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现实主义” 大讨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现实状况 “新时代与现实主义” 大讨论

“新时代与现实主义” 大讨论

2023-05-17 1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琼丨现实主义的“实

把现实主义等同于写实和白描,是对现实主义的误解。现实主义的“实”,要远大于写实的“实”。现实主义的“实”,至少包含两个“既……又……”:一是既要写出此在的实,又要写出彼在的实——即本质的实,这一点把现实主义与主张零度写作的写实主义区别开来。[详细]

方长安丨谁的现实主义?

百年来,我们谈论文学问题时,无论持守什么理论,张扬什么主张,倡导什么思潮,最终似乎都无法绕开现实主义,它成为言说纷繁复杂的创作现象的重要母题。今天重审现实主义,我以为特别需要追问究竟是谁的现实主义这一问题,它是揭示现实主义历史性、现实价值与未来可能性的核心问题。[详细]

洪治纲丨从“现实”到“主义”

说实话,什么事情,一旦扯上“主义” ,就复杂了。因为“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思想、宗旨或理论主张,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待客观世界、社会历史以及人类生活等等所秉持的价值立场,还隐含了某些最高准则和核心理想。譬如霸权主义,就是将说一不二的强权逻辑视为最高的行事准则或重要理想。[详细]

韩敬群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明 暗、宽窄与坚守

面对挫败的现实和灰暗的人生,这里有难过,有伤感,有悔恨,但是难得的,或者说,意外的,我没有读到怨恨与憎恶。多少年了,作为一位文学编辑,我已经习惯接受我们的作品中有那么多的好像是“政治正确”的通行证似的,或者,就像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的那样的“未经省察的” 习惯性怨恨。以至于听到这群朴实女工这样充满宽容谅解、自省自责的对话,我会怦然心动。[详细]

高玉丨不会过时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称谓,包含丰富的内容,既指作家的创作方式,也指作品形态,还是一种阅读方法。现实主义不管是创作方法,还是作品形态,还是阅读方法,过去都是行之有效,硕果累累,影响深远,现在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构成了世界文学的主流。未来的文学还会产生很多“主义”,但我相信现实主义会经久不衰,不会过时。[详细]

陈国恩丨现实主义从“教科书” 向魅力型转化

现实主义,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世界有多生动和丰富,现实主义的小说就可以有多生动和丰富。从这个意义说上,现实主义永远不会过时,但是这并非说现实主义在发展中没有经验教训可以总结;相反,确有一些认识误区需要澄清。把文学艺术,特别是把擅长反映生活画卷的长篇小说当作“生活教科书”的观念,就是需要澄清的误区之一。[详细]

赵勇丨现实主义与读者大众

谈论现实主义文学,总会让我想到当年的路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先锋文学或现代派风生水起,颇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味道。相比之下,还在用现实主义经营文学的作家则显得有些落伍。正是在这个时候,路遥开始构思和写作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了。[详细]

王春林丨呼唤一种深入独到的现实主义

只要是真正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朋友,就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所谓改革开放事业愈益向着纵深处的推进,横 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实状况明显地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态,越来越显得暧昧不明难以判断了。一方面,无法被否认的是,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速度惊人,以至于 GDP 总量都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了。[详细]

王干丨原生态与精神链的通融

现实主义小说最早的时候,是一位法国叫G·普朗士的反浪漫主义的批评家在1883年提出来的,当时现实主义被当作唯物主义的同义语,他说现实主义“关心的是墙上有一个是模样的有花纹的盾,旗帜上绣的是模样的图案,害相思病的骑士是一种什么样的脸色”,在普朗士看来,现实主义的意义就等于地方色彩和描写的精确性。[详细]

梁鸿鹰丨关于现实主义,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些了

现实主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历史上讲,现实主义作为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原则的艺术方法,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主要表现人类的崇高,强调人物性格完整纯洁,往往富有诗意,是歌颂的。[详细]

