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芹菜种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种植芹菜技术 一文读懂芹菜种业!

一文读懂芹菜种业!

2024-07-10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根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公布的数据,1989年我国芹菜种植面积为9.7万公顷,占当时蔬菜总面积的1.5%,总产量为380.68万t;到2003年,芹菜种植面积增加到54.3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 795.5万t;此后10 年,芹菜面积一直较为稳定地保持在55万公顷左右,占蔬菜总面积的比例也保持在3%左右,总产量在2 000万t左右。由此可见,芹菜在我国蔬菜生产中所处地位非常重要。

1.2 产地分布

芹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产地分布十分广泛,全国所有省份都有芹菜种植。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之前,各个地区的芹菜种植都比较零散,大规模的芹菜产地很少。1989年统计,在当时29个省份中,芹菜种植面积超过0.5万公顷的只有7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芹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最近10年来,各地芹菜生产都得到稳步发展。目前,芹菜种植面积在1万公顷以上的省份已超过20个,位于前2位的河南省和山东省分别达到7.1万公顷和5.5万公顷。南北各地都出现了许多集中连片的大规模芹菜产地,如山东平度地区、聊城地区,河南中牟地区、鹿邑地区,天津黄花店镇及周边地区,河北坝上地区,宁夏西吉县,甘肃古浪县,四川绵阳市,浙江慈溪市等。

1.3 主要种植方式

随着我国各个地区芹菜栽培技术与设施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新换代、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芹菜种植方式呈多样化变化趋势。从设施形式来分主要有3种,一种是露地栽培,也是我国传统芹菜种植方式,这种方式成本少,栽培简单,但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很大,目前,除了温度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以外,北方许多地区也有季节性的大面积露地芹菜生产,如河北坝上地区近年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错季种植露地芹菜,赶在7~8月采收,可以填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淡季市场供应。

另一种是塑料拱棚栽培,利用各种大小不同规格的塑料拱棚进行芹菜生产,具有保温、防雨、防风等多种优势,投资较少,效益较高,这种方式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芹菜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还有一种是近几年兴起的日光温室栽培,因为利用日光温室种植芹菜的成本低,效益好,技术简单,产量和品质有保证,所以在北方各地越来越普遍,如天津武清区黄花店镇冬春季日光温室绝大部分种植芹菜,于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很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芹菜生产多采用播种育苗之后定植的方式,这种方式节省种子、苗期方便管理。如果适当密植,定植后一般经过60~70 d(越冬生产需要时间较长)可以长成中等棵采收上市,目前各地多采用这种种植方式。西芹可以进行稀植,定植后90~120 d可长成大棵,作为高档菜上市,这种方式生产周期较长,芹菜售价较高,但市场需求量有限。江浙和云贵川等地很早以前就有芹菜直播种植的做法,采用品种多为黄心芹、白秆芹等当地传统类型品种,近年来许多地区在种植西芹品种时也采用了这种直播方式,效果很好,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栽培更加容易,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商品菜品质更加优良,种植收益相应增加,因此,这种直播方式得到迅速推广,演变为一种新型芹菜种植方式,产出的芹菜叫做“速生小芹菜”,上市后又叫“小香芹”。

1.4 品种应用

我国芹菜生产所应用的品种有4种类型,即本芹、西芹、本芹与西芹的杂交改良型以及很少量的根芹。

①本芹又叫中国芹菜,特点是分蘖多,叶柄细瘦、多为空心,叶丛开张,香味浓。这类品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但地域性明显,应用范围不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被改良型或西芹品种取代,目前作为一个地区主栽品种而保留下来的本芹品种已经不多,如黄心芹在江浙地区,白芹在云贵川等地都还有一定的面积种植。

②西芹又叫西洋芹菜,特点是分蘖少,叶柄肥厚实心,节处缢痕明显,叶丛较紧凑,香味较淡。西芹最早在明朝引入我国,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应用,直到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犹他芹、佛罗里达683、意大利冬芹等一批西芹新品种的引进,才开始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向周边地区推广种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又有许多更加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西芹品种,如美国文图拉、加州皇、荷兰帝王、法国皇后等先后引入我国,对各地芹菜生产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引进芹菜资源通过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出多个优良的西芹新品种,如四季西芹、西雅图、优文图斯、津奇1号、津奇2号、双港西芹、黄嫩西芹等,这些品种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迅速替代国外品种。

③本芹与西芹的杂交改良型品种是本芹与西芹进行自然杂交或人工杂交后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一类芹菜品种,特点是分蘖少,叶柄细长,植株较高,叶丛较开张,香味浓,代表品种有天津实心芹、开封玻璃脆、上农玉芹、马家沟芹菜一号等,这类品种与传统本芹相比,具有生长快、品质优、产量高的明显优势,因而育成后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我国芹菜生产中曾经发挥过很大作用,但近年来这类品种的栽培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许多地区被新一代西芹品种取代。

④根芹是一种以近球形膨大肉质根为主要食用部位的芹菜品种类型,从欧洲引入我国已有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推广种植的面积很小,只有少数地区将其作为一种稀特菜进行种植。

