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磁共振fiesta序列 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2024-01-27 0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4 磁共振对比增强成像序列

磁共振对比增强成像序列在注射含钆对比剂后进行三维薄层T1加权扫描,可以同时显示动脉和静脉。对于没有明确动脉压迫的面肌痉挛患者,应该考虑是否存在静脉血管的压迫。上述的MRC和血管成像序列均不能清晰显示静脉血管,因此磁共振对比增强成像被用来显示颅神经与周围静脉血管的关系[21]。也有研究[22]利用三维双回波成像技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检查中显示静脉,但是由于面神经的静脉血管压迫较少,而且面神经周围的静脉较小,成像困难,目前未见此成像方法在面肌痉挛患者检查中进行应用。

1.5 图像后处理方法

1.5.1 多平面重建

上述序列均在轴位方向进行成像,最常用的扫描基线为前后联合连线,也有研究[23]垂直于脑干后缘进行扫描。为了准确观察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沿平行于面神经走行的斜冠状位和垂直于面神经走行的斜矢状位重建图像。斜冠状位重建图像中可以很好地显示脑桥延髓沟区域以及面神经与脑桥底部紧密附着节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24]。斜矢状位重建作为补充方位,进一步观察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25]。原始轴位图像更多地用于追溯责任血管的走行和起源。

1.5.2 图像融合

单一序列的MRC、血管成像、对比增强成像,都不能将神经、动脉、静脉和脑干完全区分出来。图像融合技术将多种序列图像进行融合显示,可以实现各种成像序列的优势互补。Corrêa等[21]将磁共振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和高分辨T2加权图像融合,发现了难治性面肌痉挛存在静脉压迫。CISS图像和TOF图像的融合[23,26],发现了位于面神经与脑干附着节段的压迫。图像融合技术,对于检查时患者制动要求较高,且在图像融合前,需要进行图像的配准,配准程序的性能将对图像融合的准确度产生影响[27]。图像融合时,一般对其中一个序列进行伪彩色变化,便于和另一组灰度图像形成对比,笔者认为这种伪彩色变换将影响神经与血管位置关系的精确显示。

1.5.3 三维重建

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的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位置关系。研究中利用TOF序列提取血管,利用B-FFE、CISS、FIESTA序列提取神经和脑干,将二者融合进行三维后处理重建,可以从任意角度精确观察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28, 29, 30]。Tommy等[31]将磁共振图像与CT对比增强图像进行融合,进行神经血管关系的观察和手术入路的规划。但是基于手动图像分割的三维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一般只能在特定的后处理工作站或软件上使用。也有研究基于非分割的三维重建方法,Wang等[32]将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图像进行灰度反转后,再进行三维重建,不需要进行图像分割,大大提高了三维重建的效率。

2 磁共振神经血管关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图像提供了面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详细解剖细节,通过对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图像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确定面神经与血管是否有压迫,描述压迫位置和压迫程度。

2.1 磁共振图像面神经结构

在面神经斜冠状位重建图像上,参照面神经组织染色分段[16,33],将面神经根分为神经根发出点(root exit point,RExP)、附着段(attachment segment,AS)、神经根分离点(root detachment point,RDP)、过渡区(transion zoon,TZ)、脑池段(cisternal portion,CP)及内听道段(internal auditory canal,IAC)。TZ是包绕面神经纤维的中央髓鞘与外周髓鞘过渡的区域[34],长度为1~3 mm。面神经的易受累区域,即REZ指AS和TZ。该部分面神经由中央髓鞘包绕,对于机械性压迫较为敏感。

2.2 面神经根出脑干区神经血管压迫

通过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前磁共振图像的观察,大部分患者具有面神经REZ神经血管压迫的征象。Traylor等[35]应用SSFP序列研究了330例面肌痉挛患者症状侧的磁共振影像,其中325例(98.48%)发现了血管(动脉和静脉)压迫,318例(96.36%)压迫位于REZ,其中86例(26.06%)表现为接触,232例(70.30%)有压迫变形。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主要是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占43%,小脑后下动脉占31%,椎动脉占23%,38%的患者存在多处压迫[6]。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因为走行迂曲,在空间有限的桥小脑角区容易与面神经REZ接触;椎动脉延长扩张,偏向一侧走行时,也更易容易压迫面神经[36, 37, 38]。对术后复发患者应用SSFP序列成像的研究中[4],大多也能在磁共振图像上发现面神经REZ存在血管压迫,压迫位点多位于首次手术解压位点的近侧。

2.3 非面神经根出脑干区神经血管压迫

虽然面神经REZ是机械性压迫敏感区域,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面肌痉挛患者,磁共振检查只发现面神经非REZ存在压迫。有病例报道[39]在CISS序列图像上发现了位于CP的面神经压迫引起了面肌痉挛。Liu等[40]的研究发现,非典型症状的面肌痉挛患者压迫位点更多见于CP。Iijima等[26]将CISS序列和TOF序列的图像进行融合,在20例病例中发现9例存在CP压迫。Hughes等[4]在12例复发病例的SSFP序列图像研究中也发现了2例非REZ压迫。Lee等[6]在21例复发病例中,发现6例CP压迫。Ligas等[41]报道了内听道骨狭窄引起的面肌痉挛。因此,忽略面神经非REZ的压迫将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者复发。面神经中央髓鞘长度存在个体差异,Nomura等[42]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面神经中央髓鞘的长度为4.62~12.6 mm,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面神经远端压迫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4 无神经血管压迫

