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矿井火灾事故如何自救与互救 火灾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火灾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2024-07-08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火灾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第一节 概 述

  一、矿井火灾概况

  矿井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安全生产、损坏井下设备、烧毁煤炭资源,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扩大灾害的程度和范围,严重威胁井下职工的生命安全。所以,煤矿工人了解和掌握矿井火灾防治和事故预防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矿井火灾概念

  凡是发生在井下或及井口附近,但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主扇房失火或井下胶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二)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可燃物、热源、氧气,俗称火灾三要素。

  1、可燃物:在矿井中,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另外,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存在是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

  2、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井下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爆破作业、机械摩擦、电流短路、吸烟、电焊等,都可能成为引火的热源。

  3、氧气:燃烧就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氧气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氧浓度为3%的空气环境里燃烧不能维持,氧浓度在12%以下,瓦斯会失去爆炸性,而在14%以下蜡烛就会熄灭。

  以上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相互结合,才能引起矿井火灾。这是矿井火灾发生的根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就不可能发生。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的。

  (三)矿井火灾的分类

  1、根据引火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成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1)外因火灾,又称为外源火灾,是指由于外来热源,如明火、放糊炮、电焊、气焊、在井下吸烟、人为纵火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一般容易发生在井口附近、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和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处。外因火灾一般发生突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常可能酿成恶性事故。

  (2)内因火灾又称自然火灾,是指由于一些自燃物质(井下主要指煤)在一定的条件或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累热量从而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

  在世界各采煤国家中,我国是矿井煤炭自燃火灾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据1997年的统计,在593个国有重点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自燃氧化形成的自燃发火现象近4000次,形成火灾次数高达360次。在矿井火灾中,煤炭自然发火占90%以上。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50%的煤矿存在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最短的只有20天,每年由于自燃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近百亿元。

  据 2000年全国425对国有煤矿的统计,共发生火灾168次,其中内因火灾154次,占91.67%。见下表:

  2、按发火地点不同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掘进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

  3、按燃烧物不同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燃烧火灾、坑木燃烧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炭燃烧火灾等。

  4、按发火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火灾和次生火灾(或再生火灾)。

  次生火灾是指由原生火灾引起的火灾。在原生火灾发展过程中,含有可燃物的高温烟流由于缺氧而未能完全燃烧,在排烟的道路上一旦与风流汇合,有可能再次燃烧。

  (四)矿井火灾的特点

  煤矿井下火灾与地面火灾相比,危害更大。除了烧伤人员、烧毁物质等以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煤矿井下空间有限,人员难以躲避,机械设备难以转移,灭火救灾困难。

  2、煤矿井下空气有限,发生火灾时往往因缺氧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些有害气体很难冲淡和排出,蔓延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受害面广。在火灾造成的高温气流所经过的巷道中,会使人员中毒死亡。

  3、井下火灾特别是内因火灾,很难及早发现,也不易找到火源准确地点,有时发火点难以接近。火灾延续时间长,难以扑灭。

  4、在井下发生火灾时,有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后果更加惨重。所以,发现火灾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尽快扑灭,以免引起更大事故。

  (五)矿井火灾的危害

  1、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矿井火灾对人身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火灾产生CO、CO2、SO2、烟尘等,另外坑木、橡胶、聚氯乙烯制品的燃烧也会生成大量的CO、醇类、醛类及其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随风扩散,伤及井下作业人员。据统计,在火灾事故中的遇难者95%以上是死于烟雾中毒。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矿井,火灾不仅会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就是在处理火灾事故中也极易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扩大灾情。

  3、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会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发生逆转现象,导致受灾范围扩大,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火区。

  4、产生再生火源。炽热的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是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或冻结,损坏机械设备。

  5、造成经济损失。包括在火灾过程中烧毁的物质、资源、设备,在救灾过程中所消耗的器材、物质、人员工资以及因火灾停产、减产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还有因封闭火区不能启封煤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遇难人员的丧葬费、家属抚恤金、伤残人员医疗费等经济损失。

  第二节 火灾事故的预防

  一、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

  1、自燃准备阶段(潜伏期)

  自煤层被开采、接触空气起至煤温开始升高止的时间区间称之为潜伏期。在潜伏期,煤与氧的作用是以物理吸附为主,放热很小,无宏观效应;经过潜伏期后煤的燃点降低,化学性质变得活泼,表面的颜色变暗。

  2、自热阶段(自热期)

  温度开始升高起至其温度达到燃点的过程叫自热阶段。自热过程是煤氧化反应自动加速、氧化生成热量逐渐积累、温度自动升高的过程。其特点是;

  (1)氧化放热较大,煤温及其环境(风、水、煤壁)温度升高;

  (2)产生CO、CO2和碳氢(CmHn)类气体产物,并散发出煤油味和其他芳香气味;

  (3)有水蒸气生成,火源附近出现雾气,遇冷会在巷道壁面上凝结成水珠;

  (4)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在自热阶段,若改变了散热条件,使散热大于生热;或限制供风,使氧浓度降低至不能满足氧化需要,则自热的煤温度降低到常温,称之为风化。风化后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失去活性,不会再发生自燃。

  3、自燃阶段(自燃期)

  煤温达到其自燃点后,若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温度将降下来,则进入风化状态,若能得到充分的供氧风,则发生燃烧,出现明火、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各种可燃气体。

  二、煤炭自燃发火的预兆

  1、巷道内湿度增加,出现雾气、水珠。煤炭氧化初期要生成水分,往往使巷道内湿度增加,出现雾气或在巷道壁上挂有水珠;浅部开采时,冬季地面钻孔或塌陷处会发现冒出水蒸气或冰雪融化现象。

  2、出现火灾气味。煤炭从自热到自燃过程中,氧化时会产生多种碳氢化合物,并放出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或焦油味等。当嗅到这些气味时,说明煤以燃到了相当程度。

