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古镇:带你探寻千年海丝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州有几千年的历史 闽安古镇:带你探寻千年海丝之路

闽安古镇:带你探寻千年海丝之路

2024-07-13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宋时期,闽安作为入海的必经之地,三面靠山,临江面海。早在王审知治闽期间,闽安就已经是发展海外贸易的著名港口。宋代,闽安更是福州古代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海上贸易重镇,位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闽安更是福州与闽东陆路交通及通向外海的重要门户,造就了繁荣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郑和船队西去,琉球朝贡频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泊地之一,闽安借着郑和下西洋六驻闽安的风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而此后,越来越多的商船从闽安邢港、东岐码头出发,北上南下,通达四海,来来往往的船舶伫立闽安江畔,百舸争流,舳舻千里。

闽安古镇自古就是兵家攻防要地。 隋朝闽安设镇,唐朝设巡检司衙门,宋朝设立监镇卫。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军抗击倭寇,在此垒石筑塞,闽安成为福建抗倭重要战场。

闽安水师左右营旧址

清代,福州府设立闽安武口海关,为福建船政提供雄厚的经济保障。同时还建立了闽安镇总兵府、协署、都督府、石头城、南北岸炮台以及中国最早的福建闽安水师旗营,成为水师重镇。闽安水师管辖范围广、影响大,统辖福建沿海及台湾内外澎湖列岛百余年。

作为千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同时也是清代福建与台湾三大对渡渡口之一,闽安古镇保留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戍台文物古迹以及众多涉台遗存,诞生了大量戍台世家,被称为“戍台文化活化石”。

带你全方位看闽安古镇!

闽安古镇因军事而兴盛,因良港而繁荣,缘海贸而知名,千百年来积淀了浓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近代福州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海上贸易重镇。

1 . 闽安,是海丝起点的活化石。 唐五代, 王审知开辟甘棠港,航道途经邢港,使邢港成为福州海贸货物集散地,是福州从事海上贸易的主要停泊点和重要港口。宋元时期,闽安的邢港、福州的新港、泉州港等一起将福建的海外贸易推向顶峰。

明清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海上贸易兴起,闽安港进一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商贾云集。郑和七下西洋部分船队六次驻于闽安,闽安至今留有“三宝埕”、“三宝街”地名。

清代福州府设立闽安武口海关,由闽安水师军士为主负责征税与稽查事宜,对进入闽安港的外国和内地商船、贡船征收进口税。闽安的邢港、贡船浦、税课司等遗迹都有力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

2. 闽安,是多元文化的古镇,其中军事文化、戍台文化和海上贸易文化最为显著。闽安的军事、戍台、海洋、船政、建筑、名贤、宗教、民俗等十大文化,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3. 闽安,是一座旅游资源的金矿,有30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和545位戍台抒防将领。 丰富的文物遗存使古村风貌得以完整体现,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当年闽安与台澎等地密切的民间往来。

4. 闽安,是中琉交往历史的见证者。闽安镇与琉球国的关系渊远流长。明洪武五年(1372),福州被指定为琉球朝贡交通港口,福州港成为琉球国对华贸易的唯一港口。闽安镇五虎,是琉球国朝贡商船航行中国大陆的首站口岸,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海船,均须在闽安镇港海关登岸。

明、清两代,从福州驶往琉球国的册封使船及琉球国贡商船,均停泊在闽安怡山院江边,上岸祭祀妈祖后开航,至今石碑尚存,碑文载有“新建天后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宫篆”等字样,成为研究福州海贸与外交的重要史料。

闽安古镇是研究中琉往来的重要物证,是明清两代中琉贸易关系的前哨战,在中琉友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见证了闽琉两地人民共同发展的历史。

1、美食篇

闽安临江面海,当地美食当然以海鲜为主。优渥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拥有众多新鲜的海鲜食材,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蟛蜞酥。

蟛蜞是螃蟹的一种,形体小,最大的也只有大拇指大,在河边泥土小洞中栖身。闽安村盛产蟛蜞,那里蟛蜞酥的美味,被人们口口相传。 用盐、福建老酒、味精、生姜等将蟛蜞灌醉,再倒入酒糟、高粱酒进行搅拌,是马尾人记忆中的“家乡味”。

2、文化篇

闽安历史文物古迹甚多,现今保存完好的戍台重要古迹就有40余处,还有一批祖籍在闽安的台湾民众的祖祠、祖居、庙宇等。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运枢纽节点,近年来,马尾区斥巨资修复闽安古镇。 如今的闽安古镇以居住、旅游功能为主,体现闽台文化特色,逐渐改造成具有福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区,用无数珍贵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风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往驻足游玩。

下面,

就跟随榕小博的脚步,

一起来重拾

这座千年古镇

为我们留下的历史足迹吧!

No.1 闽安楼&红夷大炮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闽安楼

闽安古镇的村口矗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高楼,基底刻着四个大字---安镇闽疆,这便是闽安镇的形象代言楼---闽安楼。

闽安楼与闽安古镇只隔着一条国道。踏上气势恢宏的闽安楼,从高处眺望纵观整个闽安镇,可一览整个古渡口。 闽安楼旁摆放着着两门大炮——红夷大炮。红夷大炮是亭江考古时挖掘出来的,已是锈迹斑斑,失了炮座,年代已久。经考证,这两门大炮是道光年间闽浙总督颜伯涛下令制造,只是众多大炮之二。

红夷大炮

No.2 迥龙古桥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迥龙桥

古镇前有条横跨江面的长桥,这便是闽安古镇的标志——迥龙桥。迥龙桥位于闽安村出口处,始建于唐朝,又名飞盖桥、沈公桥,是福州地区著名的平梁式石桥,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迥龙桥不仅是连接邢港与闽安村重要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1991年,迥龙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万寿桥、龙江桥并称福州三大石桥。

