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研究生课很少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2024-07-05 1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文辉 陆晓雨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摘要:结合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 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 发现当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并以此构想了今后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专业学位; 课程教学; 满意度;

作者简介:周文辉 (1970—) , 男, 江苏泰兴人,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副研究员.

作者简介:陆晓雨 (1990—) , 女, 北京市人,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7-14

基金: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课题“基于学生调查的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 (项目编号:20132642004)

Current State of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s and Its Reform——A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ZHOU Wen-hui LU Xiao-y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Based on a 2013 surve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about their education,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s.Problems are identified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and course contents.Sugges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a reform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

Keyword:professional degree; course teaching; satisfaction;

Received:2014-07-14

我国自1990年试办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来, 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 时至今日已设立39种专业硕士学位类型, 预计到2015年, 专业型硕士生招生数量将占硕士生总数的50%。日益扩大的专业学位教育为社会诸多职业技术领域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有效地改善了人力资源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也进一步促进了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的联系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如何保障和提高质量, 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但目前,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尚存在诸多问题, 从课程直接接受者研究生群体的主观感受来看, 对课程教学满意度并不高。根据“2013年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1数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仅为73.6%, 低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近3个百分点[2]。为此, 本研究结合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以寻找造成学生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切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现状与问题

(一) 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课程类别的命名不尽相同, 但课程性质实则可按照学生是否具有选择的权利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研究生获得学位需要完成的培养计划中的学位课程称之为必修课程。此外, 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规定的其他公共必修课, 包括各系 (所) 、各学科专业规定必修的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也谓之必修课。选修课程分为要求学生在某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领域或某几组课程中进行选择的限制性选修课程, 以及完全由研究生自主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学习目标等进行选择的非限制性选修课程[3]。课程体系整体的设计, 具有较明显的板块组合特征[4]。表1列出了某高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 除学分要求不同、专业学位硕士生有实践环节而无校公共选修要求外,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并没有明显差别。

表1 某高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     下载原表

这种课程体系设置的相似, 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

1. 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比重分配失衡。

由于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的要求普遍低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使得并不能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公共课 (包括公共英语课和政治理论课) , 要占全部学分的四分之一左右, 导致专业课开设门数偏少、学分要求相对偏低。且在大部分院校, 并未开设专门面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 授课内容、上课时数、学习方式都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

2. 课程范围仅局限于学科专业领域, 忽视对跨学科课程的建设。

由于院校普遍没有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修读公共选修课作出学分要求, 加上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并未要求研究生跨学科选择课程, 这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覆盖面过于狭窄, 因而不能积累交叉学科知识和整体化学习经验, 也就不能以全面的眼光进行科学研究。

3. 专业学位研究生唯一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性课程, 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虽然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中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调查显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 有校外导师的仅有22.8%, 进入专业实践基地的仅有28.4%。

实际情况也显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体系满意度较低, 如表2所示, 总体满意度仅为58.2%, 低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且着重于课程学习的一年级满意度最低, 而着重于实践学习环节的二年级满意度最高, 甚至高出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7.2个百分点。

表2 课程体系满意度情况单位:%     下载原表

(二)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如表3所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虽然对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为认可, 满意度为74.4%。但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要大大低于教师教学水平, 满意度为65.8%。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有明显的培养单位、性别差异:“985”高校对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最低;女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高于男生6.1个百分点,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男生8.2个百分点。

表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     下载原表

也有调查发现,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中, 教学方法得分最低。而在教学方法中,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选项得分最低[5]。本文也认为, 之所以不同培养单位、不同性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存在差异, 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未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感受、学习背景, 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征;更大一部分是教师并未就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与学术学位的不同特点来授课。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具有人力、物力资源优势的“985”高校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最低:在此类研究型大学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学术型研究生, 师资队伍中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比例高, 实践经验少,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仍沿用学术型的教学模式, 以讲授为主, 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实际需要, 造成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偏低。

(三) 课程内容

研究生课程内容是根据研究生教育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 从科学知识、经验中选择的事实、概念、方法价值等所构成的有机要素, 即历经选择与组织等过程所生成的课程知识[6]。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 课程内容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前沿性、实践性上。然而现实情况却不近如人意:

1. 课程内容陈旧, 不能与最新科研发展同步。

课程前沿性是指研究生课程内容体现学术上的先进性、高端性、创新性, 是科学或学科最新成果在课程内容上的体现[6]。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未体现前沿性,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前沿性满意度仅为57.2%。满意度调查考察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在“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的主观感受。如表4所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感受课程在“夯实知识基础”方面作用最大 (选择“很大”和“较大”的比例为64.8%) , 但仅有60.6%的专业型硕士认为课程对“了解学科前沿”有帮助。与此发现类似, 王俊等 (2012)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 仅13.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上注意介绍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5]。耿有权等 (2012) 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 仅有37.8%的学生认为所在专业能提供最前沿的知识教育, 高达23.5%的学生持否定态度[7]。这3项具有一致性结论的调研数据表明,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普遍较弱, 不能及时捕捉并反映当代学术前沿、动态、成果或问题, 更无法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的需要。

2. 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研究生实现科研创新及今后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

