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论》第八章 神性下的孤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国庙堂 《一统论》第八章 神性下的孤独

《一统论》第八章 神性下的孤独

2023-05-09 04: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伟大的人物一旦成为历史,便难免会被逐渐神化(或妖魔化),仿佛天生自带光环,或者生来无恶不作。但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具有普遍人性的普通人,有着与常人无异的喜怒哀乐。

可是,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再读历史:当他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诽谤;当他承受着常人难以估量的责任与重担;当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得来的却是众口一词的攻讦;当他站在历史的最前沿开拓进取、勇猛前行时,得来的的却是天下之人“倒行逆施”的评价……

当他站在万人中央,众星拱月之时,你就会发现——被人为塑造的神性与神格之下,这个人藏在灵魂最深处、最深沉的孤独。

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无比强大者,同样无比脆弱,比如,开创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时代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帝。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诗仙”李白的这首《古风·秦王扫六合》,恢弘气派、绚丽磅礴,但在一个个堆砌的华丽辞藻中,李白用了四个字,蜻蜓点水,却犀利无比地指出了秦始皇一生的心灵状态。

茫、哀、寒、灰!

茫然、哀伤、心寒,直到心灰!

公元前2世纪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男人,千古一帝、万王之王——秦始皇嬴政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天下第一”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缔造者,他从无数的苦难和阴谋中百炼成钢、拔地而起,从时代的风云儿中脱颖而出,成为“天选之子”。纵观他辉煌霸气的一生,除了死亡、人心,他几乎征服了天上地下的一切。

这个最强的男人究竟在苦恼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嬴政的前半生,可以这么形容:锋锐无匹,无坚不摧,没有一个对手能够在他面前撑过三个回合。

号称“转轮王”的假太监嫪毐,把他娘赵太后肚子都搞大了,密谋改朝换代,结果怎么样?除了太后赵姬保住一命,全被嬴政斩草除根,灭得干干净净。

写了《吕氏春秋》,自诩“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怎么样?嬴政一出手,吕不韦乖乖地交出了相国大权,回洛阳封地退休养老。嬴政再出手,命吕不韦滚去四川,老吕万念俱灰,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老人家当晚喝了药,死了。

韩国人派郑国修渠,削弱秦国的小动作又怎么样呢?来,我大秦有的是钱,当年昭襄王时,李冰修了条都江堰,今儿你郑国给我搞出条更厉害的大渠,我以你的名字命名它,让你郑国名垂青史、永垂不朽!郑国感动得稀里哗啦,拼了命地造渠,让关中从此五谷丰登,秦国不但没弱,反而更加强大。

曾经此消彼长、不断闹腾的六国怎么样?嬴政就像打地鼠一样——挨个“点名”。

此时的韩国,早已被秦国打成了植物人,国土占的占、割的割,剩下的七零八落,全是“飞地”,除了搞点小动作,就差那么一口气了。于是嬴政同志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国际主义原则,先灭韩国,送了他们最后一程,彻底把卡在秦国喉咙里的鱼刺给拔了出来。

而后,秦军在王翦的统领下,马不停蹄与赵军对阵,赵王迁也不含糊,派出“王炸”李牧,给嬴政来了出“对对胡”。

不过,嬴政是一位对于人性的阴暗面有着深彻洞悉的天才,更明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时候,将军决胜不一定要在战场。于是,他派人以重金贿赂赵国大奸臣、有“名将终结者”之称的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给李牧进谗言,赵王迁脑子一热,就派人把李牧砍了。结果,群龙无首的赵军兵败如山倒,秦、赵两兄弟间的内战终于以秦国的胜利结束。

不过,赵国汉子毕竟血性,赵悼襄王之子赵嘉在赵亡后逃到代郡,自封为王。嬴政同志虽然没有读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但斩草除根一直以来是优秀政治家的美德。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也就是王翦的儿子攻入代国,代王赵嘉兵败,想投靠匈奴,王贲穷追不舍,抓了赵嘉,赵嘉从此牢底坐穿。

收拾掉赵国,秦将王贲立刻开赴魏国,再接再厉,继续砍人。魏王一看来者不善,立马紧闭国都大梁的大门,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王贲追忆起老前辈白起水灌鄢城的光辉历史,正巧,大梁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魏国统治者定都于此,就是考虑到这里发达的黄河水网,水路便利。于是王贲一不做二不休,掘开黄河,直接把大梁夷为平地,大水持续灌溉了三个月,嬴政还觉得不够过瘾,又派李信再领一支劲旅给魏王促促驾。大势已去,魏国只能束手投降。

早在王贲灭魏国时,就曾对楚国发起过试探性进攻,竟连克城池十余座。这就给嬴政同志留下了六个字的印象:“人傻,地多,速来!”

