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七十载“马良”依旧青春少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笔马良真实存在吗 品读|七十载“马良”依旧青春少年

品读|七十载“马良”依旧青春少年

2024-07-06 1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洪汛涛和“马良”在一起。

洪画千

看《神笔马良》的我们,如今描绘蓝图,创意无穷……

龙年央视春晚里一曲《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勾起了我们对经典童话《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先生的回忆。

洪汛涛(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县人,后定居上海。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和核心人物,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童话十家”、“神笔马良”之父、“童话学”开创者、“童话教育”倡导者。

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评价说:“上海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贡献了一大批杰出作家与优秀作品。人们一说起上海文学,就会想到茅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想到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在上海的文学旗帜上,大写着洪汛涛的名字!”

洪先生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但他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作品。这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先生从写诗步入文坛。1946年7月,洪先生才刚高中毕业,他那时就广泛投稿,并且创办文艺刊物、主编诗歌副刊。那时的他虽然刚开始写作,但是文采斐然出众,笔锋异常犀利,似乎真有神仙在他梦中授以神笔,落笔就能入木三分。1948年7月,20岁的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天灯在看你》。1949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尸骸的路》。这两本诗集,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情感、描绘人民苦难、抨击社会黑暗、呼唤抗战胜利。艾青等在主编《中国四十年诗选》(重庆出版社1985年出版)时,就收入了洪先生的《画市侩》《小牛犊》《今天,我第一个早》三首诗作,并在序言中评价道:“这集子里的诗,如同暗夜天空中的繁星万点,不论大小,每一颗星,都以自己的光亮,自己的特色,在诗的银河中照耀。”

为了养家糊口,洪先生还先后在家乡做过许多乡村学校的代课教师,教过国语、史地、图画等课。作家曹聚仁家属回忆道:“洪汛涛在育才任教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个半学期,但是在育才发展史和教育史上永远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足迹……他带出了两班好学生,这两班学生大多都成为新中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还培养出了三位优秀的作家。”

作家秦文君指出:“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是没有时间标签的作品,能永久地表现有趣的故事和闪亮的人类之心。”今年是洪汛涛先生创作《神笔马良》七十周年,这部作品篇幅不长,故事也并不复杂,但有着耐读的永久的魅力,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出色地塑造了马良这个人物形象。马良勤奋、好学、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马良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尽管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古代”的、传奇性的,但依然可以给读者以现实的教益,因此他就自然地成了一代代中国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

其次,作为童话,它的生命是幻想。构成童话的“幻想”,要既大胆又真实,既不可思议又合情合理。《神笔马良》中的“神笔”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从这一点说,它是“童话”;但它又真实得很,这不但因为在我国有“梦笔生花”“画龙点睛”的传说,这符合我国传统,易于为人们接受,而且,它又有着含蓄的象征意义,它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力量的化身。

《神笔马良》还具备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激情,富有诗情画意。这篇童话的成功和洪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其特别注重儿童文学美学是分不开的。

根据《神笔马良》改编的美术片《神笔》1955年底上映之后,马良的爱憎分明的立场与行动,立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短短两年时间先后参加12个国际电影节,立即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各国的电影艺术家都为之倾倒。《神笔》除了获得文化部编剧一等金质奖章,还先后荣获五个国际大奖,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也是百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洪汛涛在家乡浙江浦江县“神笔马良”铜像前。

洪先生有扎实的民间文学和古文学功底,有丰富的人生和社会阅历。他在童话创作上,推崇童话的民族化和童话的现代化相结合,他的众多的童话作品是他理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

他的童话有歌颂的,也有规谕的;有快乐的,也有悲愤的。他的童话,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社会的主旋律。他的童话,主要写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他的童话,爱以小说大,以物说人,以古说今,以旧说新。

他的童话,注重哲理性。他说过:“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写作是在向儿童讲述最浅显的哲理。”他写出了《白头翁办报》,说调查研究,切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切不可报喜不报忧,也不可报忧不报喜,应该实事求是。他写了《棕猪比比》,说比一定要找强者比,切不可专找弱者比。他写了《慢慢来》,要大家办事必须讲速度,不可松松垮垮、拖拖拉拉,要跑步前进。

