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课例: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祖父的园子朗读配乐歌曲 群文阅读课例: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思考

群文阅读课例: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思考

2024-06-01 1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设计理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一系列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设计特色]以“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园”为贯穿全课的显性阅读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阅读领悟文中“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直至真正读懂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位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蚱”、“蚌”等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弄懂“倭瓜”“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一、初读课文,填写词语,感知花园。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让学生带着一个任务自读课文: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园。)。

自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可以借助书后生字表和字典、词典解决。

2.练中交流,感知全文。

(1)课件出示四组词语,分别是:

蜻蜓 蜜蜂 ____ ____ 大榆树 樱桃树 ____ ____

倭瓜 玉米 ____ ____ 栽花 拔草 ____ ____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每组前面的两个词语,到课文中找出两个类似的词语写下来,并准备说说理由。

预设:四组词语类别分别为:昆虫;树;农作物;干农活。交流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找、填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2)交流“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园”(课件出示)的填写情况。依据词语归类填写交流成果,设问: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这里的横线上该填上什么呢?

预设:花;果 ;菜。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通读课文,初步感知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词语归类的练习,既基于学生的经验、常识,又紧紧结合课文内容,需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有助于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乐园。

1.简介作者,指向语言。

(1)引导学生交流关于萧红的资料,要点: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42年病逝于香港;只活了31年,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感动许多读者。

(2)课件出示文学批评家季红真对萧红作品的评价:萧红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觉,对于汉语的神奇魅力具有独特的感悟。她的语言生动单纯而又形象饱满,具有生命的质感。她以儿童般的想象力,创造出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完成自由表达。

师:这段话评论的是什么?最关键的词句是什么?

预设:评论的是萧红的语言;关键词句有“儿童般的想象力”“灵活的句式”“自由的表述”。

2.品味语言,感受乐园。

(1)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有着“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有着“儿童般的想象力”,是一种“自由表达”呢?

(2)学生默读,标划,思考。

(3)互动交流。(交流的语句顺序随机)

语句一:“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学习步骤:

找:学生说到这句后,让学生再找出课文中类似的语句,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菜”……

思: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我”调皮、可爱;“我”与祖父形影不离;“我”喜欢祖父,祖父爱“我”。)

读: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我”的可爱、调皮。

语句二:“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学习步骤:

读:指导学生想想画面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中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丰富阅读感受。

写: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啊,蜻蜓啊,玉米啊,土墙啊,能像萧红那样让这些也活起来吗?(课件出示: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

说:学生仿写后,让他们把写的句子“说”给大家听;听的同学既要准备评别人写得好不好,又要注意自己写的内容有没有与别人一样的,如果有要及时修改。

背:指名尝试背诵。

语句三:“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学习步骤:

比:a.课件出示下列文字,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出阅读感受。

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感受:景色很美。)

b.阅读课文中描写同样景物的语句,又读出什么呢?(自由)

找:为什么读了课文中的这段话就能让读者感受到“自由”呢?诀窍就在于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找一找,是哪个句式?

(句式: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就_________。)

悟:作者仅仅是在表达景物是自由的吗?这是什么写法?(自己的自由;借景抒情。)

读:配乐指名读,感受自由。

(4)再次立足全文,交流阅读感受。(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园。)。

[这一环节由作者的语言风格入手,紧紧扣住课文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品味课文中“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板块式展开课堂教学。学生在读、写、说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但感受到萧红语言的魅力,而且读懂了文字背后的“自由”,文意兼得。]

三、群文阅读,升华理解,领悟家园。

1.猜填名家评语用词

师:著名作家茅盾是这样评论萧红的《呼兰河传》的。

(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______的歌谣。)

师:猜一猜,茅盾在“歌谣”前面用的是什么词呢?

