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表70年:从国人的香饽饽到一路溃败,它怎么就不行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英表质量最好的品牌 国产手表70年:从国人的香饽饽到一路溃败,它怎么就不行了?

国产手表70年:从国人的香饽饽到一路溃败,它怎么就不行了?

2024-06-22 1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的手机,很霸道,经常跨界竞争。

折腾得相机苟延残喘,电视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就连电脑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但是,有一个硬石头,手机一直没有完全攻克。

那就是手表。

手表在腕,本身使用价值几无。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中意于它。

越是高端人士,越是超乎寻常的痴迷于它。

手表,尤其是机械表,命真的硬。

但是好像国产手表,似乎好像大概,早就跑到了爪哇国去了。

一个字,怂。

极像篮球场上软弱无力的中锋。

产量世界第一。

却一直扎根低端市场。

中高档市场丧失几尽,

沦为国外钟表的原材料基地。

辉煌往事

曾几何时,国人谈起来手表,如数家珍。

北京的“北京”“首都”“双菱”;

天津的“海鸥”;

南京的“紫金山”“钟山”;

广州的“羊城”;

西安的“延安”“红旗”;

杭州的“杭州”“西湖”;

青岛的“金锚”;

石家庄的“红莲”;

吉林的“梅花鹿”“吉星”等。

那时,手表不仅是时尚和地位,还是年轻人结婚的标配。

六七十年代,“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般的幸福生活,

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妥妥的不可缺少。

当时一块“上海”牌手表。

120元。

什么概念。

相当于普通家庭的一年的积蓄。

买一块手表,也需要咬牙、狠心。

更何况,在计划经济年代,

不是有钱想买就能买到的,

手表也要凭票供应,

能够分到实属不易。

手表是大人的标配。

对于孩子来说看,大人三下五除二,在手腕上画出来一个。

有温度,有色彩。

就是如此。

拥有一块手表是一种执念,从小就刻在了孩子的心里。

谁要是买了一块好手表。

哪怕是在寒冬腊月也要把衣袖往上扯。

显摆一下明晃晃的手表。

一块手表,寄托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

跌落凡尘

如今的中国手表市场,琳琅满目的欧美、日本手表。

欧美货,诸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劳力士、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

日本的西铁城、精工、卡西欧。

这些手表的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

而大多数国产手表,好像都消失不见,跑到爪哇国去了。

时至今日,曾经鼎盛一时的国产手表品牌逐渐消失。

唯有“上海”“北京”等老品牌还在苟延残喘,

但灰头土脸,仍然支撑着中国钟表业的门面。

而“飞亚达”“罗西尼”“依波”等,挂着“洋名”,企图冲出重围,无奈败退而归。

毫无能力与“洋品牌”博弈,更不用说夺回国内市场。

家有好表

民国时期,钟表是舶来品,也是奢侈品。

建国后,国人也只会修表,而不会造表。

买表,去哪里?

香港。

当时,周总理标配就是“劳力士”

原装的瑞士货。

总理不禁感慨:“什么时候能让我戴上自己生产的手表呢?”

为了“填补工业空白”的规划,天津成立了手表试制组。

仅凭着100 元经费,

在一间不到 20 平方米的小屋里,

4 台一般设备以及一把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终于在 1955 年3 月 24 日 研制出“中国第一表”。

“五星”牌。

同年9月,上海成功试制第一只细马手表。

从此,中国人能造手表了。

得知上海生产手表。

总理很兴奋,:我买一块。按市场价买。我给他们做广告!

120元,总理买了一块上海的手表。

随后,北上广、南京、西安、丹东、青岛等地建立手表厂。

这一段时间,国产手表技术提升得很快。

到了70年代,

国产机械手表最重要的机芯制造工艺,

几乎与瑞士不相上下。

1973年,上海手表二厂还批量生产石英电子手表。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钟表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当时上海日产“宝石花”手表一万只,月销售款1000万元,而且供不应求。

