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禁闭戏剧原文 重温经典

重温经典

2023-11-14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寇方墀

感谢王以欣教授的精彩演讲,神界与人间,正义与血债,天界王权与社会伦理,父权与母权、习俗的合理性与自相矛盾性,以及戏剧创作背后的政界关系…………可谓全视角,深挖掘,最终峰回路转,互相残杀的家族悲剧在伟大的雅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局令人欣慰!感谢王老师,这真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胡继华

谢谢主持人,谢谢群主,谢谢王以欣教授的演讲。王教授反对孤立地解读古典,而是将古典放回到古希腊历史文化系统之中,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去生活古人的生活,去感受古人的感觉,甚至去犯古人所犯的错误。沐浴在古典氛围之中,用中国话说,可谓知人论世,直探古人之心及其不了之情。王教授的以史证诗,诗史互相彰显的方法,值得重视。西班牙裔比较文学学者Claudio Guillen一言以蔽之:诗学乃是一个系统,一个随着历史大化的系统,一个遵守适者生存大法的心灵秩序。剥离历史脉络,古典学研究可能成为单文孤证,没有以意逆志之效,却有郢书燕说之谬。我常想,悲剧诗人为什么青睐那些凤毛麟角的显赫家族,对帝王世家的命运倾注如此之多的悲情?王先生在神话之中去寻觅肃剧题材的思路,起码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视角。如果诗学是一个系统,那么,剧情分析也好,肃剧美学沉思也好,政治哲学寻绎也好,自然也都是接近古典、解读先贤、回味历史余韵的方式之一。

《奥瑞斯特斯》三联肃剧的解读到今晚完美收官,恰好是中国农历的中元节。中元者,必须祭奠祖先,以求法善圆满,功德无量。这当然也是回味古典、追思往圣之时所不懈怠地追求的目标。在下欣得群主信任,有幸聆听三位学者虔心谈道,见证他们的文心文德嘉惠学林。遵照群主之嘱,在下听着、读着、想着,当然也写着,尽力简明扼要真诚地归纳听讲感受。不诚无物,诚者自成。群主令在下略作补充,当然也是在下的妄念之一。我解补充,意蕴两层:一是接着说,补充观点;一是对着说,补充视角。后者对于治古,在下以为最为重要——古典在不同视角的透射之下,不仅生香活意,而且元气淋漓。何为真元?何为终极真实?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言简而括之:不同视角下所获取的真实是也。

埃斯库罗斯《复仇女神》解析

王以欣

埃斯库罗斯半身像

公元1世纪前期大理石雕像,现存罗马卡皮托博物馆(Musei Capitolini)

前言

各位群友,各位听众,我很荣幸应井玲老师之邀,为大家试讲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斯》的最后一部。虽然我不是搞戏剧研究的人,对文艺理论知之甚少,但此讲座却是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成熟的演讲,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也很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来充实自己。感谢寇老师的主持,感谢各位评点老师的辛劳和智慧,现在我就开始演讲了。因为内容较多,恐怕会超时,感谢各位足够的耐心。

正 文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平生撰写了70-90部悲剧,其中完整存世者仅七部,而《俄瑞斯特斯》是古希腊硕果仅存的完整的悲剧三部曲,其文学和思想价值自不待言。

《埃斯库罗斯全集》英文版

很多古典爱好者对古希腊文化充满尊敬和好奇,也对大名鼎鼎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有如雷贯耳之感,很想阅读和欣赏他的代表性作品,感受其中的审美价值,领略其中的思想人文价值。所幸他的作品已经有了完整的译本,这要感谢罗念生先生的伟大贡献,使我们能够逾越语言的障碍,跨越2500年的时间跨度,与上古时代的悲剧诗人展开心灵的交流。

然而,大家在阅读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时,尤其是《俄瑞斯特斯》三部曲,总有某种镜花水月,终隔一层的感觉,并不能像这部作品当年在雅典上演时赢得头奖,在观众中激发起的那种共鸣。

大家或许会感到奇怪

埃斯库罗斯为什么会选择这种

复仇的故事题材呢?

而且这种复仇还是亲族间的仇杀, 妻子为女儿向丈夫复仇,儿子为父亲向母亲复仇,这些违反人伦纲常的做法,对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总会感到匪夷所思。

王以欣

我想,这就是 文化差异,文化隔阂问题。如果你想欣赏古代的某部文学艺术作品,你就必须了解这部作品赖以产生的 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甚至还要了解一点 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背景知识。否则,你就会有终隔一层的感觉。

我们今天看到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是一个已经同它赖以产生的社会相脱节的孤立文本。

因而,这部作品曾让当年的雅典听众如醉如痴,乃至迷狂,却无法引起你的思想共鸣,甚至有不知所云,味同嚼蜡之感。

另外,如果你对悲剧这种文艺形式的特征缺乏了解,也会妨碍你的审美感受。

因而,了解一些文艺理论知识,也就是美学知识,读一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郎吉努斯的《论崇高》、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等,都有助于你欣赏这部古代艺术杰作。

因而,在对《复仇女神》这部悲剧的剧情展开分析之前,请允许我先对这部作品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源流做个简要介绍。

罗念生译 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与 贺拉斯的 《诗艺》中译本

此外,在对剧本的人物、剧情和思想内涵展开分析之前,我们也会很自然地提出某些疑问:

埃斯库罗斯在选择悲剧素材时,为什么不选择现实历史题材,而对这些古老家族的神话故事情有独钟呢?他创作这样的悲剧究竟意图何在?希望传递怎样的思想观念?达到怎样的社会效果?他为什么如此设计故事的剧情?如此改编古老的神话故事?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是古典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是《俄瑞斯特斯》三部曲的读者们所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这部作品的思想人文价值,就不能真正欣赏这部艺术杰作,也就不可能对之发生心灵的共鸣。

《俄瑞斯特斯》三部曲是由

《阿伽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

三部悲剧构成的。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斯》英文版海报

前两部悲剧已由黄薇薇和杨蕊博士为大家分析过了。她们从剧本内容和戏剧自身特点出发,为大家剖析了前两部悲剧的结构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传递的思想内涵等,有些上升到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的高度。