  3、巷道内发热,气温升高。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要释放出大量热量。因此,从自燃发火的地方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要比平时要高,这一现象人的皮肤可以直接感觉到。

  4、人体感到不适,头疼、闷热、精神疲乏等。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放出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会使人感到头疼、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尤其是多数人有同感时,应提高警惕,查明原因,以防矿井火灾的发生。

  三、煤炭自燃发火常见地点

  断层附近、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处、假顶工作面、密闭墙内、溜煤眼、联络巷及浮煤堆积的地方是自燃发火高发地区。

  四、煤炭自燃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

  1、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状态堆积,其厚度大于0.4m;

  2、连续地供氧;

  3、有较好的蓄热条件;

  4、前边三个条件共存的时间大于煤的自燃发火期。

  四个条件中1是煤的本身应具备的条件,主要取决与煤的物理化学性质,2、3、4是其外部条件,取决地质开采因素。

  五、影响煤自燃倾向性的因素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指煤自燃的难易程度,它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煤的化学性质与变质程度

  煤的自燃倾向性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降低,褐煤燃点最低,其发火次数比其他煤多得多,气煤、长焰煤次于褐煤,但高于无烟煤,无烟煤发火性最低。

  2、煤岩成分。

  镜煤、亮煤的灰分低,易破碎,有利于煤炭的自燃发展。因此含丝煤多的煤,自燃倾向性大,含暗煤多的煤,不易自燃。

  3、煤的含硫量

  煤中黄铁矿的存在,将会对煤的自燃起加速作用,其含量越高,煤的自燃倾向性越大。

  4、煤中的水分

  煤中水分少时,有利于煤的自燃;水分足够大时,会抑制煤的自燃,但失去水分后,其自燃危险性将会增大。

  5、煤的空隙率和脆性

  煤的空隙率越大,越易自燃。对于变质程度相同的煤,脆性越大,开采时易破碎,自燃容易。

  六、影响煤炭自燃的地质、开采因素

  1、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越大,自燃危险性越大。

  2、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越大,发火越严重。这是由于倾角大的煤层开采时,顶板管理较困难,采空区不易充实,尤其急倾斜煤层煤柱也难留住,漏风大。

  3、顶板岩石性质:

  坚硬难跨落型顶板,漏风大,且封闭不严,有利于自燃的发生。

  4、地质构造:

  5、开采技术因素:

  合理的开拓系统应保证对煤层切割少,留设的煤柱少,采空区能及时封闭;合理的采煤方法应是巷道布置简单,煤炭回收率高,推进速度快,采空区漏风小。

  6、漏风强度:

  漏风给煤炭自燃提供必须的氧气,漏风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煤体的散热。

  七、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煤炭自燃的采煤技术措施

  开采具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煤层时,应采用合理的采煤技术,才能防止煤的自然发火,具体要求如下:

  1、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开采有自燃危险的煤层,应采用石门、岩石大巷的开拓方式,这样可以少切割煤层,少留煤柱,又便于封闭、隔离采空区。如需在煤层中开拓巷道而且服务年限较长,则应进行砌碹,碹、煤间隙必须用不能燃烧的材料填实。

  2、合理布置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在有自燃危险的煤层中布置采区和采煤工作面时,应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长短和回采速度来确定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尺寸。如果不考虑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盲目加大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往往还没有采完,采空区和采煤工作面就已经自燃起来。

  3、提高回采率。回采率越低,丢煤越多,回采越不正常,越容易自然发火。所以,采煤过程中应加快回采速度,及时清扫工作面浮煤,提高回采率,并及时放顶或充填,避免漏风造成煤的自燃。

  4、预防巷道中自然发火。首先要保证巷道的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冒顶。遇有巷道冒顶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形成的空洞,要清除浮煤,打好支架,充填黄土或其他不能燃烧的材料等,使它与外界空气隔绝,防止煤的氧化。

  (二)预防煤炭自燃的技术措施

  1、注浆防灭火

  预防性灌浆,就是用黄泥、部分沙子和水按适当比例调制成泥浆,通过管道或钻孔灌进到采空区、漏风区中。它的作用:一是泥浆包住碎煤,使碎煤与空气隔绝,防止氧化;二是泥浆堵塞采空区中的空隙,减少了漏风;三是泥浆水使密闭区内冷却、降温。由于灌浆有这些作用,防煤炭自燃效果好,很多煤矿都应用这种方法防煤炭自燃。

  2、阻化剂防灭火

  凡是能阻止煤在空气中氧化,或者能够降低煤的氧化速度的物质和药剂称为煤的阻化剂。最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硝石灰和水玻璃等。它们都是吸水性很强的物质,当附着在煤的表面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的液膜,从而阻止煤和氧接触。这些药剂能使煤体长期处于有水潮湿状态,水在蒸发时的吸热降温作用,使煤在低温氧化时温度不升高,抑制煤的自热和自燃。

  3、氮气防灭火

  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是目前煤矿先进的防灭火方法之一,氮气不但防灭或效果好,而且对火源及火区围岩的降温效果好。另外将氮气注入采空区可使采空区内氧浓度降低。氮气渗入煤体裂隙后,可阻止煤体的氧化和燃烧。采空区注入氮气后,提高了其间的气体压力,减少了漏入风量。氮气注入明火火区后,大量吸热,体积急剧膨胀,使火区氧浓度下降、温度降低,从而使火区熄灭,并能抑制可燃气体爆炸。

  八、井下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

  (一)外因火灾发火原因

  外因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如井口建筑物内违章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往往容易形成外因火灾。

  1、存在明火。吸烟、电焊及用电炉、大灯泡取暖等都能引燃可燃物而导致外因火灾。

  2、出现电火花。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

  3、违规爆破。不按爆破规定和爆破说明书爆破,放明炮、糊炮以及用动力电源爆破、不装水炮泥、炮眼深度不够或最小抵抗线不合规定等都会出现明火,导致引燃可燃物而发生火灾。

