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碳排放收益权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

2023-07-13 2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7月10日~16日,我们迎来了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在这个热浪滚滚的夏天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格外凸显出现实意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而在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在修复生态环境、提升碳汇能力、创新激励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人们的绿色福祉,激发了绿色发展的活力。今日选取部分省份的典型做法,以飨读者。

广东

植绿护绿扩绿 减污节约降碳

在广东湛江这座南海滨城,市民沿着漫长的海岸线漫步,就可以欣赏绵延不绝的“海上森林”。湛江有着广东1/3的海岸线、全国最大面积红树林,“红树林之城”的城市名片随着绿美广东建设的深入持续开展正越来越靓。

广东湛江海滨红树林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冯建奎摄

今年6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让绿色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

广东各地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启动了570多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着力打造100个以上以森林公园等为主要载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目前,全省林地面积1.62亿亩,森林覆盖率53.03%,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数量、红树林地面积、林业产业总值均居全国第一。

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林业建设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碳汇,是林业与碳汇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点。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广东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也孕育了金融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保险+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正在为林业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增添新的动能。

“要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储碳作用,增强‘双碳’服务功能,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探索提高林业碳汇在广东碳交易抵消总量中的比例,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广东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

在抓“绿碳”的同时,广东“蓝碳”建设稳步推进。

红树林在消浪护堤、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和红树林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现有红树林1.06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三方联合签署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购买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成为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近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构建“两核五区多点”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格局,到2025年,全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省级以上重要湿地数量50处以上,全省红树林保有量达到1.61万公顷。

广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形成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河北

修复生态系统 提升碳汇能力

碧海蓝天,海草摇曳……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的作业区域,退潮过后,工人们正在移栽海草。

曹妃甸海草床修复遵循“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图为近海海域退潮过后,工人正在移栽海草。陈晓雨 摄

“这种生长于近海海域低潮期水深1~2米处的海草,学名叫鳗草,别看单株鳗草不起眼,接连成片就成了海草床。海草床是鱼类、甲壳类等多种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还能改善海水的透明度,净化水质、防风固堤、减缓水流。”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已发现的分布面积最大的海草床,分布面积4300余公顷。海草床不仅能够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稳固海洋生物的固碳能力。

据悉,2022年6月《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以来,为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河北厅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曹妃甸近海刚移栽好的海草。陈晓雨 摄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河北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土地综合整治,河北的耕地生态碳汇不断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稳步增加。与此同时,通过村庄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了村庄布局的合理与节能,村庄范围内的碳排放量逐步得到降低。

矿山生态修复方面,2018年以来,河北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持续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实施了矿山关闭取缔、整合重组、修复治理、规范管控等“四个一批”政策,严控增量、减少数量,累计修复治理矿山迹地3877处、31.94万亩。

海洋生态修复方面,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实施受损岸线修复和生态化建设,不断挖掘海洋碳汇潜力,累计修复岸线52.79公里、滨海湿地1699.21公顷。沧州市“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秦皇岛市“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入选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方面,河北省在白洋淀上游流域开展的保护和修复工程,以进一步改善白洋淀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为目标,谋划实施河流生态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保护与涵养、农田生态系统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动态监测评估等7类32个子项目,计划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74万公顷,通过系统修复不断提升固碳能力,进一步提升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整体质量。目前,该项目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

上海

多方献计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由上海市土地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共同主办的“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要素配置与生态保护修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相关协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蓝碳指数及其概念体系构建和应用、都市区生态功能空间的近自然型恢复等议题,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为上海探寻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献策。

7月2日,来自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聚焦“双碳战略与能源利用”主题进行分论坛研讨。李立 摄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表示,通过加强系统层面微生物组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他介绍了城市化及人类活动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和大健康的研究视角,并认为生态系统微生物组学在土地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海洋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未来40年提出中国海洋解决方案和助力碳中和的主战场。自然资源部东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叶属峰建议,将“蓝碳”作为新时代海洋生态治理的核心理念。

本次论坛还聚焦国土空间要素优化配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双碳”目标与能源利用等三个议题开展了分论坛研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空间供给有限等挑战,上海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型全球城市建设。去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形成生态保护修复的顶层设计,并积极推进包括海域及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在内的多项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探索形成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重庆

让生态修复红利惠及群众

日前,笔者来到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黛湖游玩,放眼望去,黛湖绿树成荫,湖面碧波荡漾。而在生态修复之前,湖边全是酒店,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现在酒店不见了,步道修起了,空气好、环境好,走在步道上十分安逸。

重庆玉峰山矿区生态修复后,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坑蝶变成美丽的矿山公园,吸引众多游客游玩打卡。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生态低碳,是缙云山的关键词,也是重庆的关键词。近年来,重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纵贯重庆中心城区南北,被称为“四山”。为保护好作为“城市绿肺、市民花园”的“四山”,2019年7月,重庆出台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和区政府(管委会)围绕“城市绿肺,市民花园”的城市形象定位,开展“四山”本底调查清理,推动“四山”违法建设整治,实施一批“四山”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在缙云山,经过护山理水,曾经被分割为多个鱼塘的雨鸣涧重新流淌出活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在中梁山,连片的废弃矿坑经过生态修复,“变身”为总面积700余亩的樱花园、三角梅园、杜鹃梅花园等六大主题花园。在铜锣山,停止采矿后遗留的矿坑和裸露岩壁,通过栽种固土、净水的植物等近自然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变身成铜锣山矿山公园。在明月山,复盛、鱼嘴、五宝3个镇的农房完成了管网改造,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一些闲置农房办起了特色民宿。

2018年10月,重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获批。试点区域为“一岛”“两江”“三谷”“四山”,即:广阳岛,长江、嘉陵江,中心城区西部槽谷、中部宽谷、东部槽谷,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该试点区域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入三峡库区的咽喉部位,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很强的带动性、示范性。

为高效推进工程试点,重庆建立了一个整体联动的系统,并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手段,集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将全部项目进度和实地情况汇集到“一张屏”中,搭建起工程试点项目监管展示平台。2021年,工程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广阳岛和铜锣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发布的18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了示范作用。通过攻坚,“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生态修复在试点区域成效明显,直接惠及群众近1000万人。

策划:沙玛建峰、陈舒

作者:冯建奎、王爽、姜慧婕、王娟、刘抒

原标题:《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 | 全国节能宣传周特别策划》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