我本人不是搞文艺理论和戏剧研究的,提不出高深的思想,但作为一位对希腊历史、文化、宗教和神话略有了解的读者,谈一谈我个人之浅见。

首先,我想谈谈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素材

悲剧在古希腊被认为是一种庄重严肃的文艺形式,与插科打诨讽刺挖苦为特征的喜剧迥然不同,这可能同悲剧的起源有关。悲剧是从古代的酒神颂歌(dithyramb)演变而来的,因而带有神圣性和庄严性,有合唱队的参加、抒情诗的朗诵和歌舞的表演。演员的台词是韵文,因而古希腊悲剧的作家也被称为诗人。

海马上的阿里昂( Arion on a Sea Horse)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布格罗

(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55

阿里昂是公元前7-6世纪的希腊诗人歌手,传说的酒神颂歌发明者,据说曾被海豚搭救

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荷马和赫西俄德,他们用庄严的六部韵诗歌讲述诸神与英雄的故事,包括宇宙创世,诸神间的风流韵事,神与凡人的爱情以及他们后代的故事。这些后代就是英雄,他们生活在“英雄时代”,被认为是半神,含有神的血统,却是必死的凡人。

古风时代的贵族大家庭皆以英雄的后代自居。为了光耀门庭,他们请史诗诗人们宣传其祖先,编造其神话,赋予他们种种非凡的故事。因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们都是非凡人物,虽然是凡人,却是了不起的凡人。他们是神的后裔,受到神明的特别关注,因而创造了凡人无法企及的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也经历了凡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痛苦,很适于充当悲剧角色。

特洛伊战争众英雄

他们是神的工具,受神明的摆布和安排,但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常与神和命运徒劳地抗争,但总是失败者,其悲剧色彩是很明显的。他们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事情,其中不乏道德伦理上的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例,具有典型意义,但在现实生活很难发生,但也并非不可能发生。这种现实中罕见的非凡人物的极端例证往往成为诗人们首选的悲剧素材。

亚里士多德大理石半身像

亚里士多德曾说

历史描述已发生的事情,那些琐碎的个别的偶然的事情,而悲剧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或可然性的事件。因而, 悲剧比历史更能反映事物的必然性,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古希腊人从其祖先那里学习和继承文化传统,神与英雄的故事就是他们传承的古老文化遗产。这些神话传说都是史前英雄时代的产物,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时代的宗教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二百多年里,古希腊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观、宗教观、道德观都和以前不同了,但他们学到的和继承的传统仍是荷马和赫西俄德的古传故事。这些英雄时代孕育出来的传奇故事让荷马时代的人们很容易理解,却让步入文明时代的古希腊人感到奇怪和困惑,迫使他们去重新思考,解释文化传统中的那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试图给出他们自己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新阐释,赋予这些传统以新的意义。

悲剧诗人们显然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承担了这个使命

就是阐释传统,并赋予其

新的解释和新的意义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在荷马时代固然骇人听闻,但还不致招致严酷的惩罚。俄狄浦斯在杀父娶母后依然做他的忒拜国王。但在两百多年后的雅典,杀父娶母可是人伦大罪,必须受到惩罚,因而才有了俄狄浦斯刺瞎双目自我流放的悲剧结局。

刺瞎双目的俄狄浦斯在女儿安提戈涅引领下离开忒拜自我流放

Charles Francois Jalabeat (1819-1901), Musée des Beaux Arts, Marseilles.

阿特柔斯与提厄斯特斯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故事、克吕泰姆涅斯特拉谋杀丈夫,俄瑞斯特斯杀母的故事,都是比较极端的典型的伦理悲剧,自然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荷马诗歌中,俄瑞斯特斯的报仇行为是被当作英雄行为赞颂的,但到了埃斯库罗斯生活的时代,这种行为却引起了很大争议,为父报仇固然是正当的理由,但杀害母亲有违基本的人伦情感,这种观念的冲突自然会引发观众的思考。

俄瑞斯特斯杀埃吉斯特斯和母亲克吕泰姆涅斯特拉

(Orestes Slaying Aegisthus and Clytemnestra), Bernardino Mei, 1654

埃斯库罗斯就是把民众关心的传统伦理问题提出来,给予新的思考和解释,也引导观众去共同思考这些问题。

悲剧诗人并非不能选择真实历史的题材,某些素材也常常具有悲剧的震撼效果,如弗里尼库斯(Phrynichus)的《米利都的陷落》、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等。

埃斯库罗斯悲剧《波斯人》广告

但他们最终发现,最适合悲剧表现的,最发人深省的,最震撼人心的素材其实就在他们手边,那就是传统的神话宝库,那些古老家族的英雄传奇。当然,有些神明的故事,如普罗米修斯,也具有悲剧的震撼力。正像亚里士多德所归纳的,最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其原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受过可怕的苦难,做过可怕的事情。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Scott Eaton, c1996

悲剧诗人为什么要让他的故事主人公经受过可怕的磨难,做过可怕的事情呢?

因为这样的故事最能激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悲剧就是要激发观众的这种情绪

那么,什么可怕的事情最容易成为悲剧诗人的素材呢?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那就是亲属间发生的杀戮行为

古希腊的英雄故事有很多这类的素材,比如妻子杀夫的故事,如达那伊得斯姊妹在新婚之夜集体杀夫、勒姆诺斯岛的妇女(Lemnian Women)集体谋害丈夫和所有男人的故事。

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故事也很多,尤其是孪生子争斗的主题,如俄狄浦斯的孪生子、阿特柔斯和提厄斯特斯兄弟相互残杀的故事等。

弑父的故事也不少,如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珀利阿斯的女儿们杀父的故事等;

