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枚镜头入大法:FE福伦达40mm F1.2超高速镜头使用感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伦达50f11 为了这枚镜头入大法:FE福伦达40mm F1.2超高速镜头使用感受

为了这枚镜头入大法:FE福伦达40mm F1.2超高速镜头使用感受

2023-10-20 2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是的,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枚镜头?

省去繁复冗长的文字,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第一时间向观众阐述想法观点,我认为这样阅读会更流畅,节奏也更紧凑。下面,我们开始吧~~

不好意思,别想了。

这个镜头从研发初期就没有考虑过慧差修正,更没有对无限远物距有任何成像优化。这一点从售价也能看得出来(这个规格的全金属手动头仅售六千多)。

如果以这个头的规格,针对全开的慧差抑制做优化,售价前加个1都算亲民实惠的。

话虽如此,确善能对于福伦达的定位,出现5位数价格镜头的概率真的很微小。将要发售那枚110mmAPO-Lanthar为什么不是F2呢?(2018年7月文)想

想都知道原因,哎~~一声叹息。

就确蔡这个ZE/ZF 100mmF2 Milvus这个色散抑制水平,一言难尽......哎~~又是一声叹息。

扯远了,拉回来,40.2这个镜头真的不适合拍星空,甚至任何点光源在边缘位置的照片。

同样,没有刻意修正过场曲的后果,你们都懂的......

直到F5.6(已经收了4.5档光圈),边缘的画质还在提升中,光圈再小下去就快进入衍射区域了......想要获得edge to edge锐利的同学,这枚镜头绝对绝对不是你的菜。这个镜头的场曲会让你崩溃,你要做的是去找个像场平坦度足够的镜头。

对于这枚镜头就一个字,边缘优化是什么,能吃么?(虽然比M口版已经好不少了)

色差抑制?

也没有考虑过啊。

解析度还可以,起码这个物距全开能做到把发丝初步缕清,没有一锅粥的程度,也算是FE口重设计优化的功劳。

焦前紫边,焦后绿边,这种轴向色差是很多“廉价”大光圈超高速镜头常见的问题,NOKTON 40.2也不例外,用特殊玻璃做色差抑制的话,镜头长度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我喜欢富士的35.4就是因为小巧的体积,但福伦达40.2作为全画幅镜头并没有大出很多,如果用了低折射低色散的玻璃,情况会完全不一样...

那么这个镜头的焦外如何?

完全平庸、中规中矩的表现,没有M口的强烈口径蚀+较为明显的二线性+轻微旋焦的个性,也没有LOXIA35那样化开舒服的焦外,属于介于两者间的中庸,给焦外平均抹上凡士林的感觉。

如同介于35与50之间那样的中庸,40.2的焦外也趋向一碗白开水,既不冰爽也不热烈。

当初就是因为它与福伦达65APO而入索尼FE机身的,好奇心使然。

在购买之前我就已经设定好了预期:希望通过手动头增加记录的仪式感,这种感觉是触感、手感、显示器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等等。

所以我希望有一个焦段合适记录环境人像,无论彩色还是黑白都能兼顾的多用途高速镜头,58mm滤净尺寸体积能接受、全开色散不理想能接受、但是做工必须好,手感不能妥协,价格也要适中。

SO~~为了仪式感,我放弃了不少,也获得了很多。

F1.2的超高速镜头,MF对焦累么?

相比开启脸部识别的AF算法,当然累得多,我分享一下我的设置与使用方式:

在菜单里开启峰值与MF对焦放大(5秒档),在拍摄前快速预估物距并将对焦环拧到相应预估距离,由于开启了对焦放大,画面焦点区域会出现局部放大,移动焦点到预设构图中主体的位置,半按快门(人为关闭局部放大),然后才拿起相机进行构图对焦。

这套事先操作有助于降低正式构图到拍摄整个流程的工作量。

要说精准,肯定不如AFC+眼部侦测来的精准,但是用MF对于估焦锻炼还是很有帮助的,锻炼好了能有效减少矫正时间。锻炼自己也算是追求仪式感的副产品吧。

因为体积小巧(相对参数来说),有些时候会带着外拍些路人甲乙丙的黑白,这个镜头的表现还是挺让我满意的,尤其暗光下。

这只猫属于不经意的抓拍,没想到估焦靠谱,不需要额外矫正就立马按下了快门,下一秒就逃走了。

至于彩色中关于氛围之类的“玄学”话题,因为十分主观,我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放几张图吧~

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没有错,也就是这种”稀松平常、平平无奇“的画面、空间感罢了,大家都散了散了吧~~~咳咳~~

对于很多人,在先进度极高的FE系统上用手动头就是有原罪的,再加上是个日系小厂的收购牌,国内没有代理,只有店铺保修,更是“异端”。

所以,买这个镜头就当我向“伪小众群体”试着靠一靠的表示吧。买它纯粹是个人审美罢了。

把展示放在最后,就是为了节省观众老爷的时间,官图到处都能搜到,放结尾就是为了提醒不适、想喷者,可以提前关闭页面了。

这枚镜头58mm滤镜口径、光圈环在镜头前端、带距离标尺与景深标尺。

光圈环转动档位感清晰,伴有轻微而清晰的“咔哒咔哒”声音。

原生FE金属卡口,由四枚铆钉固定。卡扣有金属触点传递EXIF信息,无需设置防抖焦距,机身自动辨认。支持转动对焦环时实时弹出局部放大的MF辅助功能。

MIJ标识、并且带有红色安装定位点、所有标识都是刻蚀工艺非激光平面印刷,带有下凹的立体触感。

重点说明一下,光圈环非电子式,而是纯机械式,这就意味着可以在无电情况下做预收缩、开启操作(电子式开机通电后检测档位,然后将光圈收缩或开启到预设位置)。

在意这点的朋友需要关注一下。

上图为F2与F1.4时各自的孔径展现。实际上,即使F1.2状态的孔径对于光学镜组来说也没有完全开尽:

不知道预留光圈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镜头与同样保守的85GM不同,并不是走画质路线的,所以安全余量什么的不知是何用意。

但就体积来说,确实算控制得不错了,相比十分小巧的富士龙 XF35mm F1.4,体型也不算臃肿肥硕。

装上遮光罩后的样子,也算挺拔,遮光罩的外观很收敛,外轮廓也与镜头本身保持刻意的平齐,感觉很低调、禁欲。

不知道是不是很直的理工男设计师做的外观方案,我想说:你最近沉迷上建筑蓝图还是机械齿轮蓝图了?

好了,想说的差不多说完了,最终用这两个我都很喜欢的镜头合照做收尾吧。

 咱们下期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