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三代创造了投资传奇,其理念不亚于巴菲特 戴维斯是美国的传奇投资人,这里说的戴维斯,并不是指的一个人,而是祖孙三代人。从投资表现来看,戴维斯祖孙三代均取得了卓越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祖孙是指几代人 戴维斯三代创造了投资传奇,其理念不亚于巴菲特 戴维斯是美国的传奇投资人,这里说的戴维斯,并不是指的一个人,而是祖孙三代人。从投资表现来看,戴维斯祖孙三代均取得了卓越的... 

戴维斯三代创造了投资传奇,其理念不亚于巴菲特 戴维斯是美国的传奇投资人,这里说的戴维斯,并不是指的一个人,而是祖孙三代人。从投资表现来看,戴维斯祖孙三代均取得了卓越的... 

2024-07-13 0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东邪惜独,(https://xueqiu.com/7913121001/264912794)

戴维斯是美国的传奇投资人,这里说的戴维斯,并不是指的一个人,而是祖孙三代人。

从投资表现来看,戴维斯祖孙三代均取得了卓越的投资成绩。

不仅如此,第一代戴维斯,创造了一个投资概念,即“戴维斯双击”和“戴维斯双杀”。

“戴维斯双击”指的是,如果你投资一个估值比较低的股票,那么随着业绩的增长,同时投资人看到业绩增长后开始青睐于股票,提高了股票的估值,就会使得股价呈现双重击打的股价增长效应。

“戴维斯双杀”则正好相反。

祖孙三代在投资的风格上略有不同,爷爷辈戴维斯对保险公司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投资组合中主要以保险股为主。而二代戴维斯和三代戴维斯则在选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

不过,第一代戴维斯在人生晚期,也尝试过扩大自己的投资范围;而二、三代戴维斯,在经历过投资的起起伏伏之后,也开始逐渐缩小能力范围。

最终,祖孙三代在晚期,对投资的理念基本已经趋于一致。

这里说两个八卦,第二代戴维斯和第一代戴维斯关系比较紧张,而第一代戴维斯和第三代戴维斯关系又特别亲密。第一代戴维斯在生命晚期,曾经把毕生投资的笔记和文稿委托第三代戴维斯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第二代和第三代戴维斯发现,一代戴维斯的很多投资标的,和二代三代有不少重合之处。

也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在一家公司招待投资人的宴会上,三代戴维斯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共同赴约。

言归正传,下面就来说说戴维三代总结的投资逻辑:

戴维斯说:

我们会问自己,如果我们完全拥有这家公司的股权,到年底算账的时候,在除去维持再生产的投资之后,以及为了增长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投资之前,我们的口袋里还会剩下多少。这个计算的结果叫作‘股东盈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会对股票期权、折旧率、递延税项以及一些细微因素进行调整计算。通常,股东盈余会低于公司财报公布的盈利。

我们对公司的负债也非常关心。如果有两家公司盈利一样,股价也一样,表面看起来它们的估值是一样的。然而,如果其中一家公司负债累累,而另一家公司没有负债,那么,在我们眼中,它们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旦将那些经常充满幻想的“财报”盈利转为“股东盈余”,会将持有这些股票能获得的未来收益,与同期的美国国债收益进行比较。国债持有人会得到可预期的收益,而股票持有人的潜在收益会高一些,但不确定性更大。为了便于比较,将股东盈余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盈利收益率,即市盈率(PE)的倒数。这样,一只股价30美元的股票盈利2美元,其PE是15倍,其盈利收益率为6.6%,这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但当一只60美元的股票盈利2美元时,其PE是30倍,其盈利收益率为3.3%,则远远低于国债收益率。

如果投资人放弃6%的国债收益,而去投资只有3.3%收益的股票,那一定是疯了。除非这家公司在未来能提升其盈利,换句话说,这家公司的盈利必须保持增长。

事情难就难在,预测8年或10年的增长是一项挑战。为了使预测贴近真实,这家公司必须相对具有可预测性。你无法预测一家高科技公司10年之后的样子。即便你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了科技股(例如我们以15倍PE的价格投了惠普),也可能需要等上数年时间,其盈利收益率才能赶得上国债。

我认为,这段话虽然寥寥几句,基本上已经把投资的原则解释的一清二楚,下面我来拆解一下:

①现金流是测算估值的关键

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我认为特别经典,这句话的关键词在于两个,第一是“未来”,第二是“现金流”。

要计算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第一要搞清楚公司有没有发展的未来,第二是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会产生现金流。

那么,这个现金流是什么?

