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1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砌体找平层规范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17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17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product

JGJ/T 17-202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20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0年 第10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17-2020,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4月16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性能和砌体计算指标;4.建筑设计;5.结构设计;6.承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7.墙体裂缝控制设计;8.施工及质量验收。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承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2.增加了墙体裂缝控制设计;3.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4.增加了夹心墙设计;5.增加了填充墙平面外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承载力计算;6.增加了墙体后锚固施工;7.修改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8.修改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9.修改并完善了构造设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南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龙华大道2号,邮政编码:401147)。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北京金隅加气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常州鑫材装配式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泽通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德国凯莱国际中国管理公司

喜利得(上海)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正合新材(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宏贵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京街 高连玉 袁勇 赵成文 刘斌 李庆繁 王安立 黄堃 郑延年 赵立群 程安宁 陈志新 孙巨芳 崔克勤 王鑫 徐春一 吴宁 熊朝辉 汪雪峰 符云钢 谢江 袁方 张兴伟 秦士洪 谢自强 陈怡宏 吴伟 高璐 陈放 王简弘 杜文钦 柯麟质 张志华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马建勋 栾景阳 王存贵 孙伟民 王桂玲 杨长辉 于海祥 熊立红 刘振河

1总则

1  总    则

1.0.1  为规范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使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工程应用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9度的自承重和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及配筋板材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 展开条文说明1.0.1、1.0.2  随着我国墙材革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推进,蒸压加气混凝土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制品以其特有的轻质、节能、防火、耐久、可加工及具有一定的强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有着不同于其他墙体材料的一些特点,因此所对应的应用技术也有其独到之处,为使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与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以有利于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编制组通过长期系统的工程实践与试验研究,并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的新技术、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与应用的具体状况编制本标准。此次修订在吸纳了我国十多年来的新成果、新经验并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整合,考虑了未来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建造方式变革发展等。编制过程中又进行了调研与研讨,进行了部分验证性试验,以求达到先进、安全、适用、可操作,提升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应用效果与质量。

1.0.3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及配筋板材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蒸压加气混凝土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以硅质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以铝粉(膏)为发气剂,石膏为调节剂,和少量外加剂加水搅拌,经浇筑、静停、切割和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多孔硅酸盐混凝土。

2.1.2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prod-uct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砌块和配筋板材的总称。

2.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砌块,可用作承重、自承重或保温隔热材料。

2.1.4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panel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板材,可分为屋面板、外墙板、隔墙板和楼板。根据结构要求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内配置经防锈处理的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钢筋网片。

2.1.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普通砂浆砌筑而成的墙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2.1.6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衡量试验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统计量。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表示,又称“标准差率”。

2.1.7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 special masonry mortar for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用于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能提高砌体结构性能的砂浆。

2.1.8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抹灰砂浆 special plastering mortar for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墙抹灰,并能显著提高与基层附着力的砂浆。

2.1.9 薄灰缝 thin mortar joint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砌筑砂浆厚度不大于3mm的灰缝。

2.1.10 夹心墙 cavity wall filled with insulation

在预留连续空腔内填充保温或隔热材料,内外叶墙之间用防锈的金属拉结件连接而成的墙体。

2.1.11 坎梁 low beam

具有一定高度的防水、防潮功能的混凝土梁。

2.1.12 抹灰石膏砂浆 plaster gypsum mortar

以建筑石膏为基料,加入外加剂和轻骨料而成的建筑物室内墙体及顶板抹灰材料。

2.1.13 后锚固 post-installed anchorage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上对连接附属物进行固定的技术。

2.2符号

2.2 符 号

2.2.1 材料性能

A——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

B——蒸压加气混凝土干体积密度等级;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V——抗压强度变异系数;

D——热惰性指标;

Dm——平均热惰性指标;

E——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弹性模量;

Ec——蒸压加气混凝土弹性模量;

K一一传热系数;

Km——平均传热系数;

M一一普通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a——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U一一夹心墙中外叶墙块材的强度等级;

R0——传热阻;

Sa一一蒸压加气混凝土蓄热系数;

Sac——蒸压加气混凝土蓄热系数计算值;

Saie——铺设在密闭屋面内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

Same——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砌体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

Sare——蒸压加气混凝土企口型屋面板屋面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

f一一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f′t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沿齿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

ft——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设计值;

ftk——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标准值;

ft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沿通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

fV——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y——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td——露点温度;

λa——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

λa·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

λaie——铺设在密闭屋面内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

λame——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砌体的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

ρa0一一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干密度;

λare——蒸压加气混凝土企口型屋面板屋面当量寻热系数计算值。

2.2.2 作用、效应与抗力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eq——地震时结构(构件)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N——轴向压力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σ0E——对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2.2.3 几何参数

A——墙体的截面面积;

Ab——垫板面积;

H——房屋总高度;

H0——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

H1——砌块高度;

L1——砌块长度;

e——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

h——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或墙体厚度;

x——截面受压区高度。

2.2.4 计算系数

Be——板材截面长期抗弯刚度;

Bs——板材截面短期抗弯刚度;

Cz——砌体抗压强度折减系数;

c——锚栓边距;

d——锚栓的公称直径;

do——钻孔直径;

hef——有效锚固深度;

hnom——锚栓在基材内的总锚固深度;

s——锚栓间距;

α一一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

α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β一一墙体的高厚比;

rf——材料分项系数;

r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θ——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的影响系数;

φ——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3材料性能和砌体计算指标3.1一般规定

3  材料性能和砌体计算指标

3.1  一般规定

3.1.1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不得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残留切割渣屑。

3.1.2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30%。

▼ 展开条文说明3.1.2  工程实践证明,控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或安装时的含水率是减少收缩裂缝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使墙体热工指标与产品检测结果相接近的重要保证。应用时一定要首先控制好制品上墙的含水率。《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存放时间不应少于28d,是比照普通混凝土的养护天数而制定的。然而28d的养护期对于普通混凝土是必需的,否则混凝土将达不到应有的性能。而蒸压加气混凝土则是经过了高温高压蒸汽养护,制品水化反应比较彻底,保证适当的存放天数,主要是为了降低制品的含水率,以降低其干缩值并有利于制品的保温性能。目前一些企业产品的出釜含水率一般为35%~40%,经四周左右的存放时间,一般含水率可降至25%左右。调研发现,广州、东莞、扬州等地的一些企业通过改进蒸压养护工艺,已经将制品的出釜含水率降至25%以内。这种产品经存放14d,其含水率就可降至15%以内,因此,建议企业采取降低出釜含水率的措施。综合各地经验及研究成果,虽然部分企业制品应用时其含水率可控制在25%,但综合考虑大部分的制品生产企业及制品应用的实际,本次修订仍然采用含水率控制为30%的规定。为更好地满足本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将砌块砌筑施工纳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提前下达砌块订购任务,以使砌块供货商早日注意与施工工期的合理衔接。

3.1.3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的抹灰与砌块的砌筑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

▼ 展开条文说明3.1.3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保证墙体砌筑质量、提高砌体强度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抗剪强度、弯曲抗拉强度尤为明显。不同墙材的砂浆物理力学性能有着各自的适应性,不同基材的墙体所需要的砂浆是不同的,针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表面多孔且带有一定的切割浮渣、吸水多且快的特点,要求其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或抹灰砂浆必须有一定的保水性、较高的粘结性、合适的流动性、可靠的耐久性及方便的可操作性。不应采用传统的石灰(水泥)砂浆来进行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的砌筑与抹灰,也不应采用仅仅依靠大量掺入引气剂来达到和易性好、节省石灰而影响砌体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使砂浆变脆、降低耐久性的所谓商品砂浆。

3.1.4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分户墙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的隔声性能可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3.1.4  隔声性能仅做过干密度为500kg/m3~600kg/m3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试验。其他干密度制品目前仅能根据理论计算。

3.1.5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其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3.1.5  通过对蒸压加气混凝土进行的耐火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不燃性,达到国家一级耐火标准要求,其耐火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好得多。日本等国大量推广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源于这种制品良好的耐火性能。在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的附录中给出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和屋面的耐火极限工作参考。

3.1.6  墙体系统所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的规定。

3.2材料性能

3.2  材料性能

3.2.1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3.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有严格的养护制度(高压、高温下十几个小时)保证,材料水化反应彻底,制品稳定且耐久性好,参照国外经验及国内几十年的应用实际状况,将用于自承重内隔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级别确定为不小于A2.5是合适的;用于外墙时,为提高其抵抗冻融、碳化、干湿循环交替作用的能力,对于B04级产品用于外墙最大的障碍是大多数企业产品的劈拉强度不达标,应用于外墙后墙体很容易开裂,故《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规定应用于外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强度级别不应低于A3.5。但对于一些企业生产的性能优良、劈拉强度达到表3.2.3中A3.5要求的B04级产品,本标准规定了可以用于建筑的外围护墙。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多层房屋的承重墙体已有多年的应用经验,国家已有相应的应用标准,强度等级不小于A5.0的块材可满足应用要求。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规定B04级制品的抗压强度为A2.0,若砌块的含水率按8%计,其强度乘以含水修正系数(0.85)后,其强度的平均值仅为1.70N/mm2,如此低强度的制品在运输中将会增大破损率,在墙体安装附着设备(门窗、空调、热水器、水箱等)时,锚固效果也不理想,调查发现已有类似墙体门窗安装不久就发生了松动,热水器脱落等质量问题,已引起用户的质疑,对此一定应当慎重对待。制品偏低的劈拉强度,将导致墙体容易开裂。目前各地制品的劈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10(一些企业仅为1/12),B04级、A2.0级产品其劈拉强度平均值仅为0.20N/mm2,这对于长度为6.0m左右的墙体(如山墙等),在干缩、温度及风荷载的叠加作用下,墙体所产生的拉应力将会大大超过其自身的劈拉强度,墙体将必裂无疑。提高制品的劈拉强度,将会大大提高墙体的防裂性能。国内某公司的B04的A2.5产品其劈拉强度已达到A3.5级产品的劈拉强度指标,解决了低密度级别产品劈拉强度也低、不能用于外墙的难题。在选用B04级制品时,一定要查看供货方所提供的劈拉强度是否达到本标准的规定要求。针对目前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抗压强度质检报告,基本为企业送检样品的平均值,用户无从知晓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更有的企业为样品选择性送检,很容易使鱼龙混杂的块材被应用于墙体从而为工程应用埋下隐患,抗压强度变异系数是衡量企业工艺运行状况、管理水平、制品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也是保证砌体可靠性的前提。强化块体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异系数要求是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确保砌体质量的重要举措。《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第3.2.2条第一款规定制品应给出强度变异系数,经大量调研及试验验证,得出了企业只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强化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严格控制蒸压养护制度、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其产品的强度变异系数均能达标。企业应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出安全、耐久的产品来提供给建筑市场。变异系数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与该批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之比,其强度标准差和强度平均值是按生产企业提供的最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的制品立方抗压强度试验数据经统计计算求得。保温薄板为置于(粘贴或与混凝土构件浇成一体)墙体热桥部位(混凝土梁、柱或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薄型保温板材。变异系数计算应取最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立方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