鲍人丨关于现实主义的一枝半叶

现实主义是文学的生存方式,虽然相对于文学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这种生存方式不是唯一的,却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文学就将成为一个肢体不全的残疾人。如果它存在着,却又不发达、不强健,那么文学作为一个人也是形像蹇伛,至少可以明显看出他缺失了一个正常人所需要的重要功能。当然,这种道理或许人人都知道,只是谁来勇担责任去繁荣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却不是人人都能挺身而出的。[详细]

白烨丨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

简要地说,关于现实主义,有偏严与偏宽的两种思路的理解。偏严的,在内涵与方法上都持守现实主义的原本要旨,即“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典型性 ; 偏宽的,则主要强调富含人文主义内核的社会性、真实性与向上性统一的基本精神。[详细]

褚云侠丨现实关怀的失落与时代的精神症人格

雅各布森在《失语症的两种症状和语言的两个方面》这篇文章中指出语言的两个层面:一个是隐喻性的,一个是转喻性的。隐喻性的语言寻找语义学上的相似性,也就是选择与之相类似而非其本身的东西去替代它,从而形成的是像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抒情传统。[详细]

张光昕丨现实的痛痒

什么是现实?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喏,现实嘛,不就是此刻周围向我们呈现的一切。说着,我摊开手掌,拥抱了一下环境。但周围我行我素,并没有应答什么。现实,一个熟透的词,在树巅摇摇欲坠。为了找到正确的解释,我们将那些率先掉落到书本里的转喻一字排开:事实、事情、事物、事件、事态、世界、时空、现状、境遇、生活、表象、感受、体验、故事……[详细]

石华鹏丨日常的精致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这个词,犹如文学花园里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徜徉于此的人,可以任意采摘一支,献给某部作品,献给某个作家。玫瑰有多少种颜色,现实主义就有多少种情态。 多少年来,现实主义依然是评论家言说一部作品的有效武器,也依然是作家面对故事时所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现实主义还是非现实主义?对写作者,这一直都是个问题,既是写作观,也是方法论。 法国当代著名评论家罗杰·加洛蒂写过一本影响深远的书《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他认为,现实主义是无边的,“每一件伟大的艺术品都有助于我们觉察到现实主义的一些新尺度”。[详细]

曹霞丨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生活的呈现

文学必须对“现实”有所回应,有所记录,这一朴素的对应关系似乎已经被我们悬搁和遗忘了。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浮光掠影的现代人缺乏耐心和勇气去缕析“现实”的缠结,或嫌“现实主义”过于老旧衰朽、不时髦,或者是尝到过“非现实”笔法带来的流量甜头而弃“现实主义”不用。我们曾经通过现实主义经典作品想象和树立起来的那个世界,那个有人、有情、有信、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世界,正在渐趋稀薄,而后继难为。[详细]

黄灯丨“现实主义”的溃散与“本质主义”的显影

历史已多次证明,每当文学和现实呈现出疏离,作家对现实介入无力,但社会又处于大转型时期,文学必然以粗粝的面貌出现,一次次勾连起与现实的关联,并在事后被追认为现实主义。新时期伤痕、反思文学、上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直至新媒体狂欢中余温犹在的返乡书写,无不演绎相同的路径,遭受相似的命运。[详细]

黄德海丨现实主义的界限和可能

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让人感觉越来小却越来越生疏的现实世界,每一天生出的新鲜事物和由此形成的新颖经验,多到无论你用怎样的方式捕捉,仿佛都只能挂一漏万,怎么也打捞不起全部,只能眼睁睁看着语言对着绝尘而去的它们叹息,内心无比焦虑。尼尔斯·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曾对量子物理学感到困惑,那他就根本没有理解它。”现在几乎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曾对变怪百出的现实感到困惑,那他就一定没有真的去感受它。[详细]

肖惊鸿丨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

我所理解的宽泛的现实主义,存在于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现实主义狭义化,仅仅定义为一种文学流派,一种文学思潮或运动,甚至于如同“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启蒙主义的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这样的表达等,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现实主义难道叫作“新时期现实主义”、“改革开放的现实主义”甚至“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吗?显然,这个逻辑并不可取。[详细]

