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游外物翻译 《秋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秋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2023-03-16 18: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秋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

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

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

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

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

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

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

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

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

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

不是绝对的,

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

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

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

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

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

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

进了一步。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

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

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

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

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

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秋水【原文】秋水时至

(1)

,百川灌河

(2)

泾流之大

(3)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5)

,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

(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7)

,望洋向若而叹曰

(8)

:“野语有之曰

(9)

,‘闻道百

(10)

,以为莫己若’者

(11)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义者

(12)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13)

”北海若曰: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

(14)

拘于虚也

(15)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16)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7)

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18)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19)

;尾闾泄之

(20)

,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21)

。而吾未

尝以此自多者

(22)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23)

,吾在于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