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祁连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门票 探秘祁连山

探秘祁连山

2024-07-14 0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石盛楠

9月8日至10日,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主办,祁连县委县政府协办、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承办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百名记者青海行系列活动,首站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举办。

9月8日,启动仪式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冰沟基地举行。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艳萍表示:“希望以记者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为契机,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中来。”

祁连山国家公园百名记者青海行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记者们来到位于祁连山脚下祁连县扎麻什乡郭米村社区进行考察。早在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时,郭米村的大片草场被划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范围。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涵盖祁连、门源、天峻三县及德令哈市17个乡镇60个村。祁连山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冰川、河流、湿地、森林等资源,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依靠祁连山丰富的草原资源,郭米村至今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传统型生产方式。

在郭米村被划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范围之后,“什么是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设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国家公园里还能不能放牧?未来村里该如何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郭米村村民面前。

51岁的村民周曲才郎放下牧羊鞭,主动申请当了黑河湿地的生态管护员,每天早上八时左右就出门,和其他管护员一起去巡护。

周曲才郎告诉记者:“虽然我也在不断学习什么是国家公园,但我知道建立国家公园是要保护我们眼前的这些山山水水,我想为保护这片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不只是在郭米村,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无数牧民和周曲才郎一样,转变身份、转型发展,成为了保护生态的有力践行者。

在身份转换的背后,是以调动一线管护队伍和牧民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村两委+”模式在郭米村的推行。

记者向郭米村村支部书记韩琳了解到,“村两委+”工作模式是以村委会、村支部为依托,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安排,挖掘“村两委”在生态保护、宣传动员、党员带动等方面的工作潜力。“村两委+”工作模式涵盖党建、宣传、自然教育、保护模式等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全民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中去。

“今后将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第一村”,韩琳告诉记者,以黑河峡谷第一村的郭米村作为祁连县发展全域旅游试点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餐饮和民宿业发展,以增加村民收入来源。“夏秋季节来郭米村采风的人特别多,我们打算依靠紧邻国家公园的地理优势,让游客生态体验在园内,观景消费在村里”。

当地妇女为记者们带来精彩的则柔表演。“则柔”一词源于藏语,意为玩耍,身穿华美民族服饰的表演者或穿插、或对舞,歌声优美动听,给观众以心情舒畅和幸福的感受。除了则柔,他们还拥有射箭、社火等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9月的祁连,室外的气温已然让人感受到了初秋的凉爽,郭米村的四周,山川漫山遍野呈现出秋天的色彩,浅绿、淡黄、翠绿、油绿……陶醉在山水间的盎然绿意,在气氛热烈的则柔表演和射箭表演中,让人忍不住来上几个“森呼吸”。

管护员的足迹

9月9日一大清早,记者一行人进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油葫芦管护站,体验管护员的一天。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油葫芦管护站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境内,海拔3300-4800米。油葫芦源自藏语,意为“看见文字”。1939年,刚察县几个藏族部落从刚察搬迁到此处时,无意间发现山坡上有一些堆集齐整的刻有藏文的石块,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将此处命名为油葫芦。

由于山间天气多变,刚刚下过雨的道路泥泞湿滑,记者们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每一步都很艰难,而管护员却如履平地。管护员王学清指着悬崖峭壁上正在进食的岩羊群笑道:“我们就像岩羊,它们能到的地方,我们也能到。”。原来,这些管护员都是当地牧民,自幼生活在群山峻岭中,无论是道路泥泞还是山路险峻,他们都能轻松自如,巡山对他们没有任何难度。

记者向管护员了解到,管护站成立后每天都组织四到六人进行巡山,每天早上,管护员两人共骑一辆摩托车,8时左右出发,然后开始一天8、9个小时的巡护任务。管护员们进山之后要走访牧户家宣传森林防火、看看山里有没有野生动物受伤,需不需要救助、野生植物有没有病虫害。他们日复一日的在这样山连山、岭连岭的崎岖道路上巡查,据测算,他们最远步行距离曾达55公里,巡护的范围达到千余公顷。

一路上,管护员一边带领记者巡山,一边清理山中的白色垃圾,这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此外,管护员还肩负着布设红外相机、记录巡护监测情况、发布保护区照片等任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公园的设立,祁连山腹地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动物如雪豹、岩羊、黑颈鹤、荒漠猫等在这里安家。管护员承担着祁连山野生动植物巡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

记者参与环保行动

巡山结束后,记者回到油葫芦管护站,站长德康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除了随处可见的岩羊,近两年,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与管护站工作人员,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开展雪豹监测活动,豹的出现说明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已形成,这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最有力的证明。德康表示,国家公园成立后,管护范围比较大,希望通过管护把这里的山山水水保护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宝地。

在管护站,德康为记者展示了红外相机于今年8月18号记录的雪豹活动画面。他介绍,“我们在今年4、5、7、8月都监测到了这只雪豹,因为四五月份是雪豹的产仔季,而本次的画面中它依然是独自行动,所以我们怀疑它是一只公雪豹。”

保护第一、公众参与、全民共享

祁连山的保护工作是否只依靠人力?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冰沟基地,记者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目前正在使用的大数据平台,包括生态资源、生态监管、生态科研等八大功能,可以提供实时数据监测,自动为管护员规划合理巡山路线,自动识别动物活动,实时发出火灾预警等情况,大大完善了对祁连山的保护力度。

记者在了解祁连山生态资料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长韩强在在本次活动座谈会上表示,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就是要把区域内的优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起来展示给公众,一次生态体验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示的过程、一次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

韩强说,今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继续遵循“保护第一、公众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不仅要继续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资源调查等工作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支撑,还要探索建立“村两委+”共管模式等措施,壮大国家公园建设生力军。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按照规划体系好、法规制度好、基础设施好、工作队伍好、生态保护好、民生改善好、绿色发展好、社会稳定好、环境教育好、区域合作好的标准建设“十好”国家公园。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媒体记者深度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志愿服务自然教育等活动,提高和激发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和共享、共建原则,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中国》2020.10A)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