弑母的故事较少,俄瑞斯特斯杀母的故事最著名。

双亲杀子或弃子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美狄亚杀子报复负心的丈夫的故事。

美狄亚杀子(The Fury of Medea), EugeneDelacroix, 1862

神界也不乏血亲相残的故事,如克洛诺斯阉割父亲,吞吃孩子以及宙斯囚禁父亲的故事等。

珀罗普斯家族的血亲仇杀循环报应的故事是这类故事中 最典型的,亲属间的各种仇杀都包含其中,因而,雅典的三大悲剧家都喜欢选择这个家族的故事为悲剧素材,这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

伦理上的极端行为,如通奸、乱伦、血亲仇杀等为什么会成为悲剧诗人们首选的主题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

杀戮行为可以发生在亲属之间,仇敌之间,或是非亲属非仇敌之间,后两者之间的杀戮行为难以激起怜悯和同情,只是被杀者的痛苦使人难受罢了; 只有亲属间的杀戮,即手足间、父子间、母子间的杀戮行为才能引发观众的 怜悯和恐惧。

注:

怜悯就是觉得戏剧主人公不该受到厄运的折磨,因而对其产生怜惜之情。

恐惧就是担心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显然,这些涉及家庭伦理问题的悲剧素材最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关心和思考,也最容易挑动他们的怜悯之心和恐惧之感。

用孟子的话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儒家所谓的“四端”之一就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何况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呢,尤其是至亲。因而,此类故事可以说触及了人类心灵最脆弱,最富有情感的层面。

当弑亲的人伦大罪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他们一定会产生某种恐惧感,担心此类恶性事件在自己身上重演,也庆幸自己尚未遭此劫难,告诫自己要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此外,极端的行为,如通奸、乱伦、血亲仇杀等可怕行为,会导致故事主人公境遇的骤变,从顺境陷入逆境,从“人上人”沦为“阶下囚”,从幸福快乐陷入痛苦深渊,从而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主人公命运的大起大落最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心,也最能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命途多舛,担心主人公的不幸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因而感到恐惧。然而,并非任何人的命运逆转都能得到人们的同情。

亚里士多德指出

悲剧不能写好人从顺境转入逆境,这会让观众厌恶,也不能写极坏的人从顺境转入逆境,这不能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因而,悲剧诗人创作的主人公 不能是坏人,而是 犯了错误的较好的人,至少不是很坏的人,这样的人,由于自己的错误、失误、不知情甚至不得已的行为而遭受厄运,才会引发观众的同情。

因而,悲剧诗人必须懂得

怎样处理他的悲剧主人公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 论悲剧

索福克勒斯笔下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在无意中,在主观不情愿的情况下铸成大错,因而他的痛苦命运值得同情。

埃斯库罗斯显然不愿意将克吕泰姆涅斯特拉简单描绘成十足的坏人,一位谋害亲夫的淫妇。她杀害丈夫是为了给女儿复仇,这就为她的杀戮行为赋予某种合情合理的因素,使观众对这位痛苦的母亲的极端行为也给予某种同情和理解。

克吕泰姆涅斯特拉

(Clytaemnestra), John Collier, 1882

俄瑞斯特斯也不是一个性格残忍无情的人,他的杀母行为亦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那就是为父报仇,同时,他也是神的工具,执行神的意志,别无选择。因而,俄瑞斯特斯也是值得同情的人物。

她的姐姐厄勒克特拉也同样是值得同情的人物,她涉及心理学上著名的“恋父情结”,即弗洛伊德所谓的“厄勒克特拉情结”,这里就不赘述了。

只有埃吉斯托斯,埃斯库罗斯把他描绘成躲在女人背后的怯懦者。其实,在荷马史诗中,埃吉斯托斯也是很有英雄气概的。他一手策划和执行对阿伽门农的谋杀行为。但在《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克吕泰姆涅斯特拉成为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有强烈性格的女人,是她一手策划和实施对丈夫的谋杀,而且勇于承当,毫不隐晦。埃吉斯托斯的作用则微不足道。因而,埃吉斯托斯之死不会让人同情,只能让人觉得解恨。

埃吉斯托斯发现克吕泰姆涅斯特拉的尸体

(Aegisthus discovers the body of Clytemnestra), Charles-Auguste van den Berghe, 1823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也就是为俄瑞斯特斯杀母提供一定的正当性,因为谋害父亲的主凶就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要为父亲的死负有主要责任。

某些悲剧并不只是苦难的结局,当主人公历尽劫波之后,可能会从逆境转入顺境,给人带来些许安慰和如释重负之感。

因而,如果认为悲剧只有苦难的结局,喜剧则是大团圆的结局,那是一种 误解。

喜剧和悲剧的面具

注:

喜剧和悲剧的差别主要是表现手法的差别,前者是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讽刺方式,后者是严肃庄重的方式,但悲剧也可以有相对好的结局,这就是后人所谓的悲喜剧。

我们今天研究的《复仇女神》就有这个特点

剧 情 叙 述 和 分 析

做了这些铺垫之后,我可以分析剧情了。通过前两场讲座,大家都有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戏剧的冲突,没有冲突,戏剧就缺乏感染力。

因而,冲突是戏剧的精华!

然而,最激烈的冲突,杀夫、杀母、杀母亲的情人等复仇行为,都在前两部悲剧中尽情表现了。悲剧的主人公克吕泰姆涅斯特拉、厄勒克特拉和俄瑞斯特斯,都经历了痛苦的心灵挣扎和斗争,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复仇女神》这部悲剧中,我们看到的最激烈的冲突是神之间的冲突,即复仇女神和阿波罗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背后则是伦理的冲突,正义观的冲突。在传统神话中,复仇女神的职责是维护凶杀案中被害者的权利,她们的任务就是向谋杀者复仇。

她们其实就是

良心谴责的

人格化

杀人者都要受良心的谴责,尤其当被害者是无辜的人和亲朋好友时,这种心灵的煎熬尤甚。古希腊人即把这种 良心的折磨人格化为复仇女神的报复。

“俄瑞斯特斯与伊菲革涅亚”局部

(Part of Orestes and Iphigenia),Johann Heinrich Wilhelm Tischbein,1788

在这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将复仇女神描绘为血亲仇杀的惩罚者、母权的捍卫者,但她们并不关注克吕泰姆涅斯特拉谋害丈夫阿伽门农的行为,因为夫妻之间不是血亲,而是姻亲,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对这种谋杀,复仇女神们并不关注,但对谋杀母亲的俄瑞斯特斯,她们却穷追不舍,一定要施加严厉的惩罚。显然,俄瑞斯特斯其实将复仇女神的功能窄化了,让她们只维护母亲的权利,向血亲谋杀者,尤其是向杀母者复仇。