这个现金流,既不是净利润,也不是经营性现金流,戴维斯总结道:

在除去维持再生产的投资之后,以及为了增长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投资之前,我们的口袋里还会剩下多少。这个计算的结果叫作‘股东盈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会对股票期权、折旧率、递延税项以及一些细微因素进行调整计算。通常,股东盈余会低于公司财报公布的盈利。

戴维斯说,那些维持再生产的投资,是要被扣除的,这项投资实际上减少了公司现金流;而那些可以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不要扣除,这是算在现金流之内的。同时,对股票期权、折旧率和递延税项等一些财务数据做微观调整,才是公司真正的“现金流”。这个“现金流”,被称为“股东盈余”。

朋友们,我们估值的起点,就是必须先算出来这个“股东盈余”。

②避免高负债公司

戴维斯说,两家公司,即使盈利情况一样,股价一样,如果一家公司负债低,另一家公司负债高,那么这两家公司的投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不同,我认为存在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高负债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公司遇到宏观或者政策面的波动,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财务层面。两家同样ROE的公司,高负债的公司要维持高ROE,必须不断的通过增加负债来维持。这意味着,高负债的公司为了维持财务表现,必须不断扩大风险敞口,增加财务杠杆。

所以,同样的财务情况下,我们要优先选择那个低负债的公司。

③用公司的盈利率和国债进行比较

盈利收益率就是PE的倒数。通常我们认为,股票由于存在一定风险,所以需要存在一定的风险溢价。如果当期的国债收益率高于股票的盈利率,那么毫无疑问,应该购买国债;相反,如果股市的盈利率远远高于国债收益率,比方说国债收益率是2%,而股票盈利率有5%,那么就应该选择投资股票而不是国债。

④投资标的必须要可预测

这在第①条里有写到,公司必须拥有“未来”。这个“未来”,意味着公司必须拥有强大的护城河,并且业务简单可预测,很难被颠覆。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存续期大概率会非常强,也就给内在价值的估计提供了一个基本环境。

除了这四条,戴维斯还说过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千万不要买贵了。

投资界有一个观点,似乎买入那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估值并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重要性会降低一些。对此,戴维斯并不那么认为。

戴维斯认为,由于公司的盈利存在波动,而估值也会存在波动,用高估值买入公司,未来的收益空间会比较有限,甚至会发生“戴维斯双杀”的情况。

戴维斯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表,如下图:

假设一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股票,在买入时的估值是30倍,同时每年增长率达到30%。而在第五后,利润增速从30%下降到15%,投资人给予的估值也下降到了15倍。

这五年里,公司增长率保持前四年连续30%和第五年15%的增长,但是估值从30倍估值下降到了15倍。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投资年化收益只有6.7%。

这就是以高估值(或者说合理估值偏高)买入一只优质股可能面临的尴尬局面。

戴维斯不会看这些股票,他会看那些增速偏低但是估值也偏低的股票。

比如说年均增速为13%的股票,由于市场对此的关注度较少,所以估值只有10倍。

公司连续每年13%的低增长。但是慢慢的,公司的关注度上升,估值到了13倍。

这种情况下,投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

因此,用较低的估值去购买一个稳健低增长的公司,成为戴维斯三代的主要选股策略。这种策略,使得三代戴维斯的投资回报率都非常之高。

戴维斯的原话是:

我有相当大部分的获利来源于低增长行业的股票,而它们看起来利润乏善可陈,预期回报也低。

我强烈安利一本书,叫做《戴维斯王朝》,这本书比我预期的要好看的多,其中亮点有三:

第一是展现了戴维斯三代的成长史;

第二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和大佬频出的场景;

第三是不断穿插了对投资原理的解释。

我摘录一些笔记,共朋友们阅读欣赏,不想买书的朋友们,通过下面的笔记,也能够大概了解到戴维斯是如何从白手起家,成为富豪的:

--戴维斯喜欢购买那些具有节约精神的管理层的公司的股票,他们使用投资人的钱如同使用自己家的钱一样。

--由于大众通常会在股市上升时一路买进,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小投资者来来回回变得更穷了。

