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的政治、地理因素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朝的统治特征有哪些 秦国崛起的政治、地理因素是什么?

秦国崛起的政治、地理因素是什么?

2023-11-02 0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一手终结了春秋战国长达几百年的乱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其中秦始皇所留下的大一统思想更是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直至如今,秦朝的文化、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时无刻不引人探讨,让人赞叹于两千多年前古人的伟大智慧。而在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与其自身的独特环境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秦国的独特性,才最终成就了它的辉煌。

一、关中地区是秦国得以崛起的地理资本

1、富庶的关中平原为秦朝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从古至今,平原一直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最理想的地理环境。无论是城市的扩张,还是农田的耕种,抑或是军事行动,平原都远比山地更加方便,也更利于人们的行为活动。也正是因此,我国古代长期都是以北方平原作为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心来推动国家发展,其中又以河南、陕西为代表。

相比之下,南方则由于自身地理环境上的崎岖复杂而在发展上受到限制,直到后期随着北方社会变动才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当时国境主要是现如今陕西地区的秦国,关中平原就成了秦国统治的核心区域,“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与此同时,从河流灌溉上来看,关中平原内部有着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横贯整个平原。事实上,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本身就是渭河在亿万年的时间当中,将其中所裹挟的泥沙囤积起来才最终形成,是属于河流的产物,地理上将其称为冲积平原。最后,从气候上来看,关中平原的条件也并不算差。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五百毫米至八百毫米之间,即便是降水量最低的时候也超过了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完全可以承载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和人口的大量聚集。

而在气温上,关中平原的年平均温度也不过是六至十三摄氏度,很少出现极端恶劣天气以致于人们无法生存的情况。正是仰仗着这些地理优势。秦国成功了一个牢固且繁荣的大本营。

建立了起

2、地理位置上为秦国创造了屏障

关中平原之所以会有着这样一个名字,就是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关中平原被四个关隘环绕,分别是东面的通关,西面的大散关,南面的武关以及北面的萧关。其中,潼关就是先秦时期的函谷关,在东汉时期才改名为潼关,为四关之首。

在冷兵器时代,面对着来自东方的敌人,函谷关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防守作用,正如贾谊《过秦论》当中所说: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一个函谷关,便能够将六国敌人全部阻挡之外,其中固然有着六国军队彼此心怀鬼胎的原因,但函谷关的防守能力之强也可见一斑。可以说,只要函谷关守住,长安的安全性就能得到极大的保障。

西面的散关则同样重要,是被称为“川陕咽喉”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武关和萧关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头不如前两者,但它们的存在却绝不能忽视,对秦国的防御体系来说都至关重要。此外,如果从整个中国来看,关中地区同样相当优越。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秦国所要面临的主要敌人几乎全部处在东方,这就使其可以在据守关中的情况下,随时观察外部局势以决定是否出兵。

而如果从南方来看,如果秦国选择向南攻占汉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从地形地势上来看也能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高屋建瓴之势,对南方的楚国形成致命的威胁。

3、水利工程的兴修使秦国的资本愈发强大

作为人生存发展的必要元素,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古代乃至现代人群聚集在河流旁边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来说,拥有足够的水资源来灌溉农田更是重中之重。靠水越近,获得水资源的成本就越低,国家就越强大;离水越远,获得水资源的成本就越高,国家的发展也会因此陷入困难。

在中国大陆上之所以会有着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的划分,其来源依据就是农业的发展必须至少在每年的降水量上达到四百毫米,否则就只能进行畜牧活动,这也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燕国等修建的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为目的的长城甚至都与这条线路大致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本国内部的水资源足够充裕,就成了当时统治者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此被提上日程。相比于其它六国来说,秦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在战国时代,韩国将郑国派遣到秦国,试图以修建水利工程的名义来损耗秦国的国力。

虽然后来韩国的计划暴露,但秦王在听从李斯的建议后不仅没有将其诛杀,反而使其继续修建郑国渠。郑国渠修建成功后,本就富庶繁荣的关中地带更是在水资源的获取上不再仅仅只是依靠于天气,极大调节了关中地区的旱涝情况,“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而早在修建郑国渠之前,都江堰则已经为秦国服务多年。虽然现如今的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拥有十分良好的地理条件,但在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之前,成都却是一个旱涝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

当消灭古蜀国后,有鉴于蜀地重要的战略地位,秦国对这里的治理持十分重视的态度。当李冰被任命为蜀地郡守后,借鉴于前人治水的经验,成功修建了都江堰,其工程之伟大直至现在都还在正常使用。

在统一六国后,秦朝又在广西地区修建了灵渠,对推动当地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正是有着这些水利工程的存在,秦国在农业发展上所受到的限制变得愈发薄弱,在其他国家还只能完全仰仗天气的时候,秦国却已经将人力的能动性大大发挥了出来,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二、秦国的对外政治政策十分成功

1、以关中为依托的连横策略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愈发强盛,在与六国的争霸战争当中愈发呈现出难以对抗的态势。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秦国一一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无疑是迟早的事情。有鉴于此,出生于洛阳的苏秦在考量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地形地势之后,提出了将东方六国联合起来以对抗秦国。

在这一政策下,即便是强大如秦国,最终也只能将势力蜷缩在函谷关一带左右,其对外扩张的活动一时陷入停滞。正当此时,秦相张仪以针锋相对的态势提出了连横策略,即联合对秦国威胁较小的楚国与齐国,打压离秦国较近的韩国与魏国,六国的合纵策略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连横之所以能够在最后取得成功,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在合纵一事上,不同国家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对齐楚燕等国来说,秦国对它们尚且无法形成太大的威胁,因此对合纵的态度较为冷淡;对韩赵魏三国来说,秦国统一天下第一个消灭的就是他们,因此对合纵相当热情。

在这种态度不一的情况下,合纵自然难以长期维持下去。另一方面,秦国本身占据着函谷关这样一个天然屏障,六国联军就算再强大,也只能做到让秦军无法出关,对秦国几乎无法造成任何损害。相比之下,它们仅仅是在驻军上就已经是相当大的负担了,合纵显得得不偿失。

2、秦国历朝历代的经营使关中地区更加繁荣

不同于其它从周朝立国时便已经出现的诸侯,秦国直到东周初年才正式成为诸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

在秦国初期,秦国在西面要面对来自无数西戎的进攻和袭扰,在东面要面临来自晋国的攻击,同时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的建设上也要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使秦国在当时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国,长期被中原各国所轻视鄙夷。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秦国诸王开始奋发崛起,向西扩土千里、扫除了后顾之忧,向东占据河西、有了向东方扩张的资本,向南灭亡蜀巴苴三国、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战略优势。正是在历朝历代秦王的苦心经营下,秦国才最终将所有不利条件转化为优势、成就了千古霸业。

三、总结

总的来说,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战国乱世的最终霸主,与其自身的地理地形优势分不开。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对外谋划来看,关中都是一个极好的地区,正所谓进可攻退可守便是如此。

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当中也有许多都将关中作为自己统治的核心区域,汉唐两朝便是最为鲜明的例证。当然,即便地形再如何优越,也需要人的主动发展。很显然,在秦国拥有数代明君的情况下,秦国最终合理利用了这些优势,为秦始皇的统一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