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们追逐

(Orestes Pursued by the Furies),John Singer Sargent,1921

埃斯库罗斯这样做是为了剧情需要,突出冲突双方所代表的截然对立的观念。

阿波罗既是俄瑞斯特斯的教唆者,也是其保护者。在某种意义上,俄瑞斯特斯其实充当了阿波罗的工具,而阿波罗也明确讲,他的做法是代表宙斯的。他所维护的是父亲和丈夫的权利,对弑夫弑父者必须复仇。为被害的父亲报仇,杀死谋杀父亲的母亲的行为是正当的行为。

阿波罗大理石像局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西山墙中心石雕,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收藏

显然,这是两种正义观的冲突

复仇女神和阿波罗的主张似乎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正义的依据,因而双方互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把矛盾上交雅典娜女神,让女神组建的雅典最高法庭做出裁决,从而把冲突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叙述和分析剧情了。根据《复仇女神》的剧情安排,俄瑞斯特斯杀母后,旋即被满头蛇发的穿着黑衣的丑陋凶恶的复仇女神穷追不舍,使其陷入疯狂的状态。

俄瑞斯特斯与复仇女神

(Orestes and the Furies), Jacques Francois Ferdinand Lairesse,1850

复仇女神的旧日形象其实很模糊,正是埃斯库罗斯通过这部悲剧将她们的形象固定下来。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纠缠陷入疯癫状态其实就是弑母者良心饱受痛苦煎熬的外化而已。俄瑞斯特斯为逃避女神们的惩罚,逃到德尔菲的阿波罗神谕所寻求避难。

第一场的背景是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

阿波罗的女祭司皮媞亚首先出场,地点就在阿波罗神庙的庙门前。她是个承上启下引出剧情的穿插式人物。她首先向观众介绍宗教圣地德尔菲的神话历史,历数神谕所的历任主宰者,从地母神一直介绍到阿波罗,还列举出与神庙有关联的其他神祇,诸如狄奥尼索斯、波塞冬、雅典娜等。

德尔斐的女祭司(Priestess of Delphi),John Collier,1891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向观众们普及传统的神话知识,表明此时的悲剧诗人依然沿袭了古代史诗诗人的教化传统。

当然,这也是剧情发展的必要交代。古希腊的悲剧要求在合适的时间点将剧情集中展现,这就是后人理解的亚里士多德“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律”。且不管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悲剧剧情中的时间是很紧凑的,这就要求演员在剧情中对故事的前因后果和背景知识做个交代。

由于这是连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观众对前面的剧情已经清楚了,这里需要的是对故事发生地的知识背景的介绍。埃斯库罗斯正好借此讲述德尔菲的神话史,向观众们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女祭司讲完德尔斐的历史就进入庙中,随后又惊慌地跑出来,因为她在内殿中发现了祈求避难和施行净洗礼的俄瑞斯特斯,还有廊下沉睡的可怕的复仇女神们。

这个情节其实涉及古希腊的两个风俗

其一是避难的风俗

1

正如女祭司所描述的,俄瑞斯特斯手持一根橄榄枝,上面卷着一大团白色的羊毛,这是申请避难的标志。古代的神庙和圣域是属于神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神的人间居所,因而是神圣的。任何人逃入神庙和圣域,就等于将自身置于神明的庇护之下,这就是所谓的神圣庇护权。将避难者从神庙中拖出或杀死都是亵渎神灵的行为,是要受到诅咒和宗教习惯法的严惩的。因而,连复仇女神也要尊重这个风俗,她们只能在阿波罗神庙的廊下等待,等待避难者出来,而不能在阿波罗神庙中执法,对避难者施加惩罚。

俄瑞斯特斯请求阿波罗神庇护,复仇女神们睡在神庙廊下

(Orestes suppliant to Apollo), John Flaxman (1755-1826)

其二是施行净洗礼的风俗

2

古希腊人认为,谋杀行为不是单纯的刑事犯罪,而是涉及宗教污染的严重问题。不管你是故意杀人还是防卫杀人,只要杀人就是犯了血罪,杀人者将成为一个污染源,即便罪不至死,也要遭放逐,使其远离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污染他人,除非有人愿意为杀人者实施净洗礼,用牲畜的血为其洗去血罪。受过净洗礼,被洗去血罪的人才能重返社会生活。因而。俄瑞斯特斯不仅是来避难,躲避复仇女神们的追杀,他还请求阿波罗为他施行净洗礼,洗去他的血罪,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阿波罗神指使的。请注意,有污染的人是不能进入圣洁的神庙的,但俄瑞斯特斯走投无路,已经别无选择了,因为他的杀母行为是阿波罗神指使的。

古希腊陶瓶画:阿波罗为俄瑞斯特斯洗去血罪

阿波罗和 俄瑞斯特斯随后出场。阿波罗并没有指责俄瑞斯特斯玷污他的神圣殿堂,而是为他 施行了净洗礼,并承诺确保他的安全,不让复仇女神伤害他。阿波罗接着描述那些可憎的复仇女神,说她们是为世间罪恶而诞生的,这又是借局中人之口介绍神话背景知识。

他随后建议 俄瑞斯特斯前往雅典,祈求 雅典娜女神的帮助,并派神使 赫尔墨斯护送俄瑞斯特斯前行,俄瑞斯特斯于是退场了。

这里我们看到,舞台上的演员是阿波罗和俄瑞斯特斯,合唱队成员则扮演各位复仇女神。

根据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记载

悲剧最初只安排一个演员,这种安排使戏剧冲突很难展开,剧情发展完全靠一个演员的独白或是他与合唱队的对话。埃斯库罗斯做出改革,将演员变成两位。后来索福克勒斯又将演员增加到三位。换言之,舞台上最多同时出现三位演员,但也可以让一些陪衬角色登场,他们都是不说话的龙套而已。

