条背街小巷。趁着中秋假期,她跟着老朋友一道来到了易俗社文化街区的东邦哥地下风情街,寻找小时候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他们记忆中的流金岁月。易俗社文化街区以虚拟人物东邦哥的生活情景为轴线,复古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西安城市风情。

易俗社文化街区的东邦哥地下体验区,是西安人的大型“怀旧现场”,也是外地游客了解西安历史、记忆的窗口

当王晓兰刚走进街区,80年代的音乐便迎面扑来。紧接着,东大街百货批发商场、供销合作社等招牌映入眼帘。随后,穿过两边放着凤凰牌自行车的“街道”,来到一路电车车站。“乘着”一路电车,就到了开通巷小学。学校教室内,墙壁上的名人挂像,黑板上的彩色板报,完全是80年代风格。学校周边就有东邦哥的家。

东邦哥的家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墙上的日历定格在1988年。一旁挂钩上的衣服,印着“万元户”字样。床头的《一代妖后》《上海滩》等海报和人物剪影,营造出原汁原味的年代感。东邦哥家门前,土特产供销社、玩具店、西影放映室依次分布。

王晓兰走进土特产供销社。“这里卖的糖果,都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牌子、包装也一样。买东西满20元,还能送粮票。粮票跟我们以前用的也一样。”王晓兰说,“小时候喜欢买零食,但是家里不给多余零花钱,偷偷买来了,恨不得连包装都吃了。”

来到风情街的“西影放映室”门口,王晓兰摆出买票的pose,跟售票窗口合影。售票窗口的小黑板上,预告着热映影片《红高粱》。走进影院,冰凉的木质板凳上,三三两两的观众,果然在看着大荧幕上的《红高粱》,穿越感油然而生。

一些新西安人,也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记忆。冀青老家在陕西农村,在西安工作多年。“刚才在一家玩具店里看见了小时候玩过的滚铁环,门前还有14寸黑白小电视,正在放着《西游记》,跟我们家以前的一模一样。那时候电视用的还是天线,有时候要使劲拍打它才能有信号。”她说。

亮眼的开街周年成绩单

据易俗社文化街区运营部统计,开街一周年以来,易俗社文化街区内已表演秦腔近500场,再现了万人齐吼弄秦腔的文化场景。

除了专业秦腔团体的秦腔公演外,街区挖掘培育了一批西安本地民间秦腔自乐班,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易俗小舞台、群众大舞台”。一年间,街区培育自乐班40余个,开展演出440余场,易俗社的“移风易俗、弘扬正气、全民寓乐”作用重新显现。“双馆”一年中累计接待总量超15万人次,成为群众了解秦腔历史背景与底蕴的绝佳场馆。

老字号也重现光辉。不论是“皮薄馅多”的五一大包,还是有口皆碑的同盛祥泡馍,亦或是中华甜品店的元宵,都传递出西安古城的本真味道。自开街以来,老字号们累计销售出6万多碗泡馍,2万多只西安烤鸭,5万多盘白云章饺子,近300万个五一大包,30多万个新中华元宵。“每一个数字,都是食客对老字号的肯定,每一份菜品,都是老西安人对美味的回溯。”街区工作人员介绍。

东邦哥街区一年间接待游客量已近100万人次,成为西安新晋的现象级网红打卡地。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还在新生期的整个街区,就已创下了36万余名游客的接待记录。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于2022年6月24日在西安落下帷幕。来自西北五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个剧团,携73台优秀秦腔剧目荟聚古城西安及周边城市。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重要分会场,承担了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名家走进群众”活动等重要环节。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等平台的重要支撑下,本次秦腔艺术节采用“线上+线下”的演出模式,带动10万名观众现场观看、1400万名网友收看直播。

2022年8月,街区进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未来,提起西安的夜游景区,将不再局限于西安城墙、西安钟楼、大唐不夜城等,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夜游经济新秀,正展示无限潜力,势必为过夜旅游提供条件,带动周边经济增长。

如何将夜间经济发扬光大,易俗社文化街区已经列出了清晰思路:将继续以创建公共文化街区为契机,以秦腔方言广场为核心,以中华老字号美食聚集区和东邦哥特色文化为轴,以青曲社、胡桃里、光音全胜等为辐射点,引导商户延长经营时间,增加特色公益文化演出和活动。打造特色秦腔经济,提高街区经济活跃度和便利度。同时将建成西演福星livehouse、光音全胜livehou-se等,丰富街区演出内容,吸引更多年龄层次游客打卡,最终形成立足街区、辐射钟鼓楼、带动皇城里的文化空间繁荣。(文 / 《丝路文明》 吴军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