灭楚军事会议上,老将王翦主张以六十万大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相国芈启作为楚国宗室,了解楚国国情,也赞同王翦的主张,但嬴政没有采纳,而是让少壮派李信率兵二十万,意图犁庭扫穴,一鼓作气消灭楚国。

毕竟,打过王者的都知道,还是李信好用啊!

果然,小李不愧是战士,打楚国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这是楚将项燕一早计划好的。你打吧,反正咱们楚国土地广袤,你越是大军深入,补给线越长。而且新占据的土地,人心未服,你还得分兵防守,进攻的锋芒肯定越来越弱。果然,李信手下能用的人越分越少,他方才明白为什么老前辈王翦坚持要用至少60万人。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秦国后方的昌平君芈启本来就被嬴政撤了相位,内心极度不爽,在项燕的策动下心一横:反了!李信腹背受敌,大败而回。

这时候,嬴政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不脸面了,赶紧向王翦承认错误,请他带兵再伐楚国。老大亲自上门了,这面子不能不给啊。于是王翦重新出山,带着6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楚国,常言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你楚国不是土地广袤吗?反正老王这次带的人马、粮草足足的,占领一处、防守一处、巩固一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秦军有如一辆巨大的推土机,一步步挤压楚军的生存空间。项燕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要不拼了吧!结果老王看得透透的,紧闭营寨,我就不和你打,一边秦国的粮草源源不断,一边项燕乃至整个楚国已经耗了个弹尽粮绝,这时老王不装了,带着吃饱喝足的虎狼之师打得楚国一溃千里,攻占了楚国首都寿春,把楚王负刍也给抓起来了。项燕统率残部在淮南再次拥立芈启,结果再次被王翦一锅端了,项燕兵败自杀。

干掉楚国后,既偏远、人又少的燕国就成为下一个目标。早在赵国被灭时,燕国的太子丹就不愿意束手待毙,于是派刺客荆轲,想要黑掉嬴政,以此瓦解秦国。反正赌一赌,单车变摩托,搏一搏,摩托换大奔。结果荆轲点儿太背,摊上秦舞阳这么个猪队友,一上场就浑身发抖,荆轲本人武功也不怎么好,最后功败垂成,白白搭进自己的命。

于是,等待燕国君臣的,是汹涌而来的秦国大军,秦军在易水轻而易举击败了燕国和代国的联军,燕王喜不得已,处死了自己儿子太子丹,和秦军媾和。灭楚后,秦军再次“拜访”,于是毫无悬念,燕王喜投降。

直到这个时候,“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齐国才如梦初醒,几百年来,齐国坐拥着丰富的资源、巨大的财富,却不思进取,仅仅是争夺边境上的一点土地。当秦国崛起时,自以为秦国离自己太远,因此并不热衷于去管其他五国的死活,这下当“狼”真的来了,一切都晚了。身经百战的秦军也丝毫没把久疏战阵的齐军放在眼里,根本没把前线布防的五十万齐军放在眼里,而是绕过他们直扑齐国首都临淄,万般无奈之下,齐王建投降。

公元前221年,六国全部完蛋,一个东至辽东,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至长城的秦帝国由此建立,自春秋时代纷乱五百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在嬴政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同时,经过他严格培训的秦国官吏,带着一整套早已编纂好法律法规,迅速接管了六国广袤的土地,不遗余力地推行秦法。原来,在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余,不知疲倦、雄才大略的嬴政也没有闲着,而是花了巨大的精力规定了统一后复杂精密的统治秩序,而这一工程的浩大,丝毫不亚于险恶空前的兼并战争。