--在一个露天广场观光时,戴维斯与街头小贩讨价还价,以至于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小贩转过脸来对凯瑟琳说:“他真是个小气鬼!”从此,“小气鬼”成了戴维斯家族内部长久流传的一个笑话。

--从历史上看,股市升跌与经济好坏并非完全同步。股市崩塌的时候,经济往往还不错;而股市飙升的时候,经济有时还很悲惨。

--戴维斯少言寡语、行事谨慎、简朴节约,戴维斯的外甥路易斯.利维回忆道,“戴维斯赚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虽然其他著名投资人也会抓住一个赢家,但他们奇妙王国的花哨组合所带来的回报远远逊色于戴维斯对于保险股无聊的专注。

--乐观是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可或缺的特质。

--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不一样,戴维斯绝不会让这些令人沮丧的故事影响他迎接经济复苏的热情。对于商业和金融,戴维斯是天生的乐观派,这对于任何一个股票投资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特质。

--戴维斯没有追随大众的这股热情。尽管债券在过去的十年是赢家,但他意识到只有股票才是超级财富的创造者。股票是一个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如果这家公司能兴旺发达,那么股票应该可以说是具有无限的上升空间。一个债券持有者的所得只不过是本金的返还加上一点利息,无论发债公司如何优良,与债券持有者毫无关系。

--戴维斯整整有四年时间关注这些保险报告。如果无法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他会将文件放在陈旧的公文包里带回家继续阅读。晚上,他会坐在家中火炉边上的一张靠椅上阅读。

他身上负有的监管职责使他天天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统计活动打交道。通过阅读大量内部文件,戴维斯成为这种通常认为无聊的行业的专家,他全神贯注于其中的细节。

--保险行业的荣枯起伏是可以预见的,一个丰年之后往往跟随着一个糟糕的年份。

--那些以承担最小风险寻求回报的人就是在投资。那些为未实现的、仅仅是具有潜力、未经证实的“明星”支付愚蠢价格的人,就是在进行投机。

--戴维斯也热衷于阅读格雷厄姆的著作,并钦佩他的观点。1947年,戴维斯还当选为格雷厄姆股票分析机构的主席。

--格雷厄姆写道:“若想取得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投资者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自身坚定沉着且积极乐观;(2)投资标的在华尔街并不风行。”

--如果一个公司发布了未来长期利润增长目标的权威预测,但对于如何实施却模糊其词,戴维斯会弃之而去。他喜欢问的问题之一是:“如果你有一颗具有特殊功能的银色子弹,可以消灭一个竞争对手,请问你打算干掉哪一家公司?”在得到答案之后,他会记下这家公司,然后研究它的股票。一个让对手畏惧的公司一定有其可取之处。他将这种深究事实的调研称为“与我的合伙人会晤”。深谙历史的戴维斯明白,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伟大的领导者创造的,他现在就在寻找商界伟大的领导者。

--对自己的持股价值心中无底的投资者,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惊慌失措,逃之夭夭。他们衡量价值的唯一指标就是股价,所以,股价越是下跌,他们就越是倾向于卖出。戴维斯具有一种“恐慌免疫”特质。华尔街行情每天、每周、每月以及每年的上上下下、跌宕起伏,都不会让他改变既定的策略。即便在市场崩溃、士气低落的大跌中,他依然坚定地持有自己的股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投资组合的真正价值被市场错估。熊市无法令其恐惧,因为他心中有底。

--股票价格的波动是戴维斯所关注的指标中最不重要的指标,但他依然会留意报价单。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陷于“长期的下跌之中”,对他而言,这或许意味着其背后有不为人知的麻烦,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知晓内幕消息的人在抛售手中的股票。

--他精于数字,但不仅仅依靠数字来挑选股票。“你可以把会计当作兼职来学习,”戴维斯告诉自己的儿子,“但你必须学习历史。历史会给你更宽广的视野,并教会你,与众不同的人会成就与众不同的事业。”

--一天晚上,旅行团的其他成员外出吃晚饭,戴维斯留在酒店里,一边喝着啤酒,一边与凯瑟琳分享着他的发现。在旅行团返程之时,分析师们利用飞机停经香港的机会外出购物,戴维斯则利用这段时间继续他的保险公司研究之旅。戴维斯和凯瑟琳回到了纽约,此次日本之旅事后证明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旅行。他的同行们回来之后,热情很快就消失殆尽,但是戴维斯和罗森沃尔德却成为热心的买家。他们的入手时机堪称完美。不久,日元开始走强,日本的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大众投资的狂潮中,蓝筹股的步履蹒跚意味着老股东们在疯狂抛售手中的旧股。资产从聪明人手中转到幼稚投资者手中,这种大规模的转移被称为“资产分配”。

