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争实则在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军灭燕国 看似不争实则在争

看似不争实则在争

2024-07-04 0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善用兵者,破敌国,当如小儿毁齿,以渐摇撼,而后取之,虽小痛而能堪也。——苏轼

秦国名将王翦平定六国、南征百越,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与白起、李牧、廉颇被后世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自年少起就跟随秦始皇征战天下,也曾有过被猜忌、隐退的时光,但最后凭借他的智慧重新被重用。古往今来,功高盖主者皆不得善终,然而四大名将唯有王翦一人做到了功成身退。

秦始皇为人生性多疑、自私残暴,王翦在功成名就时能做到全身而退安度晚年,可见他有大智慧。本文就王翦的功绩、王翦的行事做派、王翦的结局来探讨他最后能寿终正寝的原因。

一、王翦的不世功勋

两次灭国之战体现了王翦的军事与智慧,其一为灭燕赵之战,其二为灭楚之战。

1.消灭燕赵两个大国

秦始皇亲政后,全面展开了一统天下的大业,趁着赵国和燕国发生战争之际派兵攻击赵国,趁机拿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大部分城池丢失赵国失去了大国竞争力。

三年后秦军卷土重来再次攻打赵国,危难之际赵王调动了守卫匈奴的李牧军队前来迎战,李牧作为赵国大将骁勇善战,将秦军打败守住了赵国都城邯郸。

秦始皇又派出两支精锐部队再次攻打赵国,结果又被李牧给打败,后来赵国大旱、国家动荡,秦国趁此机会派出王翦作为统帅攻打赵国。最终,赵国都城邯郸被占领,赵公子嘉逃到代地、赵国覆灭。

与此同时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逃回燕国,秦兵兵临易水使得燕国人心惶惶,燕国大臣主张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但太子丹知道如今其他国家都臣服于秦国,联合抗秦不可行。

于是他想出来刺杀之计,荆轲带着燕国版图来到秦国欲刺杀秦王,这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秦王被燕国的举动惹怒,借机派王翦进攻燕国。

王翦派兵来到易水附近,燕国和代地两军前来抵抗,他利用自身优势很快就取得战机大败燕国。燕王逃到辽东一带,燕国名存实亡,王翦的儿子进攻辽东俘虏燕王,燕国彻底灭亡。

2.六十万大军消灭楚国

秦王二十一年,韩国和战国都已经被消灭,燕国也已名存实亡,魏国早就无力抵抗,只剩下楚国还虎视眈眈,秦王欲想消灭楚国却不愿意再重用王翦。

毕竟他消灭了赵燕两国、其子也有灭国之功,王家在秦国的威望大涨,生怕他们功高盖主不好控制,对此王翦并不争功也不争夺出战的机会。

嬴政看上了有勇有谋、年轻有为的李信,秦王在酒桌上与大臣推杯换盏后,问李信:“若想拿下楚国,大概需要多少兵马呢?”李信信誓旦旦的说道:“二十万大军足以”。

王翦则老成持重地说:“没有六十万大军恐怕拿不下来”,秦王戏笑道:“王翦将军真的是年纪大了,面对楚国居然这样害怕”,王翦没有辩驳。

最后,秦王派出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楚国,王翦则趁机辞官还乡、归隐田园。李信、蒙恬分别行动两头夹击楚军,楚国受到重创,但在李信率兵和蒙恬会合之际,却被楚军尾随其后三天三夜。

原来,楚国国土面积太大,李信率军孤军深入最后被楚军偷袭成功,秦军大败二十万军队覆灭。秦王得知楚军一路西攻的消息,不得不亲自请王翦出山讨伐楚贼。

王翦一开始却称病不愿出山,秦王再次请求才肯答应,条件就是六十万兵马一个不准少,秦军六十万兵马踏上了楚国境地,楚国派项燕带四十万大军前来对战。

当王翦得知楚国派出的是项燕,曾打败了李信二十万的大军的首领,他便更改了作战策略。

王翦并未直接和楚军应战而是让士兵沐浴更衣,闲暇时进行投石比赛,无论楚军如何挑衅他们就是不派兵应战。有一天手下的报告说:“士兵们投石的距离已经超过规定的范围了”,王翦这才组织大军进攻。

楚军这边则是摸不清王翦的套路,多次挑衅都未应战,便对他们放松了警惕。正当项燕率楚军向东进犯之时,王翦带领秦军打了他们措手不及,一路追赶不给楚军喘息之机、楚国灭亡。

二、王翦的智慧

1.坑死李牧

灭赵之战时,不仅秦国诸多将领不是李牧的对手,就连王翦面对他的反击同样是力不从此心,两人僵持了一年之久,王翦都未成功拿下赵国都城。

作为赵国名将,李牧堪称是赵国的护身符,若是想要拿下赵国必先除掉他,王翦想出了一个计策“反间计”。

他拿重金贿赂了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郭开听了王翦的话便诬陷李牧谋反,昏庸的赵王居然听信小人谗言一怒之下杀了李牧。