  4、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

  5、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引燃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

  我国部分电气火灾发火原因统计如下表:

  (二)外因火灾预防措施

  预防火灾发生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源产生;二是防止已发生的火灾事故扩大,以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1、地面火灾的预防规定

  (1)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的地面及所有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厂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矸石山、炉灰场不得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然性材料建筑。

  (4)进风井口应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5)进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然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6)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并经常保持200m3以上的水量。

  2、 井下外因火灾预防规定

  (1)井下必须设消防管路系统,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井筒、平硐、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的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材料支护。

  (3)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4)井下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焊接时,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在场检查监督;焊接地点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应有供水管,有专人喷水。焊接工作地点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5)井下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残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6)井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装置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不得挪作它用,并按期检查和更换。

  (7)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地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8)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其托辊的非金属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其使用的液力偶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

  (9)使用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时,排气口的排气温度不得超过70℃,其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50℃,各部件不得用铝合金制造,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阻燃和抗静电性能。油箱及管路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制造,油箱的最大容量不得超过8h的用油量。燃油的闪点应高于70℃。并必须配置适宜的灭火器。

  (10)井下电缆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11)井下爆破不得使用过期或严重变质的爆破材料;严禁用粉煤、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裸露爆破。

  (12)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进风井时,井筒中必须装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和附设消防管路。

  第三节 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煤矿安全规程》对防灭火的规定

  (一)对几个主要场所的安全距离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六条 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二)井架和井口房要求

  第二百一十七条 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对现有生产矿井用可燃性材料建筑的井架和井口房,必须制定防火措施。

  (三)地面和井下的消防要求

  第二百一十八条 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开采下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或生产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

  第二百一十九条 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第二百二十条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通风机房位于工业广场以外时,除开采有瓦斯喷出区域的矿井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外,可用隔焰式火炉或防爆式电热器取暖。

  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第二百二十一条 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

  第二百二十二条 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四)对井下电焊的规定

  第二百二十三条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1、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2、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4、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5、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6、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

  7、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五)对油类及易燃品的管理

  第二百二十四条 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硐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二、矿井灭火的方法

  (一) 灭火原理:

  1、冷却,把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2、隔离和窒熄,使燃烧反应体系与环境隔离,抑制参加反应的物质;

  3、稀释,降低参加反应物(气体)的浓度;

  4、中断链反应。

  现代燃烧理论认为,燃烧反应是由于可燃物分解成游离状态的自由基与氧原子相结合,发生链反应后才能形成的。因此,阻止短反应发生或不使自由基与氧原子结合,就可以抑制燃烧,达到灭火目的。在实际灭火中,是以上几种原理的综合应用。

  灭火是破坏燃烧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和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之一、之二或全部)的过程。灭火的实质就是把正在燃烧体系内的物质冷却,将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

  《规程》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源,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二)灭火方法

  灭火就其方法而言,可分为直接灭火、隔离灭火和综合灭火三大类。

  矿井要按照《规程》要求: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贮备一定数量的灭火材料和工具。在井下火药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皮带运轮机巷道、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备有灭火器材。这样就为消灭初起火灾提供了最起码的手段。实践证明,唯有抓住火灾初起的时机才能有效地予以扑灭,防止火灾的扩大。

  1、直接灭火法

  采用灭火剂或挖除火源等方法把火直接扑灭,称为直接灭火法。无论是井上还是井下所发生的火灾,凡是能直接扑灭的,均应尽量扑灭。

  直接灭火主要方法有:

  (1)用水灭火:

  注意问题:水量充足;保持正常通风;由边缘到中心灭火,防止水煤气爆炸;防止顶板受热离层,冒顶伤人;水不能直接扑灭电类、油类火灾;灭火人员站在上风侧;随时检查瓦斯浓度等。

  (2)用砂子、岩粉灭火:主要用于扑灭电气火灾。

  (3)挖除火源。

  (4)泡沫灭火。

  (5)干粉灭火。

  2、隔绝灭火法

  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只有立即砌筑密闭,封闭火区,隔绝灭火。

  3、综合灭火法

  综合灭火法就是当火源范围大,利用直接灭火或隔绝灭火难以扑灭时,可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相结合的灭火法。具体就是先用防火墙将火区封闭,然后再采取其它手段,如向密闭墙内灌水、注浆、注入惰性气体、调节风压等,使火区加速熄灭。

  (1)灌浆与阻化剂防灭火

  灌浆就是把粘土、沙子、粉碎的页岩、电厂烟灰等固体材料与水混合、搅拌,配制而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注入或喷洒在采空区里,达到防火和灭火的目的。

  (2)阻化剂防灭火

  在化学上,凡是能减少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资皆称为阻化剂。实验和应用表明,阻化剂只有与水混合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后才能抑制和起到防火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①增加煤在低温时的化学惰性,或提高煤氧化的活化能;②形成液膜包围煤块和煤的表面裂隙面;③充填煤柱内部裂隙;④增加煤体的蓄水能力;⑤水分蒸发吸热降温。实质是降低煤在低温时的氧化速度,延长煤的自燃发火期。

  (3)均压防灭火

  均压防灭火的实质是,利用风窗、风机、风门等通风设施,改变漏风区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压差,减少漏风,从而达到抑制遗煤自燃、惰化火区,或熄灭火源的目的。目前在我国煤矿被广泛地使用。

  (4)惰性气体防灭火

  惰性气体是指不可燃气体或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氮气、二氧化碳以及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等。

  目前在煤矿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注入氮气防灭火。氮气既可以迅速有效地扑灭明火,又可以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

  第四节 火灾事故的自救互救

  一、自救

  (一)自救的概念:

  自救就是在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受危害区域内的每个人员进行避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二)自救应遵循的“五字”原则:

  1、灭:迅速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

  2、护:用器材保护自己;