3.2.2  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劈拉强度标准值应按表3.2.2-1确定,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2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3.2.2  表3.2.2-1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出釜含水率为25%~45%的标准试件试验结果经换算而得到的。表3.2.2-1中所指的抗压、劈拉强度未与密度等级挂钩,这为应用密度等级虽然较低,但劈拉强度指标却达到表中A3.5级所对应的劈拉强度规定值的B04级产品提供了应用空间。此举在于鼓励企业生产出虽然轻质的B04级、A2.5级产品,但劈拉强度却等同于A3.5级产品。试验是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及《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2008给出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得指出的是本标准引入了抗压强度变异系数的概念,即制品生产企业需提供经统计求得连续生产三个月的抗压强度加权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强度等级是本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各项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其保证率为95%。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不论在工艺控制方面还是在生产装备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只要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操作和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强度变异系数不大,通过对相关企业连续三个月的生产试验数据统计,强度变异系数均小于0.12。多家中国公司产品的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均小于0.10(劈拉强度变异系数仅仅为0.05)。基于目前制品水平,本次标准修订将用于自承重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定为不大于0.15,考虑了全国各地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现状及其生产企业的生产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水平仍不平衡,依然存有一定差异。鉴于承重型砌块及配筋板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制品品质相对稳定,规定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不大于0.10,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后再生产承重型砌块及配筋板材。制品的抗压强度标准值按下式确定:式中:fck——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   σ——标准差;   1.1——出釜强度换算成气干强度的换算系数,当企业采用气干试件测取强度时,不乘此1.1换算系数;   0.88——考虑工程实际构件的加气混凝土制备、构件尺寸、承载方式及受力情况等于立方体试件试验值的差异,参照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值确定的。试验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按《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所规定的劈压比限值确定。即强度等级为A2.5、A3.5、A5.0、A7.5时,其劈压比限值分别为0.20、0.16、0.12和0.10。我国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的劈拉强度大多为抗压强度的1/10~1/12,与发达国家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压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工程中常常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针对这一质量通病,作出了劈压比限值规定,以确保制品应用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生产企业应将提高制品的劈裂强度作为产品质量的攻关目标,将单纯用制品的抗压强度指标衡量其质量改成用抗压强度和劈压比两项指标来判断其强度的高低。而要达到理想的劈压比指标,就一定要有原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配比、工艺养护、质量管理等各环节的技术保障。因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劈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当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制品必然开裂。较低的抗拉强度使得制品在二轴或三轴应力状态下发生劈裂或压酥剥落并导致破坏。也就是说,制品的劈拉强度等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其指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墙体是否容易开裂(如制品干燥收缩较大且用于季节温差较大地区的建筑墙体,低抗拉强度的制品必裂无疑)。然而制品的抗拉强度往往很难检测,即使检测也不准确,为了方便,工程中用比较简便的劈裂法测试出制品的劈裂强度并用劈压比来表征其抗裂能力的强弱,《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2008已经给出了劈裂强度的试验方法。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按下式确定:式中:γf——材料分项系数,取1.4。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设计值ft按下式确定:式中:γf——材料分项系数,取1.4。

3.2.3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表3.2.3采用。

3.2.4  用于承重砌体的砌块高度不宜小于240mm。

▼ 展开条文说明3.2.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之所以能用来做承重墙,是因为块材厚度远大于砖的厚度,这就增强了块材在砌体中抵抗来自外界的压、拉、弯、剪等复杂作用的能力,研究表明,砌块砌体强度正比于砌块高度的平方。如果将承重砌块高度减小,将大大损伤砌体的承载能力,为此本条规定用于承重的砌块,其高度不宜小于240mm。

3.2.5  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应按表3.2.5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3.2.5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干密度ρ0d取值引自《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

3.2.6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应按表3.2.6采用。围护结构用保温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及其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空气间层热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采用。围护结构中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λa·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

      λa——蒸压加气混凝土热系数;

      aa一一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 展开条文说明3.2.6  本条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的数据,给出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常用保温材料绝干状态时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围护结构中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λa·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   λa——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应按表3.2.6采用;   aa——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B表B.0.2采用。试验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随着其干体积密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线性(y=a+by)关系,因此,在同一个密度级别中不同的干密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干态)不同,如B05级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干态)范围为0.12W/(m·K)~0.14W/(m·K),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干密度级别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包含一系列导热系数(干态)值。《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规定的导热系数限值,则是用来判定某个干密度级别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是否合格的质量标准。当加气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时,《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则是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所规定的导热系数限值,作为建筑节能热工设计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导热系数计算参数,则每一个干密度级别只有唯一一个导热系数计算参数,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所规定的导热系数限值。因此,在建筑节能热工设计计算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计算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B表B.0.1采用,不应采用企业所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型式检验报告的导热系数测试值,以使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保证热工设计的质量。

3.2.7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抗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7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3.2.7  D25、D35分别指冻融循环25次、35次;应用时需按制品所处环境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冻害措施。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抗冻性指标的高低,不仅反映砌块在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抗冻性能,还可验证制品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否完成了目的水化生成物,即可反映制品内在质量的优劣。调研表明:采用低品质原材料、不按科学规定配合比进行配料、生产装备不完善或简化蒸压养护工艺制度(任意缩短养护时间或低压养护)进行操作,都将会导致制品的抗冻性能降低。而劣质制品是导致这种墙体开裂、软化、碳化、冻坏等劣化现象的重要原因,这将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工程事故已为数不少,为了强化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品质要求,强化制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制品的应用效果与质量,本条对其抗冻性作出规定。本条文根据应用部位的不同,规定了不同抗冻性能要求。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冻性试验,目前一些检测单位为加快试验速度、降低试验成本、简化试验步骤,采用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规定的用于普通混凝土的快冻法,利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进行试验,其结果是造成蒸压加气混凝土冻融不过关,也成为蒸压加气混凝土推广应用的障碍。快冻法采用水冻水融的试验方法,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容器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至少高出试件顶面5mm。这与慢冻法的气冻水融方法有显著区别,适用于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如水工、港工等工程的混凝土。完全不适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因为其试件表面为切割后裸露的孔和孔壁。试件在冷冻前完全不像慢冻法那样,将裸露的孔和孔壁裂隙中的水擦除,将试件从水中取出,或当水位降至孔隙以下时,孔隙中的水开始流出,在冻融过程中水很难饱和,从而可减轻试件表面和粗大的孔隙因水结冰的膨胀压力造成的破坏,粗大孔隙对毛细管中水的冻胀破坏还可起缓冲作用,在冻融过程中试件始终浸泡在水中,与工程的实际使用条件不符,造成蒸压加气混凝土采用快冻法冻融试验不过关。影响墙体冻害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负温条件;另一个是制品含水率。在北方寒冷及严寒地区的负温条件下,只要应用过程中不使墙体达到冻害发生所需的含水率(国外研究认定60%含水率为冻融破坏临界含水率),墙体是不会被冻坏的。因此本条强调了制品品质与应用技术相配合的理念,设计时只要对墙体易受潮部位进行防潮处理,用构造来杜绝水的侵袭,是完全可以防止墙体遭受冻害的,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本条所规定的制品抗冻性相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15次冻融循环试验)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15次冻融循环试验)做了必要的调整,不再按气候区域确定冻融循环次数,而依据用于内墙或者外墙来划分冻融循环次数,同时规定应用时需按制品所处环境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

3.2.8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 展开条文说明3.2.8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长期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碳化反应,将降低砌块的物理力学性能。目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采用劣质材料,简化工艺养护制度,所生产的劣质制品是导致墙体碳化裂缝严重、墙体变脆的主要原因之一。制品的碳化系数限值规定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2.9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 展开条文说明3.2.9  软化系数指标是用来衡量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耐水性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是合理配比的硅、钙等原材料在高压釜内进行充分水化反应而生成晶胶比配制合理的微孔水化硅酸钙,因此,其原材料的选择、成型和严格的养护制度等均对制品的软化系数有较大影响。制品抗软化性能越差,其力学性能随时间增长降低得越多,设计时将会乘以软化系数对强度进行打折,折扣较大时就会给墙体的安全性、耐久性带来致命影响。

3.2.1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墙体用抹灰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0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3.2.10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砂浆砌筑与抹灰,是保证墙体质量、提高砌体强度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提高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抗剪强度、弯曲抗拉强度,增加墙体允许高厚比尤为明显。当然,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砂浆改性材料(外加剂的选用)、配合比及其制备技术。

3.2.11  填充外墙的砌筑砂浆宜采用强度等级为Ma2.5的保温型砂浆,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18W/(m·K),其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3.2.11  采用普通混合砂浆砌筑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其灰缝厚度一般为10mm~15mm,由于砌筑砂浆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远高于砌块,从而会使砌块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受到影响,《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采取了对导热系数进行修正的做法来减小灰缝的影响,规定设计计算时需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乘以1.25的灰缝影响系数,其结果将不利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应用。因此,推荐应用粘结性好、导热系数不大于0.18W/(m·K)的保温砂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外墙采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18W/(m·K)的保温砂浆砌筑。可使块材与砂浆的热工性能相匹配,有利于墙体保温及节能设计。设计时虽然灰缝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墙体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可直接取其理论计算值,即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无须再乘以修正系数。

3.2.12  承重砌体的砌筑砂浆拉伸粘结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取灰缝上下两个粘结面的拉伸粘结强度值,并应按最小值进行砌体承载力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3.2.12  砌体砌筑灰缝有上下两个粘结面,由于受自重及施工人员压槎的影响,使得砂浆中的水分很自然地被铺灰面所吸取,本条文做出两个粘结面粘结强度的规定,并规定按最小值进行结构计算,以确保墙体的安全性。

3.2.13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外墙面所采用的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 展开条文说明3.2.13  工程实践表明,严寒及寒冷地区的一些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所采用的饰面涂料为高弹性柔性涂料,由于这类涂料的蒸汽渗透能力较差,会使整个抹灰系统的水蒸气湿流密度偏低,影响了墙体的湿迁移,从而会使墙体轻者造成饰面外表色差,重者导致墙体抹灰饰面起泡、发霉、开裂及脱落,并会使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的热工性能产生变化(墙体中的湿度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其保温隔热效果越差),影响了墙体的美观、耐久和保温节能效果。而采用防水透气性好的涂料既可以防止室外水(如雨水等)侵入墙体,又可排除墙体内的水蒸气。试验研究表明,抹面砂浆加双组分溶剂型氟碳漆,其水蒸气湿流密度仅为0.77g/(m2·h);抹面砂浆+水性底漆+PVC41%弹性涂料,水蒸气湿流密度为1.30g/(m2·h);而抹面砂浆+有机硅底漆+PVC55%硅树脂弹性涂料时,其水蒸气湿流密度可达3.20g/(m2·h)。涂料层的水蒸气湿流密度比抹灰层高,选择涂料时应按不同气候分区选择不同的透气性指标。建议北方寒冷及严寒地区所选择的外墙饰面系统的水蒸气湿流密度大于1.30g/(m2·h)。

3.2.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配筋及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3.2.14  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地震区建造多层房屋时,必须采取能够解决墙体脆性破坏、大幅度提高墙体变形能力、增加墙体延性抗震的构造,而这种构造的理想做法是墙体沿水平灰缝配置水平钢筋。试验研究表明,墙体通过配置水平钢筋网片可使墙体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改变了非配筋砌体的脆性破坏形态。因此,带有构造柱加水平配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片,由于构造柱与圈梁的边框作用约束了墙体的破坏,维持了墙体的裂而不倒,墙体的延性也有较大的提高。用直径为4mm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来代替直径为6mm的HPB300或HRB335钢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钢筋直径较细、墙体的体积配筋率偏低(仅为0.0117%),但也能显著提高墙体的延性,使墙体的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均有显著增加。试验表明,配置水平筋后墙体的极限剪切力可提高10%~35%,配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墙体的极限剪切力可提高约15%,而配置了水平筋加构造柱后则可提高50%~65%,且这种构造的墙体即使开裂后尚有20%的荷载储备,不但提高了砌体的承载能力且有效地改善了蒸压加气混凝土脆性破坏的特性,这就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一脆性材料,通过配置适当的钢筋之后可以在地震区建造多层房屋并能实现抗震设计要求解决了关键技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十余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均采用了配置冷轧带筋钢筋加构造柱的设计方法,二十余年的使用说明了这是一种性能可靠、施工方便、综合造价较低的建筑体系。随着传统冷轧带肋钢筋渐遭淘汰,新的高强钢筋——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已被工程界广泛认可并开始推广应用,故建议选用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灰缝的配筋。该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系指将按《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生产的Q215或将热轧光圆钢筋(见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17)生产的HPB325作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及在线回火后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二面肋的钢筋,故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增加了钢筋的延性,且与砌筑砂浆有着很强的锚固力。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按现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规定,抗拉强度fy取415N/mm2,抗压强度为380N/mm2。鉴于耐久性的要求,钢筋直径以5mm~10mm为宜。

3.2.15  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的外观质量要求、制作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 15762的有关规定。

3.2.16  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中的钢筋宜采用直径为5mm~10mm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

▼ 展开条文说明3.2.16  板的结构性能试验表明,当采用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后,钢筋与制品的锚固效果较为理想,使裂缝分布形式得到了很大改善,即配置光圆钢筋时裂缝间距由120mm~140mm改为60mm~80mm,缝的形态由宽而疏变为细而密,充分体现了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的锚固效果。此外,采用了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后,其设计强度及延性有明显提高。