他的童话创作富有浓郁的民间文学风味,为大家所熟知。而他的小说创作,也同样注重民间文学风味,并且具有瑰异的传奇色彩。如《蛇医传》和《打猪记》,单从作品的篇名和各节的小标题来看,都是十足的民间话本风致,鲜明地呈现了我们民族语言的特色。在这短短的七个字当中,既概括了各节的内容重点,又写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与人物,明显突出,引人注目。这两篇小说,都是洪先生1958年应邀赴京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后的采访成果。

上世纪50年代,洪先生在时代背景下,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完成了《春兰闹海》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女青年敢于打破“女人出海不吉利”的旧观念,同男人一起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劈波斩浪出海打渔的先进事迹。全文写春兰,春兰却始终没有出场;而是用春兰留下信,谦逊而又亲切地写出了她的传奇,这是作者构思上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最后结尾,也颇俏皮:“现在,我要上路,赶到南墅去坐船;至于那篇祁春兰的访问记,嗯,只能等我出海回来后再写,迟些日子跟读者见面了。”这篇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解放军文艺》上,编者在《编后记》中特别指出,小说《春兰闹海》“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面貌”。

他创作的小说《一幅插图》《演出前后》《鲤鱼变鲫鱼的故事》《紧急任务》《新裙子》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当时那一历史阶段的学习、娱乐、劳动、生活状况及其思想面貌。这五篇小说都是洪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把在上海宝山农村劳动和深入生活时所积累的一些材料,写成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特点之一,是在写少年儿童的优秀品质时,并不回避他们身上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点。特点之二,是这些少年儿童终于在成年人的模范行动影响下改正了缺点。这两个特点,正显示了作者对少年儿童的热爱、熟悉与了解。

龙年春节,万家团圆时,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系列融媒体策划《英雄全家福》。文中7张全家福承载着7个英雄的故事,7张全家福感动亿万网友。其中“我想把自己变成神笔马良,写出不朽的篇章,让世界更加辉煌”是王焯冉家中藏着的一张小纸条。

长大后,他没有变成神笔马良,却真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加勒万河谷写出了不朽的篇章。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发扬“马良”精神:“勤奋、善良、勇敢、智慧”,“让世界更加辉煌”。

像《神笔马良》这样的童话,完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特色,因此也就能超越地域的界限,“飞”到了世界各地。

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中华读书报》,首次全面总结新中国60年儿童文学,推荐60部经典书目,《神笔马良》榜上有名。《60年60部经典作品小传》中指出:“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神笔马良》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国际广泛赞誉、实至名归。”

2013年4月9日,洪汛涛先生85周年诞辰日,有关网站首页24小时刊登《神笔马良》插图,代表全球读者向《神笔马良》及作者致敬。当天的《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纪念文章。这一切,都唤起了几代读者的亲切回忆。

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神笔马良》的译本和课本。各种世界性的儿童文学作品选,《神笔马良》总是作为中国的代表作入选。那些世界儿童文学概论、世界儿童文学史、世界儿童文学辞典,都提到它、评价它。海内外都有人在研究《神笔马良》,海外还有学者曾以研究论文报考博士学位。

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东方语言和文化系教授,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获得者吉来(Giray Fidan)称:孩童时期,我曾阅读过一本名为《神笔马良》的中国童书,书中的故事情节和独特文化元素让我着迷。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奇妙中国的大门,激发了我对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浓厚兴趣。我的汉学之旅,始于《神笔马良》的启蒙,延伸至中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的翻译,每一步都见证了我在汉学研究之路上不断向着更高峰攀登的努力与探索。

2023年12月12日至12月27日,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作家作品翻译大赛。他们的翻译作品为洪汛涛的经典童话《神笔马良》。

由此可见,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就愈有国际性。“马良”和作者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早已遍及全球。

洪先生一生奉行的信条是:“作家=作品+作品+作品……而不是其他。”他以“儿孙应有儿孙福、乐为儿孙作马牛”为座右铭,希望上一代人,多为下一代人着想,希望人类一代比一代进步、幸福……他是带着这些主张开始为下一代人勤勤恳恳、日以继夜地写作和工作。也许是他起的名字注定了他一生,“汛涛”谐音为“殉道”,他就是一位文学的“殉道”者,也是推动童话历史车轮前进的巨人。

今年4月9日,是洪先生诞辰九十六周年,我们就用此文来纪念他、缅怀他、追思他,也为他辉煌文教艺术出版成就点个赞。

洪画千

来源:青年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