  3、撤:快速撤离灾区;

  4、躲:无法撤退时,迅速到避难硐室躲避待救;

  5、报:尽快报告灾情

  二、互救

  (一)互救的概念:

  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二)互救应遵循的“三先三后”原则: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三、火灾事故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临近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危害程度,并迅速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人员尽快知道灾情。汇报灾情时,不能凭主观想像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2、积极抢救:事故发生后,被困灾区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现场的跟班干部、班组长、安检员、瓦检员要勇于负责,团结和组织大家,严明纪律,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或单独行动,采取防止灾情恶化和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

  3、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安全撤退,遇到通路阻塞,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应就近快速构建临时避难场所,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设置呼救信号,等待救护队救援,切忌盲动。

  遇险人员只要采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就能够坚持长时间而获救。

  例如:1983年1月23日某矿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了个别矿工逃生外,有23人被堵在灾区。他们迅速撤退到平巷迎头,并用风筒建造了一道临时密闭,又在密闭内8米处用溜槽、工作服等物建造了严密的第二道密闭,派一人监视,其他人躺下休息。5h后被救护队救出,全部生还。相反,如果自救措施不当,则可能造成死亡。如1961年某矿井下配电室着火,在53人中有45人所处地点、环境相似,但仅有18人存活。经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位置较低的人绝大部分保存了生命;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咀的人存活;与此相反,迎着烟雾方向逃生的人均死亡;事故发生后,恐慌乱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四、避灾自救与互救时的行动

  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雾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有组织地撤退。

  3、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雾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雾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5、如果在自救器有较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撤到避难硐室进行自救,或寻找有压风管路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氧。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要互相照应,团结帮助。

  7、如果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火灾烟雾可能造成的危害,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雾袭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自救。

  8、禁止逆烟撤退,除非是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可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9、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岔巷道时。应靠巷口的一侧撤退,随时注意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10、当烟雾在巷道流动时,巷道上部的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的情况较好,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为此,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或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撤退时,不能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快速行走。如果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较高时,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爬行撤退。

  11、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条件,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雾的刺激。

  12、在撤退过程中,发现有爆炸的预兆时,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或进入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就地顺着巷道一帮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肤外露,应顺势爬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稍事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辩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进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

  五、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的临场自救方法

  1、立即佩戴并帮助受伤人员戴好自救器。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势大小,迅速利用附近的电话向调度室报告和发出警报。

  2、利用现场一切灭火设施和材料进行灭火。

  3、组织人员沿逆风方向撤退出灾区。

  六、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的临场自救方法

  1、迅速佩戴自救器,利用现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2、积极抢运硐室内的易爆器材。

  3、切断硐室内的电源。

  4、当火势不能扑灭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关闭防火门或在硐室内、外同时悬挂风障。

  七、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的临场自救方法

  1、设法穿过火源,迅速撤离到火源的进风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离。

  2、人员一旦被堵截在工作面无法撤退时,应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及一切可燃物(不能引起冒顶),切断火灾蔓延的退路。

  3、巷道内有风、水管路时,应立即设法打开压风管,放出压缩空气用以避灾自救,并利用水管中的水控火势,阻止火灾蔓延(此时应注意水蒸气或巷道冒顶带来的危害)。

  4、选择巷道内合适地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工具构筑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的侵入。条件许可时,可在独头工作面与火源之间,建造多道隔离风障风墙。

  八、巷道中电缆着火发生火灾时的临场自救方法

  (一)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截断着火电缆,防止延燃。

  (二)组织人员在切断电源后用不导电的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砂子、岩粉等)进行灭火,同时将接触电缆的易燃物体或材料与电缆分开。

  (三)在有烟雾的巷道里临场自救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采取果断措施迅速脱离现场,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巷道。

  2、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必须及时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应捂上湿毛巾)。

  3、避灾撤退时,不要惊慌,不要狂奔乱跑,尽量避免深呼吸和急促呼吸。在仍有风的风筒、压风管路的巷道里可利用这些条件供水送气避灾自救。

  4、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只有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风口,并且又有脱险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能采取逆烟撤退的方法。

  九、接警后的行动

  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矿井的报警电话时,要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井下被困人数等情况,并做好记录;立即向值班领导和总指挥汇报,迅速了解灾区情况,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如果着火区域较大,损失严重时,要立即命令启动上一级别应急预案,同时,应密切关注事故矿井的灾情。抢救指挥部要同事故现场保持密切联系,一旦现场情况恶化,随时准备增援。

  (一)迅速撤人

  井下发生灾害后,在矿山救护队及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现场人员应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要迅速佩戴自救器,按照本工作区域的火灾事故避灾路线,撤至新鲜风流中直到地面。在撤离时要设法切断灾区电源。

  1、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情况,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力争在火灾初期扑灭。

  2、遇到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躲避硐中等候营救。

  3、矿调度室要迅速核查入井人员,上井人员和被困人员的数量及被人员姓名。

  4、侦察:救护队到达后,首先应组织人员进行侦察工作,准确探明火灾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被困人员可能的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等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二)制定抢救方案

  根据灾情侦察报告,矿长要立即组织制定救灾方案。

  1、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时救助遇险人员,尽量减少伤亡。

  2、发生火灾后,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3、用直接灭火和有效的通风等措施,控制火灾扩大。

  (三)抢险行动原则

  1、扑灭火灾时,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同时要注意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伤人。

  2、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应首先设法切断火区电源,采用与火灾类型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发生易燃支护材料和油脂着火时应首先选用灭火器灭火;井下发生煤体燃烧时首先要切断火区电源,然后再采取隔离等措施进行灭火。

  3、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区所在地点、范围和通风瓦斯等情况,制定通风措施,选择最有效的通风方式,要确保火灾有害气体不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和逆转,以便救人和灭火。