3.2.17  防锈钢筋与蒸压加气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平均值不应小于1.0MPa。

▼ 展开条文说明3.2.17  本条对钢筋防锈处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工程实践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构件的钢筋防锈处理不好,是造成构件破坏或不能使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钢筋防锈应可靠,在产品标准中给以严格的保证。值得指出,当采用了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后,由于肋的存在,增强了防锈钢筋与蒸压加气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粘结强度按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钢筋涂层防锈性能试验方法》JC/T 855进行检测。

3.2.18  夹心墙用拉结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3.2.18  近年来,随着外墙薄抹灰系统所暴露出的防火及耐久性等问题,夹心墙已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应用并有着大力推广的势头,这种做法是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内叶墙,用混凝土劈裂装饰砌块或装饰多孔砖作外叶墙,两叶墙中间敷设一定保温材料(有的地区可不敷设),并留有不大于20mm的空气间层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夹心墙已经在各地开始推广应用,这种墙体取材方便、施工简单、节能保温效果明显,不但提高了墙体的装饰性,而且提高了墙体的耐久性,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国家已经颁布了行业标准《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给出了夹心墙单层砌体结构、多层砌体结构、夹心墙底部框架、夹心墙配筋砌体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的设计方法与构造规定,供设计、施工时执行。

3.2.19  用于后锚固的化学锚栓的锚固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 340的规定;后锚固的尼龙膨胀套管和尼龙材质的螺钉应采用原生的聚酰胺制造,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3.2.20  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的螺杆宜为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或高耐腐不锈钢材料。碳素钢和合金钢锚栓、螺杆的性能等级应按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tk及屈强比fyk/ fstk确定,相应的性能指标应按表3.2.20采用。

3.2.21  金属锚栓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其防腐蚀标准应高于被连接构件的防腐蚀要求。碳素钢、合金钢机械锚栓表面应进行镀锌防腐处理,电镀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5μm,热浸镀锌平均厚度不应小于45μm。在室外环境、常年潮湿的室内环境、海边、高酸碱度的大气环境中应使用不锈钢材质的锚栓,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使用高抗腐不锈钢。

3.2.22  机械锚栓和化学锚栓的防火等级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的防火等级,锚栓应通过防火测试,测试报告内容应包含锚栓在不同耐火时限下的承载力。

▼ 展开条文说明3.2.19~3.2.22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和其他材料墙体一样要悬挂热水器、空调箱、书架、电视机及一些吊柜等重物,以往曾多次发生砌体墙由于挂设的预埋件选择不当或悬挂构造不合理,造成重物脱落、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为解决重物安全悬挂问题,本标准规定采用与所悬挂重物相适应的后锚固锚栓。

3.2.23  墙板拼缝所用的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堵材料》GB 23864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的规定。

3.2.24  密封胶条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或硅橡胶制品,密封条应为挤出成型,橡胶块应为压模成型,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 24498的规定。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3.3砌体计算指标

3.3  砌体计算指标

3.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含配筋砌块砌体)和配筋板材的自重可按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的1.4倍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3.3.1  以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为基准,综合考虑砌筑砂浆、配筋量、较大含水率,使用阶段的超密度等因素对砌体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取增量系数1.4是合适的。

3.3.2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砌筑砂浆龄期为28d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砌体沿通缝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tm和砌体的弹性模量E,应分别按表3.3.2-1~表3.3.2-4确定,其他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进行修正。

▼ 展开条文说明3.3.2  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体轻块大(较高的高度),断面力学性能好,因此块材高度对砌体强度的贡献率较高,一般为0.8左右,高于普通砖对砌体强度的贡献率(约为0.3),这就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强度虽然不高,但砌体强度却不低的根本原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按下式确定:式中:f——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α2——贡献率系数,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5.0或Ma5.0时,取0.60。试验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对砌体强度的贡献率α2,一般为0.8左右。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0时,贡献率系数取0.65。本次修订取贡献率系数为0.60,偏于安全。依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取不同的荷载分项系数、不同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比值,砌体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取0.17,计算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与对应砌体承载力折算安全系数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当材料分项系数取γf=1.8时,折算安全系数均大于3。本次修订取材料分项系数γf=1.9。研究表明,由于试验单位的试验装备及试验方法不尽一致,不同企业的试件表面的形态各异及砌筑砂浆的不同,使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试验值离散性较大,为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保持一致,并方便工程使用,设计时仍可采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公式的形式fy,m=k5,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式中,fy,m为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k5为与砌块强度有关的系数,f2为砂浆强度平均值。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可得到:fy,m=0.07,当f2为M5.0时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为0.156MPa,与0.16MPa相近。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承受垂直于墙面的风荷载等作用时,墙将会产生弯曲拉应力,设计时应保证该应力不大于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砌体的弯曲抗拉能力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砌块自身的抗拉强度(《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规定,用于外墙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3.5,劈拉强度设计值不应低于0.29N/mm2);二是砌筑砂浆的粘结强度。进行墙体承受平面外荷载作用的应力验算时,应以通缝弯曲抗拉强度(低于沿齿缝弯曲抗拉强度)来表征。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块型及外观状态相类似,本次修订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所给出的普通混凝土空心研究表明,砌体沿齿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砌体沿通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外观及尺寸的相近性,本条参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第4.2.2条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沿齿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与砌体沿通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差异,确定砌体沿齿缝破坏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墙片恢复力特性研究表明,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远大于普通砖,墙体裂缝形态均是通过砌块本身而不是沿砌筑灰缝,再次表明了提高制品劈拉强度的重要性。由于制品的劈拉强度远大于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及弯曲抗拉强度,表3.3.2-2、表3.3.2-3之所以给出砌体抗剪及弯曲抗拉强度设计指标则是考虑砌筑灰缝的粘结质量,按本标准规定的指标进行开裂验算,墙体是不会出现裂缝的。这也反映出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的粘结能力是影响其指标的关键因素,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可防止墙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开裂。实践表明,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厚度一般均不小于240mm,且与主体结构有着可靠的拉结,无论制品自身还是砌筑灰缝由于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均很小,墙体一般不会产生沿齿缝弯曲的受拉裂缝。

3.3.3  当承重砌块高度小于250mm且不小于200mm、长度大于600mm时,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强度折减系数Cz,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z——强度折减系数;

      H1——砌块高度(mm);

      L1——砌块长度(mm)。

▼ 展开条文说明3.3.3  公式(3.3.3)是考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度小于250mm时,砌块高度减低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砌块砌体抗压强度与块体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其回归公式为避免工程中采用高度较小的砌块而导致整片墙承载力降低,因此规定承重墙体不宜采用块高小于240mm的砌块。

3.3.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泊松比应取0.20,线膨胀系数应取8×10-6/℃(温度范围为:0℃~10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干燥收缩值应取0.2mm/m。

▼ 展开条文说明3.3.4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厂后采取可靠的防雨及通风措施并满足规定的存放天数,其砌体的干燥收缩率可取为0.2mm/m。

3.3.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承重房屋,不得采用C级施工质量控制。

4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下列情况下不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1  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外墙;

   2  长期处于浸水或化学侵蚀的外墙;

   3  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以上的部位。

▼ 展开条文说明4.1.1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长期处于水浸泡环境,强度会降低。在可能出现0℃以下气温的地区,易受局部冻融破坏。在浓度较大的二氧化碳以及酸碱环境下也易于破坏。其耐火性能虽然优越,但长期在高温环境下采用承重制品如墙、屋面板也应慎重,因为其在长期高温环境下比较容易开裂。

4.1.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的建筑平面及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块承重房屋的建筑平面宜简洁、规则,体形凹凸转折不宜过多,立面不宜突变过大;

   2  当墙体需设置变形缝时,应做好墙面的盖缝处理;

   3  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建筑节能、隔声、防火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  应在施工图上详细标注墙上预留孔洞、管线槽口以及门窗洞口、设备固定点及后锚固等位置;

   5  门厅和楼梯间内,应安排好竖向水、暖、电管线用的管道以及各种表盒位置;

   6  排水管道应明管安装,不得嵌入墙体。

▼ 展开条文说明4.1.2  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墙体因温差和干缩变形产生裂缝的措施,沉降缝、抗震缝应根据地基及抗震设防的情况设置。设缝时宜将多种缝协调设置,设缝后做好室内外嵌缝的处理,以保证使用功能及美观协调的要求。工程实践表明,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墙上随意开凿洞口和沟槽而造成墙体局部开裂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作出对墙体的预留孔洞、管线槽应在施工图纸上详细标注,施工完成后应用混凝土填实的规定。

4.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排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块墙体与结构构件的关系应与其他专业相配合;

   2  门窗洞口的尺寸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3  竖向灰缝不应排在窗洞口下角部;

   4  夹心墙排块应使外叶墙与内叶墙的灰缝处在同一水平高度;

   5  应考虑管线在墙体内的走向、位置及预埋件和木砖的布置等;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模数,应与制品规格尺寸相协调。

▼ 展开条文说明4.1.3  试验研究表明,砌块高度是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砌筑前应进行排块设计,避免砌体中夹杂高度小于200mm的砌块,对于排块过程中所形成的零头尺寸,可用增加现浇混凝土圈梁的高度调整。此外,为减少施工现场切锯工作量、避免材料浪费、合理设计、提高砌体质量、避免墙体裂缝、便于备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房屋设计需进行砌块排列设计。

4.1.4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的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墙面应做防水处理;内墙根部应做配筋混凝土坎梁,坎梁高度不应小于200mm,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2  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以及伸出墙外的雨篷、开敞式阳台、室外空调机搁板、遮阳板、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等处,均应采取防水措施;

   3  防潮层宜设置在室外散水坡与室内地坪间的砌体内;

   4  密封胶的厚度宜为板拼缝宽度的1/2,且不应小于8mm。

▼ 展开条文说明4.1.4  吸水少而慢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显著特点,因而制品有着良好的抗冻性能。但其制品表面由于生产的切割作业,会使制品表面孔隙裸露而形成数量繁多的残孔,这些残孔则很容易吸收外来的水分,如不对墙体进行良好的防水处理,则会在潮湿或受潮部位持续吸水,甚至吸至饱和状态并引发湿胀,产生与周边干燥部位不协调的变形应力,当此应力超过制品的劈拉强度时,该部位即产生开裂;如若吸水饱和,当遇到温度低于冰点时,则会遭受局部冻融破坏。

4.1.5  对于双层条板隔墙,其单层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75mm,双层板前后应错缝,错缝间距应大于或等于200mm。

4.1.6  夹心墙外叶墙的控制缝间距宜为6m~8m,控制缝宽度宜为6mm~8mm,应采用密封胶填充(图4.1.6)。

▼ 展开条文说明4.1.6  根据夹心墙热效应及叶墙间的变形性差异(内叶墙受到外叶墙保护,内、外叶墙间变形不同)使外叶墙更易产生裂缝的特点,规定了这种墙体设置控制缝的间距。

4.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4.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4.2.1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隔热设计和防潮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4.2.1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2.2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蓄热系数计算值及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当量导热系数、蓄热系数计算值应按本标准附录C选用。

▼ 展开条文说明4.2.2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导热系数计算值是指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于围护结构在使用中所具有的实际导热系数,即受平衡含水率(质量比)影响修正后的导热系数值,用于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计算确定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或保温隔热层厚度时,正确确定和选用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是非常重要的。计算值的确定和选用不当将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使计算结果偏离较大,或在实际中不能满足保温隔热和节能要求。在建筑节能热工设计计算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应按本标准附录C采用,不应采用企业所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型式检验报告的导热系数测试值。

4.2.3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外墙和屋面的传热阻R0、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4.2.3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外墙和屋面的传热阻R0值、传热系数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的计算方法。

4.2.4  夹心墙节能设计应按所用材料及构造类别进行墙体的传热阻、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计算确定。

4.2.5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4.2.5  热桥部位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确保热桥部位在冬季不结露是避免围护结构内表面霉变的必要条件。居住建筑室内表面发生结露会给室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如果长时间的结露则会产生霉菌,给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中常存在钢筋混凝土梁、柱等热桥部位,结露则可能出现在热桥附近。本条文规定在外墙节能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外墙可能出现热桥的部位的特殊保温措施,核算在设计条件下可能结露部位的内表面温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防止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产生结露现象。另外,热桥是出现高密度热流的部位,加强热桥部位的保温,可以减少采暖负荷。采取的特殊保温措施所用保温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和修正系数,应分别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附录表B.1和表B.2选用。