嬴政确立了“小篆”作为秦朝的统一文字,六国文字一律废除。

嬴政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规范市场行为,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嬴政力排众议,废分封,设郡县,强化中央集权,后来的实践果然证明,只有郡县制才是管理中国最正确的模式。

嬴政修建了古代的高速公路——驰道,一旦边境有警,秦军三天之内就可以从关中赶到前线。

嬴政还修筑长城,将秦、赵、燕的长城连接为绵延万里的防御工事,减弱了游牧民族的威胁,保护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直到清朝建立,与蒙古联姻联盟,结成了亲家,长城才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除此以外,嬴政还开拓西南,征服百越,修建灵渠,派蒙恬、蒙毅率三十万大军对匈奴穷追猛打,夺取了河套地区,迈开了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第一步。

可以说,上述的功业,任何古代的帝王哪怕花二十年、三十年干成一件,那么挣上一个褒义的谥号,评上“先进帝王”就板上钉钉了。但以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短短十多年的皇帝生涯就把这些一千年都做不完事儿全给干了,“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领大秦的铁骑,打下一块大大的疆土!”

可是,在秦始皇的时代,除了拜服于他的威权与武力的臣民外,没有任何六国的智者与权威,认为他是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千古一帝”,甚至,他的所作所为在大秦的内部也是质疑重重,比方说,他取缔了一直以来的诸侯分封,断然采取了在秦国行之有效的郡县制度,一向对他忠心耿耿的丞相王绾立马就不干了!

分封宗室、功臣,那是夏商周一直以来传承的政治规矩,也是统治边远地区一直以来采取的政治手段,就你嬴政特殊吗?

王绾的主张,不仅代表着自己,更得到了秦国庙堂大多数人的支持,“群臣皆以为便”。

而秦始皇推崇的“郡县”,支持者只有法家的代表人物——廷尉李斯。

李斯的理由并不是什么大道理,他只是简单地从“人性”出发,说:“皇帝,您今天分封了自己的儿子,他们又彼此是兄弟,自然会团结一心。可是,两代、三代、十几代后,这些诸侯之间,诸侯与皇帝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和陌生人差不多啦……周代不就是这么衰落的吗?他们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所以分封制度,真的科学吗?真的能保障帝国千秋万代地绵延下去吗?”

就这寥寥数语,正中秦始皇下怀,使他下决心力排众议,推行郡县。

一时间,全天下的舆论沸腾了——废分封、设郡县,这不是歪门邪道是什么?!

此外,秦始皇运用行政手段强行“书同文、车同轨”,在六国臣民的心中,比起后来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推行的“奴化政策”好不了多少,这不就是在毁弃六国的独立思想、独立文化,搞奴性教育吗?这不是倒行逆施是什么?!

究其原因,人心的归附向来艰难,天下纷乱五百多年,周王室早已衰微了太久,根本就没有任何存在感。即使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该做的基本都做了,但建立起大一统国家的民族认同,仍然需要至少百余年的漫长积累。

你可以用武力摧毁六国的统治,你可以用行政确立崭新的制度,但是,你要让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的所有人,不再认为自己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人”,而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就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在欧洲,即便建立了欧盟,人们根深蒂固的反应,依然不是“我是欧洲人”,而是“我是X国人”。

这就是英国为什么“脱欧”的根本原因——人家根本不认同你,尿不到一个壶里,强行撮合终究会劳燕分飞。

尽管,六国都认为自己所处的,是同一个“天下”,但是,这些骄傲的山东六国,即便是灰飞烟灭了,他们的子民也压根不认为野蛮的秦国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即便事实已然是如此。

因此,秦始皇做的一切,哪怕在现在看来,无一不是开天辟地、空前绝后、聪明睿智、光照千古,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俩字。

瞎搞!