  4、为防止火灾扩大,应根据不同地点火灾的特点,需改变矿井通风方式或采用反风时,应在组织灾区和受威胁区域人员安全撤离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四)不同地点发生火灾时的行动原则

  1、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立即视情况进行矿井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关闭通风机,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

  2、井筒中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反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井下其他用风地点。

  3、当进风井底车场和相邻硐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进行反风(反风前,撤离进风侧人员)或使用风流短路,不使火灾气体侵入有人工作的区域。

  4、回风井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方向,在可燃气体不会聚集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灾地点的风量。抢险时要用最大的人力、物力直接灭火和阻止火灾蔓延。

  为防止混凝土支架和砌碹巷道上面的木垛燃烧,可在碹上打眼,碹后注泥浆,设置水幕,并集中人力、物力防止火灾扩展,危及井筒、火药库、变电所、水泵房等地点。

  5、井下硐室发生火灾时,应切断电源并关闭防火门,若无防火门,应采取挂风障控制入风,用水、灭火器或沙子灭火。

  着火硐室位于矿井总进风道时,应反风或风流短路。

  着火硐室位于矿井一翼或采区总进风流所经两条巷道的连接处时,应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短路通风,条件具备时也可采取区域反风。

  6、爆炸材料库着火时,有条件时应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它爆炸材料运出;否则关闭防火门,抢险人员撤往安全地点。

  7、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相邻的矿车固定,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8、蓄电池机车库着火时,为防止氢气爆炸,应切断电源,停止充电,加强通风并及时把蓄电池运出硐室。

  9、倾斜进风巷道中发生火灾时,可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或局部反风、区域反风措施,防止火灾气体、侵入采煤工作面等有人工作的场所。

  10、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应保持通风原状,根据现场瓦斯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风量。

  11、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从进风侧进行灭火。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可采取局部反风,从回风侧灭火,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

  12、当发生巷道坍塌和损坏时,现场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抢险队伍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

  13、采区内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断灭火法封闭火区。由救护队在井下回风侧尽量靠近火源,缩小火区范围,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机或石膏快速机同时进行封闭作业,并争取同时结束。为了相互配合,两处必须在安全用电地点安设电话联系。

  14、采取隔断灭火法封闭火区时,要指定专人连续监测风流及瓦斯、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

  (五)采用隔绝灭火法的原则

  1、封闭火区前,必须根据瓦斯、氧气等变化情况来决定通风方法和封闭的程序。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火区范围。

  3、首先建造临时闭墙,然后建造永久闭墙。在有爆炸危险时,应设置抗爆墙,在抗爆墙的掩护下建造永久闭墙。

  4、若有多条巷道需要封闭时,应先封闭支巷,后封闭主巷。进回风巷道同时封闭时,必须在两个闭墙上预留通风孔(50×50cm),封孔时必须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封堵。在建造砂袋抗暴墙时,也应遵守这一原则。

  5、火区临时封闭后,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出。进入检查或加固时,必须在24h之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6、若火区发生爆炸破坏了闭墙,严禁立即派救护队探险或恢复闭墙。应在距火区较远的安全地点重新建造闭墙。

  (六)救灾中的应变措施

  矿井明火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出人意料。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会使人们惊慌失措而酿成恶性事故。因此,思想上决不能麻痹大意。在灭火行动上要果断迅速,不能犹豫不决,迟疑拖拉,坐失良机。接到报警后,要按照预案,实施应变措施,停电撤人,召请救护队,建立抢救指挥部,制定救人灭火对策。要设法避免火风压引起风流紊乱或瓦斯煤尘爆炸造成事故扩大。火灾时正确调度风流,对灭火救灾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处理明火火灾事故时,一定要弄清火灾性质、发火位置、火势大小、火灾蔓延方向和速度、遇险人员的分布及其伤亡情况、灾区风流大小、风量流向及瓦斯等情况,正确选择通风方法。

  1、火风压的产生及控制:

  火风压定义:井下发生明火火灾时,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称为火风压。在井巷始末两端的标高差愈大,火风压值愈大。火风压方向是永远向上的。

  明火火灾刚发生时,井下风流和火烟是沿发火前的原风流方向流动的。火势发展后,凡是火烟流经的巷道内,气温升高,空气成份也发生变化,火势越大,温度越高,产生的火风压也就越大。火风压在通风网路中如同多台辅助通风机,能改变网络中原有的风压分布,引起风路中风量的增减,造成风流逆转,使正常的通风系统遭受破坏,扩大事故范围,引起瓦斯爆炸。当火风压发生在上行风流中时,火烟为上升趋势,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主扇作用方向一致,使火烟流经的巷道风量增加,其旁侧并联风路的风量就会减小。当火风压达到一定值时,其旁侧并联风路中风流发生逆转。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将使火源所在的风路中风流逆转。

  无论是上行风流,还是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随着火势的发展和火风压增大,将有可能在更多的巷道内发生风流逆转,甚至使主干风流全部反向,灾情的影响范围将扩展到整个矿井。火风压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灭火的困难,而且使原来安全地带的人员突然造成伤亡。因此在发生明火火灾时,必须全面考虑火灾的发生地点及其在整个通风系统中的地位,预计火风压影响的范围,及早撤出受威胁区域人员,并采取稳定风流的措施,防止风流逆转。

  2、火风压的控制措施:

  (1)积极灭火,控制火势。

  火灾发生后应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积极灭火。直接灭火失效时,在撤出灾区人员的情况下,应在火源的进风侧建造临时密闭,控制火区进风量,减少火烟生成。

  如果火灾发生在上行风流中时,主要密闭应建在火源所在的主干风路中。如果有旁侧风路,则应首先把旁侧风路密闭,然后再密闭主干风路,以免在旁侧风路产生风流逆转和引起瓦斯爆炸。在下行风流中发火时,应首先密闭旁侧风路,暂时加大火源所在风路的风量,防止风流逆转,必要时再在火源所在风路中的进风侧建造闭墙。