4.3构造设计

4.3  构造设计

4.3.1  节能建筑外墙可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保温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心保温墙体和内保温墙体。夹心保温墙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4.3.1  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与常用保温材料构成外保温复合墙体、夹心保温墙体和内保温墙体,在进行外墙传热系数计算时,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的规定,修正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当外墙保温层受到龙骨、铆栓、拉结筋的影响,造成一定的热损失,为防止因误算致使节能不达标,应在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的规定对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进行一次修正的基础上,再采用热阻修正系数的方法计算保温层热阻,保温层热阻按下式计算: 式中:Rt——外墙保温层热阻[(m2·K)/W];       δt——外墙保温层厚度(mm);       λh——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W/(m·K)];       ηh——保温材料的热阻修正系数,保温层受到龙骨、铆栓、拉结筋等的影响,修正系数为0.83。    此外,夹心墙空气层热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当内外叶墙之间采用拉接件拉结时,其修正系数应取0.83。

4.3.2  严寒及寒冷地区宜采用透气性无机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4.3.3  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与密实墙体材料作为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层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布置在水蒸气排出的一侧。

▼ 展开条文说明4.3.3  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与密实材料作为复合墙体保温时,其构造设计应防止室内水蒸气渗透进入复合墙体内部,同时又易于从墙体向室外排出,即蒸汽难进易出,控制复合墙体内部不产生冷凝。因此,应将蒸汽渗透阻较大的密实材料布置在内侧,而将蒸汽渗透阻较小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布置在外侧,遵循围护结构防潮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一蒸汽难进易出。以避免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体冬季冷凝受潮,降低保温效果,引起结构破坏,故作出本条规定。而墙体内保温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将多孔的保温材料布置在内侧,外侧通常是密实的墙体材料,而形成水蒸气易进难出,如此,在冬季采暖地区墙体内部极易出现冷凝现象,使内部湿度增加。

4.3.4  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设计除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外,尚应满足建筑装饰、管线埋设及安装和维修的要求;

   2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为单一材料墙体饰面层时,应选用柔性、防水及透气性材料或做透气性构造处理;

   3  当采用夹心墙时,所敷设的保温层应可靠固定在内叶墙上,在采暖地区保温层与外叶墙间应设置空气间层,其厚度宜为20mm;外叶墙应在每层墙体底部、门窗洞口过梁上、不等高房屋屋面交接处等部位设置排湿孔;

   4  当外墙内侧结构层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外侧有密实保护层的内保温多层墙体时,应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当蒸压加气混凝土湿度增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规定的允许重量湿度增量指标时,应设置隔气层或外墙排湿构造;

   5  严寒及寒冷地区外墙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及断桥式混凝土窗台板。

▼ 展开条文说明4.3.4  本条规定了墙体的热工设计和节能设计构造要求:2  选用防水透气性饰面层有利于防止水的侵入及渗透,又有利于保温层内水蒸气的畅通排出,确保墙体质量;调查发现,有的外保温(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饰面层材料质地密实,具有较大的蒸气渗透阻,使墙体内部湿迁移遇到障碍形成结露,影响保温质量和饰面层的脱落,因此该层应为防水透气性材料(或做透气性构造处理)。3  当以蒸压加气混凝土为结构层(内叶墙),其外贴或不贴高效保温材料,以装饰混凝土砌块(装饰多孔砖)为外叶墙(装饰层)的夹心保温墙体。应在内叶墙(或粘贴高校保温材料)与外叶墙之间设空气层,斩断了保温层与其他材料层的联系及液态水的迁移通路。同时,空气层的高温造成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边界环境,用来保证与它接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或高效保温材料的干燥,将进入热绝缘层中的水蒸气引到此空气层低温侧(外叶墙)表面凝结或结霜,控制热绝缘层处于较低湿度而不受潮。同时,在外墙的底部楼板处每隔一定距离在墙缝处设置一个排湿孔,以将冷凝水引出和排出湿空气。排湿孔应填塞纤维材料,如矿棉、岩棉等,以利于空气层的密闭和排湿。如不便于设置隔气层和排湿构造,则应采用单一材料保温或夹心保温墙体设计。设置空气层是排除夹层内湿气及水分的必要措施,否则会造成保温层失效和外叶墙开裂,严重影响墙体的质量。并且应在外叶墙每层墙体底部、门窗洞口过梁上、不等高房屋屋面交接处等部位设置排湿孔。否则存在发生内部结露甚至冻胀的危险。近年来,严寒及寒冷地区建造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采用的无空气间层夹心复合墙,其室内侧局部结露、墙体长毛霉变,墙外侧开裂渗水。4  内侧结构层为蒸汽渗透较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外侧为有密实保护层的多层结构墙体,当建筑物室内外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时,在结构内部则可能出现湿累积问题而冷凝受潮,故应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经验算其重量湿度增量若超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的规定,则应在墙体水蒸气分压高的一侧设置隔气层或在外墙设排湿构造。如不便于设置隔气层和排湿构造,则应采用单一材料保温或夹心保温墙体设计。5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及断桥式混凝土窗台板可以减少这些部位的热桥。

4.3.5  墙体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变形缝两侧墙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

▼ 展开条文说明4.3.5  变形缝是保温的薄弱环节,加强对变形缝部位的保温处理,可避免变形缝两侧墙出现结露问题,也可减少通过变形缝的热损失。变形缝的保温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寒冷地区某些城市,采取沿着变形缝填充一定深度的保温材料的措施。在严寒地区的某些城市,除了沿着变形缝填充一定深度的保温材料外,还采取将缝两侧的墙做内保温的措施。显然后一种做法保温性能更好。

4.3.6  门窗洞口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

▼ 展开条文说明4.3.6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可以减少墙体的热桥,大幅度提高墙体的保温、节能效果,过梁的生产可以利用现有的板材生产线,经特殊配筋、切割后,制成不同规格的过梁。

4.3.7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的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连接处应采取保温和密封构造,应采用防潮型高效保温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普通砂浆补缝。夏热冬暖地区应采取密封构造。

▼ 展开条文说明4.3.7  门窗与墙体连接处,应做特殊处理。安装过程中采用水泥砂浆填缝,极易形成热桥,对于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A区来说,冬季就会造成结露,因此要求对这些部位采用保温、密封构造,一定要采用防潮型保温材料,如果是不防潮的保温材料在冬季就会吸收凝结水变得潮湿,降低保温效果。在其他地区,这些构造的缝隙必须采用密封材料或密封胶密封,杜绝外界雨水、冷凝水等的影响。

4.3.8  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保温层的复合屋面或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单一屋面,每50m2应设置排湿排气孔1个(图4.3.8)。单一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屋面,应在板的下表面做隔汽涂层。

▼ 展开条文说明4.3.8  采取与室外空气相连通的排气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湿气的外逸,对保温层起到干燥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卷材屋面的起鼓。

5结构设计5.1设计原则

5  结构设计

5.1  设计原则

5.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及受弯构件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应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5.1.2  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0.9;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表示构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剪力设计值V或弯矩设计值M等;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A——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33。

▼ 展开条文说明5.1.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一般算式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原则确定,承载力调整系数γRA及其数值为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而设定。需指出的是,本次修订仍然延续了原版《规程》所规定的γRA取值1.33,即相当于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的安全系数提高了1.33倍。安全等级的划分,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第4.1.4条的规定。

5.1.3  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可靠连接,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和防护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5.1.3  自承重砌体内墙应满足稳定性要求,其验算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进行;自承重砌体外墙承受平面外风压作用,墙体可能发生平面外受弯破坏,除应验算高厚比外,尚应验算墙体平面外抗弯承载力,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5.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和受弯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执行。

5.1.5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应具有满足层间变位的变形能力,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层间位移角分别不应小于1/250和1/500。

5.1.6  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应根据出釜受力工况进行承载力验算,板自重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并应乘以动力系数1.5。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5.2砌体设计一般规定

5.2  砌体设计一般规定

5.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宜采用3mm薄灰缝砌体。

▼ 展开条文说明5.2.1  由于砌体块材制作精度理想,已不同于传统的烧结砖,因此具备了采用薄层砂浆砌筑而形成薄灰缝砌体的条件。薄灰缝砌体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灰缝砌体,如减少了由灰缝较厚而引起的灰缝热桥,增强了墙体的稳定性,降低砂浆用量,降低原材料成本,因此本条推荐应用薄层砌筑砂浆。

5.2.2  承重墙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结构,纵横墙宜对齐贯通,层高不宜大于3.6m,横墙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5.2.2  为保证房屋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本条是对墙体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5.2.3  梁端下应设有刚性混凝土垫块或圈梁。

5.2.4  夹心墙体应按非组合作用进行夹心墙设计。承重夹心墙内叶墙应为承重墙,外叶墙应为自承重叶墙;自承重夹心墙的内外叶墙均应为自承重墙。

▼ 展开条文说明5.2.4  组合夹心墙分为组合作用和非组合作用两种结构形式,本条提出是针对非组合作用夹心墙进行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分为承重和非承重体系,明确了不同体系中内外叶墙各自的作用。

5.2.5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夹心墙,其外叶墙应由每层主体结构构件托挑,外露托挑构件应采取外保温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5.2.5  若不采取每层楼板托挑措施,外叶墙会因内外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徐变差而导致墙体开裂。

5.2.6  当验算砌块承重房屋的夹心墙承受平面内水平地震剪力时,可不计入外叶墙的抗侧力作用;夹心墙平面内的侧向刚度,应计入承重内叶墙的侧向刚度。

5.3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

5.3  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

Ⅰ  自承重砌块墙体

5.3.1  自承重填充墙应满足稳定要求,并应计入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影响。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自承重砌体墙上的作用,应包括墙体自重、附加在墙体上附着物的重量、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 展开条文说明5.3.1  自承重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自承重填充墙除应满足稳定要求外,尚应考虑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影响,故设此条规定。

5.3.2  垂直于自承重墙平面外的风荷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承重墙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k——垂直于自承重墙面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kN/m2)。

   2  自承重墙的风荷载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γQ——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5;

      γ1一一自承重砌体墙系数,取0.90。

▼ 展开条文说明5.3.2  自承重墙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式(5.3.2-1)中,各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取值。作为框架结构填充外墙,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工程调研表明,由于设计不到位,致使一些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外墙在风荷载作用下出现了破坏案例。尤其对一些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破坏现象更为严重。《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12给出的风荷载系指离地10m高的基本风压值,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要在基本风压的基础上乘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同时视环境与建筑的具体情况还要乘以体形系数、阵风系数、局部风压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系数等,最终的风荷载将大于基本风压值,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对砌体填充墙的计算与构造有所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对填充墙而言,仅考虑迎风面影响,而对于砌块女儿墙或阳台栏板等片状墙体则应将迎风与背风面同时考虑。

5.3.3  自承重墙风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外受弯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风荷载组合时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N·mm),按墙的支座条件进行计算,当为四边简支双向板时,其弯矩系数见本标准附录D;

      N——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

      W——墙计算截面的抵抗矩(mm3);

      A——墙计算截面的有效面积(mm2);

      ftm——砌体沿通缝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按本标准表3.3.2-3采用。

5.3.4  自承重墙体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自承重墙体自身重量产生的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gEhk——自承重墙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m2);

      γ——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对自承重墙取1.0;

      η——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对自承重墙取1.0;

      ζ1——状态系数,对女儿墙取2.0,对柔性连接自承重墙取1.2,其他取1.0;

      ζ2——位置系数,建筑的顶点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多遇地震取值;

      gk——自承重墙单位墙的重力荷载标准值(kN/m2);

      gEh——自承重墙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kN/m2);

      γEh一一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5.3.5  填充墙应根据边界支承条件进行抗震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5.3.5  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弯矩时,应根据其墙体尺寸和端部的实际连接状态,分别采用端部刚接、铰接的单向板或双向板简化模型,采用的近似假定和简化计算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当墙的四边均与周边构件有可靠拉结时,才可以将墙视为四边支承的双向板,而对于一些填充墙与上部结构构件(框架梁等)脱开时,只能按三边支承的板计算。有的因为墙与上部及两端构件完全脱开而形成了悬臂端,此时的截面计算弯矩将比四边支撑板增大许多,不利于墙体抗风安全性,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墙的抗风能力还与墙的高宽比及墙的厚度有关,因此,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强化墙与周边构件的拉结构造。此外,砌体沿通缝弯曲抗拉强度与制品的抗拉强度及砌体砌筑砂浆的粘结强度均有关系,要求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制品的劈压比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的限值规定,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应当满足本标准表3.2.10的规定。