从小到大,其实秦始皇嬴政永远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为了离开赵国,回到秦国,抛弃了年幼的嬴政。好不容易回到秦国,父亲又有了其他儿子,不久又溘然长逝。此后,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赵姬又先和吕不韦旧情复燃,与嫪毐勾搭成奸,生下了两个私生子,恋奸情热的赵姬自然不会给嬴政太多的关爱。

吕不韦,压制他;嫪毐,算计他;兄弟成蛟,密谋取代他……秦始皇嬴政从小到大的一生,经历的都是罪恶、扭曲、阴谋、暗算……却没有听到任何人对他说过三个字——我爱你。

是不是很讽刺?天地间最强大的男人,却不配得到关爱。

所以,秦始皇才一直孤独地、咬着牙,冰冷、坚强地走在荆棘遍野的人生路上,他茫然、他哀伤,但他却不能流露出丝毫软弱,因为他一旦软弱,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就会毫不留情地把他踹下皇座、取而代之!

哪怕是成为了天下第一人,秦始皇依然孤独而倔强地前行着,以他与生俱来的傲然与刚烈,与天下的所有人咬紧牙关地对抗着,因为,他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秦始皇骄傲了一辈子、血性了一辈子、孤独了一辈子,他只低过一回头。那就是,当东方六国的“专家学者”们讽刺他、攻讦他,对他毫不认同时,秦始皇依然靠怀柔的方式,接纳六国的文化。六国的诸子百家、文人士子,他慷慨地授予官位、封为博士,聘请为帝国的高级顾问,年入百万,五险一金。

可这些鼓噪的“专家”们,却毫不领情,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靠枪杆子崛起的帝王,一方面拿着政府的津贴,一方面却经常暗地里抨击朝政,一边端着秦始皇的碗,一边却不遗余力地砸秦始皇的锅。

纵然如此,秦始皇还是忍了,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以武力对付他们,后果不堪设想,大秦将永远被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自己将成为暴君,秦朝将成为邪恶的帝国!

然而,一味地包容、退让,往往换不来他人的尊重,只会让别人变本加厉。不客气地说,因为从来没有人去爱秦始皇,也没有给他爱自己的机会,所以秦始皇纵然文治武功无所不能,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钢铁直男”,他根本就不懂得哪怕是最基本的恋爱道理,也不懂得如何去让一个人爱自己。

嬴政同志东巡时,曾经封禅泰山,以此显示自己的不世功业,没成想,忘了看天气预报,竟然天降大雨,落魄的嬴政看到这些博士们看似关切,但憋着笑的古怪表情,彻底地怒了。

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攻击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事情败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携带求仙用的巨资提桶跑路。秦始皇知道后,长期积累的愤怒终于爆发。

娘的,老子纵横天下,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不忍了!!!

于是他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大肆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此外他下令焚烧民间的诗书典籍,只留下医书等实用书籍。

遗憾的是,嬴政这些举措本来是为了强化统治,压制民间反对势力。这些焚烧的典籍,正本仍然在国家图书馆很好地保存着。毕竟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嬴政自己也博览群书,每天要读几十斤的竹简,自然明白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但在项羽焚毁咸阳后,这些国家保存的珍贵典籍也被付之一炬。

“焚书坑儒”后,嬴政同志疲惫不堪,六国佳丽的温存也没有让他稍有振奋。

因为此时的秦始皇,心寒、心灰了,他明白——自己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收服天下的人心了;秦朝,可能永远也无法消弭世人的仇恨了……

“大一统”的最后一战——人心之战。秦始皇看似靠武力强行取胜,实际上却败的一塌糊涂、输得底掉精光,以至于赔掉了整个秦帝国!

长期以来,秦国重视军事,而轻视文化,在统一六国思想与人心的过程中,这一短板终于暴露无遗,也为秦朝的灭亡种下远因。虽然相比于东方六国,秦帝国有着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却始终没有强大的本土文化。秦国有的是骁勇的战士、勤劳的农夫、贤惠的妇女,但相比于灿烂的齐鲁文化、浪漫的荆楚文化、开放的三晋文化,却没有一个足可称道的伟大学者。就连许多为秦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大才——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尉缭、李斯……都是从六国应聘到秦国的。

所以,在文化灿烂的六国看来,你秦国不过是有几个臭钱的暴发户而已,想统治、同化我们,做梦!!!