--新股的疯狂往往是危险的繁荣的最后一个阶段。”布鲁克斯提到。1969年,新股大量发行,其中最受欢迎的被称为“射手”,因为这些新股的价格在上市首日像被喷射出去一样。

--正如以往发生过的一样,那些升得高的股票跌得比道琼斯指数多,道琼斯指数下跌了36%。那些拥有吹嘘过度的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些公司有诸如数据处理、数据控制、电子数据系统或任何名字中带有“数据”一词的公司。10家最著名的大企业的股价平均下跌86%;高科技公司的股价平均下跌77%;电脑和电脑租赁公司的股价下跌80%。1970年[2],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纳斯达克市场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而此时计算机类股票却正在经历浩劫。

--作为第二代的谢尔比则是从一开始就受到整个投资氛围的熏陶。他的整个童年就是他人生的MBA。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饭桌上有人谈论股票,前往哈特福德进行调研,屋子里堆满了公司年报。在公园、后院,别家的父亲教孩子三种球类运动:棒球、篮球和橄榄球。而戴维斯教儿子的是保险公司的知识:它们如何理赔、什么能损害它们、它们如何使财富增长。戴维斯的热情极具感染力。

--正是从这里,谢尔比每天和父亲一起用三个小时前往华尔街。父子俩天不亮就起床,穿好衣服,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步行到麦迪逊火车站,赶一早6:00的火车(这是最早班的火车)去纽约的中央车站,在那里转乘地铁,9:00到达派恩街的办公室。这个通勤方案给戴维斯在10:00股市开市之前提供了专心工作的时间空隙。纽约证券交易所当时保持着与银行一样轻松的作息时间,还没有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停歇地交易。

--在戴维斯放松的夏季日程表里,通勤和工作的时间占据了每天24小时中的13个小时。

--戴维斯家庭日益增长的财富似乎对于其家庭支出和日常花销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变。在家时,戴维斯依旧穿着他那破了洞的毛衣和旧裤子。在全家出行时,他穿着仅有的旧鞋子在前面领路。每次凯瑟琳将那双旧鞋子扔出去,戴维斯总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用胶水、胶条或橡皮筋将它们修补好,放回壁橱里。有一个夏天,戴维斯家请的厨师说炉子里冒出汽油的味道,那个炉子已经锈迹斑斑,时不时会有铁锈掉进食物中。她指着炉子上锈蚀的洞,建议主人买一个新的炉子。戴维斯围着炉子闻了闻气味,拍了拍这个老古董,“我们不需要一个新炉子,”他坚持道,“用油漆涮一下,补上洞就行了。”

--戴维斯认为节俭并非一种虚妄的美德,并将这种理念传递给他人。在他的观念里,花掉一美元就是浪费了一美元;而没有花掉的一美元却可以复利增长。他教育孩子们不要浪费金钱资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戴维斯一家对待金钱就像沙漠部落的人对待水一样珍惜,无论做什么事情,尽可能做到节俭。在投资账户里——那是钱应该待的地方,金钱是快乐的、滋润的。离开了投资账户,金钱是不安的,甚至是有毒的,它有损独立的精神,侵蚀所有人的工作干劲。

--勤俭节约在戴维斯家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部分,这样,他们在长大成人时才具有独立的人格,免于金钱的毒害;他们才能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最好是量入为出),用余钱进行投资,开始自己的复利人生。

--每一个“学期论文作业”都包括图表,这样,读者可以将过去数年的利润率、营业收入、销售等指标进行比较。“你应该留意,一家公司是否降低了成本,提了利润,并且加速了成长。”谢尔比说,“如果一家公司比同行更为优秀,你应该了解为什么。一旦你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询问管理层:公司的未来如何?这种令人欣喜的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他们做了些什么使得业绩如此优秀?”