踏上迥龙桥,可以让人感受到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石桥不长,却镌刻着漫长的历史。桥上的护栏上刻着石雕, 桥头有古庙,石柱上刻着楹联,其中的历史典故自有记载。桥尾立有几块石碑,碑上字体酣畅遒劲,十分具有年代感。

桥全长约66米,宽约4.6米,4墩5孔,每孔之间纵向铺设五条长约13米的石梁。除了桥面有花岗石梁被三条水泥桥梁替换外,桥主体基本保留了唐朝的模样。

桥栏上的36个石雕形态各异,有宝奁、莲花、海兽、官印各种图案,每一座石雕都有独特的象征。宝奁是古代女性的梳妆首饰盒,它会出现在桥上绝非偶然,这象征着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女权统治。莲花象征清白与廉洁,骑在海浪上的海豹则代表了出海的船员。

桥底下四个如同战舰的桥墩,有效的防止因江水的冲击而导致桥体毁坏,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于江中,时至今日,依旧能够供人、车通行。

圣王庙

玄帝亭

立庙于桥是福建人的传统,祈祷国泰民安,迥龙桥也不例外。在 桥的北端有一座圣王庙,庙前跨街亭与石桥连为一体。桥南端还有一处高脚亭,名为“玄帝亭”,与巷陌相接。庙宇、石桥、凉亭三样建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构成一幕和谐的风景。

玄帝亭旁的飞盖桥、沈公桥

古代,迥龙桥是通往闽江下游和闽东的唯一通道。当时王审知开辟甘棠港,闽安是甘棠港到福州的必经之地,22公里长的邢港河堵住了南北的交通。迥龙桥建完以后,打通了闽东、浙江的陆地的通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如今邢港河上的迥龙桥,经过历代的重修,仍保留着初建时的梁、墩、栏柱。栏柱上的珍禽异兽石雕在历经岁月打磨后,显得更加圆润。在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后,依稀还能感受到唐宋雕刻技术的精湛。

一桥一港以及由此沿江入海的邢港古航道,一同构成了自唐代以来福州港海外贸易的航路,见证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千载岁月。

No.3 亭江炮台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亭江炮台位于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与长乐象屿村的南岸炮台隔江相望,又称北岸炮台,是我国现存少有的近代典型海防岸炮台,也是研究我国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重要文化遗址。

作为福建沿海第一门户,闽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的商业贸易,更孕育出深厚的军事文化。为了抵御外敌,闽安沿江炮台林立,亭江炮台为闽安地区和海上贸易的和平带来了保障。

如今,这些曾经为闽安和平立下汗马功劳的炮台集群经过修缮成为亭江炮台公园,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炮台公园,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4 闽安协台衙门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闽安协台衙门位于亭江镇闽安村城里街石头城遗址旁,是我国现存少有且保存完好的海防军事衙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国重要的涉台文物之一。衙门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英军犯顺厦门报警”的石碑。

闽安协台衙门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作为闽台军事防衙指挥机关,在巡检司原址上扩建而成。唐代时,它是巡检司;宋代为监镇卫;元代也是巡检司,均监管税课司;明代设卫所,称监镇衙,兼管税课及福州市舶司闽安关口;清代闽安监管武口海关,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继续和鼎盛的标志。

No.5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也叫闽安虎头山清军义冢。 虎头山戍台清军义冢位于闽安古镇虎头山东麓。1874年,日本派兵3500名,舰船11艘侵入台湾,闽安左右营将士跟随船政大臣沈葆祯赴台驱日,135名将士为国捐躯,牺牲者的遗骸被运回归葬于此。

一块块紧挨着排列整齐的墓碑,虽有些拥挤,但国人没有忘记他们。每逢清明,大家都来这里献花圈,祭奠先人,告慰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亭江炮台和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均被列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No.6 港口古码头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闽安古镇地处闽江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因优良的避风港而繁荣,曾有着“宋代四大名镇之首”的美誉。在闽安渡口仍保存着闽安最大最古老的码头——水门道古码头。

水门道古码头建于唐代,是清代连接台湾的三大渡口之一,长约100米、宽3米、高8米,一直延伸到闽江深水处。邢港沿岸共有3个古码头、6个古道头、8个古浦头,分布在迥龙桥南、北两侧,呈内八字形排列。

据史料记载,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邢港河因其地势优势被辟为南北货物中转站闽州港的重要港口。宋代,闽安港口古码头为福州港口至日本、阿拉伯诸国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岸。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曾六次驻泊邢港古航道。

凭借优越的近海优势,自汉唐以来,闽安的海上贸易就十分活跃。当时,商船从闽安码头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非洲,将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运往各国。

古港码头

闽安港口古码头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口岸之一。邢港码头与迥龙桥沟通了邢港南北岸的交通,共同见证了繁盛的海外贸易历史。1991年,邢港码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2年,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报行列。

闽安古镇是一个能够唤起回忆的地方,历史的积淀如此丰厚,遗存的古迹如此之多。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军事博物馆。因为这份厚重的历史,使得闽安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如今走进闽安村,很难见到当年商贸繁荣、车水马龙的景象,更多的是一份宁静安然,街头巷尾、砖房楼宇间,都透露着许多不可言传的韵味。

闽安石头城西门遗址

清协台衙门、虎头山戍台清军义冢、迥龙桥、古城墙、闽安炮台、闽安古港…这里不再是水师们的阵地,也不再是对外贸易青睐的港口。时间将闽安的往日兴旺与旧时烽火褪去,留下的是这些古桥、石碑,还有安息在后山的闽安水师的战士和不朽的爱国精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