古希腊陶瓶画:

克吕泰姆涅斯特拉唤醒复仇女神们,让她们追逐仇人

俄瑞斯特斯退场后, 阿波罗也进入庙堂,回到他的宝座上。这时 克吕泰姆涅斯特拉的鬼魂登场了。她向庙里沉睡的复仇女神们呼唤,试图唤醒她们,要她们履行职责,追赶离去的俄瑞斯特斯,为被杀害的母亲复仇,然后退下。

这时,庙内被唤醒的 复仇女神们登场了。 她们由合唱队成员担任,这也是埃斯库罗斯悲剧的特色。他特别重视这个古代传统,不仅让合唱队履行歌舞和各场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充当实际的角色。在《复仇女神》剧中,复仇女神们始终由合唱队的成员扮演。

她们被 克吕泰姆涅斯特拉的阴魂唤醒后,发现她们追逐的罪犯已经逃走,感到很愤怒,就谴责阿波罗神 僭越古老传统赋予她们的职责,放走罪犯,破坏传统法度,甚至允许有污染的人进入他的庙堂。

阿波罗随后从庙里出来登场了。他与复仇女神们激烈争吵起来,这就是 戏剧的冲突,而且很激烈,简直 无法调和,是为下一场冲突达到高潮做铺垫。

古希腊陶瓶画:俄瑞斯特斯在德尔斐的中心石避难;阿波罗与一位复仇女神争吵;另一位复仇女神在三足鼎上方俯视;雅典娜向俄瑞斯特斯面授机宜

就像前面我讲过的,这是两种正义观的冲突。我个人觉得,无论是阿波罗还是雅典娜,与其说是城邦正义的支持者,不如说是血亲复仇的支持者。阿波罗是俄瑞斯特斯杀母行动的直接教唆者,也是后者的保护人和无罪辩护人。

阿 波 罗

显然,在阿波罗看来,妻子杀害丈夫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儿子为父报仇杀死母亲是正义的行为,是无罪的。因而,他是夫权和父权的维护者,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复 仇 女 神

复仇女神强调儿子杀害母亲是大逆不道的,无论他有什么理由,因而她们在维护母亲的权利,儿子是无权杀死母亲的。

双方的争论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阿波罗指责复仇女神们不追究克吕泰姆涅斯特拉杀夫的罪过,但复仇女神抗辩说,夫妻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因而可以不追究。古代的氏族被认为是血缘群体,血亲仇杀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说明,复仇女神是氏族习惯法的维护者。

古希腊陶瓶画上的两位复仇女神

在悲剧中,性格刻画也是很重要的

王后克吕泰姆涅斯特拉、公主厄勒克特拉都是有性格力量的角色,俄瑞斯特斯相对而言却是比较被动的,他只是在执行神的命令而已,虽然他自己也有复仇的冲动,有点像莎翁《哈姆雷特》的主角。在他杀母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他的同伴皮拉德斯的怂恿激励,他可能是不忍下刀的,这说明他是个内心激烈矛盾的人物,也是人性鲜活的人物,但不是意志极其坚定的人。

不过,这都是前两部悲剧的性格刻画。在《复仇女神》这部悲剧中,我们看到俄瑞斯特斯是个很被动的角色。克吕泰姆涅斯特拉的阴魂还带着那个女人的坚忍的性格特点。因而,性格的刻画主要表现在神明身上。

复 仇 女 神

复仇女神们展现为意志坚定的狂热的复仇者形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妥协精神,是很有性格力量的。她们是古老传统的捍卫者,为此同高贵的阿波罗进行激烈抗辩,无情指责。

扮演复仇女神的合唱队

阿 波 罗

阿波罗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是杀母的教唆者,但当这个恶性事件发生后,他并不是推卸责任的人,而是把自己的责任履行到底,坚定地捍卫他的当事人利益,因而也是很有性格的人。而且,阿波罗是宙斯之爱子,神界的贵族,他的言辞充满傲慢和偏见,对复仇女神经常发出侮辱性言辞,这是符合他的贵族身份的。

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局部(Part of Apollo Belvedere),梵蒂冈博物馆收藏

相比之下,复仇女神虽然言辞激烈,但没有侮辱性言辞。下一场登场的雅典娜同阿波罗相比,似乎也比较理性平和,这符合她的仲裁人和调解人的身份。

悲剧在第二场达到高潮

地点是雅典卫城的雅典娜神殿

“三一律”

按照后人理解的 亚里士多德“三一律”,悲剧要做到“地点的整一”,也就是剧情只能在一个地方展开并达到高潮。但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的 曲解,他本人没这么说,埃斯库罗斯其实也没有这样做。他更换了地点,第一场在 德尔斐,第二场则转移到 雅典。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献给贞女神雅典娜的神庙

俄瑞斯特斯首先登场,他表示自己奉 阿波罗之命而来,等待 雅典娜女神的裁决。

复仇女神们随后登场。由于俄瑞斯特斯已被置于雅典娜的保护之下,复仇女神们只能发出可怕的复仇诅咒。

俄瑞斯特斯只表示,他相信女神不用流血动刀兵就能拯救他,使他本人、阿尔哥斯国家和人民永久成为她的真正忠实的盟友。

这里,我必须指出这场悲剧后面的政治动因

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只是后期艺术家的幻想,至少在古希腊,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其背后总能找出政治的动因。

这场悲剧是公元前458年上映的。而在公元前461年,雅典和阿尔哥斯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