  (2)正确调度风流,避免事故扩大。

  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中时,应维持主扇原来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救人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减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措施。

  (3)减少排烟风路风阻,加大排烟能力。在可能的排烟风路上,应迅速打开风窗或防火门,甚至密闭墙,使回风风路畅通,迅速将火烟直接导入总回风道排走。

  3、处理井下火灾时如何防止瓦斯爆炸

  (1)必须随时掌握瓦斯变化,合理调度风流,既有助于控制火势,又能冲淡瓦斯,及时排走瓦斯。

  (2)不能随意减少或中断灾区的供风,当发现瓦斯浓度上升,应增加火区供风量。

  (3)加强巷道维护,防止冒顶堵塞巷道,以避免瓦斯积聚而引起爆炸。

  (4)上下山和运输平巷发火时,如果在火源的上风侧有掘进头和废巷,应将巷道封严。在火源的下风侧有冒顶、废巷和掘进头时,对灭火人员威胁最大,为防止瓦斯爆炸,应果断封闭火区或者局部反风,先处理瓦斯隐患后,再组织灭火。

  (5)处理高冒处火灾时,应使用喷雾水枪作掩护,在火源的下风侧设水幕,然后在高冒处两端用水枪直接灭火。

  (6)直接灭火无效或不可能时,应果断封闭火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准先堵回风,后堵进风,应采用同时封闭进回风侧的方法,避免造成火烟逆退或发生瓦斯爆炸。

  违反上述原则,很有可能在处理火灾时发生瓦斯爆炸,甚至发生瓦斯连续爆炸。另外,在处理火灾过程中未发生瓦斯爆炸,而在清理火灾现场,准备恢复生产时,由于忽视引燃火源的存在,又未认真监测瓦斯,引发瓦斯爆炸造成事故扩大。因灭火技术措施不当,而发生水煤气爆炸或膨胀的水蒸气伤人事故。如1987年崔家沟煤矿,造成救护小队全体队员遇难。

  十、井下救火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局扇的控制是关键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准停止局扇运转。在救灾过程中应派专人守住局扇,保证正常运转。如果局扇已停运,不要盲目启动,要派专人看守。待详细侦察判明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停开局扇和实施其它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保持独头巷道通风原状”的规定。

  (二)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要弄清发火巷道周围是不是实体煤。

  如果是实体煤,可直接灭火。如果局部冒落造成与采空区及其它巷道沟通,要慎重直接灭火,防止灭火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或烧到邻近地区。

  (三)注意查清发火巷道入口处进、回风侧有无积存瓦斯的地点或盲巷。应先行封闭,避免引起瓦斯爆炸。

  (四)查清火源在发火巷道的位置,不同部位的火灾,有不同的特点,处理措施也不同。其中迎头火灾最易处理,中部火灾最难处理,入口火灾是迎风向风流巷道中蔓延的。

  1、当火灾发生在掘进巷道迎头时的特点:

  (1)火灾在初起阶段抓住时机直接灭火,成功率较高。

  (2)火灾易于发现,也易于撤退。在没有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没有人员伤亡。

  (3)在发火初始,若瓦斯涌出正常,只要局扇不停转,保证正常通风,不易构成爆炸条件,正常涌出的瓦斯随着火焰的燃烧而耗失。但工作面附近有积存瓦斯的断层或旧巷时,因火灾烧毁支架造成冒顶,沟通了断层或旧巷,瓦斯大量涌入着火的工作面,就有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若局扇正常运转,爆炸气体浓度不高,只是浓烟高温。只要能通过高温浓烟区段,使用工作面的洒水设施和灭火器等,就能很容易地扑灭火灾。当局扇已经停转,则应首先测定瓦斯浓度和氧含量,然后根据有无爆炸可能确定行动对策。

  2、当火灾发生在巷道中部时,处理较为复杂。

  (1)其特点是:

  ①最易烧断风筒,火源点以里容易造成瓦斯积聚。

  ②难于测定火源点以里巷道中的瓦斯浓度及变化情况。

  ③燃烧最易发生冒顶,既堵塞通道,又堵塞风流回路。

  ④发生火灾不易发现,也难于撤出。

  (2)处理措施:

  ①设法直接灭火。采用水灭火时,水量要充足,要防止水蒸气伤人和水煤气爆炸。

  ②火源点以里有遇险人员待救时,在灭火的同时可打开水管改送压气,以延长人员待救时间,降低瓦斯浓度。但应注意供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高浓度瓦斯吹向火源点引爆。

  ③在救人灭火过程中要严密监视瓦斯情况,并分析判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④如有可能,要强行穿过火区救人,同时在火源以里打上风障,阻止瓦斯向外涌向火源,也可打开水幕,甚至拆除几架支护,以阻止火灾蔓延。

  ⑤因人力、物力不足或火势太大,在短期内不能扑灭火灾时,或火区瓦斯浓度已超过2%并继续上升,火源以里瓦斯情况不明时,应在巷道口附近封闭火区。

  ⑥火源以里无人时,可用高倍数泡沫、惰气或氮气灭火。

  ⑦在救灾过程中,严禁用局扇和风筒把火源以里的瓦斯排出经过火点,以免产生瓦斯爆炸。火源点至巷道口之间可用风流吹散排除火烟瓦斯,降低温度,创造救灾条件。

  3、当火灾发生在掘进巷道入口部位时

  火灾引起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低于巷道中部火灾,而又高于工作面迎头火灾。独头巷道口着火,虽然破坏了正常通风,但瓦斯积聚到爆炸浓度,与巷道长度、体积和瓦斯涌出强度有关。其特点是:

  (1)距横穿风流近,供氧充足,火焰沿进风蔓延燃烧,易酿成大火。

  (2)烧断了风筒,断绝了掘进巷道的正常通风,靠扩散和热传导作用,火焰靠热对流供氧,只能向里扩展30~40米,此后的巷道内缺氧,火焰不可能向内燃烧,烟流也不会扩散很远。因此发生这类火灾人员被困在巷内时,加强灭火,保证人员不受威胁是可能的。