尽管大部分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但仍有少量患者并无任何神经血管压迫征象[2,35],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进行手术,需要慎重考虑。未发现神经血管压迫可能是图像分辨率不够,不能显示微小的穿支动脉、小静脉[4]。若TOF图像上未发现明显的神经血管压迫,应考虑是否存在静脉压迫。目前对于静脉压迫的诊断较为困难,可以通过注射对比剂显示静脉,或者在MRC的图像上找到有神经血管压迫征象的血管,通过追溯责任血管的源头,判断是否为静脉。若能追溯到常见的动脉责任血管,如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则认为是动脉,反之认为是静脉[15,35]。对于MRC没有发现任何血管压迫征象的患者,应该考虑蛛网膜增厚粘连引起的面肌痉挛[1]。笔者查阅文献,未找到蛛网膜粘连引起面肌痉挛的术前诊断方法。

2.5 无面肌痉挛症状的神经血管压迫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但目前研究发现影像上有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有很大比例并无面肌痉挛症状。无症状的神经血管压迫以压迫面神经非REZ多见,且压迫程度较轻。有研究[26]发现,一侧面肌痉挛患者的无症状侧也有一定比例的神经血管紧邻的征象。正常人群中也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征象。Deep等[43]回顾了100例无面肌痉挛症状人群的SPACE、FIESTA、对比增强磁共振图像,发现40%的人群存在神经血管紧邻的征象,其中48%的压迫在REZ,压迫程度以轻度为主(79%)。无症状的神经血管压迫征象大大降低了磁共振术前评价神经血管关系的特异度。Sekula等[44]的研究发现CISS序列对于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75%。因此,提高磁共振评价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的特异度,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3 神经血管关系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

微血管减压手术不能治愈所有的面肌痉挛,且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研究患者术前诊断资料与手术预后的关系,可以预测术后痉挛症状缓解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一项荟萃分析[3]研究发现,首次手术的患者相比多次手术的患者,术后痉挛消除率更高;而其他因素,如压迫程度、是否使用肉毒素治疗等都不能对手术预后进行预测。有研究[45]发现术中观察有无神经压痕,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压痕的患者,更倾向于只存在单一压迫位点,这将使减压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预后效果也更好。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的是患者的临床资料,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影像学检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恢复情况。

有研究[46]表明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征象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没有征象的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Hughes等[2]最新的磁共振影像研究发现,面神经REZ存在动脉压迫征象的患者比无此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在手术后痉挛症状更有可能消失;动脉压迫严重程度(变形与接触)和术后治愈率没有显著相关性;面神经REZ存在动脉压迫和压迫形变这两种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术后得到治愈(93.07%),而非REZ压迫术后治愈率相对较低(60%);没有神经血管压迫或只有静脉压迫的患者在术后痉挛症状更不容易消失。也有研究[47]发现压迫程度、压迫类型以及后颅窝扁平对预后有显著影响。Zhu等[48]在面肌痉挛患者术前FIESTA-C序列轴位图像上测量了面神经脑桥角、脑桥小脑角池截面积、面神经CP长度,发现复发组的面神经脑桥角和脑桥小脑角截面积显著小于非复发组。这些非神经血管关系的影像参数也对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价值。目前关于神经血管影像征象预测手术预后的研究还不充分,影像结合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的准确预测,还需要大量的临床随访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4 总结及展望

高分辨磁共振脑池、血管成像序列和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面神经及周围血管、精准地定位压迫位置,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订、手术预后的预测提供重要参考。磁共振神经血管关系评价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神经血管关系与患者手术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还不充分。未来通过优化磁共振成像序列,改进神经血管关系的影像评价方法,以及收集更多的患者术后随访数据,可以让磁共振神经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利益冲突声明:全部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吕高泉,陈楠.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磁共振成像,2022,13(5):140-143.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2.05.029.】

(作者:吕高泉, 陈楠)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相关研究优秀论文精选

1.磁共振增强三维双激发平衡式自由稳态进动序列对垂体大腺瘤与颅神经海绵窦段关系的评价

李院军 孔鑫 李伟 武春雪 蒙铭 马军

【磁共振成像 2020年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三维双激发平衡式自由稳态进动(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with phase cycling,CE 3D-FIESTA-C)序列评价垂体大腺瘤与颅神经(...

出版日期: 2020年06月

2.磁共振成像在面肌痉挛中的研究进展

高文文 杜雷 马国林

【磁共振成像 2019年01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进而进展至整个面部。周围神经压迫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最常见的病因学说,其中血管压迫最多见,病理生...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

3.面肌痉挛的静息态脑功能和结构的初步探究

陆海锋 张绮婷 张记磊 王梦星 徐帅 秦朝霞 史妍慧 何欣威 杜小霞 刘建仁

【磁共振成像 2018年01期】

目的 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侧面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是否存在脑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

出版日期: 2018年01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简介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平均刊发周期180天。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2021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13-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2021年)。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等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已被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读者检索、阅读、下载。全文免费阅读官网:www.chinesemri.com,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官方投稿网址:www.cjmri.cn。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编辑部微信号:cgzcxbjb,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磁共振成像》杂志电子刊免费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每期定时邮件发送当期电子版,不定时发送精选专题论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