--下班之后,谢尔比依旧会待在办公室,翻阅财经杂志、新闻通信,以及其他分析师的报告,寻找不同的视角。

--谢尔比反复思考,想得越多,越觉得这样的前景(成为银行的总裁)没有吸引力。“我看见自己参与一个又一个正式的晚餐会,基本上会困在一个看似荣耀的关系网中。我意识到,我宁愿看100张财务报表、访谈100位CEO,也不愿意去主持一个鸡尾酒会,招待100位公司认为重要的客户。”

--谢尔比亲眼见证了为“成长”支付高价格的危险。这也让他意识到,一般而言,公司管理层会强调公司积极正面的一面,而忽略消极负面的一面。

--谢尔比对于闲聊没有丝毫的兴趣。比格斯和谢尔比负责大部分股票挑选的工作,两个人常常加班加点地工作,特别是到了3月份,那是上市公司发布年报的高峰期。但是,比格斯的加班还算有所节制,他在加班之后,选择回家与家人一起吃晚饭。谢尔比则完全是个工作狂,他选择一直待在办公室。

--谢尔比将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他会给分析师、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上市公司CEO提很多问题。当不提问题时,他就阅读各种报告,准备更多的问题。他很自律,如果没有搜集全部相关信息,没有审阅过每一份报表,没有从各种角度进行过思考,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懒虫。

--门面装饰得再好也无法赢得客户,能赢得客户的是投资表现。

--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强有力的领导层可以令戴维斯夜夜安眠。

--戴维斯庆祝成功的方式就是在工作日程上安排了更多公司调研,会见更多的CEO。

--“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棒球、曲棍球或好莱坞这些话题。”安德鲁(第三代戴维斯)回忆说。“我们讨论的话题都是关于股票和政治。”他还记得与父亲谢尔比一起在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沿着陡峭的山间小径远足时,讨论公司盈利和现金流的情形。“尽管我想和爸爸讨论些别的话题,但谈论的内容最终还是这些。”

--戴维斯交给孙子克里斯的资料记录,清楚地表明了是什么因素使他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带给他真正成功的,并不是那些厚厚的、像电话号码簿的长长股票名单,而仅仅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只。这几只股票是戴维斯从60年代起就一直持有的股票——惠氏金融、劳森伯格、沃霍尔。相对于公募基金每年换手率能高达100%的做法,以及大众在股票和基金交易上杀进杀出的短线行为,戴维斯的做法可谓忠诚之极,他在1950年持有的股票,到了1990年依然保留在投资组合里。

--一旦他买入了优秀的公司,他最佳的决策就是一直持有,永远不卖出。他坐拥保险股票,度过了每天、每周、每月上上下下的波动。他坐在那里,经过了温和的熊市、严酷的熊市、崩溃、调整,不动如山。他坐在那里,看着分析师们忙忙碌碌地上调和下调公司评级,看着技术图形发出的卖出信号以及基本面的变化。但只要他相信公司继续拥有强有力的领导层以及持续的复利增长能力,他就一直持有。

--全家人以一贯的沉着坚毅对待中风,戴维斯家族的人对待受伤、疾病或残疾的态度是“毫不妥协”。

--他花大量的时间做研究工作。一位记者描述他(第三代戴维斯)“因为睡眠不足而眼神呆滞”。

--鉴于像微软这样快速成长公司为其创始人所创造的惊人财富,你一定会认为投资于价格高昂、成长快速的股票,会使一些选股者荣登美国福布斯400富豪榜。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个亿万富翁或准亿万富翁是从这条道上混出来的。戴维斯和巴菲特十位数的身家都来自价值阵营,他们以合理价格购买成长。

--我们最好的熊市保护机制,就是购买那些具有强劲资产负债表、负债不多、盈利真实、特许权强有力的公司。这些公司能够渡过难关,并最终占据更大优势,因为其他实力较弱的对手会被迫收缩战线或已经倒闭了。”

--在下一个循环中,无论其何时发生,克里斯(第三代戴维斯)都认为价格合理的成长股(GAPP)遭受的痛苦要比价格愚蠢的成长股(GASP)少。

--与快速成长型投资相对应的是价值型投资。价值投资者并不关心谁将是可能成功的公司,他们关注的是那些已经成功的公司。

--蓬勃火热的快速成长股和稳步前行的价值股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有一类利润能持续稳定增长、股价又合理的股票。一般而言,合理的股价不会存在于那些热门的行业里,这样,折中型投资自然就不会涉及那些华而不实、危险的领域,例如互联网类股票。

--戴维斯三代人依靠戴维斯双击来提高回报率,而不是押注于热门投机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