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丨立在世界的潮头:《科幻世界》40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幻世界发行量多少 天府文化丨立在世界的潮头:《科幻世界》40年

天府文化丨立在世界的潮头:《科幻世界》40年

2024-06-10 0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科幻世界》的诞生地——成都

被公认为“中国科幻的灯塔”

“一两代科幻人共同的记忆”。

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至今已走过40个春秋。在第18个年头,这个杂志社迎来高光时刻——承办19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此次盛会可谓空前绝后,邀请了多位世界著科幻作家和美俄两国的五名宇航员,其中包括俄罗斯宇航员列佐沃依上校,他曾帮助中国培训航天员杨利伟,是当时全世界上太空次数最多的宇航员。盛会后的两年,杂志发行量突破40万册。

作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许多国际知名的科幻作家因这本“小众杂志”而对成都着迷,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甚至将这本杂志视为“我在中国的家”。在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幻迷眼中,《科幻世界》的诞生地——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的四川省科协大院是一个神圣的所在,被公认为“中国科幻的灯塔”“一两代科幻人共同的记忆”。直到今天,依然时不时就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幻迷带着“朝圣”的心情造访。

中国科幻“最后一星火种”

7月的一个工作日,在四川省科协大楼6层的《科幻世界》编辑部,主持工作的副总编辑姚海军已经召开完例会,回到与会议室一墙之隔的办公室。有编辑带着幻迷找上门来要签名,姚海军从带着羞怯微笑的年轻幻迷手中接过自己主编的科幻书籍,在扉页上“刷刷”签上名字。于姚海军而言,接待造访的幻迷已经是20年来工作日常的一部分,不知是不是每次都会让他想起自己作为幻迷第一次来到《科幻世界》编辑部的情形。那是1998年,他接到《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电话,邀请他到成都“看一看,感受一下”。

此前,姚海军已经是资深幻迷,年轻的他在距离成都两千八百多公里的东北林场办了一份科幻迷刊物《星云》,以书信的方式串联起全国天南海北的科幻写作者和爱好者。1997年,姚海军参加了《科幻世界》在北京举办的科幻大会,此后应邀到山西太原《科幻大王》正式开启了职业编辑生涯。

为什么选择留在成都?姚海军说:“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城市里就有刘兴诗等人因科幻享誉全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科幻热潮中,又有王晓达等众多科幻作家星耀神州;1984年科幻进入低潮后,只有四川的《科幻世界》坚持下来,为中国科幻保留下最后一星火种,并以四川人特有的执着化青春铸火箭,在1997年将中国科幻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就如同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笔下那个从贫苦乡村走出的水娃,最终驾起太阳风帆,将人类的目

光引向浩渺星空。”

聊及成都在中国科幻史上的地位,姚海军引用了原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的名言:“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科幻世界》的前身是《科学文艺》,1979年创刊。1984年,杨潇被编辑部选为《科学文艺》主编,初上任时,杂志社的账上只有五六万元,发行量两万多册,每年还有几十万亏空。后来,编辑部为了自谋生路,制作过少儿科普读物,也尝试过以标新立异拉眼球,用3D画作封底,还一度更名《奇谈》。

1988年2月,在作家马识途的支持下,中国作协四川分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在成都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科幻文学委员会,《科学文艺》的主编杨潇、谭楷等8人被选为委员。他们形成共识:科幻文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包容性,要包容不同的未来,包容不同作家所设想的文明图景,包括对各种危机的解决方案的探讨。很多年后,姚海军总结说:“是开放、包容与进取,让成都成为中国的科幻之都。”

一本杂志引领中国科幻走向产业化

在天府广场一隅的四川省科技馆,设有《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实体书店,书店里除了科幻书籍还有各种模型、手办等周边产品,书店的一整面墙被彩绘成主观视角下的宇宙飞船驾驶舱。站在那面墙下,我们可以设想自己站在一艘巨大宇宙飞船的舰桥上,透过舷窗看出去,是宇宙的无垠和浩瀚。

某种意义上,《科幻世界》就是那面窗,打开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人得以望向与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宽广天地。

四川省科技馆《科幻世界》实体书店

现年76岁的谭楷从《科学文艺》创刊开始就在编辑部工作,编辑最少的时候,连他一共五个人。2003年谭楷退休,历任杂志的副主编和总编辑。

谭楷常常回忆起1994年7月17日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奇观,数百年一遇,当时他兴冲冲在编辑部组织起“彗木之吻观察队”,摸黑爬上峨眉山金顶,架好天文望远镜,裹着租来的棉大衣,没想到引来无数人通宵排长队,就为了通过小小的镜头,向着星空看上那么一眼。

1987年,《科幻世界》编辑部一行四人受邀参加日本科幻大会,参观了科幻出版业和青少年科技馆,大开眼界。此后,编辑部组织译者大量翻译引进欧美和日本的优秀科幻小说和科幻漫画。和国际科幻界同行的接触,让他们意识到想象力没有疆界,科幻更不是闭门造车,于是萌生了召开国际性科幻大会的念头。1989年,完全不懂意大利语的杨潇单枪匹马飞意大利参加世界科幻协会(WSF)圣马力诺年会,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加“英汉”“汉英”两本小字典,申办国际性科幻大会。

四川省科技馆《科幻世界》实体书店

1991年5月,由《科幻世界》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包括弗雷德里克•波尔、布莱恩•奥尔迪斯在内的亚美欧三大洲近两百名科幻界人士出席大会;四川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时任四川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接见各国科幻作家。后来,据亲历开幕式的科幻作家韩松描述:“巨大的气球、舞狮、龙灯,成都锦江大礼堂中的少儿舞蹈和川剧,无不让人眼花缭乱。”