2、我国芹菜生产发展趋势预测

2.1 生产规模趋于稳定

十多年来,我国芹菜生产规模一直保持在55万公顷左右,高居世界首位,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有少量用于加工,很少出口国外,供求关系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由此预计,芹菜生产规模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区可能会进行小幅度局部调整,但不会发生大变化。

2.2 种植方式和品种应用更加多元化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和消费习惯差异明显,使得各地芹菜生产各具特色。随着栽培技术提高、新品种推广和消费习惯改变,芹菜种植方式和品种应用更加多元化,最终使得芹菜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新型种植方式和主导性新品种将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预计,近年来兴起的速生小芹菜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地方性特色品种,如山东平度马家沟芹菜、章丘鲍芹等的市场占有量将会适当增加,而曾经在各地大面积推广的改良型实芹类品种的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

2.3 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芹菜生产具有栽培简单、易于管理、采收期集中、人工成本较低等特点,非常适于集约化生产经营。近年来,一些芹菜主产区相继开展了芹菜集约化生产的推进工作,许多芹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应运而生,使得芹菜生产、流通与销售多个环节相互协调,利益分配更有保证更趋合理,集约化生产与经营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芹菜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有利于芹菜销售价格的相对平稳,有利于生产者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由此可以预测,芹菜集约化生产水平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高。

2.4 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

随着芹菜种植面积扩大与种植茬次增多,重茬导致的根腐病等病虫害日益严重,设施栽培时小气候条件的局限性与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更加重了病虫害发生程度。另一方面,我国对蔬菜安全生产控制越来越严格,对病虫害防治措施要求越来越规范,这些因素使得芹菜病虫害防治难度明显加大。因此,选育抗性品种迫在眉睫。

3、我国芹菜发展的育种策略

我国芹菜育种起步较晚,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尽管已经选育出一些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但总的育种水平还不高,缺乏竞争力,育种者知识产权很难自我保护。为了有效提升我国芹菜育种研究技术实力与水平,使之能够与我国芹菜生产发展需求相匹配,特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供商榷。

3.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创新与利用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而我国现有芹菜资源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品种间遗传相似性高。为此,今后需要加强芹菜特异资源的收集工作,特别是国内野生资源、地方性资源的挖掘和国外抗性资源、优质资源和其他特异资源的广泛引进,并利用小孢子培养、细胞融合、远缘杂交和物理诱变等手段创新资源,建立有效的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对资源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核心种质加以高效利用。

3.2 加强雄性不育系研究与利用

目前,许多蔬菜作物已经将雄性不育系成功应用到杂种优势育种中,收到很好效果。我国已经相继发现了芹菜隐性核不育和胞质型不育材料,并初步开展了芹菜雄性不育系研究和育种利用,但由于这方面工作刚刚开始,许多基础性研究尚未充分展开,一些初步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为了更好发挥芹菜雄性不育系这一宝贵育种材料在育种中的作用,今后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加快芹菜杂种优势育种步伐。

3.3 加强抗病育种研究

由于育种资源相对贫乏,育种技术长期滞后,我国芹菜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这也是近年来各地芹菜生产扩大规模后病害发生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芹菜抗病育种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陆续推出一些对黄化病、斑枯病有抗性的品种,从而大大缓解了芹菜生产中的病害防治压力。我们应该借鉴美国以往芹菜育种经验,广泛引种、创制和鉴定抗源材料,加强芹菜抗病遗传与育种研究,尽快选育出针对根腐病、叶斑病、斑枯病等我国主要芹菜病害的抗病优良品种。

3.4 加强生物技术在芹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可以有力推动育种工作,而目前在我国芹菜育种工作中生物技术应用还很不够,今后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开展花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创新育种材料,缩短亲本纯合时间;②研究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克服远源材料生殖障碍,实现遗传物质交流与汇融;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检测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多样性,为选配杂交亲本和快速鉴定品种纯度提供依据;④对雄性不育、叶柄颜色、抗病性、抗逆性等重要性状基因进行标记定位;进而构建遗传图谱。

3.5 开展专用型新品种选育

我国芹菜种植方式和茬口安排较多,对选用品种有不同特殊要求。芹菜冬春和春季种植要求品种具有良好的耐抽薹能力;夏季种植要求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能;秋季种植要求品种对这个季节高发的叶斑病具有较强抗性,同时为了延长采收时间,还要耐老化,不易糠心;冬季保护地种植时斑枯病和菌核病容易发生,此时选择品种要求其能够抗这类病害,同时能够耐低温弱光;速生小芹菜生产要求品种出苗整齐,前期生长快,后期不容易倒伏,抗病性强。而目前我国严重缺乏上述各类专用型品种,今后应该加大力度开展这方面工作。

3.6 加强制种技术研究

目前,在我国芹菜良种生产中普遍存在制种产量低,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以及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制种收益,而且制约了制种企业良种推广计划。因此,今后需要加强芹菜制种技术研究,解决好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得每项技术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达到高产稳产目标。

(文章来自:农财网种业宝典)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