5.3.6  当抗震设防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女儿墙或阳台栏板等无筋砌体悬臂构件的高厚比H/h大于表5.3.6限值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5.3.6  本条是为了保证抗震设防区砌体女儿墙或阳台栏板等悬臂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平面外抗弯承载能力要求。

Ⅱ  承重砌块墙体

5.3.7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对于矩形截面构件,当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的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方向按下式验算:

   式中:N——轴向压力设计值;

      φ——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墙体厚度h<200mm时,φ值应乘以修正系数η,η按公式(5.3.7-2)计算;

      f——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标准第3.3.2条采用;

      A——墙体的横截面面积;

      e——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

      h——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

5.3.8  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φ,应根据构件计算高厚比β和截面相对偏心距e/h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e,应按荷载设计值计算,且不应超过0.5y。其中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构件高厚比β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0——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相关规定采用;

      hT——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计算边长,矩形截面取墙厚h;T形截面可近似取3.5i,i为截面回转半径;当轴心受压时为截面较小边长;

      γβ——灰缝厚度影响修正系数,当灰缝厚度大于3mm时,γβ取1.1;当灰缝厚度≤3mm时,γβ取1.0。

▼ 展开条文说明5.3.7、5.3.8  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式类似。试验表明,当偏心距e大于0.5y时,试件的承载力很低,且破坏突然。因此,设计时应控制偏心距e不大于0.5y。

5.3.9  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N0——上部传来作用于垫块上的轴向力设计值(N);

      Nl——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N);

      φ——垫块上N0及Nl合力的影响系数,采用本标准附录E的表中β不大于3时的φ值;

      f——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Al——垫块面积(mm2)。

▼ 展开条文说明5.3.9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局部受压的承载力计算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式类似。

5.4板材设计计算

5.4  板材设计计算

5.4.1  配筋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的正截面承载力(图5.4.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弯矩设计值(N·mm);

      fc——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b——板材截面宽度(mm);

      h0——截面有效高度(mm);

      x——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mm);

      fy——纵向受拉钢筋的强度设计值(N/mm2);

      As——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mm2)。

▼ 展开条文说明5.4.1  最小配筋率ρmin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中第8.5.1条规定,当采用热轧光圆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0.20;采用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0.15。

5.4.2  配筋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的截面抗剪承载力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V——剪力设计值(N);

      ft——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设计值(N/mm2)。

▼ 展开条文说明5.4.2  配筋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厚度不小于200mm,一般能满足式(5.4.2)的要求。

5.4.3  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裂缝控制应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构件截面边缘的拉应力不应大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标准值。

5.4.4  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l0/200(l0为板材的计算跨度)。

▼ 展开条文说明5.4.4  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用作受弯构件时需采取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相适应的板面构造(屋面板、楼板的构造各不相同),设计时要注意荷载确定的合理性。虽然本条规定了板的最低挠度限值为l0/200,但按板材企口进行板间连接,板的挠度将远小于计算值。

5.4.5  配筋受弯板材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短期刚度Bs应按下式计算:

   当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时,板材的刚度B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Ec——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弹性模量(N/mm2);

      I0——换算截面的惯性矩(mm4);

      M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值(N·mm);

      Mq——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值(N·mm);

      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可取2.0。

5.4.6  外墙板应进行风荷载及抗震承载力验算。

5.4.7  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件承载力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提高一级。

▼ 展开条文说明5.4.7  外墙挂板与主体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是保证外墙挂板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其一旦失效将严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当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可以不再提高。

5.4.8  外墙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保持其整体稳定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

▼ 展开条文说明5.4.8  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考虑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其脱落造成的次生地震灾害。

5.5构造设计

5.5  构造设计

Ⅰ  一般规定

5.5.1  当墙高H大于或等于相邻横墙间的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H0=0.6S验算高厚比。墙体的高厚比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H0——墙体的计算高度(mm),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相关规定采用;

      h——墙体厚度(mm);

      μ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β]的修正系数,取为1.3;

      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β]的修正系数,按本标准第5.5.2条采用;

      [β]——墙体的允许高厚比,按表5.5.1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5.5.1  高厚比验算的计算高度H0取值与墙的支座条件有关,当墙体与主体结构的板(梁)柔性连接且未有平面外变形限制措施时,墙将被视为悬臂梁,此时的计算高度将是2倍墙高。设计时应采取平面外侧限构造,使墙顶端形成支点,当有侧限构造保证时计算高度H0取实际墙高。考虑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的粘结性能优于普通砂浆,研究表明,砌体的稳定性有较大程度提高,故将这种砂浆砌筑的墙体允许高厚比增大到26。

5.5.2  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μ2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μ2一一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当μ2值小于0.7时,取值为0.7;

      bs——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m);

      S——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m)。

▼ 展开条文说明5.5.2  本条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是一致的。

5.5.3  砌体女儿墙应设构造柱,其间距不应大于3m,当抗震设防为6度、7度时,宜沿墙高每两皮砌块配置2根直径5mm拉结钢筋,当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9度时宜沿墙高每皮砌块配置2根直径5mm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与构造柱锚固。女儿墙墙顶部应设高度不小于200mm、配置2根直径5mm纵向钢筋的压顶梁,且压顶梁与构造柱整体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Ⅱ  自承重填充墙

5.5.4  自承重填充墙的布置,不应使主体结构层内或上下层间的刚度形成突变,当非均匀布置时,应计入质量及刚度的差异对主体结构抗震不利的影响。

5.5.5  自承重填充墙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及防护要求。应沿墙高每600mm或三皮砌块高度的灰缝配置2根直径不小于5mm的通长钢筋。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设置缝的宽度应为允许层间位移[△],且不应小于20mm,缝隙宜采用柔性嵌缝材料填实。

▼ 展开条文说明5.5.5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填充墙的布置很随意,在地震作用下重新分配结构的侧向刚度而改变应力分布状态,致使由于填充墙布置不当而使结构过早地发生剪切或斜压的破坏;一般框架柱均为中长柱,当墙开有通窗时,由于窗上(下)墙体对柱的约束作用,缩短了柱的计算高度,成为短柱,分配到更多荷载,变为以剪切破坏为主的脆性破坏,危害十分严重。在墙上开设门窗洞口,会使原有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产生改变,梁跨高比大大减小,成为延性差、抗剪能力弱的短梁,脆性破坏十分严重,增加了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使得预期出现塑性铰的位置并未出现。而当框架梁与其上部填充墙共同作用时(形成了墙梁),大大强化了梁的刚度,会形成强梁弱柱,结构易在下层的混凝土柱顶处发生严重破坏,故设此条加以规范。

5.5.6  砌块自承重墙体宜采用薄灰缝砌筑及薄抹灰饰面。

▼ 展开条文说明5.5.6  目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尺寸精度很高的高精砌块,并用来实现薄灰缝砌筑及墙体薄抹灰,值得指出的是所谓高精,并不是仅仅指尺寸上的精确,更应当注重制品的品质,即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能否达到相关标准规定,否则这种砌块被使用将会对墙体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5.5.7  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采用柔性连接时,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不宜大于20倍墙厚,且不应大于4m,柱宽度不应小于100mm。填充墙两端宜卡入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卡口铁件内(图5.5.7),卡口铁件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600mm。

5.5.8  填充墙顶部与梁(板)底部应留有不大于20mm的缝隙,并应与设置在梁(板)底部的连接件实现柔性连接,连接件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2m,U形卡口及可滑动角铁连接件、预埋件(图5.5.8)等均应做防腐防锈处理。

▼ 展开条文说明5.5.8  抗震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主体结构,抗震要求较高,砌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时,为了减少填充墙对结构体系的不利影响,规定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连接处构造,采用柔性连接(脱开)的方法。震害调查表明,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间的填充墙砌体,当强度和刚度较大,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力将会顶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节点处的破坏,所以强度过高的填充墙并不完全有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填充墙与框架梁、柱脱开,是为了减小地震时填充墙对框架梁、柱的顶推作用,避免混凝土框架的损坏。填充墙顶端卡入设在梁(板)上的卡口铁件内,为填充墙顶部提供一个平面外受力的支点,验算墙体稳定性的支点,有利于墙体平面外的安全与稳定,也有利于墙体上悬挂热水器等重物。近年来,随着高精度尺寸砌块薄灰缝砌体在各地的推广与应用,对这种不易放置墙体拉结筋的填充墙,宜采用内包系梁的异形砌块,用来铺设钢筋的槽口的深度以不大于20mm为宜。这种构造由于在砌体的配筋面设置了配筋槽口,使得直径为6mm的灰缝钢筋不受薄灰缝限制,又由于钢筋的端部通过直角弯钩与后锚固在混凝土主体结构的L形拉结铁件柔性连接,既保证了墙体平面外的安全又可使墙内配筋随墙体竖向沉降进行变形调整。L形拉结铁件开有两个长为30mm、宽为8mm的孔洞,是为了能够保证直径为6mm的墙体拉结钢筋顺利穿过,同时保证钢筋的直角勾部分上下移动时不受约束。而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20mm间隙应用柔性材料填实。这种做法解决了在厚度仅为3mm的灰缝内配直径为6mm的钢筋的难题。工程案例还表明,一些框架砌块填充墙(或轻质隔墙板)往往出现开裂现象,其中有的是由材料本身质量欠佳所引起的,尚有一大部分是由填充墙(或墙板)在施工过程中将其与顶部的混凝土梁、板实施了紧密连接。尽管工程刚刚竣工时,墙的质量令人满意,但当住户使用后,施加于梁、板上的楼层使用荷载(静荷载及活荷载)将会使梁或板产生弯曲变形,这种结构变形往往会使墙(板)承受巨大的压应力,从而会导致墙体开裂。为减少结构变形对填充墙(隔墙板)的竖向挤压作用,本条规定砌块填充墙(或隔墙板)顶端与梁、板间应留出不小于20mm的缝隙并用柔性材料(或砂浆)将缝隙嵌实。

5.5.9  自承重墙体宜采用内包式构造柱(图5.5.9-1),柱宽度不应小于100mm。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箍筋宜为直径5mm的单肢箍,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应采用后锚固连接。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20mm的缝隙,应采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三面包双筋混凝土柱(图5.5.9-2)。

5.5.10  当填充墙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内包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图5.5.10),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mm,宽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梁内应配2根直径6mm的纵向钢筋和直径5mm间距300mm的单肢箍筋。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

Ⅲ  砌块承重墙

▼ 展开条文说明5.5.9、5.5.10  采取内包式构造柱或系梁,是为了尽量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并做到墙面材质一致,从而有利于保证饰面质量。要求制品生产企业能够提供用于内包构造柱或系梁的异型砌块。内包构造柱施工时,不需预留马牙槎。构造柱顶预留的不小于20mm的缝隙,则为了防止楼板(梁)受弯曲变形后对柱的挤压。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采取措施(如柔性连接等)减少对结构体系的不利影响,但是柔性连接构造较为复杂,因此非地震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采取刚性连接。

5.5.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50m。

▼ 展开条文说明5.5.11  综合考虑目前砌块质量、施工方法、使用期间加气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及工程应用的需求,按一般住宅建筑3个单元考虑,最大伸缩缝的间距限值为50m。

5.5.12  墙体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宜为1.2m;

   2  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宜为1.2m;

   3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宜为1.2m。

5.5.13  梁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段应设置刚性混凝土梁垫;当设有圈梁时,梁垫应与圈梁整浇。

▼ 展开条文说明5.5.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相对较低,不适宜局部高应力长期作用,故本条提出了梁下设置刚性垫块的规定。

5.5.14  多层房屋的底层墙体每皮水平灰缝内、顶层墙体每两皮水平灰缝内及其他各层墙体每三皮水平灰缝内,应通长配置2根直径4mm、横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图5.5.14)。

