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尔沁草原介绍 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有关内蒙古草原的资料

内蒙古大草原

一、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位于乌兰察布草原深处,距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40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一直延伸到旅游点.属国线景点,自1979年向中外游人开放以来,共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4万多人,国内游客20多万人次。

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马群,金色霞云的驼群和白云似的羊群在绿海中游动,骑马的牧人,手里拿者细细的套马竿,像矛头一样尖尖地指向天空。传统的蒙古包和现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辉,为格根塔拉草原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每年的8月份,是举办那达慕盛会的季节。格根塔拉旅游点每年8月15---8月25日,都要举办旅游那达慕,这个时候也是避暑的极好时光。

这里每年定期举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庙会,每月一次小型庙会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动,在祭敖包活动中,可见到蒙古族传统的摔跤,骑马,射箭等精彩竞赛。

二、希日塔拉草原

三、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地势高而平坦。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在广阔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没有黄土高原的深沟、墚、峁等地貌。除了大兴安岭和大青山山脉之外,大部分是平缓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声名远扬,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二是草场质量极好,割下来的草远销东南亚,三是盛产体格高大壮健的三河马和三河牛。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2.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资料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

马--适于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别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来看一看这里有什么矿产资源,适合发展哪些工业。

矿产丰富:煤、铁、稀土等

钢铁、电力、还有纺织等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这里还有太多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更有许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3.科尔沁草原的历史

简要内容:我国四大沙地之首的科尔沁沙地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记者在初夏时节飞临科尔沁沙地上空,看到绿色正逐步包围黄色,沙地显现出片片生机。近30年来,内蒙古把建设北方生态防线作为战略目标,完成科尔沁沙区综合治理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亿亩。

我国四大沙地之首的科尔沁沙地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记者在初夏时节飞临科尔沁沙地上空,看到绿色正逐步包围黄色,沙地显现出片片生机。近30年来,内蒙古把建设北方生态防线作为战略目标,完成科尔沁沙区综合治理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亿亩。目前,科尔沁沙地有林地面积已近4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以上,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

空中俯瞰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区已经被绿色逐渐分割

内蒙古通辽市采取“水、草、林、机、粮”五配套的生态经济圈治沙模式,已建成生态经济圈3万多处,使169万亩沙地成为林茂粮丰的耕地年增产粮食近亿斤

科尔沁沙地中巨大的沙带已经被绿色包围

4.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资料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

马--适于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别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来看一看这里有什么矿产资源,适合发展哪些工业。

矿产丰富:煤、铁、稀土等

钢铁、电力、还有纺织等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这里还有太多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更有许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5.科尔沁草原的历史

简要内容:我国四大沙地之首的科尔沁沙地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记者在初夏时节飞临科尔沁沙地上空,看到绿色正逐步包围黄色,沙地显现出片片生机。

近30年来,内蒙古把建设北方生态防线作为战略目标,完成科尔沁沙区综合治理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亿亩。 我国四大沙地之首的科尔沁沙地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记者在初夏时节飞临科尔沁沙地上空,看到绿色正逐步包围黄色,沙地显现出片片生机。

近30年来,内蒙古把建设北方生态防线作为战略目标,完成科尔沁沙区综合治理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亿亩。目前,科尔沁沙地有林地面积已近4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以上,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

空中俯瞰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区已经被绿色逐渐分割内蒙古通辽市采取“水、草、林、机、粮”五配套的生态经济圈治沙模式,已建成生态经济圈3万多处,使169万亩沙地成为林茂粮丰的耕地年增产粮食近亿斤科尔沁沙地中巨大的沙带已经被绿色包围。

6.关于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的资料(100字)

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

内蒙古自治区有众多的草原和天然牧场,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呼伦贝尔草原啦!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上天然面积最大、草原质量最好的地方。地域辽阔,数百条交错的河流穿梭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一直延伸到大兴安岭。夏天的草原,温度适宜,气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天草原上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叫上你的小伙伴们,打一场热热闹闹的雪仗,不失为一种乐趣哦!呼伦贝尔草原是蒙古族的孕育地之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古老风俗。

科尔沁大草原,集草原、湖泊等为一体。该草原相比于内蒙古的其他草原而言,交通十分便利,因为它靠着首都北京和北方的其他大城市。科尔沁草原的风光和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风情一直被众多游客所亲睐。

7.关于草原的资料{民俗,}

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

那里一株草、一朵花都跳跃着灵动的音符,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味道。生于斯长于斯的蒙古人民更是一个音乐的民族。

马背上,勒勒车上,蒙古包内……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蒙古先祖们留给他们的歌。一千多年前,蒙古人先祖走出额尔古纳河,向蒙古高原迁徙。

