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传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面临多重困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研艰苦 科界传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面临多重困难

科界传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面临多重困难

#科界传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面临多重困难|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起步就要提速 开局就要争先

作物种质资源是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现代产业的重要基础,有效收集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正常运行和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农业科研单位是承担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主体,对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中面临多重困难,比如存在种质收集保存困难、人才短缺、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产出效益时间漫长等多方面问题。以本调查站点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存在问题

第一,种质收集环境艰苦,缺乏作物保存资金。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往往要到基层一线,特别是要到山野丛林中进行收集。以本地区特色的作物桄榔为例,桄榔植株被砍后再无复萌能力,加上长期的只砍不种、不保护的恶性循环,导致桄榔种群天然更新不良,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存的桄榔树木大多生长于山野中,而本地桄榔多生长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山石耸立,以现有条件面对如此环境开展桄榔种质的收集非常艰苦。与此同时,种质收集后需要开展保存工作,需要人力、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因经费有限,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后,往往缺少资金持续提供日常维护,部分种质难以保存下来,造成多方面的浪费。

第二,作物种质资源专业人才匮乏,团队建设薄弱。在广西,种质资源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由于种质资源专业报考人数少,而且这个专业就业面狭小,政府、企事业单位面向该专业的人才招聘相对少,所以,农业科研单位缺少种质资源专业的人才。目前,广西区内除广西大学农学院设置植物种质资源学专业外,其他高等院校都没有设置这方面的专业。以本站点为例,在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人才队伍中,只有1人是植物种质资源学专业毕业的。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需要团队协作,因为团队人员专业性不足,使得部分科研能力不足。整个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很难开展专业性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

第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成果不突出,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本身是一项短时间难以产出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工作,特别是果树等木本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需要多年收集保存工作的积累,才能进行选育培育,进而开发利用进入市场。这中间过程漫长,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三四十年,难以进行短期产出成果,但科技人员评比职称、科研奖项往往需要成果作支撑。由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时间漫长,不易出科研成果,打击了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

第一, 增强收集保护意识,加大扶持。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增强对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认识,明确作物种质资源在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种质资源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支持,以项目形式提高作物种质资源方面的经费扶持力度,增加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开展全面的种质资源摸底排查工作,了解各地作物种质的详细情况。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广西区内高校涉农专业可开设种质资源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专业知识,同时可在部分高校增加设置与作物种质资源有关的专业,从而让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同时,科研院所对开展物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方面的相关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第三,政策适当倾斜,对产出成果进行有效认定。对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方面的产出成果符合规定的,应尽快进行登记和相关机构的认定,在职称晋升和科研奖项申报上可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方面工作的单位和个人适当倾斜,鼓励各农业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选种育种以及开发利用工作。

来源丨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 《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0398期

编辑丨周游 陈美静

初审丨黄祥豪

终审丨韦旭

原标题:《科界传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面临多重困难》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