  如某低瓦斯矿井的独头巷道口电缆着火,火顺着风流烧断风筒,当时掘进巷道中有8人工作,其中1人发现后慌忙跑出沿回风撤退途中死亡,其余7人在巷道里面待命。救护队经过十几个小时直接灭火,将火势减弱,进入灾区给遇险者戴上呼吸器后安全撤出。而后实测火焰燃烧巷道深度只有5米,烟雾和热量导入巷道40~50米。

  (五)电器火灾的处理

  扑灭电器火灾,必须先切断电源。电源无法切断时,只能使用绝缘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或砂子灭火。切断电源后可按一般火灾处理。

  第五节 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007年3月15日凌晨二点二十分,杨村矿D13采区强力皮带巷中下部的D13123下巷密闭内原发火点,发生自燃发火事故。事故发生后,杨村矿在全力灭火的同时组织有关科室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这起事故进行了的调查分析,4月17日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再次调查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三月十五日零点班二点二十分,负责D13111工作面的瓦检员在D13111下巷闻到风流中有烟熏味,测量一氧化碳浓度0.006%,顺着气味寻找至D13123下巷闭墙处,发现闭墙上帮上部里面出现明火。

  二点五十分左右瓦检员向矿调度室进行了汇报,值班矿长要求现场人员尽快先扑灭明火,控制火势的蔓延。矿长宋录生召集总工和其他矿领导研究决定采取水枪灭明火和打钻插管灌浆注胶的灭火方案,并制定了防止出现气体熏人事故的安全措施,由总工程师现场指挥负责措施的落实。

  三点十五分通风队长带领两名值班救护队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火已蔓延到闭墙外顶部,坑木燃烧产生大量浓烟,立即用水枪灭火,但是火势较大,火点较高,直接灭火效果不明显。矿总工程师和通风队书记带领防灭火班人员到现场,并在火区上面皮带巷内建二道调节风窗,控制通过D13皮带巷风量。由于巷道顶上都是木垛,通过顶部裂隙串风造成火势很快蔓延到D13123下巷丁字头处,巷道内温度达到摄氏六十度左右,烟雾大、一氧化碳浓度已达到0.2%,人员已经不能到达火点直接灭火。

  十五日八点班在D13皮带巷内(D13下部流水巷以上五米处)建闭墙,在D13091下材料巷联络眼建临时闭墙,暂时封闭火区。同时调整通风系统,使灾区的有害气体通过D13091下巷→D13111工作面专用回风巷进入13区专用回风巷,消除了有害气体对两个综采工作面的影响。

  根据现场灭火工作进度和火灾的发展趋势,杨村矿启动《矿井火灾处理预案》,成立D13123下巷灭火救灾指挥部,下设四个专业工作组,井下每班有两名矿级领导值班,有关人员到位,各小组开始开展抢险救灾有关工作。依据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况,集团公司领导和指挥部制定了:逐步推进直接灭火法,在D 13轨道下山打钻孔,并通过钻孔向火区注胶、注三相泡沫、注氮气;火区下部打一道固定挡水墙,从皮带巷上部注水和粉煤灰的综合灭火方案。二十七日四点班火区内水位上涨18米,已淹没火区。二十九日火区稳定,并做启封准备工作。三十日八点班开始启封火区,清理、修复巷道工作。于四月十二日灭火救灾工作全部结束。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1、D13123封闭之前闭墙以里曾发生自燃发火,属老火点。从闭墙到巷口十字头处,为6m高的木垛绞架区,下部背设后喷浆封闭。几年来,通风队对老高温点进行预防性灌浆注胶,但灌浆注胶量始终没有将老巷内灌满、灌实。自燃发火的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排除,是这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D13123下巷闭墙处于D13091工作面中部,因此在D1309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D13123下巷丁字头顶板围岩受其采动影响较大,巷道顶部煤体受压出现松动、裂隙,造成向D13123下巷闭墙内老火点串风,导致老火点复燃,也是造成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强力皮带巷D13123下巷十字头以上,有九棚支护因受顶压距强力皮带上皮带太低,在此段挑顶过程中,造成煤体松软,局部出现空帮、空顶,形成了向老火点漏风的通道,通风队虽对空顶、空帮进行了背板摸泥,但没有达到隔绝漏风的效果,也是这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4、通风队对自燃发火预防性检查工作不够严细,在发火前的3月12日(星期一)安全质量互检中,对于闭墙上部的裂缝,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也是这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D13强力皮带挑顶修巷措施,不够完善和全面。未能对挑顶修巷工作可能对老火区造成顶板松动、漏风的可能,制定出明确的预防性措施,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防范措施

  1、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这次事故为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和“责任有我,我必负责;安全有我,我必安全”的理念,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通风队要真正吸取这次事故教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一通三防”各项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一通三防”每一项工作,特别是在“防”字上下更大功夫,要把防灭火工作作为突出重点抓紧、抓实、抓好。

  3、严格落实矿井防灭火工作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对老巷的监控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检测监控和预防性灌浆、注胶,并进一步提高灌浆、注胶质量,把自燃发火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进一步强化各种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在老火区附近施工时,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预防性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老火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5、生产科要进一步强化“一通三防”工作的监督管理,针对矿井的防灭火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防灭火预案,严格各项工作的落实。坚决消除同类施工的发生。

  本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各机电硐室和巷道中放置或设置的 、 、 等,是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设施。

  2、严禁在井下存放 、 、 。

  3、井口 20 米内禁止使用 、 、 。

  4、矿井外因火灾是由外来热源造成,一般有 、 的特点。

  5、根据引火源的不同,矿井火灾分可分为 和 。

  6、外因火灾的预防主要从防止 和 防止 两方面进行。

  7、井下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 、 和 氧气。

  8、灭火器材的 、 和 ,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9、井下灭火方法有 、 、 。

