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医学应用的案例及效益评估 第三节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第三节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2024-07-09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省冶金系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陕西冶金系统“六五”期间取得的一批科技成果经过推广应用,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陕西钢铁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经济效益

  陕西钢铁研究所在1981~1985年间,为军工和民用部门完成新产品试制任务1117项,其中民用新产品667项,总交货量200余吨,有3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励,有相当数量的新材料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仅新产品试制就为国家上交利润300余万元。

  该所试制的新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核潜艇、核电站、各类导弹、通讯卫星等尖端技术工程,多次受到国防科工委和冶金部的嘉奖。该所试制的宇航用高韧性超高强度钢D6AC旋压管及焊丝,使AQ-7固体导弹发动机顺利通过地面综合试车,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该所研制生产的300Cr18Ni13高精度航空滤网不锈钢,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及冷加工性能,易于拔丝、编织,解决了航空滤网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经航空部有关厂家连续使用几年,表明使用效果很好。这种材料与原用材料相比,细丝合格率从50%提高到96%,织网合格率从51%~71%提高到98%,拉丝用钻石模消耗降低20余倍。该所生产的滤网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

  在民用产品方面,该所的主要科研项目有:①为发展电子工业研制高质量的精密合金。1978年该所开始参加彩色电视机材料国产化的联合攻关工作,先后开发试制了彩色显像管用高精度冷轧带钢、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双金属材料、阳极帽材料、高精度冷轧带材等七个品种、九批材料。其中电子工业用高精度冷轧无磁不锈钢带技术1986年先后被评为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首届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产品获陕西省优秀新产品称号。显像管阳极帽材料(Ni42Cr6TiAlCe)经陕西彩色显像管厂两次送日本复检,其理化性能和工艺性能均达到日本相应材料的水平。②为磁头材料国产化提供软磁合金。该所研制了高硬度、高电阻、高饱和磁感软磁合金Ni75W6Mo2Al,该成果获1984年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其综合性能优良,饱和磁感高,价格便宜,已在计算机、地震仪、广播电台用录音机、飞行参数测量系统、放映机、盒式录音机中广泛使用。用该合金制作的盒式录音机磁头,其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日本磁头水平。③高初始导磁率合金铁芯。该所具有年产10万只铁芯的能力,产品大量用于石油勘探仪器及漏电保护开关中。④为出口电饭锅生产控温磁钢元件。用于电饭锅的控温元件,过去由日本进口,价格昂贵。该所研制出的控温磁钢元件,性能超过日本的同类产品,使电饭锅控温精确度大大提高,达到±1℃,满足了出口电饭锅的生产需要。⑤为手表工业研制高质量高精度合金。该所研制的手表游丝发条——3J9合金,主要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外C0基合金发条水平,并超过了美国的不锈钢发条水平,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PMC等时性防磁游丝材料,基本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⑥研制医用不锈钢材料。该所研制的牙用卡环、结扎缝合线、外科植入物等,质量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被推广应用于十几个省几十个医院。

  (二)西北耐火材料厂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经济效益

  该厂1981年到1985年开发的新产品有:特级高铝钒土熟料、镁铝砖、磷酸盐轻烧高铝砖、SP结合剂、低气孔率电熔刚玉、160吨电磁压力机、50公斤电磁锤等十多个新品种,其中低气孔率刚玉砂经上海耐火材料厂制成铁水钩料,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4063米3高炉上使用,整沟平均通过铁水5.9万吨,最高达6.5万吨,已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属国内首创,年节约外汇300万美元,获1986年省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磷酸盐结合的轻烧高铝砖,用于水泥回转窑或竖窑上,其寿命是一般高铝砖的2~3倍。

  (三)略阳钢铁厂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经济效益

  略阳钢铁厂从1980年11月开始,到1982年,在24米2烧结机上进行原燃料烧结性能和高碱度烧结矿试验,以及提高烧结矿点火温度的试验,这些试验的成功改变了高炉炉料结构,提高了烧结矿强度和成品率,节约了焦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烧结矿碱度由1.08提高到1.78,生铁月平均产量提高了1832吨,利用系数提高了0.35%,风温提高了199.7℃,入炉熔剂降低了174公斤/吨,入炉焦比降低了52公斤/吨,生铁含硅量降低0.3%,烧结矿的成本降低0.12元/吨烧,以全年生产146253吨烧结矿、2号高炉产77722吨生铁计,年获经济效益共45.8万元。由于提高烧结矿点火温度,全年创效益24.8万元。