伴随着狩猎业转而为畜牧业,长调民歌逐渐发展成熟。同时又得以马头琴这一代表草原文化的乐器相配合,两厢相映成辉。

长调为蒙语“乌日汀道”的意译,意即长歌,善于抒情,尤为称道是长调的悠扬的旋律和繁复的波折音。演唱时,常有将一个完整乐段由低音区提到高音区,再降至低音区,有时一支长调要用几组这样的过程。

长调歌腔舒展,高亢奔放,字少腔长,加之起伏的颤音,唱起来豪放不羁,一泻千里。 长调歌词来自大草原,多描写草原、骏马、牛羊、蓝天、白云等。

倾心听一曲长调民歌,犹如身临苍茫大草原。绿绿的草原,苍茫辽阔。

碧空如洗,朵朵白云静静浮动。牛羊悠然吃草,远处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珍珠般散落于翡翠盘内。

天地相接,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称之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

有蒙族人必有长调,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处处可闻马头琴声和长调歌声。现今依然有许多优秀的长调民歌在传唱,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歌》、《查干套海》等;有流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等;有流行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走马》等;有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思乡曲》……著名长调歌唱家哈扎布 从静静的额尔古纳河,到辽阔锡林郭勒草原,从巍巍的大青山脉,到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无处不飘荡着悠扬动听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那委婉的旋律,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不知征服了多少人,也不知陶醉了多少人。蒙古族长调艺术团在台湾演出 (摄影 额博) 2005年11月25日,经中国和蒙古国两国共同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族长调民歌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自此,蒙古族长调民歌悠扬奔放的旋律,从辽阔的蒙古草原飘向了世界。草原珍宝——马头琴 苍茫辽阔的草原传唱着一个美丽传说。

草原上有一爱唱歌的牧人苏和,他有匹心爱的白马, 皮毛缎子般光亮,嘶鸣银铃样悦耳。一次赛马会上,白马勇夺锦标,可恶的王爷却夺走了苏和心爱的白马。

白马思念主人苏和,一日寻得机会脱缰而逃,不幸身中王爷毒箭。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护白马,白马的嘶鸣耳边回响。

于是苏和以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做面、马尾为琴弦、套马杆做琴弓,并依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苏和拉起马头琴,至此,草原上空时时飘荡浑厚低沉的马头琴声。

马头琴,这一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纤丽马头而得名。至其产生之日,就成为蒙族牧民喜爱的乐器而广为流传。

马头琴音箱由松木而制,两面蒙以马皮或羊皮。琴杆细长,用榆木或紫檀木制作。

琴弦和弓弦均马尾制作,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极富草原风味。 传统马头琴演奏法有四大流派:“潮尔演奏法”、“泛音演奏法”、“胡尔演奏法”和“实音演奏法”。

“潮尔演奏法” “潮尔演奏法”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科尔沁、辽宁喀喇沁蒙古镇(即阜新)乃至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蒙古国西部等蒙古族居住地域,传承于科尔沁部族及其诸旗。“潮尔”是该部民间演奏家对马头琴的传统称谓。

“潮尔演奏法”于科尔沁部音乐基础上产生,古朴、深沉幽思、悠远超然,如泣如诉。潮尔及其演奏法,在古代,至晚在蒙元时代,是说唱蒙古英雄史诗的伴奏乐器,著名潮尔演奏大师色拉西的演奏录音曲目中留有五首说唱英雄史诗的乐曲。

“泛音演奏法” “泛音演奏法”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后传入巴彦淖尔和当今蒙古国等地域。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把马头琴称为“乞乞里胡尔”,“马头琴”则是近代产生的名称。

“泛音演奏法”是长期吸纳长调民歌旋律的产物,可以这样说,“泛音演奏法”是伴随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歌曲兴起发展而形成的。这种演奏法影响了长调歌曲的华彩性装饰歌腔,反过来,长调歌曲又影响了这种演奏法的技术技巧的发展。

“胡尔演奏法” “胡尔演奏法”,主要于锡林郭勒盟北部诸旗和科尔沁等地区流传。“胡尔演奏法”是一种纯五度定弦的演奏法,非常适合演奏和伴奏古老的短调民歌。

这种演奏法,由于定弦与胡琴一样,因而被称作“胡尔演奏法”,现在使用这种演奏法的人已经很少了。 “实音演奏法” “实音演奏法”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和蒙古国吐尔扈特部族,以及锡林郭勒等地区,为当代马头琴演奏法的基础。

该演奏法使用的乐器,被称为“耶克里”,可以说是马头琴的古老形态。它是以整木刻雕出来的,琴杆和琴箱连为一体。

琴体大小和琴箱样式也不尽相同。由于常用纯四度、五度以及大三度等双音,也被称为“耶克里潮尔”,其独奏曲目约有三十来首。

除《美丽的阿尔泰》、。

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吴东文化网 » 关于科尔沁草原的相关资料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