此外,一向务实的秦国君主,对于文化也很不感冒:要么,你们办张健身卡把身体锻炼好,参军砍人为我大秦开疆拓土。什么?你说你手无缚鸡之力?那也没多大问题,你可以钻研商鞅、韩非的著作,参加法考,成为大秦的官吏。我们秦王认为:只有法家思想才是世界上最强的思想,其他思想都应该被废除,不过我们一向是很讲道理的,学习其他思想的学子只要痛改前非,学习法家,我们一概欢迎。当然,我们大秦只收精英,绝对不接受——垃圾。

儒家:“看我干吗?我很像垃圾吗?”

法家:“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话音刚落,儒家、墨家、道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等等拍案而起,天下士人,都拒不与秦朝合作。在秦始皇焚书之后,他在文化上统一天下的行动算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当然,嬴政在文化战略上的失败,也有着他个人的因素。从性格上讲,关中秦人勤奋、刚烈、务实,这些性格特质在早年经历过质赵苦难的嬴政身上尤为突出。纵观嬴政一生:玩儿命地工作、极度的刚强,而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因此,嬴政信仰商鞅,对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见如故,认为法家思想才是最有用的思想。因此,他不能理解所谓的“诗书礼仪”有什么卵用。

文化,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比任何武器都强大百倍的力量。因为,武器只能摧毁人的肉体,而文化却能征服人的心灵与灵魂。被武器征服的人,还可以用更强的武器反抗;但被文化征服的人,连反抗的意识都会不复存在!

天下最难的是什么?不是把你的钱变成我的钱,而是用我的思想影响你、改变你!

而与秦始皇并称的汉武帝则多了一份柔韧、狡黠和权变。他巧妙地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内核,加强君主专制,又利用董仲舒改良过的儒家思想为包装,采取“阳儒阴法”的策略,用“忠孝仁义”的瓶子装法家思想的烈酒。更妙的是,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把学习儒家经典作为一般士子获得官位的途径,用“利诱”而不是“威逼”。更何况汉武帝在位54年,有的是时间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最终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完成了最后一环——文化上的“大一统”。

但是而这一切,秦始皇嬴政是看不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篡改了他的诏书,逼死嬴政长子扶苏,拥立了胡亥。在昏君、奸臣的操盘下,秦法崩坏、四方反叛。仅仅一十九年,从荆棘遍地的西北边陲历经八百年,顽强不屈、勇猛进取的秦国,就这样灰飞烟灭、化为焦土。

但是,秦朝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它初步奠定了中华的版图,践行了“大一统”的理念,让我们朝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走向了一条团结、凝聚的辉煌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秦”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也永远追思、缅怀、铭记这位无比强大、无比脆弱、无比辉煌、无比孤独的伟大帝王。

秦始皇的一生,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几次命悬一线,却否极泰来,成就伟业。

秦始皇的一生,好学不倦、孜孜以求,每天焚膏继晷,要阅读几十斤重的竹简,却乐此不疲。

秦始皇的一生,聪明盖世、慧眼独具,能够想他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开辟出一条崭新强大的国家道路。

可秦始皇的一生,却与苦难、悲怆形影不离,没有人爱他,纵然普通人一辈子难得一见的美女,他装了整整一个宫殿;除了李斯,没有人认同他,而与他有着精神共鸣的法家天才韩非子,却死在了自己的立场(他是韩国王族)与李斯的忌恨下。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的宠臣自始至终只有李斯、赵高。李斯不仅仅是他的臣子,更是他的知己;赵高不仅仅是他的奴才,更是永远爱他、服从他的人,哪怕这种爱与服从,只是伪装。

秦始皇是伟人、是千古一帝,但也是一个孤独、冰冷的可怜人,在这样千夫所指、四面楚歌的环境下,秦始皇早早便心力交瘁,走完了四十九年的人生路。

秦始皇死了,秦朝二世而亡,但他所开辟的道路却没有终结。因为被他征服的六国遗老,之所以反对他,不是因为不认同“大一统”,而是不认同秦始皇、秦王朝是这个天下的主人,但是,站在“大一统”顶端执天下牛耳的权力,是任何人所无法抗拒的,秦朝覆亡前后,虽然所有人都打着“诛灭暴秦,王政复古”的旗号,但所有人心理都明白:王政?复古?扯你妈的淡!天下,是老子的!

所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末天下反叛的狂潮,就此拉开了序幕。

(文/甘旭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