▼ 展开条文说明5.5.14  房屋在施工或在使用期间,其底层和顶层墙体裂缝现象较为常见,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工程实践表明,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配置适量的钢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灰缝配筋还可增加墙体的延性,有利于墙体抗震。鉴于灰缝厚度不大于10mm,故钢筋网片的主筋与分布筋宜采用平焊,当非平焊时,放置钢筋网片的砌块应经特殊加工而带有放置钢筋的槽口。

5.5.15  承重墙体门、窗洞口的过梁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预制过梁,过梁每侧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 展开条文说明5.5.15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过梁每侧在墙体中有足够的支承长度。

Ⅳ  配筋板材

5.5.16  配筋板材钢筋网或骨架应焊接,不应采用绑扎。上层钢筋网片与下层钢筋网片应采用定位卡件固定其间距,钢筋网片应采用防锈剂进行处理。

5.5.17  受弯板材下层钢筋网片主筋的直径不宜大于10mm,其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主筋末端应焊接3根横向锚固筋,直径不应小于最大主筋。中间的横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应大于8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20mm,主筋端部到板端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m。

5.5.18  受弯板材上层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根,两端应各有1根锚固钢筋,直径应与上层钢筋网片主筋相同。

5.5.19  隔墙板宜采用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当墙板厚度不小于100mm时,应采用双片对称配筋网片;板主筋每片网片不应少于3根直径为5mm的钢筋,分布横向钢筋宜采用直径为5mm的钢筋,间距宜为500mm~600mm。

5.5.20  外墙板配筋应通过计算确定,每片板钢筋网片的主筋不应少于3根,分布横向钢筋宜采用直径为5mm的钢筋,间距宜为300mm~500mm。

5.5.21  楼(屋)面板材侧面应有板与板相互咬合的企口及板顶放置钢筋的槽口。

▼ 展开条文说明5.5.21  对于楼(屋)面板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企口形式。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弹性模量较低,为减少楼(屋)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较大而影响板的应用效果,特规定板材侧边要有拼缝企口,板与板间通过企口连接可以有效地限制相邻板间因局部荷载的差异而产生错位变形,从而提高了板材的应用质量。

5.5.22  隔墙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并应符合隔声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5.5.22  隔墙板的截面形式如图2所示。

5.5.23  受弯板材端部应设3根横向锚固筋,且至少应有2根配置在支座承压区以内。同时支座承压区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支承在砌体墙上时,不应小于110mm;

   2  当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结构上时,不应小于90mm。

5.5.24  楼(屋)面板支座处应设置60mm×60mm、厚度为3mm、间距为600mm(板宽)的预埋件,预埋件上应焊有直径为10mm的弯钩拉结筋,预埋件弯钩拉结筋与板缝构造钢筋应拉结(图5.5.24)。

▼ 展开条文说明5.5.24  混凝土梁(或圈梁)顶在板与板相拼处预留了预埋件,待板材安装就位后,在其上焊接直径为10mm的带有弯钩的拉结钢筋,钢筋上端弯钩钩住板缝的构造钢筋,这种构造既有效保证了板材的安装效果,又能保证整个屋(楼)面的整体刚度,能有效起到传递水平地震的作用。

5.5.25  配筋屋面板顶不应直接做防水层,可采用低密度级别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找坡,找坡层最薄处不宜少于50mm。

▼ 展开条文说明5.5.25  本次修订规定屋面板顶不应直接做防水层,而要用保温块材进行必要的覆盖并兼做找坡层,至于保温块材,低密度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材(含经破碎的加气碎块)则为不错的选择。这时找坡层和屋面板将共同起到保温作用(验算时可将屋面板的厚度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找坡层平均厚度共同计入)。这种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碎块)做找坡层并同时对屋面板进行保护型覆盖的做法,可大大缓冲来自外界温度的影响,降低温度应力,有利于屋面板的耐久、适用。

5.5.26  蒸压加气混凝土屋面板底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抹灰砂浆或石膏薄层砂浆抹面。

▼ 展开条文说明5.5.26  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和普通抹灰砂浆的性能(弹性模量、干缩率等)相差较大,二者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调查发现了多起板底抹灰层脱落事故。经多年研究,目前均已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的抹灰砂浆或石膏薄层砂浆,效果十分理想。

5.5.27  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当采用竖向安装墙板时,每块板下应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当采用横向安装墙板时,每三块板的两端应各设置一个支撑件。

▼ 展开条文说明5.5.27  借鉴国外资料并结合国内的工程实践,本条所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可靠的。具体措施为:竖向安装墙板时,每块板下应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横向安装墙板时,每三块板设一个支撑件承托。

5.5.28  墙板应按两端支承简支板安装,当悬臂伸出时,悬臂长度不应大于6倍板厚。

▼ 展开条文说明5.5.28  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的悬臂最大长度为6倍板厚,故作此规定。

5.5.29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顶部宜使用使墙板有一定变形能力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梁(板)连接(图5.5.29),连接件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600mm。板与框架梁、柱的缝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充填,并应采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 展开条文说明5.5.29  隔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板与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隔离缝是为了减轻隔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查发现一些板墙的开裂大多源于楼板变形而施加于隔墙板上的竖向荷载过大,故本条规定板与梁(板)设置20mm的隔离缝,U形卡件或角铁连接件的设置则是为了限制板材平面外变形。

5.5.30  当外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钩头螺栓连接时,应根据建筑气候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防热桥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5.5.30  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安全可靠,保证拉结构造能实现传力、满足变形,而采用钩头螺栓法则是较好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采用单一板材或外侧辅助其他保温材料来实现外墙节能设计要求。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示意如图3所示。

5.5.31  连接用卡口钢件、螺栓、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做防腐防锈处理。

5.6夹心墙设计

5.6  夹心墙设计

5.6.1  夹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内外叶墙宜采用可调节拉结件拉结。可调节拉结件的两叶墙灰缝之间的高差不应大于20mm,拉结件孔眼和扣钉间的公差不应大于1.6mm。

▼ 展开条文说明5.6.1  夹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的规定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规定相一致,计算表明,空腔夹层厚度120mm以内可以满足各地节能设计要求。

5.6.2  内外叶拉结件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4mm,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00mm。每一层间的外叶墙顶部应与托挑构件用拉结件进行拉结。

▼ 展开条文说明5.6.2  夹心墙外叶墙系自承重墙,用拉结件做好顶部与脱挑构件的拉结可防止在垂直于墙体的风、地震等作用下的平面外破坏。

5.6.3  夹心墙外叶墙的最大横向支承间距,宜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宜大于9m;

   2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不宜大于6m;

   3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时,不宜大于3m。

▼ 展开条文说明5.6.3  夹心墙外叶墙的稳定性是夹心墙构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参考国外有关标准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有关规定,提出了横向支承的布置和最大间距的要求。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6承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6.1一般规定

6  承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以横墙或纵横墙承重为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6.1.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最大高宽比,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时,不宜大于2.5;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2.0;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宜大于1.5。

▼ 展开条文说明6.1.2  砌体构件的抗弯性能很低,而设计时一般均不进行房屋整体抗弯验算,为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性,用高宽比限值控制房屋的弯曲效应。

6.1.3  多层房屋墙体的阳角处不得布置转角窗。

6.1.4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1  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相差悬殊。

▼ 展开条文说明6.1.4  震害调查表明,复杂平面或立面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多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破坏。防震缝可把复杂结构分割成若干个体型相对简单的结构单元,以便减小地震效应。

6.1.5  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的高度确定,宜采用70mm~100mm。

6.1.6  烟道、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截面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应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6.1.7  抗震设防区承重墙,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时,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5.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或Ma5;

   2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或Ma5。

▼ 展开条文说明6.1.7  本条规定了不同抗震设防区砌块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的最低限值。

6.1.8  纵墙及承重横墙,应沿墙高每两皮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5mm且与同直径横向钢筋焊接而成的钢筋网片(横筋间距不大于400mm),其纵向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05%;

   2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075%。

▼ 展开条文说明6.1.8  震害调查和试验研究表明,合理配置钢筋是增加墙体延性、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根据设防烈度不同,规定了承重墙体最小配筋率限值,即在设防烈度7度、8度地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建议配置直径为5mm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一、二层楼网片的纵筋宜为3根。

6.2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6.2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6.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 展开条文说明6.2.1  由于地震动方向是随机的,墙体平面内的抗侧移刚度远远大于其平面外抗侧移刚度,为简化计算,假设水平地震动方向与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一致。

6.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地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水平地震作用(图6.2.2)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本标准第6.2.3条确定;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kN),应按本标准第6.2.4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m)。

▼ 展开条文说明6.2.2  按本标准要求设计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多层房屋,其刚度沿建筑物高度分布一般是比较均匀的,且以剪切变形为主,因此为简化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6.2.3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6.2.3采用。

6.2.4  计算地震作用时,多层房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6.2.4采用。

6.2.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可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6.2.5  墙截面抗震抗剪验算时,可分别对纵横向的不利墙段进行抗剪验算,不利截面为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

6.2.6  房屋山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应取其分配地震剪力的1.2倍。

6.2.7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抗侧力等效刚度的确定应符合F列规定:

   1  当墙段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2  当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

   3  当高宽比大于4时,可不考虑刚度。

▼ 展开条文说明6.2.7  层间墙段的抗侧刚度与墙段的高宽比有关,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较柔墙段,可不考虑其承担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6.2.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墙体计算截面剪力设计值(N);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1.0采用;

      ft——承重类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设计值(N/mm2);

      ζt——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按表6.2.8采用;

      fy一一一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ρs——墙体沿竖向截面的水平钢筋配筋率,取值为0.05%~0.11%;

      A——墙体的横截面面积(mm2)。

▼ 展开条文说明6.2.8  公式(6.2.8)是根据数十片墙体试件伪静力试验资料回归统计式,试验值与公式(6.2.8)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为1.55。

6.3抗震构造设计

6.3  抗震构造设计

6.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承重多层房屋,每层、每开间应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内横墙为板底圈梁时,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120mm;

   2  当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蒸压加气混凝土楼(屋)盖时,外墙应为高位圈梁,圈梁高度应为板底圈梁高度、坐浆厚度与楼板高度之和;

   3  圈梁应配置4根直径为10mm的纵向钢筋,当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当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 展开条文说明6.3.1  板材安装时用粘结砂浆坐浆并设置高位圈梁有利于提高屋(楼)面板的整体刚度,从而有利于房屋抗震。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当受弯板材采取了这种构造后,屋(楼)盖的整体性和水平刚度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6.3.2  现浇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6.3.3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240mm,纵向应配置4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应先砌墙后浇柱,且墙柱连接面砌体应预留马牙槎。

6.3.4  外墙高位圈梁及构造柱宜内缩,内缩尺寸不宜小于50mm(图6.3.4-1、图6.3.4-2)。

6.3.5  圈梁与构造柱交接处应整体现浇,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伸入基础圈梁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0mm。

▼ 展开条文说明6.3.2~6.3.5  震害调查资料和试验研究表明,在砌体结构合理布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不仅可以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而且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和抗倒塌能力。

6.3.6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筋砌体采用薄灰缝砌筑时,宜采用放置钢筋的槽口型砌块。

▼ 展开条文说明6.3.6  为充分发挥薄灰缝砌体节能效果好的特点,应采用经特殊加工的类似内包系梁的槽口型砌块,槽口尺寸应当以能够保证钢筋网片恰当置入又能保证灰缝砂浆充分包裹为宜。

6.3.7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楼、屋盖采用预制楼板或屋面板时,板与支座应有可靠拉结。

▼ 展开条文说明6.3.7  当预制板材与支座有可靠的拉结时,可大幅度增加楼、屋盖板的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这正是保证将楼层地震剪力均匀传递到抗侧墙上的前提条件。对于普通混凝土预制板,设计时按相应标准图集给出的构造处理,当为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时,则需要在板支座上(如混凝土圈梁)焊接与板缝附加钢筋相连接的钢件。

6.3.8  楼梯间墙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设置由2根直径5mm的通长钢筋和直径5mm的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的拉结网片或直径5mm的点焊钢筋网片。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应每隔两皮设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时,每皮均应设置。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  钢筋混凝土休息平台梁的支撑端应设构造柱,构造柱与休息平台梁应整浇。

   4  对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应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两皮设置2根直径5mm的通长钢筋或直径5mm的点焊钢筋网片。