中国的手表业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设计,路子越走越宽。

时不我待

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70年代以后,随着石英表的流行,机械表开始没落。

80年代,瑞士机械表逐渐走到了低谷,高档机械表又重拾江山,瑞士表便成了奢侈品中名表的代表。

改革开放之后,大批石英表和电子表流入内地市场,

其款式时尚、功能多种、走时准确、价格便宜,

让国产表几无立锥之地。

上海手表在上海本地都卖不动。

此刻中国钟表业元气大伤。

机械制作工艺和技术上裹步不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悲惨境地

国产老品牌光环的黯淡,始于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国产手表企业纷纷破产、改制。

诸多的知名中国手表品牌也渐渐陨落了。

不得不以贴牌、组装、零配件为主的生产来维持生存。

同时,以飞亚达为代表的新生力量,

由于技术与品牌资源的匮乏,也无法与外表抗衡。

1981年,我国进口机械表的关税是180%,

石英电子表的进口关税是110%。

在政府保护之下,中国钟表业得以发展壮大。

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度下调,

从2005年开始,进口手表关税下调至11%。

瑞士等进口手表开始趁机涌入国内市场。

除此之外,国产手表产业问题太大了。

不注重钟表文化的开发,

国产手表科技含量低。

更不用说培育的国产品牌,

一门心思想赚快钱。

这才是失败的关键。

2018年中国世界第一大手表的生产国家。

而出口金额只有可怜的16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10%,居世界第四。

而瑞士手表产量2780万只,数量只占世界的3%,出口金额却高达到66.5亿美元。

瑞士手表出口中国数据

中国手表在欧洲均价为12欧元,而欧洲手表在中国市场基本都超过1200欧元。

我国钟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影响力微弱。

只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占领国际的低端市场。

而在国内市场,国产手表虽占有70%的市场份额,

但销售收入仅占市场销售额的30%。

6000元以上的高档产品,基本上是瑞士知名品牌的天下。

1000元以下的低档产品大部分被国产品牌占领。

1000元~6000元产品范围是欧美、日韩、香港和国产品牌争夺的主要战场,

目前比较畅销的品牌主要有日本的精工、西铁城和美国的盖斯等。

毫无疑问,国内未来将成为奢侈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

进入中国并跻身高档钟表市场的瑞士品牌将超过50个。

中国钟表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技术不是唯一中国钟表业的低落的原因归结起来,

目前,我国生产的钟表都采用国际标准,在实物质量水平上,

与瑞士、日本同类产品基本一致,材质和加工精细度也不相上下,几乎可以说是同质同源。

70年代后期,瑞士机械表遭到电子表和石英表的冲击而跌入低谷。

为此,许多机械表生产设备和磨具转让到新兴电子工业尚未勃兴的中国、东德和苏联等国家。

今天,德国的钟表已经崛起,

我国,只成为瑞士高档手表零配件供应商。

急功近利

其实,中国制表业已然掌握了瑞士钟表技术,

并不等于掌握了瑞士钟表的精髓,

大多数国产手表太急功近利,喜欢把钱放在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项目。

七八十年代流行石英表、电子表,大家一窝蜂就马上引进电子表生产线。

结果供大于求,为了生存大家窝里斗。

国际市场上流行什么我就模仿什么;

哪个明星火爆我就请哪个做宣传……

如果国产品牌不能把握钟表的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和理念传达给了消费者。

那么将很难拥有自己的优秀品牌。

今天,手表已经不是简单的计时工具,而被看成奢侈品。

对于价格不菲的奢侈品,人们对它的期待是经久耐用。

产品的设计得太花哨、太时尚,反而难以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雷达表有一句名言:追求恒久的美丽。

雷达的设计一般是简单大方,主要是黑白两色。

表盘上几乎只有几个简单的数字,设计倡导一种“简单就是美的观念”。

雷达表追求不易磨损的材质,力求使雷达表在用了很久很久以后还是跟新的一样。

雷达还对材质硬度的追求永不止息,不断地接近硬度最高值,打造“永不磨损”的品质。

真正能达到作品级的手表几乎清一色都是限量版,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畅销款式。

卡地亚设计的具有中国元素的经典表款,全球限量1只,只能定制。

面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无论什么牌子的手表,要想提高它的附加值,单凭它的外观设计已难以达到。

如今,一些国产老品牌手表厂附近,依然能买到十年前出厂的崭新的手表,价钱还是120元,甚至更低。

数亿国人佩戴“圆脸白面三根针”,

三十年不变的外形设计,

不得不说,当时中国人的审美忍受能力是如此之强大。

那么今天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三四十年前的手表卖120元,现在还卖120元了。

路在何方

有句老话:要卖手表,先卖表面。

手表的外部打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真正高级的手表中,但是外部打磨大概只占到内部打磨成本的10%到15%。

内部打磨相对于外部打磨要复杂、昂贵。

手表里面没有不必要的部件,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

而对于大部分部件来说,打磨的质量直接影响它们的工作表现和耐久性,从主发条到条盒甚至到表面下的分轮都不例外。

打磨需要的是时间。

而中国手表师傅却没有时间去琢磨日内瓦波纹、鳞纹、旭日纹之间的细微关系,没有时间去打磨一个精细的零件。

有人说,瑞士的打磨车间算不得洁净,但国内的打磨车间,三米之外就看到了金属粉屑。

国内的高档表常常是外表奢华,但打开后盖后,大吃一惊,里面是是让人无法忍受的粗糙。

世界顶级富豪的标志是拥有一块百达翡丽表。

一只1933年为美国一位银行家订制的百达翡丽手表,以成交价高达1100万美元,刷新古董表的世界拍卖纪录。

这只表有24种功能,设计3年,5年时间才制成。

一只表共生产了8年。

哪一天,中国的手表企业能用8年的时间来打造一只手表,这一天必将就是中国手表业复兴之日。

但是就今天而言,我国的手表业的崛起依然遥遥无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