沈杏培丨期待令人“震惊”的文学现实

现实主义已然属于陈词滥调。从十九世纪中后期作为文学的一项历史运动进入鼎盛算起,现实主义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现实主义逐渐繁衍并派生出名目众多的诸种派系和界定严密的内部秩序。与其奢谈作为“主义”的现实,倒不如谈谈作为写作资源的现实,作为审美经验的现实。其实,对于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而是如何巧妙生动地表现现实,同样地,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在意的是这种现实是否能够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震撼。[详细]

申霞艳丨以新闻为小说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写道:“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可见,每种文体都处在相互的渗融以及“影响的焦虑”之中,大家的探索能够博采众长,将一种文体带上新的台阶。中国现代小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光是现实主义一脉,就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一言以蔽之,“无边的现实主义”。这一方面凸显了现实主义顽强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它某种程度的大而无当,所指不清。[详细]

徐刚丨新闻、案件与小说的“现实投影”

近年来,作家们对于现实的焦虑日益明显,这集中表现在诸多以新闻素材为写作契机的长篇小说之中。由于经验能力的丧失和经验的贬值,当今世界的“个人化”被压缩到一个狭隘的生活空间之中。写作也沉迷在一种类似新闻性的表象快意之中,浅表却时尚的“街谈巷议”与“道听途说”成为流行。关于新闻与小说的关系,一度有人追问,“新闻结束的地方,文学如何开始”,而新闻的“大”与小说的“小”,也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详细]

刘大先丨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现实主义

作为一种文论主张及方法概念,现实主义最初发端于19世纪上半叶,在反对浪漫主义的幻想与伪饰中取胜,经过巴尔扎克、福楼拜、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作家的创作实践,以及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周扬等理论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话语定规。原本作为一个欧洲地方性概念的现实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辐射到全球其他地方,与当地本土性结合后获得了其普遍性[详细]

房伟丨中国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的反思

目前,对于现实主义的呼唤,似乎成了文坛的一种“主流化”的焦虑。不仅传统文学在呼唤反映现实和历史的鸿篇巨制,网络文学也在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以抵御虚拟性、封闭性对读者的心灵伤害,引导其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现实主义不仅成为主流文坛的法宝,也寄托着很多读者对当下中国文学的期待视野和价值诉求。[详细]

张丽军丨当下现实主义文学:书写已发生并正在发生的巨大现实

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剧变。这种历史性剧变,就是当代中国千千万万人最直观、最直接、体验最深刻的现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恰恰是我们对于现实书写的无力,或者说没有更好地把握住这一时代中心经验,没有呈现出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剧变的现实。[详细]

李云雷丨现实主义:新视野与新时代

在新时代,我们讨论现实主义要有新的角度,要将新的现实、新的体验容纳进来,要有新的眼光、新的视野,只有这样,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才不至于陷入理论的空转,才能激发起创作者的热情与勇气,才能在面对世界时找到我们的方位。那么,什么是新的现实,我们都有哪些新体验呢?[详细]

刘复生丨给现实赋形: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

好的文学写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应该在和历史现实的对话中,始终敞开着文化的公共领域,那是一个关于社会与生活意义的理性交往的空间。1980年代文学最重要的传统在于,它们总是在一种历史紧张感中,试图赋予现实以美学的的形式,它努力地以审美的方式对时代进行“认知图绘”。[详细]

刘艳丨如何书写现实及现实主义文学新的可能性

《长篇小说选刊》应时开设“现实主义与新时代”大讨论,意在探讨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怎样重拾现实主义精神,更好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生活。文学如何书写现实?是现实主义和当代小说写作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详细]

杜学文丨现实主义:文学审美构建的内在需求

近来,现实主义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审美自身发展变化的要求。中国新文学从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史。在这一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打破旧文学格局的同时建立新的文学审美范式。[详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