听说李牧已死,王翦立马就向赵国发起进攻,不久成功拿下赵国邯郸城,俘虏赵王、赵国被灭。

秦国出函谷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三晋,而三晋又以赵国最为强大,王翦利用秦国庙堂、庙堂之外的双重优势坑死李牧、灭了赵国,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智慧。

当然,若说王翦最大的智慧体现并非在与赵国的战场上,而是在灭楚之战时。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相当于带走了秦国大部分的兵力,面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秦王真的放心把这些兵交给他吗?

2.一而再再而三的要钱要田

王翦亲率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时,秦王亲自出城送军,王翦对秦王说:“臣定当早日凯旋”。秦王看着王翦和大军脸上的笑意却并不明显,他心思沉重,脸上充满了忌惮和不放心。

秦王怎么会放心呢,全国的兵力几乎都让王翦带走了,若是王翦想要谋朝篡位、杀君夺权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看着远走的大军心中担心不已,嬴政站在城门们久久没有离去。

王翦自然知道秦王的疑心有多重,他从年轻时就跟随嬴政,对于他的心狠手辣最清楚,所以王翦做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情。

没出城王翦就向秦王提要求:

“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嬴政送大军出城时他又提了五六次,刚出城不久王翦又派人前来提此事: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臣年岁已老,这一仗或许是最后一场了,臣想要为自己求些封赏。当然如果此战我立了大功,自然也是有封赏的,但是现在就想求得一些,求个安心。我也不要什么,就要点田地养老即可。”

秦王听后大悦,立马将咸阳以东的万亩良田赐给王翦。

大军未达到楚国,王翦又一派儿子去给秦王送信,此次是去索要房屋去,请求秦王将城中的第五府邸赐给他儿子,秦王毫不犹豫直接赏赐。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过了没几天,王翦接二连三派去了五个情报员,都不是为了传达战况而是让他们催秦王赐宅子、赐田地、围猎场等,养老时无聊还能打猎用。

面对王翦这样的行为秦王没有一点生气,反而每次都高兴的答应了他。

但跟随王翦出征的大臣和儿子都不能理解他,都纷纷劝说他不要再和秦王要东西了,这样三番五次的要地要钱实在是不像话,更何况仗还没打呢倒先要起赏赐来了。

王翦语重心长的跟儿子说:“这样才能保住咱们的性命啊!”秦王是怎样的心狠手辣他比谁都清楚。

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秦国最初的朝政由吕不韦把持,他与秦王的母亲偷情,后又将宦官献给太后。这一系列的事情秦王都看在眼里,但是他却一直在忍着,等到羽翼丰满后一次将他们全部铲除,连自己的母亲都没放过。

王翦为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他清楚秦王为了千秋大业能够忍一时之气,到了将来却会毫不手软。

如今,王翦带领全国兵力抗楚,秦王心中定是充满了忌惮,若是再无欲无求岂不是在秦王心中扎一根刺吗?

王翦多次跟秦王要钱要地就是为了打消秦王的疑虑,让秦王明白他带兵打仗都是为了金银财宝而来,跟秦王要的东西越多越能证明他不会谋反、不会拥兵自立。

另外王翦向秦王要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要抹黑自己,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贪图富贵的小人,这样朝中大臣就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敬重,这无疑是嬴政乐意看到的。

三、凯旋归来,放弃兵权

王翦不负众望成功灭楚,凯旋归来之后没有再像秦王讨要赏赐,而是请求秦王让他归隐,还交还了兵权,自此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几乎就消失了。

由此观之,王翦没有过分依仗自己的功绩,该放手时就放手颇有大将之风,交出兵权归隐山林再也不过问朝堂,秦王没有为难他反而允诺了所有的赏赐,让其安度晚年。

后世之人评价王翦都说他不如白起,尤其是他一味的迎合秦王,对秦王建立德政毫无贡献才导致秦国加速灭亡。

白起在战场上的确有超过王翦的领军头脑,但是他的政治智慧实在是太差,这才导致惹怒秦王被迫自杀。

王翦却很明白秦王的逆鳞,并且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介武将,为秦王建德之事本就不属于他的范围,没必要去越过自己的职权干涉朝政。

王翦在最辉煌的时候离开,其实也是在最危险的时候离开,既能留得千古美名,又能为后世挣得顺利前程,获得了世袭五代的好处。

总的来说,王翦是一位军事、政治、文韬武略和谋划算计都具备的神人,看似不争实则无人争得过他,天下乱世建功立业、天下太平安度晚年,这是最幸福美好的结局了。

对于王翦,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