课程实践性是专业学位最突出的特点, 表现在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有助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学生反映课表上的理论课比重大于实践课[7]。调查发现, 只有8.7%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常同意课程内容联系了实际, 26.8%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较同意, 还有29.1%的学生“不怎么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课程内容联系了实际, 平均得分仅为3.1[5]。课程实践性的缺失, 不仅不利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未来职业的准备, 也造成了创新能力的低下。如表4所示, 仅有38.6%的专业型硕士生认为课程在“创新能力提高”上的作用较大。然而创新能力的不足, 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技术性工作, 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

表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作用     下载原表

二、回归本质:专业学位课程教学的原则

(一) 体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人才规格的基本标准, 它的实现要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等为中介, 尤其是使研究生巩固专业基础、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 是达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因而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体系设置及构建、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可偏离起着指导性作用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从专业学位产生的历史来考量, 19世纪后期, 专业学位是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一些特定社会职业对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从业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在我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 其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输送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及较强实践能力, 着重于技术或工程开发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8]。由此看来, 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 其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突出职业性, 即瞄准职业要求、职业资格, 为之做准备, 突出对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 作为专业学位内在职业属性的学术性也不容忽视, 因为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前沿的专业动态是从事某项职业的先决条件, 也是通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条件。

(二) 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身心特征

个人研究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某门课程学习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来说, 尽管他们年龄构成有较大跨度, 但心智都较为成熟, 对课程是否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改善自身素质结构有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其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具有n年 (n大于等于3) 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 他们从工作岗位重返校园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 一定的知识应用经验, 对知识学习和研究活动都有特定的需求和明确的目标, 也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能力。只有符合他们自身学习预期的课程, 才能引起他们主动、持续学习的意愿。所以在课程教学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身心特征, 根据他们已有的学习、工作经验, 给予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提高他们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 彰显院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 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所在, 命脉所系[9]。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鲜明, 也会在特定行业、企业中得到良好口碑, 有利于学生就业。所以,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应能聚焦于学校的“出色之处”, 一方面根据学校办学特色量身定做出符合特定行业、企业需要的职业指向性课程。另一方面,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建立配备完善、设备先进的实践基地,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 学校也可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 为学生开设丰富的跨院系选修课程。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 建立“基础+专业+综合知识+职业实践”模块式课程体系

为兼顾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需要,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可采用模块式结构, 每一个模块均按一定比例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设置如下课程模块:1旨在培养研究生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模块。在此模块的设计上, 要尽量弱化公共基础课程的“工具性”, 使其更具时代特点。采取“科学发展观+专业外语”的方式, 科学发展观课程旨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突出对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专业外语课程要按不同学科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课程, 并和与职业相关的商业英语相结合。2旨在让学生在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 扩展理论知识的外延和功用的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包括按一级学科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按研究方向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 还有为跨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补修课程。3旨在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综合知识课程模块。此模块是为满足现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或者说是为满足应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按一定比例去选择跨专业方向课程, 开阔视野, 可进一步推动校内资源共享, 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如华南理工大学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 为加强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产权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培养, 开设全校性的、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与环境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从人文、艺术、思想价值、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角度来引导学生选修课程[10]。4具有明确职业岗位导向性的职业实践课程模块。此模块课程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 形成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系统。总之, 课程设计既要围绕职业发展, 也要突出各行业、企业的需要。

(二) 优化师资队伍, 改进课程教学方式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 首要条件是有优良的师资队伍。而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培养过程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来看, 在教师的选择上, 一方面要尽量配备具有相应生产实践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 为加强教师对应用型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能力, 应鼓励教师进行应用技术研究, 选派教师走出学校, 走进企业, 密切与企业合作交流。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派青年教师到航天科技集团、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科研合作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标准, 提高教师自身的应用技术水平, 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11]。

在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 也要深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探索创新性实践教育模式, 减少课程讲授等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方法, 重视团队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授课对象的特点。为此, 需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既要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年龄、认知特征等个体特征, 也要考虑他们已有的职业背景和能力, 从而根据其兴趣和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 选择、组织实践性、前沿性强的课程内容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亟须解决的是“选择什么”和“如何选择”问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需相对弱化理论内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 其课程强调理论知识无可非议。而虽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质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应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 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 因而在课程安排上应尽量侧重实践性、应用性的内容。其次要突出前沿性的内容。为此, 要在课程中增加学科领域内最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性课题或问题展开教学。

在如何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上, 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科专家、任课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直接的承载者、传授者的作用。一方面, 允许、鼓励授课教师依据社会现实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要自主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 会同学科专家、任课教师甚至学生代表一起及时对陈旧的课程内容进行删减, 选择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

四、结语

随着专业学位类型的不断丰富, 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可能还会存在一些特殊问题。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开展的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数据和对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课程设置、实施现状的了解, 归纳分析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 希望引起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在今后设计培养方案、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中, 重视对课程教学的改革, 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研究生专业学位整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4]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4 (5) :68-72.

[5]王俊, 刘若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 (7) :18-22.

[6]张广斌, 陈向明.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价值、选择与组织——基于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研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10) :23-30.

[7]耿有权, 彭维娜, 彭志越, 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1) :103-108.

[8]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崔锐捷.特色发展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 2009-06-07.

[10]李忠, 熊玲, 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8-12.

[11]丁雪梅, 甄良, 宋平, 等.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1-4.

注释

1 “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面向全国3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发放了问卷14000份, 回收问卷10605份, 回收率75.8%;有效问卷10514份, 问卷有效率99.1%, 其中包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753人。

来源:中国知网

责编:Gao Zhengyan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