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 禅宗公案的先秦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禅宗是什么 冯学成: 禅宗公案的先秦版

冯学成: 禅宗公案的先秦版

2023-06-06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冯学成: 禅宗公案的先秦版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内七篇中的最后一篇《应帝王》。这个“应帝王”,我们先要为它正名。这里的帝和王不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皇帝国王,而是针对自然而言的,是天地的造化。在道家的观念里,大道才是真正的帝王。所以“应帝王”,应该把它理解为“无心而任服于自然”。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很有趣,简直就是禅宗公案的先秦版。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庄子》里面还有些篇章涉及啮缺与王倪的具体对话,我们后面都会讲到。这里啮缺在问王倪道法。问了些什么呢?不外乎什么是道。王倪说他不知道。什么是造化?王倪也说不知道。大概就是问的这一类的问题。看到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高兴地跳起来了,就像《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传了孙悟空七十二变之后,孙悟空高兴得又抠耳朵又翻跟斗一样,简直是鼓之舞之,欢快得很。

为什么“四问而四不知”会使啮缺这么欢快呢?我们从禅宗公案里也常常会看到与这类似的例子。有人问石头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石头和尚说:“问取露柱。”露柱就是寺院外面的露天柱子。问话的人说:“学人不会。”石头和尚说:“我更不会。”我们看禅宗公案,经常都会看到有人问:“如何是佛?如何是道?”高僧大德们很多都会回答:“不知道。”有些人就是听了这一句“不知道”而开悟了。这在禅宗公案里屡见不鲜。庄子的这篇文章里,啮缺看到王倪四问四不知,马上就开悟了,就有了大欢喜。

当年马祖门下有个水潦和尚,在马祖那里当了很多年的徒弟。有一天,他也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就对他说:“你走近一点,过来一点,我好给你说。”水潦和尚欢欢喜喜走了过去,谁知马祖却一掌把他打倒在地!打倒不说,还一脚踏了上去。马祖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而水潦和尚呢,却躺在地上欢喜得不得了!后来还跟别人说:“自吃马祖一踏后,直至如今笑不休。”

我们大家可以好生体会一下这个公案。什么是道?根本不给你回答。所谓德山棒、临济喝,打倒在地再说,哪里会讲给你听呢?你要问道,哪里有什么道呢? 一棒子敲过去,让你“言语道断,心性处灭”,才能因而悟道嘛。

啮缺得道后,很欢喜啊!他高高兴兴地跑去把自己的体会汇报给了蒲衣子。蒲衣子就跟他说:“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这个蒲衣子也是个神仙,听他这么一说,就说:你现在终于知道了啊?有虞氏是不如泰氏的。有虞氏是舜帝,泰氏是伏羲氏。那么在蒲衣子看来,为什么尧舜会不如伏羲呢?因为在道家的观点看来,尧舜这一代已经在宣讲仁义了。什么叫“要人”呢?就是要求于人,要求人们学仁义、行仁义来得到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却不明白天道自然。为什么说他们不明白天道自然呢?因为他们以仁义“要人”,就有是非之心,仁义就会堕落成礼乐,礼乐就会堕落成刑政,刑政又会堕落成法律,到后来越来越繁,越来越密,天下就会大乱。

本文选自《禅说庄子—应帝王》

冯学成:也谈僧伽的禅修(二)

冯学成:佛教本身就有一个悖论,有一个矛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