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受到刺激后能传导和产生兴奋 【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2023-09-18 08: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3)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三)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3.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传递方向:单向。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轴突→细胞体或轴突,不能反向)

5.结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七)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 、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二)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三)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如下图)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五)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特别提示】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机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对生理生化反应起着调节作用。

(六)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

(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2.联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附:高等动物激素的成分

(八)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 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三、体温调节

(一)体温的概念

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二)体温的测量部位

直肠、口腔、腋窝

(三)体温的来源

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四)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五)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

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

(六)体温调节过程:

1.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2.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不自主的颤抖,),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体液次之。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体温感觉中枢。

感受器: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及内脏感受器。

(七)调节方式

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

(八)调节中枢

下丘脑

(九)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十)体温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四、水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的原因

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

(二)水的来源和去路: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也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也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三)调节激素

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五)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六)调节中枢

下丘脑

(七)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特别提示】

1.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2.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五、血糖调节

(一)血糖的含义

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二)平衡的原因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

(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四)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

(1)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五)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补充: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激素→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补充: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激素→血糖升高)

(六)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肝脏完成)

(七)调节中枢

下丘脑

(八)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九)有关血糖病知识

低血糖:血糖浓度50-60mg/dl,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导致血糖的来源减少。

表现:头昏、心慌。

高血糖: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高于160mg/dl出现尿糖

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

表现: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糖尿病

糖尿病

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1)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2)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3)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

(4)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3.治疗: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2)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3)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4.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下丘脑的作用:

下丘脑的作用:

1.调节,是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

2.分泌,是内分泌的枢纽,具有分泌激素的作用。

3.感受,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渗透压感受器。

4.传导,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大脑皮层。

来源于网络,内容若有误,欢迎留言指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