7墙体裂缝控制设计

7  墙体裂缝控制设计

7.0.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敏感区。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7.0.1采用。

7.0.2  对温差超过40℃的地区,应进行墙体温度及干缩应力计算,应使温度变形应力与干缩变形应力叠加后的总应力不超过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劈拉强度设计值及砌筑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

▼ 展开条文说明7.0.2  造成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开裂的重要因素来自温度变形及干缩变形,由于本标准第3.1.2条规定制品应用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30%,或制品出场存放时间不应少于14d,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制品上墙时的含水率。研究表明,当仅受干燥收缩影响时,其制品的收缩应力一般都小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劈拉强度,块材一般不会被拉裂。由于采用了性能良好的砂浆,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大于砌块的劈拉强度,同时还规定竖向灰缝的饱满率不低于95%,竖向灰缝处也不能产生裂缝。但当干燥收缩与温度收缩两项应力叠加时,其拉应力往往都大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所生产的低劈拉强度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很容易使墙体产生裂缝。故企业应当强化质量管理,科学调整原材料配合比和蒸压养护工艺,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劈拉强度指标提高至与《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所要求的限值规定。

7.0.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应采取下列防裂措施:

   1  承重外墙底层窗台板下应配置通长水平钢筋或设置现浇混凝土配筋带;

   2  墙体局部开洞处及不利墙垛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7.0.4  托挑构件底部与外叶墙的接触面上宜设置2mm~3mm厚度的弹性层(图7.0.4)。

▼ 展开条文说明7.0.4  夹心墙内、外叶墙的竖向变形不同及热效应作用下叶墙间产生的变形差,会使外叶墙产生裂缝,故规定在每个托挑部位设置能释放局部应力的弹性层。

7.0.5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饰面层为非薄抹灰时,应控制饰面自重累积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

7.0.6  建筑物温度和变形集中敏感区域的墙体宜采用配筋砌体,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07%。

7.0.7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与混凝土梁柱相接触部位,应粘贴两道正交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玻璃纤维布的宽度宜为200mm。

▼ 展开条文说明7.0.7  粘贴玻璃纤维网格布是比较实用的防裂措施,本条规定粘贴两道玻纤网格布的规定是根据《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第6.1.12条及《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2014第7.2.6条规定而编写的,即考虑了单层玻纤网格布会因经纬两向玻纤束变形的不同造成墙体开裂。

7.0.8  底层墙体应采取下列措施:

   1  易受碰撞底层外墙面及门窗洞口等应有防冲击措施;

   2  承重外墙窗台板下及下皮砖的水平灰缝,应通长设置2根直径4mm、横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大于4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

7.0.9  顶层墙体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应对施工及正常使用中的混凝土屋盖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2  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应与女儿墙或突出屋顶的外墙(如水箱间、楼梯间等)隔开,其缝宽不应小于30mm,并应填塞弹性防水嵌缝膏料;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檐口板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12m,并应采用柔性嵌缝材料填实;屋面保温层应覆盖全部檐口;

   4  当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时,应沿内外纵横墙体拉通;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50mm,应配4根直径10mm钢筋;

   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女儿墙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

▼ 展开条文说明7.0.9  调查发现一些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墙体开裂严重,其原因是未按有关设计标准要求对混凝土屋面采取可靠的保温,也有的在混凝土屋盖浇筑后未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致使屋盖在夏季较强日照下,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此将墙体拉裂,为此制定本条款。钢筋现浇混凝土挑檐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其变形可使墙体开裂。工程实践表明,檐口每隔12m左右设置一条分隔缝。屋面保温层覆盖全部檐口可大幅减少檐口板温度变形对墙身的影响。

7.0.10  当采用预制窗台板时,预制窗台板不得嵌入墙内。

▼ 展开条文说明7.0.10  传统的砖砌体结构房屋,由于预制窗台板的厚度与砖的高度相近,故其两端大都嵌入窗间墙内,然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高度较高,当窗台板嵌入时,势必会对砌块进行砍凿等再加工措施,会造成该部位的严重开裂,因此作此条规定。

7.0.11  窗台下安放散热器的墙体,宜在砌体每皮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直径4mm、横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其伸入窗间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400mm。

7.0.12  阳台悬挑梁不得承受除本楼层重力作用外的荷载。

8施工及质量验收8.1一般规定

8  施工及质量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装卸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应采用配套工具,运输时应采取绑扎措施。

8.1.2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砂浆、保温、抗裂防渗等配套材料进场应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并应进行复检。对板材配筋应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可应用。

8.1.3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及其所需的配套材料的储藏、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应有可靠的防雨、防水措施。不同功能、不同密度级别、不同规格的制品宜靠近施工现场分别堆放。

▼ 展开条文说明8.1.3  蒸压加气混凝土配套材料通常包括用于夹心墙的装饰多孔砖、普通多孔砖、保温材料、粘结材料及拉结件等。不同功能、不同密度级别、不同规格的制品宜靠近施工现场分别堆放,目的主要是避免制品的多次搬运。

8.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的竖缝面挂灰率应大于95%。

▼ 展开条文说明8.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砂浆的工作性能需保证砌体竖面的挂灰率大于95%,是基于这类砌块的断面尺寸较大,普通砂浆很难保证块体端头面的挂灰率,造成墙体虚缝、假缝颇多,从而影响砌体的整体性能及安全性。震害调查发现,砌块类建筑的倒塌及毁坏,大都因为灰缝不饱满而造成整栋房屋几乎成为“干打垒”建筑,因此要求砌筑砂浆能使较大尺寸砌块的竖缝挂灰率大于95%。

8.1.5  用于夹心墙的保温材料的现场存放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8.1.6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不宜进行冬期施工。

8.1.7  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的材料、构造做法和工艺进行样板墙施工。

▼ 展开条文说明8.1.7  作为指导工程的样板墙,应当保留到工程验收之后。

8.1.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规定。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的有关规定。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8.2施工准备

8.2  施工准备

8.2.1  施工前应结合设计图纸及工程情况,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性文件,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8.2.2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堆垛上应设标志,堆垛间应保持通风良好。砌块堆垛高度不宜超过2m;板材堆垛高度不宜超过3m。

8.2.3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普通砂浆应预先进行试配。

8.2.4  掺有引气剂的砌筑砂浆,引气量不应大于20%。

▼ 展开条文说明8.2.4  研究表明,砂浆中超量掺引气剂将直接影响砌体的强度及耐久性。

8.2.5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施工时,切锯、钻孔、镂槽等施工均应采用相应工具。

8.2.6  夹心墙保温材料的存放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和防火措施,拉结件应采取防腐防锈措施,尼龙类材料应采取防暴晒和变形措施。

8.2.7  夹心墙施工不应采用单排外脚手架,严禁在外叶墙上留脚手眼。

8.2.8  夹心墙施工应按外叶墙、空气间层、保温层、内叶墙的先后顺序进行施工,严禁内叶墙施工完毕再进行外叶墙的施工。

8.3砌筑工程

8.3  砌筑工程

8.3.1  砌筑前,应按排块图立皮数杆,墙体的阴阳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增设皮数杆,且杆间距不宜超过15m。皮数杆应标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皮数、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和楼板等部位的标高。

8.3.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不得与其他块体材料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砌块不应混砌。

8.3.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渣屑;

   2  应从外墙转角处或定位处开始砌筑;

   3  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应交错搭接;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上下皮应错缝砌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块长的1/3,当砌块长度小于300mm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块长1/2;

   5  当砌筑需临时间断时,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投影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与斜槎交接的后砌墙灰缝应饱满密实,砌块之间粘结应良好;

   6  不得撬动和碰撞已砌的砌体,否则应清除原有的砌筑砂浆重新砌筑。

8.3.4  当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砌块应提前一天浇水浸湿,浸水深度宜为8mm。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时,应按砂浆说明书浇水浸湿。

▼ 展开条文说明8.3.3、8.3.4  为使墙体拉结钢筋既能起到有效的拉结作用,又能保证墙体钢筋随墙体沉降而进行变形调整,从而有利于墙体抗震与防止墙体开裂。施工时应将拉结钢筋端部预先弯成高度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的直角勾,并从锚在混凝土构件上L形拉结件底部向上由孔穿过,钢筋与拉结件应保持可移动状态,以保证墙体变形不受拉结件的约束。

8.3.5  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外贴的保温薄板,应预先置于构件模板内的外侧,使其作为外模板的一部分,并应加强该部位混凝土的振捣。

8.3.6  当框剪结构的框架外围护墙热桥部位进行保温处理时,应将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薄板承托在基层墙体凸出热桥部位上。保温薄板应采用粘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固定,锚固件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每块薄板不应少于1个。

8.3.7  当内包构造柱及内包系梁施工时,应采用异型砌块。应将砌块的内包面清扫干净后再浇筑混凝土。

8.3.8  砌块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水平灰缝与垂直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5%。

8.3.9  正常施工条件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8.3.10  夹心墙体的外叶墙体排气孔及拉结件设置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执行。

8.3.11  对穿墙或附墙管道的接口,应有防止渗水、漏水的措施。

8.3.12  墙体砌筑后,外墙应采取防雨遮盖措施,并应对向阳面的外墙体进行遮阳处理。

8.4抹灰工程

8.4  抹灰工程

8.4.1  抹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抹灰宜在砌筑完成60d后进行,且应在砌体工程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2  墙体抹灰前,应先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

   3  不同材质的基体交接处,应在抹灰前铺设加强网,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门窗洞口、阳角处应做加强护角;

   4  墙体抹灰宜采用机械喷涂方式;

   5  当抹灰砂浆的抹灰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抹灰,并应在第一层初凝时将抹灰面上每隔2000mm左右划出分隔缝,缝深应至基层墙体;

   6  每层砂浆应分别压实、抹平,抹平应在砂浆初凝前完成;每层抹灰砂浆在常温条件下应间隔10h~16h,表面应搓光处理,严禁用铁抹子压光;

   7  抹灰砂浆层凝结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 展开条文说明8.4.1  本条第1款规定的墙体抹灰宜在砌筑完成60天后进行是引用《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定》GB 50574-2010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墙体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抹灰,以减少抹灰层的空鼓与开裂。第6款每层抹灰砂浆宜采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进行。

8.4.2  屋(楼)面板底宜采用石膏粉刷砂浆薄抹灰。

8.4.3  雨期应对刚抹好的外墙面采取避免雨淋的防护措施;干燥天气进行墙体抹灰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

8.5饰面工程

8.5 饰面工程

8.5.1 严寒及寒冷地区,外墙饰面应进行防水透气性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墙涂料饰面系统的水蒸气湿流密度不宜小于1.3g/(m2·h);

2 当采用非透气面砖时,拼缝处应设置排湿孔,孔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800mm。

8.5.2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用于卫生间、淋浴间墙体时,整片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8.5.3 屋(楼)面板底及拼装墙板内墙面宜采用薄抹灰饰面。

8.5.4 冬期饰面施工应有保温措施,操作场所应有防寒、防冻设施。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8.5.5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与其他材料处在同一表面时,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缝隙处应采用正交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聚合物水泥加强层后方可进行装修。

8.6屋(楼)面板安装

8.6  屋(楼)面板安装

8.6.1  屋(楼)面板安装前应确认板材的主筋位置,不得反向吊运、安装。

8.6.2  屋面板安装应采用工具安装,不得使用钢丝绳直接吊装及用撬杠调整板位。

8.6.3  屋面板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板材不应作为屋架的支撑系统。

8.6.4  屋(楼)面板安装就位后,应沿板长1/3处垂直铺设两道跳板,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荷载应放置在跳板上。

8.6.5  施工时严禁将屋(楼)面板锯短使用。

8.6.6  屋(楼)面板表面不宜开槽;当需开槽时,可在板的上部表面沿板长方向开槽,应避开钢筋,不得横向开槽。

8.6.7  屋(楼)面板安装时,应采用粘结砂浆进行坐浆。

8.6.8  应将板顶拉结钢筋置于板材上部的企口内,并应采用胶粘剂将企口灌实。

8.6.9  应按设计要求在板缝中设置构造钢筋,并应与支座处预留铁件拉结。

8.6.10  屋(楼)面板在洞口周边和檐口部位沿板长方向的外挑长度不得大于3倍的板厚,沿宽度方向的外挑长度不得大于板宽的1/3。

▼ 展开条文说明8.6.10  因蒸压加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施工过程中的重物局部作用在板上时,板材会由于自身的刚度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挠度,从而会影响板材的安装质量及应用效果,本条规定在1/3板长处铺设两道跳板则可以分散临时荷载的局部作用,防止板材局部变形过大而影响应用质量。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8.7墙板安装

