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谨慎选读社会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学学什么课 为什么要谨慎选读社会学?

为什么要谨慎选读社会学?

2023-10-07 0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志愿填报上,我们经常会列出一些“负面清单”,我经常说管理学,知乎社科话题答主陈健坤则建议不要学社会学。他不久前写的不建议读社会学博士的回答,成为“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话题下的热门回答,有30万阅读量。他的论述方式比我严密,当然也有偏颇的地方,只是这种判断或者思维方式可供大家参考。

  专业选择上,需要对专业知识和高等教育、业界就业、学术前景、研究领域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出好的选择。我不清楚国内别的文科专业前景如何,但是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和对社会学专业的了解,原则上我不建议学习社会学,这是一个很差的选择。

  主要原因如下:

  1.知识技能上,这个领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学习的知识理论很多都没用;

  2.学术发展上,社会学正在被“大数据+”计算能力取代,逐渐边缘化;

  3.就业角度上,没有对口岗位。

  一、社会学领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学习的知识很多是周边领域的基础课,仅有的一点核心理论知识对科学研究和找工作帮助都很小。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这个学科没有自己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能或知识体系。

  热门的专业要么有很强的应用技能(金融,法律),要么有成体系的理论知识(计算机),构成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想要有高竞争力就必须有一项核心技能。而社会学没有有竞争力的核心知识。

  国内社会学本科课程是个大拼盘,由大量中西方早已过时的社会理论(文科,偏哲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入门和一些初级统计方法课程组成。

  我们来看看学科评估里社会学学科A+的人大和北大社会学系课程设置就明白了。

  这是北大社会学系本科课程:

  人大的:

  跟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的大量理论是几十年前的学者根据很有限的观测样本得出的结论,基本没有被严格地证实过。

  社会学范畴内研究的问题很多都是用常识怎么解释都说得通,这个时候就需要靠严谨的研究方法和足够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然而社会学教学培养却引用大量云里雾里的理论后用常识解释很多现象。

  这点邓肯瓦茨(Duncan Watts)在他的书《反常识》开篇就用一个例子讲述了:城市人和农村人谁更适合军旅生涯?城市人更习惯集体行动,服从意识更强,而农村人更适应田野生涯,干体力活的经历更多。问卷结果是城市人更适合军旅生涯。

  再举一个例子。过去几十年里,学科和研究领域是更融合了还是更分化了?一方面研究高度复杂的问题上需要跨学科合作,另外一方面,研究领域细化则会导致学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科里,也是左右都说得通。

  但是当你画出过去几十年的SCI期刊文章引用网络就会发现,同一年网络中任意两篇研究的距离是逐年下降的,从5下降到3。显然,学科研究在不断交叉融合,而非怎么说都对。

  如果一个问题明明有准确答案,但是用你所学的知识左右解释都行得通,那么你学的知识就没啥用。

  Watts 2017年发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的评论文章很好地总结了社科发展的问题:社科学界鼓励不断发明新的理论,而不是用实证研究来解释众多互相矛盾的理论。

  毕竟是发在权威期刊上,Watts的用词很谨慎。“reconciling the innumberable inconsistencies and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se competing explanations” 通俗点翻译就是大量理论互相矛盾。传统的社会科学在鼓励不断发明新的纸糊的理论,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复杂网络和社会计算元老,Duncan Watts目前在宾大计算机,通讯,运筹系和沃顿商学院都有教职,他累计发表过顶级自然科学期刊十几篇研究和评论文章,引用量十万。

  二、从学术角度来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正在被“大数据+”计算方法取代。

  不乏一些例子显示出:

  第一,即便是国内最高学府,也有社会学教授完全用狭隘的理论和自己的主观判断下结论,不讲实际证据。

  第二,做传统定性分析的结论很容易被大数据研究推翻。

  社会学是一个很宽泛的专业。发35份问卷研究一个班的学生叫社会学研究,用100万用户的7.65亿歌曲播放数量研究人们心情随时间的变化也是社会学研究。前者发在了一个中文期刊上,后者发在了自然科学顶级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r上。

  但像后者一样推动学科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是理科学者所做的。社会学在目前阶段做的研究,严谨性和结论泛用性当然没法跟物理等自然科学比,但是,目前的大数据和计算方法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研究复杂事物的机会。

  遗憾的是国内很多社会学系的教授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包括清华,北大,人大等著名大学的大部分社会学教授,都还在用传统的小样本线性回归,田野调查等方法做研究。 

  我们再对比一下同样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和系统科学家。

  同样是用量化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复杂集群行为,一些社会学著名青年学者发表期刊甚至远不如系统科学一个刚毕业的博士。

  南京大学陈云松是社会学很优秀的学者,其发表的论文主要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Social Network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但是北师大系统科学的博士周建林所发表的论文显然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tometrics。

  西安交大的王洋老师发表的期刊也很权威: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从研究方法和科学意义上,社会学已经全面落后于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理科专业。以往是感兴趣社科研究的理科生会去社会科学专业里就读,做研究。但是现在,一些理科已经发展出成体系的社科研究方法甚至是专业了,比如北师大的系统科学学院就发展得很好。

  这是北大举办的余天休社会学博士论文奖2019年入选论文,算是国内社会学博士论文一个高水准的奖项:

  但是,我们看看仅仅是北师大系统科学的博士周建林所做的研究:

  第三、就业差,没有对口岗位

  热门的行业,如计算机、金融、法律,之所以热门就是因为所学知识要么有很强应用性,要么有很大发展前景。而社会学专业两者都不具备。

  这一点其实最难证明,因为没有足够直接的证据来证明社会学毕业去向差,只能根据高校就业去向报告和大公司的招聘来推测。

  从市场信息来看,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学生拿到热门行业高薪工作是非常罕见的。根据北大公布的社会学毕业生去向报告,本科生里80%继续读书,剩下12个有工作意向的人里只有一个签了就业协议。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专业排名第一,不知道什么原因,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把2009年毕业的校友刘思达又挂在了2016年毕业去向里,可能是刘老师是仅有的去向还不错的毕业生吧,只好拿出来再说一遍。

  这是刘思达老师本人对社会学系就业情况的总结:“名校博士失业的也大有人在”。

  总之,无论是在知识技能学习上,还是未来研究发展以及就业去向上,传统社会学都在全面衰落,我认为没有太多学习的必要。当然,你喜欢社会学没有问题,但是需要与时俱进,至少应该了解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再做决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