在此我要稍微回顾一下希腊的历史:希腊世界的两大列强,雅典和斯巴达,在波斯战争中曾经并肩作战,打败入侵者。

此后,雅典建立自己的海上同盟,也就是提洛同盟,引起斯巴达的猜忌,双方关系逐渐恶化。厄菲阿尔特斯等激进民主派势力兴起后,亲斯巴达的雅典贵族派领袖西蒙于公元前461年被放逐,雅典和斯巴达关系破裂。雅典随后同斯巴达的宿敌阿尔哥斯建立盟友关系。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阿伽门农是迈锡尼的国王,因而,俄瑞斯特斯是迈锡尼的王子,而不是阿尔哥斯的王子。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是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统帅,这种说法可能反映了某些模糊的史前记忆,即在史前青铜时代,也就是考古学上的迈锡尼时代,迈锡尼曾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部阿哥利斯地区最强大的城邦,那座雄伟的“狮子门”和“独眼巨人墙”垒起的城堡就是迈锡尼实力的证明,而那时的阿尔哥斯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居民点。

作者在迈锡尼的“独眼巨人 墙”和“狮子门”前(2013年摄)

进入历史时期,迈锡尼作为城邦依然存在,但很弱小,而它的邻邦阿尔哥斯已成为阿哥利斯地区的霸主。在抵抗波斯的入侵中,阿尔哥斯因为是斯巴达的世仇,拒绝参加斯巴达领导的反波斯同盟,但迈锡尼却参加了,派出一支80人队伍参加温泉关战役。

在479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迈锡尼和梯林斯又联合派出400名战士为希腊的自由事业而战。阿尔哥斯对迈锡尼非常嫉恨,在公元前468年乘斯巴达忙于内乱无暇他顾之机吞并了迈锡尼。

因而,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斯》上演的458年,迈锡尼国家已不复存在。为巩固雅典与阿尔哥斯的同盟,

埃斯库罗斯故意将俄瑞斯特斯的祖国由迈锡尼改为阿尔哥斯,并将他杀母后的审判移植到雅典,由雅典法庭宣告其无罪,

以此证明两邦的友好奠基于传说时代。

正是由于雅典法庭的公正裁决,阿尔哥斯的王子才被无罪释放,其政治动机昭然若揭,那就是要巩固与阿尔哥斯的同盟关系。

神话通过远古的一次性起源事件说明现存事物的合理性,为现存事物提供古代的依据,这就是神话的功能。

埃斯库罗斯修改神话旨在说明,雅典与阿尔哥斯自古就是友邦,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巩固邦交,结成友好同盟。

作者在古代阿尔哥斯大剧场内。(2013年摄)

俄瑞斯特斯与皮拉德斯

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其实,悲剧中的这种政治因素是无处不在的。在前两部悲剧中, 俄瑞斯特斯的挚友 皮拉德斯被说成是 弗西斯王子也非偶然,因为雅典和弗西斯也是盟友关系,这里就不赘述了。

随后,由合唱队成员扮演的复仇女神们跳起圆圈舞,而且边舞边唱,唱出一首抒发愤怒的合唱歌曲,重申她们的古老权力,表达了她们对犯血罪者追还血债,一追到底,誓不罢休的决心,也显示出悲剧的歌舞功能。

这首歌是献给 夜女神的誓言,夜女神是她们的母亲,这是埃斯库罗斯或雅典人对神话的又一次改动,以显示女神们来自地下的 恐怖的黑暗的特征。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复仇女神是从克洛诺斯阉割其父乌拉诺斯所流出的血中诞生的。

在第三场,背景依然是

雅典卫城的神庙,雅典娜女神登场

雅典娜女神大理石头像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

她刚从特洛伊赶回,对这群人的出现感到惊异。 复仇女神们做了自我介绍,说明其来意是惩办杀母的罪人,并表示愿意 接受雅典娜的裁决。

俄瑞斯特斯也做出陈述,对复仇女神们的指控供认不讳,解释了杀母的缘由,说明自己是受 阿波罗指使杀母的,愿与阿波罗共同承担责任, 接受雅典娜的裁决。

按照古希腊的仲裁制度,争议双方一旦选定他们共同接受的仲裁人,就必须接受仲裁人的判决结果。

雅典娜觉得事关重大,不能单靠自己的裁判,遂决定成立一个由雅典人组成的 陪审法庭,让他们发誓做出公正裁决,并使之成为永久的制度,随后退场。

复仇女神们组成的合唱队于是唱起了第二首歌,表达了对审判结果的担忧,担心这次判决颠覆传统法度和正义原则。歌中也表达了对 理想国家的憧憬,实际上反映了 雅典人的价值取向, 对自由和法制国家的向往:

复仇女神

“不要不受管束,也不要专治统治,这样的生活你要称赞。”

告诫人们应该尊重正义原则和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善待宾客等,并警告那些获取不义之财的犯法的人迟早得到恶报。

第四场是法庭审判

地点转移到雅典的战神山

历史上雅典的“最高法院”所在地

人 物

雅典娜充当审判长,主持法庭的审判; 俄瑞斯特斯是被告; 阿波罗也作为辩护人登场。前面我已经提到,索福克勒斯将悲剧的演员数目增至三位。看来,埃斯库罗斯也将这种做法在其晚年最重要的悲剧作品中应用,以体现法庭各方的激烈争辩, 使戏剧冲突达到高潮。 复仇女神们依然由合唱队成员扮演,充当公诉人。 传令官和陪审法官们也都进场,但他们不是演员,只是陪衬的龙套而已。

雅典战神山法庭对俄瑞斯特斯案的审理

这里我要再次强调政治因素在悲剧中所起的作用

所谓的“雅典最高法院”,其实是个古老的贵族议事会(boule),在古风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影响力,被称作国家和法律的捍卫者。至少在梭伦时代,该议事会由退休的执政官组成,因会址位于战神山,亦称战神山议事会,但也有法庭功能,主要审判与宗教相关的凶杀案。

作者在雅典战神山前(2015年摄)

梭伦还将危害国家罪的审判赋予该法庭,但他创立的四百人议事会标志着战神山会议衰落的开始。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利斯蒂尼改革创建了五百人议事会,进一步削弱了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作用。

希波战争期间,战神山议事会在组织人民抗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政治影响力有死灰复燃之势。

公元前5世纪60年代末,激进民主派的厄菲阿尔特斯、伯利克里等人深化雅典民主改革,对代表贵族利益的保守的战神山议事会发起强大攻势,将其各种政治权利剥夺殆尽,只剩下了审判凶杀案的法庭功能。