8.7 墙板安装

8.7.1 当吊运和安装外墙拼装墙板时,应使用设备或工具。

8.7.2 墙板安装前应进行排板设计,并应在相关结构物上标明板的安装位置。

8.7.3 应清除板面的渣屑、污渍。板拼缝应有可靠的连接,缝隙应严密、粘结牢固。

8.7.4 内隔墙板应从门洞口处向两端依次进行安装,门洞两侧应为无企口板材。无洞口墙体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安装。

8.7.5 门窗洞口过梁应采用条形板材横向安装的方式,过梁板进入支座长度不应小于200mm。

8.7.6 对特殊尺寸的墙板应采用切割机具现场加工,切割后的墙板宽度不宜小于200mm。

8.7.7 隔墙板拼缝、墙面阴阳转角和门框边缝处,宜采用胶粘剂粘贴200mm宽正交耐碱玻纤网格布,隔墙板材与两侧结构接缝处应贴两道玻纤网格布。

8.7.8 板间拼缝应采用胶粘剂拼接,胶粘剂灰缝应饱满均匀,安装时宜将拼缝内胶粘剂挤出。

8.7.9 板上钻孔、开槽等应在板缝内胶粘剂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8.8墙体后锚固

8.8  墙体后锚固

8.8.1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悬挂空调、热水器、吊柜等重物时,应采用机械锚栓、胶粘型锚栓或尼龙锚栓进行后锚固;根据荷载大小,可按本标准附录F选用锚栓类型;锚栓的承载力应乘以抗震承载力折减系数k,k应取0.6。

▼ 展开条文说明8.8.1  目前市场上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锚固的锚栓较少,本标准附录F给出几种安全性能高的锚栓供参考,旨在提高锚固质量,保证吊挂物的安全。参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做简化及保守处理统一取0.6。

8.8.2  应按墙体的支承条件对墙体进行承载力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8.8.2  墙的边界支承条件决定了墙体受力力学模型,涮研发现一些填充墙的顶部与主体结构脱开约10mm~15mm,有的虽然在此部位用砖斜顶,但在墙体自重引起的徐变或楼板(梁)的弯曲变形影响下,形成了悬臂构件,当悬挂热水器等较大吊物时,造成墙体垮塌,故制定此条以确保墙体的后锚固安全。

8.8.3  锚固区墙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面上的结构抹灰层、装饰层、附着物、浮锈或油污应清理干净;

   2  墙面应坚实、平整,对局部缺陷处应采用修补砂浆进行补缺处理。

8.8.4  锚栓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及最小间距、最小边距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墙体锚固件宜设在墙体中间位置。

▼ 展开条文说明8.8.4  单个锚栓的承载力与锚固深度、钻孔直径、锚栓边距、基材强度等因素有关;群锚承载力还与锚栓间距、锚栓边距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不同种类的锚栓和同类型锚栓的不同规格的影响不一,因此这些因素的临界值取值需参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的数据应引自经过系统测试的权威认证报告。

8.8.5  锚栓钻孔应采用压缩空气、吸尘器或手动气泵清理孔内粉尘。清孔完成后,若未立即安装锚栓,应暂时封闭其孔口。临近锚固区的废弃钻孔,应采用配套砂浆或灌浆料填充密实。

8.8.6  胶粘型锚栓的钻孔应采用能形成倒锥形钻孔的特殊钻头,基材温度应符合锚固胶产品说明书要求,当说明书无明确要求时,墙体表面温度不应低于15℃;基材孔壁应干燥;严禁在大风、雨雪天气进行胶粘型锚栓的露天施工。

8.8.7  胶粘型锚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定型锚固胶管时,应采用与产品配套的安装工具配合安装,安装时应控制锚栓的安装深度,旋插到规定深度后应立即停止;

   2  当采用组合式锚固胶双组分锚固胶时,锚栓植入锚孔以后,应按单一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

   3  植入的锚栓应即刻校正方向,与孔壁的间隙应均匀;

   4  锚栓安装完成并在满足产品规定的固化温度和对应的静置固化时间后,方可加载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8.8  尼龙锚栓和胶粘型锚栓的锚板及构件应在锚栓安装前焊接。当需后焊时,除应采取断续施焊外,施焊部位距离基材表面不应小于15d,d为锚栓直径,且不应小于200mm,同时必须用冰水浸湿的多层湿巾包裹锚栓外漏部分的根部。

8.8.9  锚固板孔径及最大间隙允许值应符合表8.8.9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8.8.9  当锚板孔径与锚栓间隙大于表8.8.9的规定时,应采用锚固胶填充密实,但不得大于表中规定值的2倍。

8.8.10  锚栓钻孔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8.10的要求。

8.8.11  当进行抗震设计时,可进行锚固现场承载力非破损性检验。检验抽样数量应取检验批锚栓数量的5%,且不应少于5个;荷载检验值应取锚栓承载力标准值的80%。

8.8.12  锚栓非破损检验的评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试样在持荷期间,锚固件无滑移、基材无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出现,且加载装置的荷载在2min内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过5%的检验荷载时,应评定为合格;

   2  当一个检验批所抽取的试样全部合格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合格检验批;

   3  当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不超过5%时,应另抽取3根试样进行破坏性检验,若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该检验批仍可评定为合格检验批;

   4  当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超过5%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不合格,且不应重做检验。

8.9质量验收

8.9 质量验收

8.9.1 砌体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9.1-1的规定,屋(楼)面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9.1-2的规定,墙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9.1-3的规定。

8.9.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工程质量验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规定。

 附录A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隔声性能

附录A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隔声性能

A.0.1 蒸压加气混凝土单层隔墙隔声性能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A.0.2 蒸压加气混凝土双层隔墙隔声性能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附录B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附录B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B.0.1 试件制作(图B.0.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筑面应为切割机原始切割面;

2 中间空缝不得夹灰,灰缝厚度宜为5mm~8mm;

3 试件砌筑后应在其顶部压两皮砌块,不得小于14d;

4 试件砌体应置于(20±5)℃的不通风室内养护和存放,待达到28d龄期后进行试验;

5 同一砂浆样品的抗剪试件砌筑数量应为2组,每组6个,砌筑试件的同时留一组砂浆标准试件(至少3块),与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一起养护和存放,待砂浆达到28d龄期后进行强度试验。

B.0.2 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件应直接在试验机或其他设备上加载(图B.0.2-1):

2 试验时应采用等速连续或分级加载(图B.0.2-2),加载过程应缓慢、均匀,当试件出现滑移并开始卸载时,即可认为达到极限状态,记下最大荷载值P(N),其中应包括试件上的全部附加重量。

B.0.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荷载值(N);

fvs——砌体通缝抗剪强度试验值(N/mm2);

b——试件宽度(mm);

h——试件受剪面长度(mm)。

B.0.4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求取12个数据的平均值;

2 应舍弃超出平均值±20%的数据;

3 若仍有6个或更多数据被保留,应求取新的平均值;

4 若少于6个数据被保留,应重新试验。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 附录C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计算参数

附录C  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计算参数

C.0.1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aa宜按表C.0.1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C.0.1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蒸压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导热系数小,是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保证设计与实际相接近、安全可靠,有必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中受平衡含水率影响而导致导热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应采用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计算参数进行修正。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气候分区的环境平均相对湿度不同,甚至差异显著,因而处于不同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不同,则其在不同气候分区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实际导热系数,即导热系数计算值(用于节能建筑热工计算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值)也不同。为了保证不同气候分区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以保证建筑热工设计的质量,有必要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参数,根据其在不同气候分区的平均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率所确定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导热系数即为导热系数计算值。为便于确定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建筑应用时的导热系数计算值,参考国际标准《建筑材料和制品确定热性能申报值和设计值的规程》ISO 10456-2007,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有关规定和试验研究数据,首先确定了不同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根据德国标准《砌体及砌筑制品一一确定热性能的方法》EN 1745:2012,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和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规定的有关城镇环境平均相对湿度、有关相对湿度与蒸压加气混凝土平衡含水率之间关系研究资料,参考国际标准《建筑材料和制品确定热性能申报值和设计值的规程》ISO 10456-2007所规定的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确定的不同气候分区蒸压加气混凝土平衡含水率和由式(8)确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aa列于表1。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没有考虑施工、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如灰缝、插筋、锚栓和潮湿等因素,与具体工程密切相关,且其并未改变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而是影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对此指出:“应当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中给予考虑”。如灰缝和潮湿,将影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

C.0.2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计算值λa·c和蓄热系数计算值Sa·c宜按表C.0.2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C.0.2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计算值是指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于围护结构时,其在使用中所具有的实际导热系数,即受平衡含水率影响修正后的导热系数值。

C.0.3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当砌筑灰缝厚度大于3mm且不大于10mm时,砌体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me、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Same宜按表C.0.3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C.0.3  本条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无抹灰层)是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与之相适应的砂浆砌筑而成的墙,其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的热传导性能不能用其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λ表征,只能用砌体当量导热系数λame表征。砌块砌体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与灰缝砂浆导热系数的平均导热系数,是组成砌体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灰缝砂浆导热系数各自面积的加权平均值。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量蓄热系数是表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在周期性热作用条件下热稳定性能力的参数。砌块砌体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蓄热系数与灰缝砂浆蓄热系数的平均数,是组成砌体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灰缝砂浆蓄热系数对其各自面积加权平均值。砌块砌体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λame——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当量导热系数[W/(m·K)];   λmm——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导热系数[W/(m·K)],取λmm=0.93;   λa·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W/(m·K)],按本标准附录C采用;   Aa一一平行于热流方向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传热面积(mm2);   Amm——平行于平行方向的灰缝传热面积(mm2);   Same——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W/(m2·K)];   Smm——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蓄热系数[W/(m2·K)],取Smm=11.37。

C.0.4  铺设在密闭屋面内、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的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ie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Saie宜按表C.0.4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C.0.4  本条规定了铺设在密闭屋面内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ie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Saie。铺设在密闭屋面内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干燥缓慢了含水率提高,而会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的导热系数。由于不同气候分区的环境湿度不同,保温层干燥缓慢的程度不同,故导热系数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夏热冬暖地区所受影响将最为严重。因此,《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所规定的潮湿影响系数β=1.5,作为夏热冬暖地区的保温层导热系数计算值的潮湿影响系数β=1.5,夏热冬冷和温和地区、严寒和寒冷地区平均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50%区域、严寒和寒冷区平均相对湿度大于50%区域,保温层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的潮湿影响系数β分别取为1.45、1.40和1.35。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ie,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与其潮湿影响系数β的乘积。

C.0.5  其他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或砌块外墙采用薄灰缝砂浆,当灰缝厚度不大于3mm时,其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me、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Same可按本标准表C.0.3采用;

   2  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蒸压加气混凝土企口型屋面板屋面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λaie和当量蓄热系数计算值Saie可按本标准表C.0.4采用。

 附录D四边简支双向板的弯矩系数

附录D 四边简支双向板的弯矩系数

 附录E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附录E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附录F蒸压加气混凝土后锚固锚栓选用表

附录F 蒸压加气混凝土后锚固锚栓选用表

F.0.1 蒸压加气混凝土尼龙锚栓(图F.0.1)可由尼龙套和钝化镀锌钢或A4不锈钢制成的安全螺钉组成,安装要求宜符合表F.0.1-1的规定,承载力设计值宜按表F.0.1-2执行。

F.0.2 蒸压加气混凝土机械锚栓构造(图F.0.2)安装要求宜符合表F.0.2-1的规定,承载力设计值宜按表F.0.2-2执行。

F.0.3 蒸压加气混凝土胶粘型锚栓(图F.0.3)安装要求宜符合表F.0.3-1的规定,承载力设计值宜按表F.0.3-2执行。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T 17-2020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4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

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

12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13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

14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

15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 15762

1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

17 《防火封堵材料》GB 23864

18 《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

19 《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 24498

20 《预拌砂浆》GB/T 25181

21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

2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23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 274

24 《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 34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