1997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发言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如果说,整个世界还徜徉在新世纪的大门之外,与会的各位嘉宾已经比大多数人更早地进入了下一个世纪。”

受益于1997年这场盛况空前的国际性盛会,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栏目邀请科幻作家座谈,《焦点访谈》报道科幻。1998年,《科幻世界》首次入选“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时任社长兼总编杨潇当选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后来又获得了中国出版最高奖韬奋奖。此时,多种科幻刊物在全国各地创刊、复刊,更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科幻出版,中国科幻在《科幻世界》的带领下走入黄金时代。

四川省科技馆《科幻世界》实体书店

1999年7月,《科幻世界》的卷首和“每期一星”栏目上发表了关于记忆移植的文章,杂志上市不过一周,全国高考作文题出来,赫然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在全国引起轰动,杂志销量也激增。

然而,他们很快意识到只做期刊是不够的。早在1998年,《科幻世界》针对3.1万名读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5%的读者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才18岁。“大学毕业之后,读者很多不看花花哨哨的科幻杂志了,但图书还是会看的。”姚海军是最早意识到中国科幻要跃进到畅销书时代的编辑之一,他在2002年提出作家专辑的策划,非常顺利地得到了时任主编的支持,于同年底推出科幻图书“视野工程”。

新时代赋予“科幻之都”的新命题

截至今年7月,《科幻世界》的“视野工程”已经推出超过三百种图书,其中仅“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就已经出版到作品第170号(美国作家罗伯特•福沃德的经典科幻长篇小说《龙蛋》),而属于“中国科幻基石丛书”的《三体》三部曲已经成为世界级畅销书,拥有25种语言版本。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

7月4日,《三体》日文版甫发售第一天,立即卖断货,日文版译者大森望第二天就在推特上宣布该书进行第三次印刷。没在第一时间抢到书的日本科幻迷纷纷在回复中表示非常抓狂:“什么!你们都加印了我们还没买到!”

《三体》小说

在成都20年,姚海军从一个自制望远镜被太阳灼伤眼睛的“野生”科幻迷成长为专业科幻编辑、科幻作家的“伯乐”。2010年,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举办,刘慈欣上台为姚海军颁发“最佳编辑奖”金奖。在台上,刘慈欣由衷感慨:“姚海军是中国的坎贝尔!”约翰•坎贝尔是美国最负声望的科幻编辑,被誉为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开山鼻祖,一生主要工作是主编《惊险科幻小说》杂志,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科幻作家,对世界科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姚海军还提及《三体》出版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2010年,“三体热”方兴未艾,不少出版机构慕刘慈欣之名,到成都参加《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笔会,目的是希望拿下当年交稿的《三体3•死神永生》的出版权,“在通往瓦屋山山顶的崎岖小路上,谈起杂志社以及竞争方给出的优厚价格,选择最终在哪儿出版《三体3•死神永生》,刘慈欣只说了一句:听你的。”

但是,科幻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仅有来自科幻创作者和爱好者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说回1999年。那一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发表了处女作《鲸歌》,同年年底,他受邀到成都参加《科幻世界》笔会。因为笔会要求与会者必须带上自己的新作品参加研讨,刘慈欣专门创作了一个短篇小说《流浪地球》,发表于次年第6期的《科幻世界》上。那一年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高考考生里,自然有无数《科幻世界》的小读者受益于高考作文撞题,其中有一个叫郭帆,一个叫龚格尔。20年后,由郭帆导演、龚格尔参与编剧,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编成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从这部2019年现象级国产科幻大片的主创构成,可以看出《科幻世界》堪称中国科幻的“黄埔军校。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流浪地球》的内地总票房超46亿。杂志社在春节放假之前用十多天时间加班加点地赶制了《流浪地球》纪念版图书,导演郭帆为这本书提供了视觉素材,还专门撰写了推荐语。

随着科幻重新成为热点,许多首发于《科幻世界》的中国科幻小说的改编版权被买走,包括《三体》、《流浪地球》在内的许多科幻小说的改编权都旁落影视公司。2016年,刘成树担任《科幻世界》社长兼总编,杂志社专门成立版权部,2019年5月起,刊登在《科幻世界》的新作品,都需要跟杂志社签订版权代理协议。

如果说在特殊年代为中国科幻保留火种以及举办打开视野的国际性科幻大会,是属于杨潇、谭楷一代《科幻世界》人的高光时刻,那么科幻图书“视野工程”推出的三百多种图书,就是属于刘成树、姚海军一代《科幻世界》人的高光时刻。科幻图书的出版,无疑是中国科幻走向影视化和IP化发展的前提。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2016年,中国科幻产业整体产值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蛋糕无疑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科幻市场,像北京就出现了实力雄厚的科幻创作研究团队、上海出现了非常有竞争力的科幻出版机构、深圳成立了国内第一支致力于科幻产业发展的公益基金(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各大城市卯足了劲儿奋起直追。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给予《科幻世界》和它所在的城市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当之无愧的老牌“科幻之都”,成都如何从科幻文化中心升级为科幻产业中心?在2017年的中国科幻大会上,成都公布了打造“中国科幻城”(中国科幻产业园)的计划,拟建中国科普科幻影视基地、中国科博场馆研究设计中心、中国科普科幻传媒基地等九大区域,希望进一步集聚资源形成产业链,捍卫“中国科幻高地”的优势。

从鲁迅倡导科幻小说以来,中国科幻发展已历百年,中间固然有坎坷曲折,好在薪火相传、文脉不断,我们身处科幻日益繁盛的大时代,前景是光明的,竞争是激烈的,展望未来,要有想象力,也要充满信心。

文 _ 本刊主笔 > 侯雯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