埃斯库罗斯本人参加过抵抗波斯的马拉松战役和公元前480年、479年的水陆战役,怀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爱国激情,也是僭主制垮台后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亲历者和热情支持者,但他也是厄琉息斯贵族,有其思想保守的一面,对雅典传统的政治法律机构战神山议事会抱有好感。

马拉松的雅典阵亡将士坟冢

在激进民主派大肆攻击贬损战神山议事会,将其污名化的运动中,晚年的埃斯库罗斯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他的悲剧热情讴歌这个机构,赋予其高贵的神话起源,将其说成是雅典娜女神创建的永久制度,曾审判过著名的俄瑞斯特斯杀母案,显示出他对激进民主派的极端做法的不满,也提醒人民不要忘记这个机构的神圣起源和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剧演出后不久,埃斯库罗斯就离开雅典,移民西西里岛的革拉城,此举可能也同他的这种政治态度有关。但也须注意的是,埃斯库罗斯只强调战神山法庭的神圣起源,并没有为其政治功能背书,说明他的思想倾向与民主派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战神山法庭的陪审法官们露天讨论案件

在随后的法庭抗辩中, 复仇女神们坚持 俄瑞斯特斯杀母有罪; 克吕泰姆涅斯特拉杀夫固然有罪,却因她一死抵罪了。

俄瑞斯特斯反问,为什么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复仇女神们不去追究她,复仇女神们的理由依然是,杀人者和被杀者 没有血缘关系。俄瑞斯特斯则把杀母的责任推给阿波罗,强调是 奉神命杀母的。

阿波罗对此并不否认,并说这是按 宙斯的命令行事的。他提出的附加理由是,一位高贵的国王、武士们的统帅,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在家被女人杀死,这是 极大的耻辱,是难以容忍的。

复仇女神们此时抓住一个漏洞,尖锐地反问阿波罗:既然你代表宙斯,而宙斯支持父亲的权利, 他为什么还囚禁自己的父亲呢?

雅典法庭上的激烈抗辩(铜版画插图)

这个问题很尖锐,阿波罗只好强词夺理地给宙斯辩护说,宙斯囚禁他的父亲,但没有害死他,而克吕泰姆涅斯特拉却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个理由听上去很牵强,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不过,这场争论反映了埃斯库罗斯时代的人们对传统神话中各种自相矛盾的伦理问题的困惑和思考。这些伦理上自相矛盾的神话故事是希腊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他们是别无选择的,只能对之感到困惑,并试图解释之。

囚禁在地下深渊的提坦神族,《神曲》插图

Gustave Dore绘

其实,赫西俄德《神谱》中所讲的克洛诺斯阉割其父乌拉诺斯、吞吃孩子、宙斯囚禁其父克洛诺斯,也就是所谓的天界王权更替,儿子推翻老子的故事,其实都是东方舶来品,其原型来自上古赫梯文献中的胡里特人神话。

其实,古希腊是父权制社会,父亲享有巨大的权威,儿子忤逆犯上的故事并非希腊的土产,而是东方移植的产物,是违反父权制社会的伦理观和价值观的。不过,希腊人还是接受了这个外来的故事,将其改造成本民族的神话,由赫西俄德的《神谱》讲出来。

埃斯库罗斯和他的观众显然注意到这种 伦理上的悖论,但也没办法自圆其说,只好靠阿波罗的强词夺理搪塞过去。

阿波罗接着又提出一个更加似是而非的论据来说明父亲的重要性:即孩子表面看是母亲生育的,实际上是父亲把种子播撒在母亲的子宫里。因而,孩子是父亲生育的,母亲只是胚胎的养育者。

换句话说,没有父亲是生不了孩子的,没有母亲,男人照样生孩子。雅典娜就是从宙斯脑袋里生出来的,这就是证明。 因而父亲比母亲重要,母亲杀害父亲,为父报仇杀母是合乎正义的。

青铜浮雕图案:雅典娜的诞生,约公元前550年

这种观点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的观念,因为在母权制社会里,孩子生活在母亲的氏族中,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亲对生殖的贡献是朦胧的,而在父权制的社会,孩子生活在父亲的氏族中,因而特别强调父亲对生殖的贡献,把父亲说成是播种者,是孩子真正的生育者,母亲只是提供子宫培养种子而已。

辩论到这里,双方的理由都已得到充分陈述,雅典娜要求陪审法官们投票,并宣布创立战神山法庭,使之成为 维护雅典法制的基石。

并重申雅典国家

“不要不受管束,也不要专治统治”的自由和法制的立国原则。

以及她对战神山议事会的希望

“它不受贿赂,怜悯为怀,而又严于惩罚。它守护这地方,警醒地保卫睡眠的人。”

从这些评价看,埃斯库罗斯是高度肯定战神山议事会维护国家法制传统的职能,这是他与激进民主派的主要分歧。

投票是按雅典的司法程序展开的,陪审法官们投票,审判长出于中立不投票,但如果票数相等,审判长就获得了关键的投票权。

票数相等的局面果真出现了,这凸显了雅典人对这个伦理问题的分歧,最后由 雅典娜投出关键一票, 判俄瑞斯特斯无罪,她的理由是,自己是父亲的孩子,因而不会重视一位杀死丈夫的妇人之死。

这就为雅典法庭审案确立了一个先例,如果陪审法庭法官主张有罪和无罪的 票数相等, 被告即被宣告无罪。

战神山议事会审理弗里妮案

(Phryne before the Areopagus)

Jean-Léon Gérôme, 1861

当两种正义观发生冲突,而且绝无妥协的可能时,只好通过法庭裁判和神的介入方式获得解决,而雅典娜的投票是最关键的,她维护父亲的权利而忽视母亲的权利,说明雅典娜也是一位维护父权的神,尽管她是一位女性神,却有男性的阳刚之气,是个女汉子。

