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课件(共28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戏教案ppt课件优翼 第1课《社戏》课件(共28张ppt)

第1课《社戏》课件(共28张ppt)

2024-05-06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社 戏作者:鲁迅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文中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鲁迅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文体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新课导入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字词读音惮( )钳( )蹿( )撺掇( ) 嘱咐( )絮叨( ) 凫水( )屹立( )家眷( ) 怠慢( )纠葛( ) 欺侮( )dànqiáncuāncuān duozhǔ fùxù daofúyìjuàndàijiū géwǔ词语解释礼数:撺掇:纠葛:行辈:屹立:礼节。从旁鼓动人做某事。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排行和辈分。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词语解释絮叨:宽慰:怠慢:朦胧:踊跃:宛转:来回地说宽解安慰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词用为动词。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同“婉转”。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整体感知1、细读全文,说说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人物:迅哥、双喜、桂生、阿发、六一公公、母亲、外婆等。地点:平桥村、赵庄事件:全文围绕去赵庄看社戏这件事,回忆了童年时期的一段美好过往。整体感知2、细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一部分(1—3):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整体感知2、细读课文,课文分为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二部分(4—30) :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第二层(10-13):写夏夜行船去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整体感知2、细读课文,课文分为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二部分(4—30) :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的过程。第四层(22-30):写了月夜归航途中的偷豆趣事。整体感知2、细读课文,课文分为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三部分(31—40)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整体感知3、文中笫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平桥村乐事—堀蚯蚓、钓虾、放牛;引出下文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事。整体感知4、找出文中第10段中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是什么?“拔”“点”“磕”“架”等动词,表现了小伙仹们驾船动作明娴熟、利落,写出了他们的麻利能干,照应了上文的“弄潮的好手”。整体感知5、文中第11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连山”比作“兽脊”,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儿童眼里月色朦胧时连山的形态。“淡的”写出夜间山峦的颜色,与“铁”的颜色相似。“起伏”写出山连着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态。“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化静为动,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写出了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一个“跑”字,照应了第10段的“飞”字,从侧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盼望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人物品析1、双喜看戏前,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说服母亲和外祖母的三个理由:船大,迅哥儿不乱跑,大家都识水性。足见双喜考虑周全,心细如发,聪明伶俐。人物品析2、六一公公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表现了六一公公的热情好客。人物品析3、阿发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摘自己家的豆,不说“摘”而说“偷”,只因为瞒着大人。这句话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又写出了阿发的纯真无邪、憨厚无私。美景赏析(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句话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写出了两岸的景象和迷人的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美景赏析(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写出了自己为音乐所陶醉。“自失”指听得出神,忘记了自己,这是被美丽的夜景陶醉了。深入探究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如何理解这句话?平桥村的环境: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平桥村的乡民: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平桥村之于鲁镇,正如百草园之于三味书屋。时光滤镜中的记忆更加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挚爱之情。深入探究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社戏》不仅仅是在写一群天真无邪的少年驾着轻舟往赵庄看社戏的事件,而是一个在城市流浪多年、饱经世事沧桑的成年人在描绘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我”在平桥村这片理想“乐土”感受到的朴实真挚的友情、和谐质朴的民风、温馨甜美的风光等等一切自由与美好,都在针刺苦难的现实,都在表达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期望,它的本质与《呐喊》中其他篇章如《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等是一脉相连的。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叙写“我”童年时与农村孩子看社戏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当堂检测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行辈(háng) 絮叨(wēn)  船橹(lǔ)B.不惮(dàn)  归省(shěng)  撺掇(cuān)C.凫水(fú)  旺相(xiāng)  潺潺(chán)D.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D当堂检测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慰 皎洁 舟辑B.踊跃 驳回 弭散C.家眷 纠葛 聚拢D.乌蓬 吩咐 屹立C当堂检测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D课后作业1、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故乡》《孔乙己》《祝福》,感受作者的乡村情结。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两遍。3、背诵第11——12自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