预设:动听,欢快,活泼,美妙。

(学生每猜填一个词之后,启发学生联系品读过的语言文字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动听”,可以联系园子里各种小动物悦耳的叫声和“我”“大喊着”谈;“欢快”,可以联系“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谈;“活泼”可以联系文字描写中呈现出的“我”的可爱、调皮谈……)

2.阅读原著人物简介

师:茅盾先生用的是什么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音乐声中,课件逐行出示《主要人物简介》)

《呼兰河传》主要人物介绍:

有二伯:性情古怪,自卑,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胆大麻木,有时还小偷小摸;在张廷举家做长工,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干活,所得到的是晚上吃点残羹剩饭,被剥削得一贫如洗,常被怒骂和毒打。

小团圆:原本健康、聪明的女孩,出嫁第三天开始,就因为“不怕羞”等原因天天被婆婆打。被打得生了病,婆婆怕她丢了性命,隔三差五请跳大神的过来捉妖拿怪,还请了神汉,终不见好。最后,病重中被脱光了摁在滚烫的热水盆里,一盆盆热水从头浇下,直至没了气息,死在了盆里。

冯歪嘴子:终日劳碌却生活贫困,不顾别人的奚落与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妻子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去世。

师:读完这些内容后,你们觉得茅盾的评语中,会用什么样的词呢?

(点击课件,显示:凄婉)

3.阅读作者生活年历

师:作者的笔触为什么会这样凄婉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作者的经历。(点击课件,音乐声中,逐行出示《萧红年历》)

萧红年历:

1930年 对家庭没有感情和留恋,出走北平

1931年 违心与人同居

1932年 生下孩子但无力抚养,将孩子送人

1934年 为躲避迫害,逃离哈尔滨到青岛,后继续逃到上海

1936年 只身东渡日本

1938年 与萧军分手,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1940年 离开重庆,抵达香港

1941年 患肺结核,因受医院冷遇,返回九龙家中养病

1942年 因庸医误诊,病情加速恶化,离开人世

师:找到答案了吗?(颠沛流离,命运坎坷,英年早逝)

4.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师:那祖父的园子仅仅是她的乐园吗?(点击课件,音乐声中,逐行出示并有朗读配音的课后“阅读链接”: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只因他们充满我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师: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觉得对命运多舛的萧红来说,这个园子还是什么园子?

预设:心的家园,精神的家园。

[这一环节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里的思想感情”,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连续阅读《呼兰河传》主要人物介绍、萧红的人生经历以及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理解、领会逐层深入,直至自主领悟到“祖父的园子”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灵的家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怀念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课题研究课例。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合适议题,精心选择文本,指导儿童进行阅读建构,达到全面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目标。回顾本课的教学,有这样几点感受:

“结构化呈现”的意图得到了落实。整节课没有按照课文叙写的先后顺序逐段施教,而是在深入研读课文、作者、原著的基础上,在意义层面上将整节课的流程设计为内涵越来越丰富且有内在先后逻辑顺序的三个板块,即“花园”“家园”“乐园”,使得课堂的结构紧凑、前后勾联、脉络清晰,成功地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入文本的深处,逐步加深阅读感悟,提升阅读品质。

“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初步体现。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品读的具体句段,还是阅读结论,教师都不做指定要求或倾向性引导,力图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思、议、说。例如在引导学生交流“哪些语句有着‘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有着‘儿童般的想象力’,是一种‘自由表达’呢?”的教学中,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就是由学生做主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做好随机应变及相机指导,课堂是生动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群文阅读进课堂”的尝试效果良好。针对作者、原著、节选文本内容,在课的第三板块仍然以“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园”为议题,组织学生阅读茅盾先生对原著的评价、原著主要人物介绍和《萧红年历》,学生从群文阅读中拓宽了视野,领悟到“祖父的园子”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灵的家园”,群文阅读整合进了阅读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指向小学生言语品质提升的群文阅读课例研究》(批准号为:B-a/2018/2/49)阶段研究成果]

(本文发表于2021年《教育视界》第1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