王以欣

这让我想起 雅典娜与 波塞冬争夺雅典统治权的一个神话版本。按照这个版本,保护神的归属问题是由全体 雅典人投票决定的。由于女性的人口优势和对雅典娜的支持,使后者成为雅典的保护神。

这个结果激怒了海神波塞冬,发誓要淹没雅典。为了平息波塞冬的愤怒, 雅典妇女受到惩罚, 被剥夺了投票权、儿子使用母姓的权利和“雅典人”的称号。这个故事显示,雅典娜的当选没有给妇女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她是父权制的维护者而非妇女权益的维护者。

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阿提卡半岛的统治权

(the contest between Athena and Poseidon for the possession of Attica)

帕特农神庙西山墙浮雕复原局部,卫城考古博物馆

战神山法庭的投票结果表明

父权战胜了母权

巴霍芬

《母权论》的作者(Johann Jakob Bachofen , 1815-1887)

巴霍芬

瑞士人类学家 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在其《母权论》中就关注过该案, 恩格斯也支持巴霍芬的观点,即这场官司的结果反映了 正在兴起的父权战胜了正在衰落的母权。

王以欣

我对这个看法 有所保留。按照巴霍芬、摩尔根等古典进化论学者的观点,史前社会普遍经历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然而,这种进化观念在人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因为 没有确凿证据的支持。

就希腊而言,古希腊人是印欧人一支,而印欧人的社会很早就是父权制社会,俄瑞斯特斯的神话却是相对晚近的故事。因而,兴起的父权制战胜衰落的母权制是不符合古希腊社会的实际状况的。

其实,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父亲和母亲的权利,丈夫和妻子的权利都是要维护的。杀害父亲同伤害母亲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罪过,都要受到正义的惩罚。然而,当两种正义发生冲突时,在一个父权制的社会里,父权和夫权是要无条件维护的,为此不惜牺牲母亲和妻子的权利,这就是父权制的原则。维护母权的正义要向维护父权的正义让步。如果维护母权而牺牲父权,那么,古希腊的父权制社会就将陷于崩溃。

就像悲剧《达那伊德斯》残篇中女爱神阿佛洛狄忒所宣称的那样,如果所有的妇女都杀死自己的丈夫,那么人类就要绝种了。因而,尽管宙斯是宇宙秩序和正义的维护者,但当两种正义观发生冲突时,他无疑会充当父权的维护者。这就是男性掌握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父权制社会的颠扑不破的原则。

法庭和女神的介入使戏剧的冲突得到化解,使故事的主人公俄瑞斯特斯的命运发生“突转”,使他从逆境突然转入顺境,使极度紧张的观众们也松了一口气,这显示出此剧的悲喜剧特征,即它的结局是给人安慰的。

被无罪释放的俄瑞斯特斯表达了对雅典娜、阿波罗和宙斯的感谢,并向雅典人民发出长期有效的誓言,表示未来的阿尔哥斯领袖绝不会带兵入侵雅典,而要永远尊重雅典,并同她缔结军事同盟,而自己即使在坟墓中也要监视誓言的执行,对违反誓言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就这样,埃斯库罗斯借阿尔哥斯先王之口发誓遵守同雅典的盟约,这就使两邦的同盟关系神圣化和不可逆化,这就是神话的政治功能!

俄瑞斯特斯无罪释放,返回家乡 (The return of Orestes), Anton Von Maron, 1786

然而,对父权原则的维护可能导致对传统道德和伦理的破坏,让弑母者逃脱传统习惯法的惩罚,招致复仇女神的报复,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投票前和投票期间, 复仇女神都发出可怕的威胁,要对 雅典城发泄他们的愤怒,吐出毒液,让雅典土地颗粒无收,人民不能生育。

此时,机智的 雅典娜软中带硬地劝告 复仇女神们不要诉诸极端行为,因为自己掌握着宙斯霹雳武器的钥匙,表明自己有军事实力做后盾。

但她还是劝告这些可怕的女神们留在雅典,接受人民的供奉,为此她愿意奉献给她们一块圣域,为她们建立祭坛,让她们成为雅典的保护者和传统道德秩序的维护者。

雅典娜的安抚果然起了作用,说动了这些可怕的女神。她们愿意留下来,居住在雅典,成为城市和人民的保护者和监督者。

这个结果出乎预料地好,使冲突以和平妥协的方式得到解决,终止了无休止的报复行为,实现了城邦的和平、繁荣和秩序。

这些可怕的女神们从此在战神山下的洞穴里定居下来,接受 雅典人的供奉,成为城邦法制和繁荣的维护者。她们不再被称作(Erinyes, Ἐρῑνύες,意为“愤怒者”),而改称为 欧门尼德斯(Eumenides, Εὐμενίδες),意为“ 仁慈者”(The Kindly Ones)。这也是这部悲剧的剧名之由来。

雅典娜平息复仇女神们的怒火, John Flaxman插图

复仇女神留在雅典象征着传统力量向新思想、新观念、新秩序的让步,也意味着传统风俗秩序依然得到尊重和维护,这是理想的双赢结局。雅典人因善待各路神仙而赢得诸神的好感,即便是可怕的神灵也能化敌为友,成为雅典繁荣和秩序的保护者。

观看此剧的观众们一定会想,阿伽门农家族无休止的复仇残杀在雅典画上圆满的句号,说明雅典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连可怕的复仇女神都愿意留在雅典,保护雅典,说明雅典已经变成诸神眷顾的宠儿。在诸神护佑下,未来的雅典能不繁荣昌盛吗?任何人看到这里,都会有一种欣慰之感,这是典型的“悲喜剧”特征,历尽劫波和苦难,但结局让人欣慰。

埃斯库罗斯这样处理悲剧中的神话素材,即表现了神话的伦理冲突,又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办法,使关心此类话题的民众的内心困惑得到缓解,同时也宣传了雅典,抬高了雅典的地位,巩固了城邦间的联盟,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又灌输了新思想和新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此三部曲以其精彩的情节安排、戏剧冲突和性格刻画,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还有审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信息是我们今人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作者在雅典卫城南坡的酒神剧场,埃斯库罗斯悲剧上演的原址(2013年摄)

END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