  (四)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

  该院1979年研制成功弹簧钢丝形变热处理新工艺及相应的设备,用该设备生产的50CrV高级弹簧钢丝,力学性能良好,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超过目前日本同类钢种油淬火钢丝的水平。用此钢丝制成的弹簧使用寿命较国内普通热处理弹簧高出3~5倍,这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

  (五)西安冶金机械厂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经济效益

  1983~1984年,该厂共研制开发新产品23项。该厂与北京钢铁学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高炉矮身泥炮,已用于攀枝花钢铁公司高炉,其使用效果优于进口设备,且较安全,获国家专利和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现已形成系列产品。该厂研制的水平连铸机的结晶器,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得以应用。该厂成功地为武汉钢铁公司1700工程冷轧厂修复了电镀锡机组软溶导电辊,该产品有四项国外专利,其技术难度很大,若从国外引进则每支需人民币15万元以上,修复一支只需几万元。此产品的修复成功,赢得了时间,节约了外汇,并为研制新轧辊提供了经验。此外,该厂还为宝山钢铁总厂初轧厂生产了700吨配套设备,其外观和内在质量都可与日本的设备媲美。

  二、推广应用外省、系统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及经济效益

  1979~1985年全省冶金系统推广应用国家经委和冶金部推荐的新技术、新工艺约五十余项,重点推广了电炉工艺改革、水冷挂渣炉壁、喷射冶金、绝热板帽口、保护渣和发热剂浇注、滑动水口、轧钢加热炉采用可塑料包扎、远红外干燥、稀土应用、硅酸铝新型保温材料、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动断电器、金属热喷涂、电刷镀、余热利用、超声波探伤、热处理、大筒径磁选机、细筛再磨、钢包整体浇灌、塑料回程托辊、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品种,降低了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陕西钢厂采用“三位一体”铸锭,钢锭表面一级品率提高到70%以上,成坯率提高4%,帽口重量比降到9%以下,成材率提高3%以上。略阳钢铁厂采用整体浇注钢包,一次性包衬寿命为41次,最高为135次,平均92.5次,而用粘土砖砌钢包平均寿命仅13.4次,按年产5.5万吨钢计算,年可节约材料费用26.6万元。采用滑动水口浇钢,年经济效益为24.8万元;该厂采用细筛再磨和大筒径磁选机,配合选矿工艺改造,使1985年的选矿实际回收率比1980年提高11.93%,铁精矿品位由60%提高到71.9%。仅1984年到1986年5月,多回收铁精矿12568.7吨,创经济效益180.96万元。陕西省焦化厂利用焦炉大修之机,推广应用了四项新技术,其中护炉铁件由小保护板改为中保护板结构和使用气封刀边护门两项,减少了焦炉的跑烟冒火,减少了大气污染,改善了操作环境,并对延长护炉铁件和焦炉寿命有好处;另一项新技术是在焦炉上升管和蓄热室封墙内采用新型耐火材料——硅酸铝耐火纤维毡,这项技术减少了焦炉的热损失,降低了操作环境的温度;在焦炉上采用了气动仪表测定焦炉温度、压力的新技术,提高了焦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陕西钢厂新建的20吨电炉,配套安装了25吨精炼炉和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西安钢铁厂新建30吨电炉配四机四流小方坯连铸机。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改善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微型计算机是“六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从1984年以来,管理方面应用的计算机有:陕西钢厂的两台王安VS45机;西安冶金机械厂一台有12个终端的环宇机;全系统有IBM-PC/XT管理机40余台,工业控制机10余台。在生产中,全系统不少企业也应用了计算机,如:陕西钢铁研究所用微机群控热处理炉,使热处理温度控制的精度由原来的±15℃提高到±1℃,热处理的精确度由60%提高到10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西安冶金机械厂在1000吨废钢压剪机上采用了微机控制。陕西钢厂用微型计算机控制14台热处理炉,用微机控制φ650加热炉。微型机的应用,在“六五”期间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