  10、入进人员必须戴 ,随身携带 和 ,严禁携带 和 ,严禁穿 ,入井前严禁 。

  二、判断题。

  1、井下严禁使用电炉,但可以使用灯泡取暖。( )

  2、井口15米内禁止使用明火、吸烟、火炉取暖。( )

  3、井下工作人员可以穿化纤衣服。( )

  4、严禁在井下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 )

  5、矿灯熄灭可在井下通风良好的地方拆修。( )

  6、煤尘含有的灰分越高,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可能性越小。( )

  7、严禁携带易燃物品入井。( )

  8、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 )

  9、由于火风压的作用而产生风流逆转时,应在火源的回风侧修筑临时密闭墙。( )

  10、井下采区人员在得到火灾报告后,应在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顺着新鲜风流撤至地面或不受烟气侵袭的安全地点。( )

  11、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灾区人员在无法撤退时,也可在两道风门之间临时躲避。( )

  12、综合灭火就是隔绝窒息灭火与其它灭火方法的综合运用。( )

  13、外因火灾的火源隐蔽,不容易找到真正的火源,同时受井下条件限制,扑灭比较困难,火区燃烧时间长。( )

  14、内因火灾是指煤炭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相互作用产生热量聚集而引起的火灾,又称煤炭自燃。( )

  15、当火灾发生在总回风流中时,应进行全矿性反风。( )

  16、发现井下火灾应立即撤退。( )

  17、矿井内因火灾一般没有预兆。( )

  18、电气火灾,首先要扑灭明火,再切断电源。( )

  19、发生火灾事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直接灭火措施。( )

  20、煤炭自燃会降低井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

  三、单选题。

  1、带式输送机巷道要设置防灭火水管,每隔( )设1个管接头和阀门。

  A.20米 B. 30米 C.50米

  2、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 )米范围内,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A.10 B.15 C.20

  3、当火灾发生在矿井进风流中时( )。

  A.实行全矿性反风 B.维持正常通风 C.构筑临时密闭隔断风流

  4、当火灾发生在总回风流中时( )。

  A.实行全矿性反风 B.维持正常通风 C.构筑临时密闭隔断风流

  5、井下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 )。

  A.实行全矿性反风 B.维持正常通风 C.构筑临时密闭隔断风流

  6、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是( )常用的方法。

  A.直接灭火法 B.隔绝灭火法 C.综合灭火法

  7、工作面出现异常气味,如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或焦油味,表明风流上方存在( ).

  A、瓦斯突出  B、顶板冒落 C、煤炭自燃

  8、皮带机头的防灭火用砂的体积不得少于( )立方。

  A.0.1    B.0.2    C.0.3

  9、矿井火灾的三要素是指( )。

  A 、可燃物、引火源、充足的氧气;

  B、引火源、爆炸物、氮气;

  C、汽油、火源和空气。

  10、皮带机头至少应配备( )个灭火器。

  A.1    B.2    C.3

  11、井下出现煤油味、汽油味或松节油味等气味时( ) 。

  A、一定是出现了煤炭自然发火 B、可能是出现了煤炭自然发火 C、一定是出现了外因火灾

  12、矿井火灾的遇难人员中有90%以上是因( ) 中毒而死亡。

  A、CO B、CO2 C、CH4

  13、井下一旦发生电气火灾,首先应( )

  A、切断电源灭火 B、迅速汇报 C、迅速撤离

  14、干粉灭火器的有效射程是( )。

  A、2米 B、5米 C、7米

  15、提升机房应配备的砂箱砂量不得少于( )。

  A.0.2米³ B.0.50米³ C.0.6米³

  四、简答题

  1、井下发生火灾时如何处理?

  2、矿井火灾的三要素是什么?

  3、矿井火灾的危害?

  4、煤炭自燃发火的预兆

  5、矿井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火灾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

  一、填空

  1、砂箱、井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铁门 2、汽油 、煤油、变压器油

  3、明火、吸烟、电炉取暖 4、发生突然 、来势凶猛

  5、 外因火灾 和 内因火灾 6、失控的高温热源 可燃物大量积存

  7、热源、可燃物 和 氧气 8、数量、规格 和存放地点

  9、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综合灭火法

  10、安全帽 自救器 矿灯 烟草 点火物品 化纤衣服 喝酒

  二、判断题

  1-5:×××√× 2-10:√√√××

  11-15:√√×√× 16-20:×××√√

  三、单选题

  1-5:CCABC; 6-10:ACBAB; 11-15:BAABA

  四、简答题

  1、井下发生火灾时如何处理?

  答:(1)发现火灾立即汇报,同时迅速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2)火势小时,应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展;(3)火势大时,戴好自救器迅速撤出灾区;(4)撤退途中,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造成的风流逆转;(5)无法撤离时,在附近找一个临时硐室暂避,同时在硐室外留有明显的标志。

  1、矿井火灾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1)可燃物:在矿井中,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

  (2)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

  (3)氧气:燃烧就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

  3、矿井火灾的危害?

  答:(1)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3)产生火风压

  (4)产生再生火源

  (5)造成经济损失。

  4、煤炭自燃发火的预兆

  答:(1)巷道内湿度增加,出现雾气、水珠。

  (2)出现火灾气味。

  (3)巷道内发热,气温升高。

  (4)人体感到不适,头疼、闷热、精神疲乏等。

  5、矿井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答:(1)直接灭火法,采用灭火剂或挖除火源等方法把火直接扑灭

  (2)隔绝灭火法,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只有立即砌筑密闭,封闭火区,隔绝灭火。

  (3)综合灭火法,综合灭火法就是当火源范围大,利用直接灭火或隔绝灭火难以扑灭时,可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相结合的灭火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